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比較文學研究(中日雙語版)

出版時間:2008-7  作者:王虹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日比較文學研究(中日雙語版)》以多年來個人研究的一部分成果為基礎,共分八篇,采用中日雙語形式,運用歷史考證、作家論、作品論等多種研究方法,針對日本近世、近代的文學作品和中國近代著名作家的作品進行較為詳盡的比較分析。既適用于對外漢語研究生課程教學,也適用于中國日語專業(yè)研究生和赴日考研的學生,還可供中日兩國從事比較研究的學者進行參考。但愿它能夠使更多的日本學者和本國學者對這方面的研究產生興趣,在學習研究漢語的過程中能夠探討比較文學問題和如何把對外漢語與比較研究有效地結合在一起的問題,把對日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從而進一步擴大來華留學生的陣容,提高對外漢語和本國日語教學的質量,開拓學生視野,使我國的對日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朝著高水平方向永久持續(xù)性地向前發(fā)展。

書籍目錄

總序序《杜子春》再考《杜子春》的幕后一、《杜子春》問世的社會和其作品描寫的世界二、芥川龍之介與牛僧孺《蜜柑》與《一件小事》比較試論一、前言二、發(fā)生于“冬天”的小事三、文體上的異同四、“私”與“我”的異同五、結語反映在《河童》中的《狂人日記》一、“狂人”的出現(xiàn)二、關于兩部作品的序三、《河童》中《狂人日記》的縮影“借古諷今”的歷史題材作家——關于芥川·魯迅-郭沫若芥川龍之介與郁達夫——抒情的文學一、何謂“抒情”二、“情感”與“現(xiàn)實”三、描寫與“真實”四、風格與藝術《日本漫游外人膝栗毛》諷刺小說論一、《外人膝栗毛》概觀二、與魯文的《萬國航海西洋道中膝栗毛》的類似點三、《日本漫游外人膝栗毛》的特色四、諷刺小說的歷史演變五、結論魯迅的翻譯活動及其時代特征一、前言二、魯迅的日本文學譯著三、魯迅翻譯日本文學的時代四、魯迅文學活動的開始五、結語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杜子春》的幕后  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在當時的中國,由于孔圣人的這句話,神話傳奇小說受到了蔑視,散佚較多。唐代傳奇小說《杜子春》也不例外,在清代以前也遭到過如此下場。為此,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文學界一直圍繞其原文作者爭論不休。就這些問題,我們在前一篇文章中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但是,中國的牛僧孺和日本的芥川龍之介為什么創(chuàng)作了《杜子春》呢?芥川為什么在中國眾多的文學作品中選定了《杜子春》呢?其背景何在呢?本文將圍繞這些問題,展開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弧ⅰ抖抛哟骸穯柺赖纳鐣推渥髌访鑼懙氖澜纭 ∽骷以诿鑼懮鐣耐瑫r,也在描寫作家本人。否則,作家在這個社會上就沒有其立身之地,作家本人對社會也就沒有任何意義。無論是牛僧孺的,還是芥川龍之介的《杜子春》,它們都貫穿了神奇玄妙的色彩,但是我們仍可以從中窺視到當時社會的部分風貌和作家本人的思想動態(tài)。  首先,讓我們來觀察一下兩位作家置身的社會狀況。就牛僧孺所在的當代社會,近藤春雄在《唐代小說研究》中這樣寫道:  以安祿山之亂為契機,唐代社會陷入一片混亂。人心惶惶,焦躁不安,夢想一夜暴富。有了錢財,立即游玩揮霍,追求瞬間的享樂。有些人一貧如洗垂死掙扎,有些人成為新的暴發(fā)戶,特別是外國商人得勢較大。使人想到,這種狀況竟與我國戰(zhàn)后不久的情形十分相似。杜子春傳可以說正反映了這樣的一種社會景象。(筆者拙譯)  的確,牛僧孺的《杜子春》問世的時期正處于唐王朝從繁盛走向衰退的階段。當時,宦官獨裁,節(jié)度使專橫,民族矛盾尖銳,戰(zhàn)亂不斷,民不聊生?!叭藗兲幱谶@種社會,不得不走向頹廢,但當發(fā)覺其享樂將瞬間消失,腳下卻已經步入逃避這個社會的邊緣,于是開始求助神仙。當時在唐代以天子為主,求神拜仙風行一時。這便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就這一點,該書所說上仙正應當說是這一社會的寫照?!保üP者拙譯)對近藤春雄的這一見解,筆者表示贊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日比較文學研究(中日雙語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