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

出版時間:2005-4-1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徐賁  頁數(shù):291  字數(shù):258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政治不是道德清談。政治是正義和倫理原則碰到現(xiàn)實問題的灰色地帶。知識分子介入政治,他們的責任就是在道德完美主義和功利政治之外,幫助并不完美的公共生活尋找自由與理性的支點。有人說,民主就像是渡人的木筏,看似簡陋的木筏雖然總很濕漉,但卻可以讓人安全地落腳,沒有沉船的危險。民主的政治也是如此。只有哪些不怕濕了腳的知識分子,才能上得民主政治的木筏。

作者簡介

徐賁,美國加州圣瑪科學(xué)院英文系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s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后現(xiàn)代和后殖民》(1996)、《文化批評往何處去》(1998)和《全球政義和公民群體認同》。

書籍目錄

知識分子: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為(序)1 政治和倫理現(xiàn)代性  理性、倫理現(xiàn)代性  憲法愛國主義和民主政治文化  秩序、道義和國際人權(quán)  “平庸的邪惡”  知識分子和政治存在主義  自由主義和公民共和2 知識分子和公民政治  科學(xué)知識分子和知識政治  知識分子和民主社群:50年后說杜在妻  教育場域和公民學(xué)堂  薩義德《東方主義》和后殖民知識分子  道德罪過和公民責任  9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和民族主義政治3 價值認同和群體意識  “后”學(xué)和價值相對論  寬容的困惑  寬容、權(quán)利和法制  1990年代中國學(xué)術(shù)爭論和國族認同  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  冷漠和不參與4 文化批評與大從文化  假面大眾社會和犬儒主義  弱者的抵抗  平反、道德與現(xiàn)代道德政治  東歐知識分子政治  文化經(jīng)濟中的福樓拜  文化批評的記憶和遺忘

