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9 出版社:福建廈門大學 作者:高令印,高秀華 頁數(shù):68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朱子學是“為己之學”,它不僅能使學者增進文化學術知識,更能使學者隨著習研的深入和年歲的增長,對人生價值和生命追求的境界逐漸提高,越來越感覺到自己在精神上是充實的和在思想上是富有的。我進入耆耋之年,基于善始善終的心態(tài),從兩個方面總結自己一生的學術。一是編著《20世紀最后30年朱子學實紀》,把積累的上述資料文獻盡可能完整地保存在里邊;二是撰著一部篇幅較大的朱子學通論性的書,把自己和當代的朱子學學術成果綜合起來,總結自己的朱子學研究,也為學者提供一個入門書。 作者高令印教授素以研究福建朱子學著稱,本書是一部篇幅較大的朱子學綜論性專著,既是對朱熹及其后學的理學思想以及近百年來朱子學研究成果的綜合概括,也是作者畢生研究朱子學的學術總結,并以此作為廈門大學復辦國學研究院的珍貴獻禮。 《朱子學通論》全書除緒論外,共分八章:朱子學的淵源,包括社會、思想淵源;朱子學的創(chuàng)立,包括朱熹的生平思想、朱熹門人對朱子學創(chuàng)立的貢獻;朱子學的基本內(nèi)容,包括哲學、道德倫理、政治、經(jīng)濟、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經(jīng)學、史學、教育等思想;朱子學在福建的傳衍分化,論述了從南宋末到民國的福建朱子學家20多人和其派別,以及其在福建文化發(fā)展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學在全國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朱子學由閩中而全國成為國家的正宗思想、全國朱子學的派別和衍變、與其有關的全國教育和書院等;朱子學在國外的傳播和影響,包括日本、韓國、東南亞、西方;近現(xiàn)代朱子學研究,包括作為宋學的朱子學、改良派和革命派與朱子學、現(xiàn)代學者的朱子學研究、朱子學學術會、朱子學研究會和研究機構;朱子遺跡,包括遺址、畫像、墨跡等。最后附錄是具有較高資料價值的《朱子學大事年表》。作者充分闡明了朱子學是“東亞文明的體現(xiàn)”、世界性的學說,是一場極其深刻的國際性的中國文化運動,大大開拓了朱子學研究的新領域和新境界。
書籍目錄
序緒論第一章 朱子學的淵源 第一節(jié) 社會淵源 一 對外開放 二 社會矛盾 三 經(jīng)濟和科技進步 四 政治和學術中心 五 儒學復興趨勢 第二節(jié) 思想淵源 一 北宋理學 二 閩中早期理學和理學入閩 三 集濂洛關之學 四 吸取佛道之學 五 綜羅百代第二章 朱子學的創(chuàng)立 第一節(jié) 朱熹的生平和思想 一 生平事跡 二 思想形成 三 集諸儒之大成 四 主要著述編年 第二節(jié) 朱熹門人對朱子學創(chuàng)立的貢獻 一 蔡元定 蔡沉 二 黃榦 三 劉爚 四 李方子 五 陳淳 六 李燔 七 輔廣 八 真德秀 九 魏了翁 附 朱熹門人一覽表(514人)第三章 朱子學的基本內(nèi)容 第一節(jié) 哲學思想 一 無極與太極 二 理與氣 三 心與性情 四 格致與力行 第二節(jié) 道德倫理觀念 一 君子與賢圣 二 道德與倫理 三 天理與人欲 四 義與利 五 主敬 第三節(jié) 政治學說 一 杭金 二 正君 三 尊賢 四 恤民 五 治軍 六 敦化 第四節(jié) 經(jīng)濟觀點 一 重農(nóng) 二 興修水利 三 多種經(jīng)營 四 獎勵墾荒 五 抑制豪奪 六 節(jié)用薄賦 ……第四章 朱子學在福建的傳衍分化第五章 朱子學在全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六章 朱子學在國外的傳播和影響第七章 近現(xiàn)代朱子學研究第八章 朱子學遺跡附錄 朱子學大事年表第四章 朱子學在福建的傳衍分化第五章 朱子學在全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六章 朱子學在國外的傳播和影響第七章 近現(xiàn)代朱子學研究第八章 朱子學遺跡附錄 朱子學大事年表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朱子學的淵源 第一節(jié) 社會淵源 一 對外開放 在朱熹之前的閩中,早在唐代就出現(xiàn)了理學(道學),后來又由北方傳進了理學。但是,都沒有在閩中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數(shù)傳而止。只有到了南宋,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閩學)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朱熹集理學之大成,并形成為強與發(fā)展而決定的。就社會歷史條件說,其中之一是福建歷史上的對外開放至南宋促使形成地域性的文化?! 「=ǖ貐^(qū)的開發(fā)和文明,首先是對中原的開放。由于大批中原人入閩,把發(fā)達的中原文化帶進福建,使十分落后的福建文明起來,經(jīng)濟也隨之發(fā)展起來?! 「=ㄩ_發(fā)于漢代,據(jù)今人朱維干考證,其后有五種人入閩,即亡命者、駐閩將士、被 流放之人、避亂者、采藥煉丹之道家等。在晉代有八娃人閩,即林、黃、陳、鄭、詹、邱、何、胡。當是地中原多事,畏難懷居,無復向歸。這是講晉“永嘉之亂”(310-311年)時。唐“安史之亂后,也有類似避亂入閩的情形。當時,閩北連江、浙,是中原人入閩的要道。他們?nèi)腴}有三條大道:一是由分水關經(jīng)崇安入閩,二是由杉關經(jīng)光澤、邵武入閩,三是越仙霞經(jīng)浦城入閩。閩北山清水秀,社會安定,避亂入閩的中原人士,在閩北安家落戶。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五月,宋知蘄州楊喚說: ……
編輯推薦
《朱子學通論》是主要作者高令印教授一生研究朱子學的總結性專著,在當今國學復興的形勢下,該選題意義更顯重大。全書分朱子學的淵源、朱子學的創(chuàng)立、朱子學的基本內(nèi)容、朱子學在福建的傳衍分化、朱子學在全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學在國外的傳播和影響、近現(xiàn)代朱子學研究和朱子學遺跡等八章,并附錄資料價值頗高的朱子學大事年表。作者著力于朱熹遺跡和福建朱子學以及朱子學在韓國的傳播和影響等的研究,提出南宋以后隨著中國文化中心的南移,朱子學成為國家的正宗思想,形成以閩浙贛之武夷山一帶為中心的中國文化中心,在學術界自成較有影響的一家之說。此書在整理總結原有的研究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新內(nèi)容,如朱熹的政治學學說、經(jīng)濟觀點、自然科學成就、文學藝術探索、經(jīng)史學和教育思想以及近現(xiàn)代朱子學研究等,是近年來的研究新成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