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上下冊)

出版時間:2003-12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A·班杜拉  頁數(shù):91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自我效能是美國心理學家A·班杜拉最早于1977年提出的一個概念。經過20年的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他在1997年出版了《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一書,對自我效能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論述。在班杜拉的論著中,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和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自我效能信念(self-efficacy beliefs)、自我效能知覺(perceived self-efficacy)和效能信念(efficacy beliefs)等術語交替使用的,指的是個體對自己具有組織和執(zhí)行達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因此,它是個體對自己能力的一種主觀感受,而不是能力本身。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創(chuàng)建的社會認知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這一理論中,班杜拉特別強調人是行動的動因(agent),特別強調人所具有的動因作用(agency),即人的能動性。因此,他認為個體與環(huán)境,自我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是交互的,人既是社會環(huán)境的產物,又影響、形成他的社會環(huán)境。自我效能感就是人對自己作為動因的能力信念,它控制著人們自身的思想和行動,并通過它控制著人們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所以,自我效能是自我系統(tǒng)中起核心作用的動力因素。在本書中,班杜拉對這一思想進行了深入的論述,并根據這一思想對自我效能的性質、結構、來源、自我效能感在個體一生中的發(fā)展、自我效能感起作用的途徑和過程等基本問題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同時,班杜拉把自我效能感思想擴展到集體,分析了集體效能感在學校、社區(qū)、各種社會機構的成就,以至國家政治活動中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它和人類實踐的各個領域都有密切關系。班杜拉除了對自我效能的理論問題進行研究外,還非常關注自我效能感的應用研究。《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的近一半內容是有關這方面研究的總結,闡述自我效能感在學校教育、提高健康水平、臨床治療、職業(yè)活動、管理和體育運動等領域的功能。   不論是理論探討,還是應用問題,作者都以實證研究的結果作為論證的基礎。書中介紹了大量實驗研究的材料。這些實驗在方法上也具有特色,實驗設計和統(tǒng)計分析都相當嚴格,研究結果可確切地分離出自我效能和其他相關因素在行為成就中的作用。建議讀者對此也加以注意。   該書是一本自我效能感的專著,但它涉及歸因、動機、目標、期望等許多有關人的。心理特性和行為的理論問題。因此該書可供所有對人的心理特性與行為問題感興趣的心理學工作者和其他專業(yè)的學者閱讀。在書的應用部分,作者不僅闡述了自我效能在各個實踐領域的作用,而且廣泛地闡述了如何解決各實踐領域中的問題。這部分內容對各部門的實際工作者,如教師、教練、社區(qū)工作者、臨床工作者、管理人員、各級領導等等如何做好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都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A·班杜拉 譯者:繆小春 李凌 井世潔 張小林

書籍目錄