編輯推薦

  徐賁人在國外,熟悉國際上前尚學(xué)術(shù)思想成果,同時擁有最為恰當?shù)膶τ谥袊鴨栴}的現(xiàn)實感。他綿密曉暢的行文,是運用知識和理性把問題講清楚的典范。他的這本書正是我們目前最需要的?!       扌l(wèi)平  作者雖然長期生活在美國,但他的關(guān)懷、思想和文字卻一直是中國的。他的思考總是有關(guān)中國最重要、最深刻的時代困境。在作者的問題意識當中,有著歷史歲月留下的記憶創(chuàng)傷,也有來自于對當下現(xiàn)象的敏銳觀察。他總是將中國的民族經(jīng)驗,提升到普遍的人類困境中,分析個中的內(nèi)在哲理。這是一個很難用科學(xué)來界定的問題型學(xué)者,是文學(xué)的、歷史的、哲學(xué)的,也是社會學(xué)、政治學(xué)、法學(xué)的。而激情與理性的奇妙混合,可以稱之為一種知識分子的學(xué)者寫作?!     S紀霖  當代中國的文化研究雖然熱鬧非凡,但是其中真正具有真知灼見、切中中國本土現(xiàn)實的并不多見,許多文化批評或者食洋不化,或者有意回避中國的切實問題。徐賁先生既有深厚的西方學(xué)術(shù)修養(yǎng),又能夠直面中國的真實問題,故其文化批評常常能夠借助西方的理論對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和出令人警醒的診斷,顯示出尖銳的批判鋒芒和知識分子的道德良知?!  諙|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知識分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太棒了,徐賁先生雖身在國外。但對國內(nèi)的觀察細致而準確。本書理性深刻又不乏擔當意識,值得學(xué)習(xí)。
  •   這本書好!用西方思想談中國問題無出其右
  •   這是我這幾年來讀的最好的一本書,用曉暢的文筆寫作,是難得的思想類作品。以此書反觀當今中國現(xiàn)狀,無一不點中要害。
  •     “八卦”是閑言議論。八卦閑言的名聲不是太好。在中文中,八卦的正規(guī)稱謂是“流言蜚語”或“閑言碎語”,都不是什么正派體面的社會行為。在英文中,八卦就是gossip,按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的定義,gossip“是輕浮,常常無根據(jù)的傳言。一般涉及個人的、聳人聽聞和隱私的消息,”也是一種壞意思的行為。
     ?。牐?br />  ?。牐牬蟊妭髅綍r代的八卦閑言其實早已滲透在人們所接觸的新聞和其它公共知識形式之中了。1890年, 華倫(S. Warren)和勃朗戴斯(L. Brandeis)針對當時美國迅速大眾化的報紙,把專門報道名人消息、社會奇聞、以滿足一般人偷窺癖、好奇心、和廉價娛樂的“黃色報紙”看成是公共新聞的倒退,他們挖苦道:“閑言八卦不再是無聊惡毒,反倒是變成了一種樂此不疲、厚顏無恥的行業(yè)?!卑素曰男侣労推渌蟊妭髅浇o人提供娛樂和與此有關(guān)的訊息,是否就是一種全然沒有正面社會意義的倒退和墮落?如果它順應(yīng)了一般讀者、觀眾的需要,又是否會自然而然成為公共訊息具有民主意義的正面發(fā)展?在大眾傳媒時代,私域和公域的界限在哪里?這個界限又會如何影響具有公共意義的新聞話語?
     ?。牐?br />  ?。牐牥素蚤e言雖然背有道德的污名,但從社會學(xué)和社會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看卻并非就一定是壞事。從社會性的信息交換來重新看待閑言八卦, 這就要求人們不再以現(xiàn)有的成見看待它。正如博克(S. Bok)所說,八卦至少可以幫助我們“從別人的經(jīng)驗學(xué)習(xí)有用的東西,不被表相所迷惑?!卑素允且环N訊息交換和傳播的形式。訊息交換不只是表面的,它更需要從別人公開的所作所為背后探查一些當事人不愿公開的真情,“因此,訊息需要與他人分有,從他人獲得,記住了以備后用,在討論中試驗和評估,時不時地用來鼓勵別,或者警告別人不去做某事,等等。”缺乏對他人的訊息, “人們往往很容易受別人的騙,上了當都不知道。就如同信件、小說、傳記和其它各種(個人生活)記錄一樣,閑言八卦幫助我們了解和評估關(guān)于他人生活的暗含訊息?!?br />  ?。牐?br />   我們可以如博克建議的那樣,從四個方面來定義“八卦”:一.非正式性質(zhì),二.個人間的交流,三.話題是人,四.當事人缺席。首先,八卦不象演說、講課、法庭證詞、醫(yī)院記錄這些正規(guī)話語那樣必須遵守一定規(guī)則。八卦是即興的,幽默的,情緒性的,俏皮的。所以不能拿正式話語的“真實”標準來要求八卦。八卦是“保密”的副產(chǎn)品,訊息越不易獲得,也就越有八卦的價值。什么事情越捂得嚴實,就越有人八卦,名人、政治人物、熟人鄰居,都不例外。其次,八卦是個人與其他個人間在交流訊息,它已經(jīng)從傳統(tǒng)的飯后茶余,朋友聚會,私人通信,發(fā)展到網(wǎng)上聊天,沙龍議論,甚至大眾報紙的花邊新聞,名人消息,等等。再者,八卦在議論的總是具體的個人,特別包含著某種道德評價。某某人的私生活被人拿來作為八卦的談資,往往總是先已有了“出格”或“非同尋?!钡某煞?,否則不會引起八卦的興趣。八卦是關(guān)于人的訊息,因此與“謠言”(rumor)不同。股市、政局等等可以被“謠傳”,但只有人才能被八卦。最后,人們總是在當事人不在場的情況下才八卦他。如果當著當事人的面說出來,八卦的許多話就會不得體,不禮貌,有傷人之嫌。
