良機

出版時間:2007-12  出版社: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作者:理查德·哈斯[Ric  頁數(shù):120  譯者:王明俠  
Tag標簽:無  

前言

國際關系究竟應當是一個什么樣的學科?依筆者之見,它注定是一個學術交叉的前沿學科,絕非現(xiàn)行的任何一個單一學科,比如政治學所能包括的。國際關系涉及歷史傳統(tǒng)、國際經(jīng)濟和國際政治關系。因此,對它的研究也必須具備這三方面的知識,缺一不可。本套書挑選的這批著者正是符合這個條件的杰出人才。象牙塔中研究國際關系是沒有意義的。中國傳統(tǒng)史學觀點是“究天人之際”,不承認任何普世原則,堅持政治與歷史、時間與空間的有機聯(lián)系。研究國際關系必須為現(xiàn)實服務,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世界已經(jīng)進入經(jīng)濟全球化的階段,國際關系研究當然離不開經(jīng)濟問題。在國際經(jīng)濟關系的領域里,很多重大問題是經(jīng)濟學無法解釋的,因為世界經(jīng)濟體系本身反映的是大國實力消長的關系。國際政治關系說到底還是國內政治的延伸。中國人強調“政者正也”,將政治關系定位在倫理道德之上。也就是說,中國傳統(tǒng)的政治觀不可能將歷史與政治截然分開,并創(chuàng)造出讓政治單獨操作的空間,為所謂的“科學”方法打開大門。換句話說,中國人沒有海外擴張和殖民的癖好乃傳統(tǒng)觀念使然。張之洞有言,“為國舍理而言勢,為人舍勢而言理”。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一國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同樣重要。中國人不接受依靠軍事經(jīng)濟實力尋求霸權的邏輯。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幸存的、有長期歷史延續(xù)的“帝國”。近年來關于帝國研究的興起不但同美國“一超獨強”的后冷戰(zhàn)世界格局有關,也是對中國歷史地位的恢復的反應。本套書中的奈爾?弗格森的《巨人:美國大帝國的代價》,是近10年帝國研究的佳作。帝國歷史的演變和存在的種種問題對中國剛剛起步的“全球政策”應當有所借鑒,對我們重新思考今后的國際關系體制不無裨益。關于國際關系的準則問題,冷戰(zhàn)后多邊機制與國際關系“民主化”的特點已經(jīng)越來越明顯。本套書中的里查德·哈斯的《良機:美國改變歷史進程的時刻》,是美國政治精英在伊拉克戰(zhàn)爭后對美國“軟實力”急劇下降的一種良性的反思。哈斯曾在小布什第一屆政府中擔任要職,他的分析不是基于純學術的思考,而是根據(jù)國際政治和經(jīng)濟關系的現(xiàn)實進行立論,對我們了解美國的溫和派的思路十分重要。小布什政府自詡的一個重大創(chuàng)新是用顛覆的手段建立民主。這在歷史上其實已有先例。史蒂文·金澤是《紐約時報》資深記者,他對美國的“顛覆”活動做了很有啟發(fā)的歷史總結。至少應當從兼并夏威夷算起的美國顛覆史表明,小布什政府的手段未必比歷史上的同類行動高明,而且它也沒有吸取很多有益的歷史經(jīng)驗。美國對硬實力的青睞也反應出一種新的軍國主義思潮的興起。安德魯·巴塞維奇的《美國新軍國主義》,是對美國崇尚武力的精神在歷史上的演變過程的一個總結。他指出,“新軍國主義”并非是小布什政府的獨創(chuàng),而是在美國兩黨的政治精英以及政策制定人當中的根深蒂固的一個理念,其核心是要保持軍事上的絕對優(yōu)勢地位。這樣,美國的“新軍國主義”,將21世紀的戰(zhàn)爭變成了先進軍事科學技術的“表演賽”,成為經(jīng)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其生命不可能是短暫的。本套書選擇了一批有創(chuàng)見的著作,作者中既有曾參與決策的高級官員,也有專家、學者和新聞記者。著眼點是對近年來發(fā)生的一些重大國際事件提供較為理性的、歷史的分析,我們希望這套書對讀者了解西方對這些問題的前沿思路有所幫助。