總序 譯者前言 中文版前言 序言 第一章 理論觀點  人類動困的性質  三元交互因果關系中的人類動因  決定論和自我影響的實施  個人效能的相關觀點 第二章 自我效能的性質與結構  自我效能知覺是一種生成能力  行為的積極產生者和消極預言者  對個人因果作用的自我效能觀點  自我效能信念系統(tǒng)的多維性  自我效能的因果關系  效能判斷和行動間不一致的原因 第三章 自我效能的來源  動作性掌握經驗  替代經驗  言語說服  生理和情感狀態(tài)  效能信息的整合 第四章 調節(jié)過程  認知過程  動機過程  情感過程  選擇過程 第五章 自我放能的發(fā)展分析  個體動因感的起源  自我效能的家庭來源  同伴及自我效能的擴展和證實  學校是自我效能培養(yǎng)的主體  青少年的轉折經驗帶來的自我效能增長  成年人的自我效能  隨年齡增長的自我效能再評價 第六章 認知功能  學生的認知自我效能  教師的效能知覺  集體學校效能 第七章 健康功能  自我效能知覺的生物學效應  健康促進行為中的自我效能知覺  預后判斷和自我效能知覺 第八章 臨床功能  焦慮和恐怖性障礙  抑郁  飲食失調  酒精和藥物濫用 第九章 運動功能  運動技能的發(fā)展  運動行為的自我調節(jié)  集體團隊效能  身體鍛煉的心理生物效果 第十章 組織功能  職業(yè)發(fā)展和追求  職業(yè)角色的掌握  組織決策中的自我效能  職業(yè)角色扮演中的自我效能  集體組織效能 第十一章 集體效能  集體效能的測量  政治效能  媒體影響方式的使能作用  為社會文化變革提供條件  集體效能的破壞因素 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人們總是努力控制影響其生活的事件。通過對可以控制的領域進行操縱,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理想,防止不如意的事件發(fā)生。在原始社會,人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極其有限,因而基本上沒有能力改變生活現(xiàn)狀,他們只能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并且認為這些動因操縱著他們的生活。人們舉行精心安排的儀式并執(zhí)行各種行為準則,試圖得到超自然力量的垂青或免受超自然力量的懲罰。即使在當代社會,如果遇到極其不能確定的重要事件,許多人仍然采用迷信的儀式祈禱事態(tài)的發(fā)展能如其所愿。當偶爾有幾次不相干的儀式與成功的后果相伴出現(xiàn),便很容易使人們相信是儀式影響了后果。    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知識的增長極大地提高了人們預測事件并對事件進行控制的能力。對控制的超自然系統(tǒng)的信念已讓位于承認人們具有塑造自身命運的力量的觀點。人類自我概念的變化和生活由超自然控制變?yōu)閭€人控制的生命觀的變化帶來了因果思維上的重大轉變,新的啟發(fā)使人類力量的運用快速地擴展到越來越多的領域。人類的獨創(chuàng)性和努力取代了對神靈的安慰性儀式,成為改變生活條件的手段。利用所掌握的知識,人類建立了物理技術,使得日常生活得到巨大的改觀。人類發(fā)展出的生物技術能夠改變動物和植物的基因構成。人類創(chuàng)造的醫(yī)學和社會心理技術提高了身體和情緒生活的質量。人類設計出了社會系統(tǒng),對易受強迫性或懲罰性制度控制的信念和行為類型進行限制。這些權利和制度性保護擴展了信念和行為的自由空間。        對生活環(huán)境進行控制的努力幾乎滲透于人一生中的所有行為之中,因為它提供了無數(shù)的個人和社會利益。重大事件的不確定性使人高度不安。就人們能對重大后果的產生發(fā)揮作用來說,人們能夠更好地預測后果。預測能力培養(yǎng)了適應的準備性。不能對事件施加影響會對生活造成不利的影響,它將滋生憂懼、冷漠和絕望。因此,保護所期待的結果并避免不受歡迎的后果發(fā)生的能力對個體控制的發(fā)展和運用具有有力的促進作用。人們越能夠對生活中的有關事件施加影響;就越能夠將自己按照自己喜愛的那樣進行塑造。通過選擇和創(chuàng)造對自己希望成為怎樣的人的環(huán)境支持,人們對自己生活的方向產生作用。當然,人類的作用處于社會條件之中。因此,環(huán)境對有價值的生活道路的支持是由個體自身以及與其他人一起創(chuàng)造出來的。通過集體行動,人們能夠調節(jié)社會系統(tǒng)的特性和實踐以改善生活。    人類運用控制的能力是混合的賜福。個人效能對生活質量的影響要依賴于生活的目標。例如,由不可動搖的效能所驅動的革新者和社會改革家的生活,不是輕松的生活。他們常成為譏笑、譴責和迫害的對象,即使社會最終從他們的不懈努力中獲益。許多獲得了認同和盛名的人通過克服表面上難以克服的困難來塑造自己的生活只是為了進入新的社會現(xiàn)實,但對這些新的社會現(xiàn)實,他們只能實行較少的控制,進行拙劣的處理。確實,有關名人和無名之輩的歷史中充滿著既作為生活的建設者又作為生活的犧牲品的個體。    