     ?。牐?br />  ?。牐牥素宰h論的是具體的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本濟夫(A. Ben-Ze'ev)指出,八卦議論的主要有三種人,熟人、名人和私生活怪異之人,“我們們總是對名人的平常生活行為感興趣,但卻只對常人的不平常行為感興趣?!?對名人的八卦有一種“降尊為俗”的作用。普通人難以窺視名人的私生活,對名人除了好奇,還有自然而然的嫉妒和尼采所說的“忿恨”(resentment)。名人一入八卦,便頓時失去他平時的公共形象光輝,在輕怩和玩笑中變成了閑言碎語者的同類。
     ?。牐?br />  ?。牐牥素砸虼撕痛蹬踬澝烂说摹罢?jīng)”話語有根本的不同。捧場文字總是把名人從“俗”向上拔高到“不俗”的境界,八卦則是把名人從“不俗”往下拉低到“俗”的水平。捧場文字和八卦都可以說是一種變相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正如泰南(D. Tannen)所說,“當人們談?wù)?他人)生活細節(jié)時,那是八卦。當人們寫作這些細節(jié)時,就成為文學(xué)?!蔽覀兺粗嘏鯃鲑澝赖奈膶W(xué),但卻太看輕八卦閑言的文學(xué)。在對名人的捧場贊美中,明明是押妓,卻要寫成是文人專有的風雅和情趣;明明是老夫少妻各取所需,卻要寫成是崇高的忘年愛情。這是把名人從常人的低處往精英的高處提升。八卦則不同,八卦感興趣的是名人不便公開或羞于公開的訊息。好色、貪婪、糊涂、勢利、利用別人、攀高枝、釣金龜,這些不光是八卦者自己才有的俗人弱點,也是他們拿來理解高雅名人行為的心理動機。八卦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然要把名人往下拉齊到不甚高尚和不甚高雅的俗世人間。
     ?。牐?br />  ?。牐?br />  ?。牐牥素噪m然并不總是負面性質(zhì)的(如對影視人物有許多是不帶批評的消息),但負面性質(zhì)的居多,這是一個事實。這并不是因為八卦本身必然蓄意造謠中傷,而是因為訊息的傳播本來就有“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特點。本濟夫就此寫道,“負面的訊息也許比較容易被人記住,所以造成了(八卦)盡是負面訊息的不實印象。八卦有時確實會夸大歪曲,但八卦一般并不故意散布不實訊息。有時候八卦是獲得確實訊息的唯一渠道。而且,八卦常常比‘官方’消息要來得準確和全面?!泵藗兊乃魉鶠?,有的是他們急迫想讓別人知道的,有的是他們非常不情愿讓別人知道的。他們自己心里有數(shù),所以會采取相應(yīng)的“宣傳”和“保密”措施。他們要宣傳的訊息由捧場贊美者操辦,輪不到八卦來費心,八卦傳播的多數(shù)自然是他們本想保密的訊息。八卦和負面消息有聯(lián)系,這是事實,但責任并不全在八卦。
     ?。牐?br />   人們往往指責八卦歪曲不實,這幾乎成了對八卦固定不變的道德動機概括。其實,對八卦這種特殊的交際話語,“真實”并不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更不要說是八卦道德對錯的衡量標準。八卦是一種與幽默和玩笑類似的話語??鋸?、正話反說、反諷、懸念、出奇不意等等是八卦陳述的基本手段,這些手段的修辭目的正是調(diào)侃和嘲弄表面的真實。本濟夫指出,八卦和玩笑都是有其內(nèi)在價值的社會行為,人們用八卦和玩笑來談?wù)撛饨傻脑掝},暗藏批評和不滿,用出奇不意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莫利爾(J. Morreall)認為,八卦和玩笑之間還有三個相似之處,那就是,一.它們都能逗樂,有娛樂作用;二.它們都含有某個有趣的“故事”,愛聽故事則又屬人之本性;三.它們都能打動人的想象,有相似的美感作用。莫利爾寫道,八卦和玩笑的“主要價值不是真實,而是娛樂--讓人高興、驚訝、覺得有趣或感動,等等。有趣的敘述或有滋有味的八卦,好故事人人愛聽,不管故事真實不真實?!?br />  ?。牐?br />  ?。牐牥素院屯嫘Τ3:喼本褪腔祀s在一起。在政治生活不公開,政府領(lǐng)導(dǎo)人籠罩在神秘之中的社會中,有許多關(guān)于各級領(lǐng)導(dǎo)的八卦。他們的貪污腐化、裙帶關(guān)系、私生活操守,在公開場面上是禁忌的話題,但在私下議論中卻成為八卦的談資。這些八卦中有許多現(xiàn)成的“段子”,口口相傳,大同小異,在輾轉(zhuǎn)相傳中不斷豐富,成為集體創(chuàng)作的成果。還有許多順口溜和民謠,莫不關(guān)乎世風人心,貶多褒少,其抨擊議論形象夸張,活潑有趣,極有娛樂效果。這類八卦、玩笑能起到一種熱絡(luò)人際關(guān)系、辨認關(guān)系親疏的社會作用。這種交談“增強了人際的親近感,人們因能無話不談而覺得彼此親近?!边@種親近感還特別與社會的弱勢群體有關(guān), 科德(L. Code)指出,婦女們和下層人愛八卦,是因為他們在公開的社會少有說話的機會。古德曼(R Goodman)認為,“人們八卦權(quán)勢人物和名人,為的是‘還其原形’?!辈┛藢懙?,“政府領(lǐng)導(dǎo)以行政保密為理由藏掖的訊息其實都是公眾完全有權(quán)利知道的。在這種情況下,八卦可以成為公共訊息必不可少的渠道?!?br />   
      2006年3月17日于北京野獸居
      