內容概要

本書是美國政治精英在伊拉克戰(zhàn)爭后對美國“軟實力”急劇下降的一種良性反思。作者哈斯曾在小布什第一屆政府中擔任要職,他的分析不是基于純學術的思考,而是根據(jù)國際政治和經(jīng)濟關系現(xiàn)實進行立論,對我們了解美國的溫和派的思路十分重要。      國際關系研究領域,這是一本最新版本、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具有權威性、真實性和客觀性。對國際社會的現(xiàn)實狀態(tài)和發(fā)展前景有不同凡響的判斷和預測,這些不僅給國際關系研究的學者們提供了第一手資料,而且給關注國際問題的廣大讀者也帶來了上乘之作。   象牙塔中研究國際關系是沒有意義的。中國傳統(tǒng)史學觀點是“究天人之際”,不承認任何普世原則,堅持政治與歷史、時間與空間的有機聯(lián)系。研究國際關系必須為現(xiàn)實服務,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世界已經(jīng)進入經(jīng)濟全球化的階段,國際關系研究當然離不開經(jīng)濟問題。在國際經(jīng)濟關系的領域里,很多重大問題是經(jīng)濟學無法解釋的,因為世界經(jīng)濟體系本身反映的是大國實力消長的關系。國際政治關系說到底還是國內政治的延伸。中國人強調“政者正也”,將政治關系定位在倫理道德之上。也就是說,中國傳統(tǒng)的政治觀不可能將歷史與政治截然分開,并創(chuàng)造出讓政治單獨操作的空間,為所謂的“科學”方法打開大門。換句話說,中國人沒有海外擴張和殖民的癖好乃傳統(tǒng)觀念使然。張之洞有言,“為國舍理而言勢,為人舍勢而言理”。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一國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同樣重要。中國人不接受依靠軍事經(jīng)濟實力尋求霸權的邏輯。

作者簡介

理查德·哈斯現(xiàn)任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主席,1951年出生于紐約市布魯克林區(qū)。曾在小布什政府第一任期內擔任國務院政策規(guī)劃司司長,是國務卿科林·鮑威爾的主要顧問之一。哈斯著作頗豐,撰寫并主編過10本書。

書籍目錄

自序第一章  定義時代的機遇  整合世界第二章 略有限制的主權 人道主義干涉第三章 征服恐怖主義第四章 核失控 棘手的例子:朝鮮和伊朗 伊朗 政權更迭第五章 經(jīng)濟整合 富國 能源第六章 其他大國 美國的選擇第七章 國際整合與伊拉克的教訓 伊拉克問題第八章 必要性后記整合索引注釋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定義時代的機遇目前的世界局勢令人沮喪,有時甚至讓人感到焦頭爛額。恐怖主義已成了現(xiàn)代生活結構中的一部分。從最好處說,我們與之共存;從最壞處說,我們將為之喪生?,F(xiàn)在的問題已不是美國是否會遭受另一次恐怖主義、甚至大規(guī)模毀滅性武器的重大襲擊,而是何時會遭到這樣的襲擊。朝鮮和伊朗在生產核爆材料方面已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特別是朝鮮,在發(fā)展核武器上已邁出了一大步。在中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和平遙遙無期。世界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陷于貧困之中,大約有30億人——相當于地球人口的一半——每天僅靠2美元、甚至不到2美元維持生活。他們的困境又常常因艾滋病毒或其他傳染病而加劇。世界上,由于政府和同胞們的行為而對許多人造成滅頂之災,這樣的悲劇比比皆是,蘇丹西部的達爾富爾(Darfur)就是其中最新的一個例證。盡管人們努力擴展自由貿易,但遇到歐、美和其他地區(qū)的特殊利益的時候,保護主義又卷土重來了。在動人心弦的戰(zhàn)場上取得勝利之后,美國發(fā)覺要使阿富汗或伊拉克穩(wěn)定下來,實在是比登天還難,尤其是伊拉克,事實已證明這是一場代價沉重的戰(zhàn)爭。這一戰(zhàn)爭已在美國和世界上就美國對外政策和美國應如何運用其強大無比的實力的問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確實,自上次代價不菲的越戰(zhàn)以來,美國對外政策還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在國內外被廣泛質疑和不受歡迎。不過,除了上述這些和其他一些困難,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美國和世界面前的仍然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遇。美國和其他大國政府一起,仍能塑造21世紀的進程,塑造出能為世界大多數(shù)國家和人民帶來以高度和平、繁榮和自由為特征的世界。然而,這僅僅是機遇。機遇代表一種可能性,而不是注定必然的事。這也部分地解釋了為什么對我們生活著的時代眾說紛紜,有說是后冷戰(zhàn)時代,也有說是后“9?11”時代。這些描述只告訴我們曾經(jīng)有過的,而沒有告訴我們今天如何,更沒有預示我們向何處去。只有當我們看到美國和世界駕馭了這一良機,目前的時代才會贏得它的名字。通過美國的優(yōu)勢我們有可能成功地將這一機遇轉化為有感召力的、行之有效的國際體系,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長期和平和繁榮的時代?;蛘?,由于美國和其他大國的失控,于是大規(guī)模毀滅性武器擴散,政府頹敗,恐怖主義和動蕩日益加劇,這樣我們面前就會浮現(xiàn)一個日漸腐敗的時代,一個現(xiàn)代“中世紀黑暗時期”的雛形?!斎晃覀円灿械谌N可能,那就是另一個戰(zhàn)爭間隙期,更確切地說是兩次冷戰(zhàn)之間的間隙期。前半段是與蘇聯(lián)爭斗了半個世紀的冷戰(zhàn),后半段將是另一個類似的冷戰(zhàn),很可能是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對立。這一機遇的核心是基于這樣一種事實:與過去幾個世紀相比,我們生活的時代國家之間戰(zhàn)爭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而且,當代主要大國之間沖突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喬治·W·布什總統(tǒng)在2002年《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的引言中正是指出了這一點:“白17世紀民族國家興起以來,今天,是國際社會建立一個大國和平競爭而非持續(xù)備戰(zhàn)的世界的最好時機?!?。這一發(fā)展的深遠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它從根本上告別了過去幾百年的歷史。過去幾百年的歷史多半是以大國之間的爭斗為代表的。例如,在20世紀占主導地位的基本上是自由國家(以英、法、美為首)和軍事專制國家(前半個世紀是德、日,后半個世紀是蘇聯(lián))之間的斗爭。這一斗爭以三次世界戰(zhàn)爭劃界,兩次是劇烈的熱戰(zhàn),第三次基本上(尚幸)是冷戰(zhàn)。美國及其盟國遭受到經(jīng)年累月的威脅,溯本求源,這些威脅正是來自大國之間的敵對。