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極大提高,這不僅對當前生活同時也對后代產生了普遍性的影響。許多提供當前利益的技術也包含著危險性,對環(huán)境造成巨大損失。我們的技術能力對地球進行破壞或使地球上的許多地方變成無人居住的地區(qū)表明了人類力量的強度在不斷增加。當前公眾極為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技術將把我們帶向何方。對自我利益的貪婪追求會對社會造成長期的破壞效應。運用社會力量將個體利益置于大眾的共同利益之上,會引起大量的特殊利益,不再為解決更為廣泛的社會問題付出努力。如果沒有對超越狹隘的自我利益的共同目標的承諾,控制的運用會退化為個人和派別力量的沖突。人們要想實現(xiàn)所期待的共同理想并為后人保持一個適合生存的環(huán)境就必須同心協(xié)力。簡言之,人類控制的能力既可以產生積極的效果也可以導致不良的后果。    以往對自我證實性過程的分析單純關注于人們的效能信念和行為如何受別人告訴的關于自己能力的影響。其他證據也表明預后判斷會影響如何治療病人和告知他們什么。在這些實驗中,個體被隨意地指定形成對他人或高或低的預期。當他們具有了或高或低的期待時,他們會以證明最初的期待的方式對他人進行不同的治療(Jones,1977;Jussim,1986)。雖然在結論上有些差異,一般來講,結果表明照料者在高期待條件下會比低期待條件下對病人更加關注,提供給病人更多的情緒支持,為自己發(fā)展能力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提供更多的積極反饋。        相對于僅僅傳遞預后信息的照料,能提高病人個人效能水平、管理健康行為技能的各種照料會對健康功能的起落產生更大的影響。如果言語預斷由于缺乏能力而重復地被個人經驗證明不能成立,單純的言語預斷效果只能保持很短的時間。然而,以提高了的能力為基礎的個人效能感會促進機能成就,這樣他們自己的經驗就證實了他們的能力。臨床交互作用是以雙向方式影響變化進程的。病人的進步加強了臨床學家的積極期待和對治療進程給予幫助的效能感。與此不同,引起機能下降的消極期待會引起相互泄氣的向下運動。    產生嚴重的永久性損傷的健康狀況會使病人及其家庭產生破壞性的沮喪。病人不得不重新組織他們的觀念,從而學習其他重新獲得對生活進行控制的方法。他們需要關注于殘留的能力而不是強調他們的無能。必須以利用殘存能力的方式重建目標。奧澤(Ozer,1988)闡述了為減少由慢性神經病性損傷所產生的無能而建構目標的有效方法。關注于功能改善而不是組織損傷程度有助于抵消自我沮喪。通過將活動分解為可以實現(xiàn)的各種亞任務有助于避免對復元努力的失望和功能的提高。一些效能感和希望的恢復使受損傷的人能更好地利用他們的能力。    對職業(yè)選擇理論的比較驗證    另外一個關注于效能信念對職業(yè)選擇和發(fā)展影響的研究路線,涉及對幾種可選擇的理論的比較檢驗。蘭特和他的同事比較了職業(yè)發(fā)展和機能的另外兩種理論的預測力和自我效能知覺的預測力(Lent,Brown & Larkin,1987)。根據霍蘭德(Holland,1985)的研究,令人滿意的職業(yè)選擇和成就依賴于個人的職業(yè)興趣和職業(yè)環(huán)境的良好匹配。藝術類型的人尋找藝術氣息的環(huán)境,技術類型的人尋找技術性工作環(huán)境。在杰尼斯和曼(Jenis & Mann,1977)提出的決策理論中,進行最終決策前對行為的不同進程的潛在結果的思考,特別是對不利條件的思考,使人能抵制隨后出現(xiàn)的各種困難,因為他們已預見到了。對消極方面的預先思考加強了對所作決策的信奉,從而使人在遇到挫折時能保持對職業(yè)追求的堅持性。    研究者通過對從事科學和工程職業(yè)的學生進行研究檢驗了各種預測因素的解釋力。效能知覺相對于能力和過去的學業(yè)成績而言,對學生科學課程的成績、對科學專業(yè)的堅定性,以及在科學和工程領域中認真地思考可以選擇的職業(yè)的范圍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個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適合度和期待性的結果思考都不能預測學業(yè)成就或職業(yè)的堅持性。如果人們懷疑自己具有在自己有興趣的職業(yè)上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單純的。匹配性在人們面臨困難時并不能激發(fā)和支持個體。一致性僅僅與職業(yè)思考和職業(yè)決策的范圍相聯(lián)系。與之相似,對困難的預期不一定在出現(xiàn)對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自我懷疑時加強堅持性。    