  •     陳壽文
      
      近來在細讀徐賁先生的《知識分子: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動》,看來有些書只能捧在手里讀,而不能放在網(wǎng)上看。這本書里所收集的文字大多在網(wǎng)上讀過,但只能知道它們的好,卻說不出它們好在哪里。而捧在手里卻不一樣了,開始能夠慢慢說出它們的好來了。
      
      他點出了思想的道德維度,力圖將理性思考與公共關(guān)懷合為一體,從而使那些原本似乎只屬于有知識者的精英特征獲得普遍的公民社會意義,成為現(xiàn)代社會普遍成員都可以具備的思想和行為特征。這樣的努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卻具有很強的可信性和可行性。
      
      思想的基礎(chǔ)不僅是理性,而且是道德的理性。光憑所謂的“理性”,正如布萊克所說“一個人可以思想再思想,但卻仍然是一個惡棍”。思想需要公正、客觀、持平和判斷。具備這些特征的思想其實就已經(jīng)具備了道德的品質(zhì)。如果我們堅持知識的生活,堅持生活在一種不為私利所扭曲的公共真實之中,那么我們所堅持的就不只是一種認知的思想,而且是一種道德的理想。
      
      把個人(“我”)的思想和集體(“我們”)的行為及行動聯(lián)系在一起,把知識和政治聯(lián)系在一起。既是為了表明個人介入社會問題的責任,也是為了主張,無論是誰,若要有效地介入公眾事務(wù),都需要盡可能地尊重知識學(xué)理,借助真實思考和實行獨立判斷。
      