后記

此書得以與讀者見面,是由于眾人的支持。我想從30余年前我在牛津大學的幾位教授說起。在那里,我有幸?guī)煆陌⒉?霍然尼(Albert Fiourani)、阿拉斯塔·巴欠(Alastair Buchan)、邁克·霍華德(Michael Howard)和赫德雷·布爾(Hedley Bull)教授。正是由于他們,我才第一次系統(tǒng)地思考美國對外政策和國際關系。我還得感謝我以前在國務院政策規(guī)劃司的同事們。他們中許多人、特別是德魯·歐德蒙(Drew Erdmann)——與我一起寫備忘,撰講稿,起草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其中有些觀點才得以在此書中拓展。我是從2003年7月開始到外交關系委員會工作的。在那里,我得到了許多同事的幫助,特別是其中兩位。馬格里特。溫特康一梅克爾(Margaret Winterkorn-Meikle)找到了許多我所要求的文章和引文,是我的最全面、最出色的研究員。阿畢蓋。佐巴(Abigail Zoba)輔助我完成了日常工作和寫書的雙重任務。馬格里特和阿畢蓋都仔細地閱讀了原始初稿。許多親戚朋友和同事抽出時間閱讀了初稿,并提出了修改意見。在此向下列諸位謹致誠摯的謝意:吉姆·毫格(Jim Hoge)、吉姆·林賽(Jim Lindsay)、蘇姍·默坎地(Susan Mercandetti)、吉米·蜜錫克(Jami Miscik)、喬治·珀可弗吉(George Perkovich)、皮特·皮特森(Pete Peterson)、塞姆薩·鮑威爾(Samantha Power)、吉登·羅斯(Gideon Rose)、帕斯克林·薩凡-施雷弗(Pascaline Servan-Schreiver)、本·舍伍德(Ben Sherwood)、莉茲·舍伍德-蘭德爾(Liz Sherwood-Randall)、本·斯特爾(Benn Steil)。此外,還得感謝四位在本書封底刊登評語的評論家——邁克·貝思洛斯(Michael Beschloss)、鮑勃·凱根(Bob Kagan)、亨利·基辛格(IJenry Kissinger)和法瑞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謝謝你們對此書的贊賞,謝謝你們的評語和洞察力。此書還得益于我的經(jīng)紀人埃斯特·紐伯格(Esther Newberg)的建議和鼓勵。盡管我們有不同的政見,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棒球隊有不同的偏愛,但我們仍是真摯的朋友。公共事務出版社的彼得·奧斯諾(Peter Osnos)在我的原始提議中看到了出書的可能性,激勵我完成此書以促進思維和爭論。克萊夫·普略德(Clive hiddle)是一位每個作家都想要的難能可貴的編輯:他挑戰(zhàn)每位作家的思想,對提高書的質量作出了無可估量的貢獻。出版社的其他成員——馬克·梅爾尼克(Mark Melnick,封面設計)、杰尼·塔夫脫(Gene Tan,宣傳)、米歇爾·溫(Micheke Wynn,格式編輯)和羅伯特·金澤(Robert Kimzey,總編)——自始至終同樣為此書提供了他們的才智和專業(yè)水平的服務。最后,得感謝我的妻子和孩子們。他們放棄了天倫之樂,容忍我獨自閉門著述,這并不是在我離開政府部門時他們所期望的。對于他們一貫的諒解和支持,在此特致謝意。

編輯推薦

《良機:美國改變歷史進程的時刻》:國際問題新視野譯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良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