惠勒(Wheeler,1983)比較了自我效能和預期價值理論對于職亞偏好的相對預測能力。人們判斷自己完成不同職業(yè)要求的能力。他們也對這些職業(yè)提供舶結果類型和這些結果的價值進行判斷。結果的范圍包括收入、安全、社會地位、表現(xiàn)首創(chuàng)性的自由和運用自己的特殊能力的自由、工作任務的柚類、學習新能力的機會、升職和做領導的機會、情趣相投的同事、特殊工作的社會津貼。這些歸屬于工具性價值概念中的各種益處代表了社會認知理論中的結果期待,結果表明被認為可以通過不同職業(yè)獲得的結果和效能知覺兩者都與職業(yè)偏好相關聯(lián)。然而,效能信念對職業(yè)偏好的作用更大。對于女性這一點特別適用,她們更多將職業(yè)喜好基于自己的效能知覺而不是依據工作所帶來的潛在利益的誘惑。        正如前面提到的,在社會認知理論中,效能知覺是人類思想、動機和行為的決定因素之一。蘭特、洛佩茲和貝施克  (Lent,Lopez &Bieschke,1993)檢驗了效能信念和結果期待對各種職業(yè)所必須的數(shù)學技能發(fā)展的相對影響程度。數(shù)學效能知覺在控制了數(shù)學能力的影響后對預測數(shù)學興趣、選修數(shù)學和科學課程的意向和上述課程的成功具有預測作用。個人效能信念可以直接或通過對興趣的作用影響課程的分數(shù)。結果期待能夠預測興趣和選修的意向,但卻不能預測學科的分數(shù)。        先前的分析關注于從各種可能的選擇中進行職業(yè)選擇的決定因素。效能信念對職業(yè)道路的影響作用在進行職業(yè)選擇的文化環(huán)境的選擇上得到進一步證實。辛格(Singer,1993)考察了在西方國家求學的亞裔學生是愿意回國還是在旅居國開始新的職業(yè)生涯這一問題。那些回國工作的人在祖國文化中具有更強的處理自己職業(yè)生涯的效能感并認為能在祖國獲得更理想的結果。相對而言,那些留下來的人更相信自己具有在新文化環(huán)境中能獲得事業(yè)成功的效能,不論他們進行職業(yè)追求的文化環(huán)境如何,他們都期待同樣的結果。然而,當把效能信念和結果期待的作用合起來分析考慮二者之間的關系時,只有效能信念可以預測人們選擇何處作為事業(yè)發(fā)展的場所。    不同的研究路線的結論一致表明效能知覺對職業(yè)生涯具有強大的作用。它能預測認真考慮的職業(yè)選擇的范圍、職業(yè)興趣和偏好、提供各種職業(yè)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的課程學習的注冊人數(shù)、困難領域的堅持性、在所選領域的學業(yè)成就,甚至對開展職業(yè)生涯的文化環(huán)境的選擇。在控制了實際能力、先前準備和成績及興趣水平后,嚴格的經驗性檢驗證明效能信念具有獨立的作用。     ……

媒體關注與評論

序言當代社會正在經歷著非凡的信息、社會和技術變革。在整個歷史進程中社會變革本身并非新生事物,新的是變革的強度和不斷加快的速度。巨大變革的快速周期需要連續(xù)的個人和社會更新。這些挑戰(zhàn)性的現(xiàn)實促進了人們塑造自己未來的效能感。當代的許多理論將人們描述為由環(huán)境事件協(xié)調的內部機制的旁觀者。人被剝奪了任何主體感。而實際上,人是自發(fā)的、具有抱負的有機體,他們能夠塑造自己的生活,并能影響組織、引導和調節(jié)社會事件的社會制度。    本書探討了人們通過自己的行動產生所期待結果的能力信念實施人類動因作用的問題。它相當詳細地回顧了效能信念的起源、結構,其影響人類健康和成功的過程,以及這些過程如何發(fā)展起來并有助于人的改善。自我效能知覺在多側面的社會認知理論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行動的唯一決定因素。本書證明了效能信念與其他社會認知因素共同起作用以調節(jié)人類的適應和改變的許多途徑。    社會中發(fā)生的劇烈變革正在形成新的自相矛盾。一方面,人們具有更多的知識、方法和社會權利對自身的發(fā)展和影響他們生活的條件實施個人和集體性的控制。另一方面,隨著國家間相互依賴的不斷增加,當今社會的社會和經濟生活主要受來自遠方的事件的影響。人們相互之間聯(lián)系的全球化為人們對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生活進行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這些跨國的現(xiàn)實正在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世界文化,它對影響生活質量和社會未來的集體效能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    在本書所提到的人類動因概念中,自我效能知覺在社會結構影響的寬泛網絡中發(fā)揮作用。