      極權(quán)的強勢統(tǒng)治和后極權(quán)的弱勢統(tǒng)治是兩種不同形式的意識形態(tài)控制。前者以洗腦的方式迫使大眾參與,不斷共同再生統(tǒng)治他們自己的社會制度;后者則以不讓公開說話的方式迫使大眾相信現(xiàn)存的社會制度為不可改變。前者要使大眾覺得現(xiàn)有社會秩序是最為合理美好的(如“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后者則要使他們覺得現(xiàn)有秩序即使不好也不宜改變(如“一搞民主就亂”)。前者將現(xiàn)狀合理化,以達到最高程度控制;后者將現(xiàn)狀自然化,以達到較低程度的控制。在低程度意識形態(tài)控制的社會中,現(xiàn)實失去了意識形態(tài)的道義支撐,大眾對缺乏支撐的現(xiàn)實卻又無力改變。這種無力感便不可避免地表現(xiàn)為對整個公眾生活(包括政治和公共道德)的冷漠。
      
      “說一套做一套”成了當今中國犬儒文化的基本特點。它不僅彌漫于政治領(lǐng)域中的公開話語,而且成為社會普遍的欺詐、虛偽和腐敗行為不成文的規(guī)范。按此規(guī)范言論行事已成為人們?nèi)粘;顒拥淖晕冶Wo手段和生存技能。人人都說謊、都作假的狀態(tài)常被解釋為是大眾的個人道德意識出了問題。其實,如此犬儒化的社會所面臨的與其說是個人道德危機,還不如說是公眾生活規(guī)范危機。公眾生活的道德規(guī)范和個人道德良知不同,它并不依賴“良心”的維持,它的維持機制是法制(以民主程序所產(chǎn)生和執(zhí)行)、輿論(以自由言論為基礎(chǔ))和傳統(tǒng)(以長期形成的民間正義為核心)。充斥著腐敗和謊言的公眾生活,不是沒有規(guī)范,它有它自己的規(guī)范,它的規(guī)范就是虛假。
      
      個人以公民的身份積極參與,這本身就是對形形式式的冷漠、悲觀懷疑、犬儒主義、自我流放和精神象牙塔的否定。知識分子的公民性參與不可能從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宏大話語獲得一勞永逸的政治正確性。知識分子對現(xiàn)實的反抗是有限度的。知識分子不輕易放棄說不的權(quán)力,但并不是隨時隨地說不的人,他只是在需要時說不的人。關(guān)注時代的重大政治和社會問題,努力超越現(xiàn)有的意識形態(tài)限制,堅持普遍的道德價值,而同時對自身的限制保持清醒意識,這就是現(xiàn)代思想批判。他體現(xiàn)了明確的社會批判目的,拒絕將批判變成精致而無目的的思想游戲。
      
      知識分子的公共關(guān)懷自然不能脫離普遍意義上的文化批評。文化批評是一種社會性的知識行為、一種公民參與行為,不是一個學(xué)科領(lǐng)域。作為一種社會批評,文化批評是知識分子在特定環(huán)境下以公民身份對他的群體所做的建設(shè)性參與。與一般公民參與不同的是,知識分子公民參與特別重視民主社會中參與和討論的質(zhì)量問題。公開參與和討論并非總能自動產(chǎn)生開明的共識。知識分子是那些努力思考,并以此來克服公眾生活思考缺陷的人。知識分子政治不僅僅關(guān)心專門小圈子內(nèi)的學(xué)術(shù)之爭和自我定位區(qū)分,不僅僅爭取知識權(quán)力資源和利益的分配,它更應(yīng)當致力為廣大公民群體提供一種特殊的知識,使他們能在計劃自己的生活、設(shè)計生活品質(zhì)和展望未來變革時,作出更理性、更人道的選擇。
      
      徐賁著:《知識分子: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動》,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4月,28元。
      
  •     《知識分子: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動》徐賁著 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05年4月一版一次 5100冊 28元
      
