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02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世保 頁數(shù):297 字數(shù):251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該書對20世紀細化思潮的考察份19世紀的“中體系用”思潮、辛亥革命前后的西化思潮、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西化思潮、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西化思潮四個時間段和20世紀下半葉臺灣及海外的西化思潮于20世紀下半葉中國大陸的西化思潮五個部分依次進行,再加上明清之際的“西學派”和19世紀“中體西用”思潮,全書前七個章節(jié)對西化思潮作出較為完整的論述。最后在第八章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馬克思主義者的中西文化觀作出論述,對中國近四百年來思想史上西化思潮的興起與流變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歷史考察。 該書主要以“現(xiàn)代性的反思性”與“反思現(xiàn)代性”為概念構(gòu)架來對西化思潮及其相關(guān)思潮作出分析和評價,用史論結(jié)合和橫向、縱向比較的方法,將西化思潮的研究推向深入。
書籍目錄
序?qū)д?概念·對象·方法 第一節(jié) 本書所涉及的概念 第二節(jié) 本書的研究對象 第三節(jié) 本書所運用的概念構(gòu)架與方法第一章 明清之際的“西學派 第一節(jié) 明清之際西學派的形成及影響 第二節(jié) 明清之際的中西文化沖突第二章 19世紀的“中體西用”思潮 第一節(jié) 19世紀的“中體西用”思潮 第二節(jié) 維新派人士的“全變”觀念 第三節(jié) 19世紀的“西學中源”思潮第三章 辛女革命前后的西化思潮 第一節(jié) “過渡時代’的開啟 第二節(jié) 辛亥革命前后的反傳統(tǒng)思想 第三節(jié) 辛亥革命前后歐化與國粹之間的論爭第四章 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西化思潮 第一節(jié) 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西化人物與思想陣地 第二節(jié) 東西文化問題論戰(zhàn)及其所見現(xiàn)代性問題 第三節(jié) 科學和玄學的關(guān)系與理性現(xiàn)代性問題第五章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西化思潮 第一節(jié) 20世紀三四寸年代的西化人物與思想陣地 第二節(jié) 20世紀三四十年代西化思潮的反傳統(tǒng)思想 第三節(jié) 20世紀三四十年代西化思潮的理論基礎(chǔ) 第四節(jié) “全盤西化”與“中國本位文化”之論戰(zhàn)及其本質(zhì) 第五節(jié) 抗戰(zhàn)時期關(guān)于西化問題的論戰(zhàn) 第六節(jié) 20世紀40年代末關(guān)于工業(yè)化利弊的論爭第六章 20世紀下半葉臺灣及海外的西化思潮 第一節(jié) 臺灣20世紀50年代新儒學與西化思潮之爭 第二節(jié) 20世紀60年代初臺灣中西文化論戰(zhàn) 第三節(jié) 20世紀80年代臺灣及海外的幾種西化思潮第七章 20世紀下半葉中國大陸的西化思潮 第一節(jié) 顧準的自由主義思想 第二節(jié) 以《河殤》為代表的“全盤西化”論 第三節(jié) “西體中用”論 第四節(jié) 20世紀90年代自由主義的言說第八章 馬克思主義者的中西文化觀 第一節(jié) 馬克思主義與西化思潮 第二節(jié) 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中西文化觀 第三節(jié) 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文化觀 第四節(jié) 鄧小平的中西文化觀 余論 從“西化”到“全球化”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本書主要對近四百年來西化思潮的興起與流變進行歷史的考察。經(jīng)過筆者的這些工作,西化思潮的豐富內(nèi)涵與哲學意蘊正逐漸地被揭示出來,從一個方面深化了對中國文化發(fā)展問題和中國現(xiàn)代化道路問題的探討。
編輯推薦
《西北思潮的源流與評價》主要對近四百年來西化思潮的興起與流變進行歷史的考察。經(jīng)過筆者的這些工作,西化思潮的豐富內(nèi)涵與哲學意蘊正逐漸地被揭示出來,從一個方面深化了對中國文化發(fā)展問題和中國現(xiàn)代化道路問題的探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