然而,這種分析超越了情境主義觀點,這種觀點認為人們將其行動適應于他們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社會情境。人既是社會環(huán)境的產物也是其生產者。簡言之,他們有能力選擇和形成自己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較之情境主義觀點,交互觀點能更好地解釋人的特征與所處環(huán)境之間的交互式因果關系。在這一觀點中,社會結構影響主要通過自我系統(tǒng)起作用而不是表現(xiàn)關于人類行為的相互競爭的概念。由于影響是雙向的,社會認知理論不接受自我和社會之間以及社會結構與個人動因之間關系的二元論觀點。    人類的生活是高度相互依賴的。人們的個人行為會對他人的幸福產生影響,同樣,他人的行為也會影響自己的幸福。人們必須協(xié)同工作以便使自己能生活得更好。因此,社會認知理論將對人類動因的分析延伸到集體動因的運用。它通過家庭、社區(qū)、組織、社會機構甚至國家的共同效能信念和志向起作用,于是人們能夠解決面臨的問題,并通過一致的努力改善生活。本書考察了當前破壞集體效能發(fā)展的生活條件,以及人們努力重新獲得一些對生活進行控制的方法的新的社會條件。    理論根據解釋力和預測力進行判斷。在最后的分析中,心理學理論的價值也必須通過它改善人們生活的能力進行評判。自我效能理論為在各種生活條件下進行社會應用提供了大量的知識。應用的范圍和種類證明了這一觀點的解釋和作用的普遍性。我希望對個人和集體能力的更好理解能有助于指引人類發(fā)展和變化的理想進程。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自我效能(上下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5條)

 
 

  •   讀完這本書,才真正理解自信的內涵,現(xiàn)實中的某些失敗,往往是因為缺乏自信,因此,自信是“成事之基”,可惜這本書是一本學術理論書,實在難以讀懂,在高燈寫的《自我管理發(fā)展智能》一書中,對“自我效能”進行了解釋,并就相關的問題也進行了分析,建議大家購買一本看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   這是一本非常有權威性的一本關于自我效能或講述自信的一本非常學術性的書。
  •   能讀到這么好的書真讓人感到快樂!翻譯得很好,能從中充分領略到班杜拉的理念。非常感謝這些譯者,讓我們能以這么便宜的價格讀到這樣的好書。
  •   對各部門的實際工作者何做好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都有參考價值。
  •   這本書還滿喜歡的
  •   值得品味I
  •   很開心,一買下來價格就漲上去了。
  •   班都拉的著作是經典,自我控制是實現(xiàn)本能與現(xiàn)實的沖突
  •   班杜拉的經典之作
  •   書不錯,就是翻譯的一般。中文翻譯很拗口,考驗人的理解能力。建議由能力的人直接看原版……
  •   快遞比較快,那個書嘛也挺好的。
  •   太厚了,不過看了一些,強大!
  •   總體不錯,入門讀物,但翻譯的有些錯別字。
  •   翻譯很爛
  •   書沒有問題就是郵寄太慢發(fā)票也不是機打的而是手寫的感覺不正規(guī)
  •   盡管是華東師大出版的書,但是,翻譯的不理想,比較拗口,個人認為,有些術語的翻譯不太準確
  •   書籍保護的不大好,書內容挺不錯的
  •   質量不太好啊 像盜版
  •   我感覺這是我在當當網買的性價比最低的書了,兩年都沒有看完
  •   我也是修心理學的,在美國學,該作者是假的,且凡是懂英文寫作的人都看得出來該書的表達方式根本就不可能是美國人,就算是翻譯導致文章失色,懂心理學的人也看得出來文章作者的性格就不可能是美國人,為我國出產的教條主義老師們悲哀。
  •   等了很久,但拿到后很失望,書頁泛黃,封面有一塊塊的污漬,側面被污水淋過,打開時書頁粘連在一起,是二手書,
  •   一直想買的書,打電話解釋說是絕版書,質量好,送書快且態(tài)度好。
  •   在這兒買了有一千多的書了吧,這一次又買了三百多的書,可唯獨這本(上下冊)書皮一看就知道磨過、還有土,書頁發(fā)黃、有折頁??傊褪呛懿粷M意,不過我還是應該會在這繼續(xù)買書的。
  •   這本書,不錯。對個人的生活,工作也有幫助。如果你能靜心讀下去的話。對心理學在各社會科學中的運用,有一定的啟發(fā)。
  •   本書超專業(yè),不過,如果非持有真正之興趣,則無法閱讀下去。建議真正的研究者或深具探索精神之人士選擇購買。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