      近來在細讀徐賁先生的《知識分子: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動》,看來有些書只能捧在手里讀,而不能放在網(wǎng)上看。這本書里所收集的文字大多在網(wǎng)上讀過,但只能知道它們的好,卻說不出它們還在哪里。而捧在手里卻不一樣了,開始能夠慢慢說出它們的好來了。
      他點出了思想的道德緯度,力圖將理性思考與公共關(guān)懷合為一體,從而使那些原本似乎只屬于有知識者的精英特征獲得普遍的公民社會意義,成為現(xiàn)代社會普遍成員都可以具備的思想和行為特征。這樣的努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但卻具有很強的可信性和可行性。
      思想的基礎(chǔ)不僅是理性,而且是道德的理性。光憑所謂的“理性”,正如布萊克所說“一個人可以思想再思想,但卻仍然是一個惡棍”。思想需要公正、客觀、持平和判斷。具備這些特征的思想其實就已經(jīng)具備了道德的品質(zhì)。如果我們堅持知識的生活,堅持生活在一種不為私利所扭曲的公共真實之中,那么我們所堅持的就不只是一種認知的思想,而且是一種道德的理想。
      個人以公民的身份積極參與,這本身就是對形形式式的冷漠、悲觀懷疑、犬儒主義、自我流放和精神象牙塔的否定。知識分子的公民性參與不可能從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宏大話語獲得一勞永逸的政治正確性。知識分子對現(xiàn)實的反抗是有限度的。知識分子不輕易放棄說不的權(quán)力,但并不是隨時隨地說不的人,他只是在需要時說不的人。關(guān)注時代的重大政治和社會問題,努力超越現(xiàn)有的意識形態(tài)限制,堅持普遍的道德價值,而同時對自身的限制保持清醒意識,這就是現(xiàn)代思想批判。他體現(xiàn)了明確的社會批判目的,拒絕將批判變成精致而無目的的思想游戲。
      知識分子的公共關(guān)懷自然不能脫離普遍意義上的文化批評。文化批評是一種社會性的知識行為、一種公民參與行為,不是一個學(xué)科領(lǐng)域。作為一種社會批評,文化批評是知識分子在特定環(huán)境下以公民身份對他的群體所做的建設(shè)性參與。與一般公民參與不同的是,知識分子公民參與特別重視民主社會中參與和討論的質(zhì)量問題。公開參與和討論并非總能自動產(chǎn)生開明的共識。知識分子是那些努力思考,并以此來克服公眾生活思考缺陷的人。知識分子政治不僅僅關(guān)心專門小圈子內(nèi)的學(xué)術(shù)之爭和自我定位區(qū)分,不僅僅爭取知識權(quán)力資源和利益的分配,它更應(yīng)當致力為廣大公民群體提供一種特殊的知識,使他們能在計劃自己的生活、設(shè)計生活品質(zhì)和展望未來變革時,作出更理性、更人道的選擇。
      
      
      本來還想全書細細讀完,再寫點文字的,不料昨晚在真名論壇看到崔衛(wèi)平老師貼的一文
      知識分子就是講道理的人(紀念來真名網(wǎng)一周年)
      http://www.zmw.cn/bbs/dispbbs.asp?boardid=7&replyid=298940&id=57791&page=1&skin=0&Star=1
      發(fā)現(xiàn)徐賁先生在該書中所說到的恰可和崔衛(wèi)平先生所涉及的呼應(yīng)起來,故發(fā)了一堆言語
      在我眼里,知識分子就是講道理的人。我十分同意王小波所說的:“對一位知識分子來說,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的精英更加重要”。我所理解“思維”的工作,不是站隊、擺出一副道德的姿態(tài),而是構(gòu)筑更大的公共平臺、容納更多的聲音和維度;是在別人認為是結(jié)論的地方,將它重新當作新的起點;是給出更大的空間,而不是造成新的封閉和壓抑。(崔衛(wèi)平語)
      -----------------------------
      舉雙手雙腳贊成!
      而且我還堅信:
      知識分子基本上關(guān)切的是知識和自由。但是,知識和自由之所以具有意義,并不是以抽象的方式(如“必須有良好教育才能享受美好人生”這種很陳腐的說法),而是以真正的生活體驗。知識分子有如遭遇海難的人,學(xué)著如何與土地生活,而不是靠土地生活;不像魯濱遜(robinson crusoe)那樣把殖民自己所在的小島當成目標,而像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1324)一直懷有驚奇感,一直是個旅行者、過客,而不是寄生者、征服者或掠奪者。
      知識分子不必是沒有幽默感的抱怨者。無權(quán)無勢的個人見證事物的悲慘狀況,絕不是一種單調(diào)·乏味的活動。這包含了??滤^的“不屈不撓的博學(xué)”(“a relentless erudition”),搜尋另類的材料,發(fā)掘埋藏的文件,喚回已被遺忘(或放棄)的各類歷史。這包含了一種戲劇感和起義感,善用一己罕有的發(fā)言機會,博取觀者的注意,比對手更具有才智、跟善于辯論。既沒有職位要守護,有沒有地盤要鞏固、防衛(wèi)的知識分子,具有某種根本上更令人不安的特質(zhì);因此,自我嘲諷(self-irony)多于自吹自擂,坦率直言多于吞吞吐吐。然而,不容回避的則是無可逃避的現(xiàn)實:知識分子的這種代表既不會使他們成為權(quán)貴們的朋友,也不會為他們贏得官方的榮銜。這的的確確是一種寂寞的處境,但是總比湊在一起漠然處事的狀況要好。
      
  •      不過第四部分的文化批評和大眾文化里幾篇帶來了閱讀快感。
      
       比如“既然我沒法說真話,那么你要我怎么說,我就怎么說,我不這么說也得這么說,由不得我心里想說什么。我照你的說,不見得有好處,但不照你的說,說不定就有麻煩。我知道我照你的說,你未必就相信我,未必就拿我當回事;但我不照你的說,你肯定會說我不拿你當回事。既然你要的不過是我擺出相信的樣子,我又何必在說真話上面空費心思。”犬儒和弱者的抵抗比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shù)說得透徹。
  •   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動
    陳壽文
      
      近來在細讀徐賁先生的《知識分子: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動》,看來有些書只能捧在手里讀,而不能放在網(wǎng)上看。這本書里所收集的文字大多在網(wǎng)上讀過,但只能知道它們的好,卻說不出它們好在哪里。而捧在手里卻不一樣了,開始能夠慢慢說出它們的好來了。
      
      他點出了思想的道德維度,力圖將理性思考與公共關(guān)懷合為一體,從而使那些原本似乎只屬于有知識者的精英特征獲得普遍的公民社會意義,成為現(xiàn)代社會普遍成員都可以具備的思想和行為特征。這樣的努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卻具有很強的可信性和可行性。
      
      思想的基礎(chǔ)不僅是理性,而且是道德的理性。光憑所謂的“理性”,正如布萊克所說“一個人可以思想再思想,但卻仍然是一個惡棍”。思想需要公正、客觀、持平和判斷。具備這些特征的思想其實就已經(jīng)具備了道德的品質(zhì)。如果我們堅持知識的生活,堅持生活在一種不為私利所扭曲的公共真實之中,那么我們所堅持的就不只是一種認知的思想,而且是一種道德的理想。
      
      把個人(“我”)的思想和集體(“我們”)的行為及行動聯(lián)系在一起,把知識和政治聯(lián)系在一起。既是為了表明個人介入社會問題的責任,也是為了主張,無論是誰,若要有效地介入公眾事務(wù),都需要盡可能地尊重知識學(xué)理,借助真實思考和實行獨立判斷。
      
      極權(quán)的強勢統(tǒng)治和后極權(quán)的弱勢統(tǒng)治是兩種不同形式的意識形態(tài)控制。前者以洗腦的方式迫使大眾參與,不斷共同再生統(tǒng)治他們自己的社會制度;后者則以不讓公開說話的方式迫使大眾相信現(xiàn)存的社會制度為不可改變。前者要使大眾覺得現(xiàn)有社會秩序是最為合理美好的(如“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后者則要使他們覺得現(xiàn)有秩序即使不好也不宜改變(如“一搞民主就亂”)。前者將現(xiàn)狀合理化,以達到最高程度控制;后者將現(xiàn)狀自然化,以達到較低程度的控制。在低程度意識形態(tài)控制的社會中,現(xiàn)實失去了意識形態(tài)的道義支撐,大眾對缺乏支撐的現(xiàn)實卻又無力改變。這種無力感便不可避免地表現(xiàn)為對整個公眾生活(包括政治和公共道德)的冷漠。
      
      “說一套做一套”成了當今中國犬儒文化的基本特點。它不僅彌漫于政治領(lǐng)域中的公開話語,而且成為社會普遍的欺詐、虛偽和腐敗行為不成文的規(guī)范。按此規(guī)范言論行事已成為人們?nèi)粘;顒拥淖晕冶Wo手段和生存技能。人人都說謊、都作假的狀態(tài)常被解釋為是大眾的個人道德意識出了問題。其實,如此犬儒化的社會所面臨的與其說是個人道德危機,還不如說是公眾生活規(guī)范危機。公眾生活的道德規(guī)范和個人道德良知不同,它并不依賴“良心”的維持,它的維持機制是法制(以民主程序所產(chǎn)生和執(zhí)行)、輿論(以自由言論為基礎(chǔ))和傳統(tǒng)(以長期形成的民間正義為核心)。充斥著腐敗和謊言的公眾生活,不是沒有規(guī)范,它有它自己的規(guī)范,它的規(guī)范就是虛假。
      
      個人以公民的身份積極參與,這本身就是對形形式式的冷漠、悲觀懷疑、犬儒主義、自我流放和精神象牙塔的否定。知識分子的公民性參與不可能從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宏大話語獲得一勞永逸的政治正確性。知識分子對現(xiàn)實的反抗是有限度的。知識分子不輕易放棄說不的權(quán)力,但并不是隨時隨地說不的人,他只是在需要時說不的人。關(guān)注時代的重大政治和社會問題,努力超越現(xiàn)有的意識形態(tài)限制,堅持普遍的道德價值,而同時對自身的限制保持清醒意識,這就是現(xiàn)代思想批判。他體現(xiàn)了明確的社會批判目的,拒絕將批判變成精致而無目的的思想游戲。
      
      知識分子的公共關(guān)懷自然不能脫離普遍意義上的文化批評。文化批評是一種社會性的知識行為、一種公民參與行為,不是一個學(xué)科領(lǐng)域。作為一種社會批評,文化批評是知識分子在特定環(huán)境下以公民身份對他的群體所做的建設(shè)性參與。與一般公民參與不同的是,知識分子公民參與特別重視民主社會中參與和討論的質(zhì)量問題。公開參與和討論并非總能自動產(chǎn)生開明的共識。知識分子是那些努力思考,并以此來克服公眾生活思考缺陷的人。知識分子政治不僅僅關(guān)心專門小圈子內(nèi)的學(xué)術(shù)之爭和自我定位區(qū)分,不僅僅爭取知識權(quán)力資源和利益的分配,它更應(yīng)當致力為廣大公民群體提供一種特殊的知識,使他們能在計劃自己的生活、設(shè)計生活品質(zhì)和展望未來變革時,作出更理性、更人道的選擇。
      
      徐賁著:《知識分子: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動》,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4月,28元。
  •   Very penetrating.
  •   是的,消極時代的積極生活,努力自己開拓公共話語空間,負起自己的公民責任
  •   八卦(gossip)
    “八卦”是閑言議論。八卦閑言的名聲不是太好。在中文中,八卦的正規(guī)稱謂是“流言蜚語”或“閑言碎語”,都不是什么正派體面的社會行為。在英文中,八卦就是gossip,按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的定義,gossip“是輕浮,常常無根據(jù)的傳言。一般涉及個人的、聳人聽聞和隱私的消息,”也是一種壞意思的行為。
    大眾傳媒時代的八卦閑言其實早已滲透在人們所接觸的新聞和其它公共知識形式之中了。1890年, 華倫(S. Warren)和勃朗戴斯(L. Brandeis)針對當時美國迅速大眾化的報紙,把專門報道名人消息、社會奇聞、以滿足一般人偷窺癖、好奇心、和廉價娛樂的“黃色報紙”看成是公共新聞的倒退,他們挖苦道:“閑言八卦不再是無聊惡毒,反倒是變成了一種樂此不疲、厚顏無恥的行業(yè)?!卑素曰男侣労推渌蟊妭髅浇o人提供娛樂和與此有關(guān)的訊息,是否就是一種全然沒有正面社會意義的倒退和墮落?如果它順應(yīng)了一般讀者、觀眾的需要,又是否會自然而然成為公共訊息具有民主意義的正面發(fā)展?在大眾傳媒時代,私域和公域的界限在哪里?這個界限又會如何影響具有公共意義的新聞話語?
    八卦閑言雖然背有道德的污名,但從社會學(xué)和社會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看卻并非就一定是壞事。從社會性的信息交換來重新看待閑言八卦, 這就要求人們不再以現(xiàn)有的成見看待它。正如博克(S. Bok)所說,八卦至少可以幫助我們“從別人的經(jīng)驗學(xué)習(xí)有用的東西,不被表相所迷惑?!卑素允且环N訊息交換和傳播的形式。訊息交換不只是表面的,它更需要從別人公開的所作所為背后探查一些當事人不愿公開的真情,“因此,訊息需要與他人分有,從他人獲得,記住了以備后用,在討論中試驗和評估,時不時地用來鼓勵別,或者警告別人不去做某事,等等?!比狈λ说挠嵪? “人們往往很容易受別人的騙,上了當都不知道。就如同信件、小說、傳記和其它各種(個人生活)記錄一樣,閑言八卦幫助我們了解和評估關(guān)于他人生活的暗含訊息?!?br /> 我們可以如博克建議的那樣,從四個方面來定義“八卦”:一.非正式性質(zhì),二.個人間的交流,三.話題是人,四.當事人缺席。首先,八卦不象演說、講課、法庭證詞、醫(yī)院記錄這些正規(guī)話語那樣必須遵守一定規(guī)則。八卦是即興的,幽默的,情緒性的,俏皮的。所以不能拿正式話語的“真實”標準來要求八卦。八卦是“保密”的副產(chǎn)品,訊息越不易獲得,也就越有八卦的價值。什么事情越捂得嚴實,就越有人八卦,名人、政治人物、熟人鄰居,都不例外。其次,八卦是個人與其他個人間在交流訊息,它已經(jīng)從傳統(tǒng)的飯后茶余,朋友聚會,私人通信,發(fā)展到網(wǎng)上聊天,沙龍議論,甚至大眾報紙的花邊新聞,名人消息,等等。再者,八卦在議論的總是具體的個人,特別包含著某種道德評價。某某人的私生活被人拿來作為八卦的談資,往往總是先已有了“出格”或“非同尋?!钡某煞?否則不會引起八卦的興趣。八卦是關(guān)于人的訊息,因此與“謠言”(rumor)不同。股市、政局等等可以被“謠傳”,但只有人才能被八卦。最后,人們總是在當事人不在場的情況下才八卦他。如果當著當事人的面說出來,八卦的許多話就會不得體,不禮貌,有傷人之嫌。
    八卦議論的是具體的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本濟夫(A. Ben-Ze'ev)指出,八卦議論的主要有三種人,熟人、名人和私生活怪異之人,“我們們總是對名人的平常生活行為感興趣,但卻只對常人的不平常行為感興趣?!?對名人的八卦有一種“降尊為俗”的作用。普通人難以窺視名人的私生活,對名人除了好奇,還有自然而然的嫉妒和尼采所說的“忿恨”(resentment)。名人一入八卦,便頓時失去他平時的公共形象光輝,在輕怩和玩笑中變成了閑言碎語者的同類。
    八卦因此和吹捧贊美名人的“正經(jīng)”話語有根本的不同。捧場文字總是把名人從“俗”向上拔高到“不俗”的境界,八卦則是把名人從“不俗”往下拉低到“俗”的水平。捧場文字和八卦都可以說是一種變相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正如泰南(D. Tannen)所說,“當人們談?wù)?他人)生活細節(jié)時,那是八卦。當人們寫作這些細節(jié)時,就成為文學(xué)?!蔽覀兺粗嘏鯃鲑澝赖奈膶W(xué),但卻太看輕八卦閑言的文學(xué)。在對名人的捧場贊美中,明明是押妓,卻要寫成是文人專有的風雅和情趣;明明是老夫少妻各取所需,卻要寫成是崇高的忘年愛情。這是把名人從常人的低處往精英的高處提升。八卦則不同,八卦感興趣的是名人不便公開或羞于公開的訊息。好色、貪婪、糊涂、勢利、利用別人、攀高枝、釣金龜,這些不光是八卦者自己才有的俗人弱點,也是他們拿來理解高雅名人行為的心理動機。八卦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然要把名人往下拉齊到不甚高尚和不甚高雅的俗世人間。
    八卦雖然并不總是負面性質(zhì)的(如對影視人物有許多是不帶批評的消息),但負面性質(zhì)的居多,這是一個事實。這并不是因為八卦本身必然蓄意造謠中傷,而是因為訊息的傳播本來就有“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特點。本濟夫就此寫道,“負面的訊息也許比較容易被人記住,所以造成了(八卦)盡是負面訊息的不實印象。八卦有時確實會夸大歪曲,但八卦一般并不故意散布不實訊息。有時候八卦是獲得確實訊息的唯一渠道。而且,八卦常常比‘官方’消息要來得準確和全面。”名人們的所作所為,有的是他們急迫想讓別人知道的,有的是他們非常不情愿讓別人知道的。他們自己心里有數(shù),所以會采取相應(yīng)的“宣傳”和“保密”措施。他們要宣傳的訊息由捧場贊美者操辦,輪不到八卦來費心,八卦傳播的多數(shù)自然是他們本想保密的訊息。八卦和負面消息有聯(lián)系,這是事實,但責任并不全在八卦。
    人們往往指責八卦歪曲不實,這幾乎成了對八卦固定不變的道德動機概括。其實,對八卦這種特殊的交際話語,“真實”并不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更不要說是八卦道德對錯的衡量標準。八卦是一種與幽默和玩笑類似的話語??鋸?、正話反說、反諷、懸念、出奇不意等等是八卦陳述的基本手段,這些手段的修辭目的正是調(diào)侃和嘲弄表面的真實。本濟夫指出,八卦和玩笑都是有其內(nèi)在價值的社會行為,人們用八卦和玩笑來談?wù)撛饨傻脑掝},暗藏批評和不滿,用出奇不意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莫利爾(J. Morreall)認為,八卦和玩笑之間還有三個相似之處,那就是,一.它們都能逗樂,有娛樂作用;二.它們都含有某個有趣的“故事”,愛聽故事則又屬人之本性;三.它們都能打動人的想象,有相似的美感作用。莫利爾寫道,八卦和玩笑的“主要價值不是真實,而是娛樂--讓人高興、驚訝、覺得有趣或感動,等等。有趣的敘述或有滋有味的八卦,好故事人人愛聽,不管故事真實不真實?!?br />   八卦和玩笑常常簡直就是混雜在一起。在政治生活不公開,政府領(lǐng)導(dǎo)人籠罩在神秘之中的社會中,有許多關(guān)于各級領(lǐng)導(dǎo)的八卦。他們的貪污腐化、裙帶關(guān)系、私生活操守,在公開場面上是禁忌的話題,但在私下議論中卻成為八卦的談資。這些八卦中有許多現(xiàn)成的“段子”,口口相傳,大同小異,在輾轉(zhuǎn)相傳中不斷豐富,成為集體創(chuàng)作的成果。還有許多順口溜和民謠,莫不關(guān)乎世風人心,貶多褒少,其抨擊議論形象夸張,活潑有趣,極有娛樂效果。這類八卦、玩笑能起到一種熱絡(luò)人際關(guān)系、辨認關(guān)系親疏的社會作用。這種交談“增強了人際的親近感,人們因能無話不談而覺得彼此親近?!边@種親近感還特別與社會的弱勢群體有關(guān), 科德(L. Code)指出,婦女們和下層人愛八卦,是因為他們在公開的社會少有說話的機會。古德曼(R Goodman)認為,“人們八卦權(quán)勢人物和名人,為的是‘還其原形’?!辈┛藢懙?“政府領(lǐng)導(dǎo)以行政保密為理由藏掖的訊息其實都是公眾完全有權(quán)利知道的。在這種情況下,八卦可以成為公共訊息必不可少的渠道?!?/li>
  •   樓上的八卦……
  •   我也是在第四部分看的有些快感,可能是第四部分和知識背景要求沒有那么高,并且后極權(quán)的體驗我們也不陌生。犬儒主義這種人,唉,身邊太多了,徐賁說的入木三分,看了越來越覺得自己有滑入那方面的傾向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