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 作者:卜一 頁數(shù):241
Tag標簽:無
前言
金秋十月,天朗氣清,展讀卜兄的大著《走不遍的天下》與《古道拾遺》①兩書,不禁欣然以喜,深為所感,不由得發(fā)出“好書!大手筆”的稱贊! 卜一兄是位學者,更是一位旅行家,他博學而有識,又廣履天下山川,足跡幾遍環(huán)球各大洲,就是名家徐霞客和譚其驤先生也會嘆莫能及的。 我很欽佩卜一兄的才華和他的獨到見解,他雖不是我結(jié)識最早的朋友,但他卻是我最要好的一位朋友,令人由衷地贊美和夸獎他! 人們都高度評價陳寅恪先生的“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而真正能做到者,幾稀?!但在《走不遍的天下》一書中,卻閃爍著這種光圈。例如關(guān)于諸葛亮“躬耕南陽”的隆中故居,究竟在哪里的問題,往者一說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一說在河南省南陽之郊,莫衷一是。在本書,作者先后詳為踏勘,并旁征博引史籍與方志典籍,確證襄陽在當時屬南陽郡,隆中既在襄陽西郊,又屬南陽治轄,故云耳! 關(guān)于名詞《沁園春·雪》的探討,卜一兄別開生面,無所拘泥,詳為對比,審酌詞的風格,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這個見解,無獨有偶。讀者不妨訪問文壇有關(guān)的專家?! 〔芬恍质茄芯刻教靽硗跏_開的著名專家。他曾沿著石達開遠征西行的路線尋訪踏查,收獲頗多。他多次涉過大渡河,徘徊于紫打地。
內(nèi)容概要
《走不遍的天下》是旅游散文集,共收游記、旅游散文三十余篇。例如關(guān)于諸葛亮“躬耕南陽”的隆中故居,究竟在哪里的問題,往者一說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一說在河南省南陽之郊,莫衷一是。在《走不遍的天下》,作者先后詳為踏勘,并旁征博引史籍與方志典籍,確證襄陽在當時屬南陽郡,隆中既在襄陽西郊,又屬南陽治轄,故云耳! 關(guān)于名詞《沁園春·雪》的探討,卜一兄別開生面,無所拘泥,詳為對比,審酌詞的風格,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這個見解,無獨有偶。讀者不妨訪問文壇有關(guān)的專家。
作者簡介
卜一,1944年生于廣西桂林,時值日寇侵凌、湘桂黔大撤退,隨父母奔往重慶??谷談倮螅祷卦K徐州。1948年,隨父母離鄉(xiāng),經(jīng)南京、上海前往中國臺灣,就讀師大附中、臺大機械工程系。1968年赴美,后取得普渡大學(Purdue)機械工程博士。從事石油開發(fā)及管理工作三十余年,先于??松荆‥XXON)進行研究工作,后任安然中國油氣公司(ENRON)副總裁(Vice President)、柏靈頓中國資源公司(Burlington Resources chiha)總經(jīng)理(General Manager),從事中美石油合作及中國石油建設(shè)工作。作者曾參與20世紀70年代保衛(wèi)釣魚臺運動,并于1979年鄧小平訪美時,晉見會談,建議加速海內(nèi)外科技交流與合作。后于1983年籌建北美華人石油學會,任首任會長,促進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qū)石油石化科技交流合作。作者喜好史地,曾游覽中國二十三省、五自治區(qū)、四直轄市、港澳臺地區(qū),以及美國五十州及華府,足跡遍世界七大洲,觀山川海宇、體民俗風情、覓古今軼事;發(fā)表有《憑吊大渡河古戰(zhàn)場——紅軍長征成功與太平天國石達開覆敗之比較》、《田中奏折——舊事新探》、《石油工業(yè)是從哪里開始的》、《復活節(jié)島探訪記》等專文五十余篇。
書籍目錄
懷古篇石油工業(yè)的濫觴--泰特斯威爾小鎮(zhèn)尋訪明崇禎思陵土木堡懷古憑吊馮云山殉難之處--蓑衣渡尋訪三顧茅廬隆中舊址何處是三顧茅廬遺址搜奇篇桂林山水甲天下,靈渠風光增靈秀探訪奚族遺址--北京古崖居尋訪如夢的瀘沽湖玉石之都和田與沙漠公路奇景神奇的秘魯納斯卡圖線馬丘比丘與印加文明巴拿馬運河再現(xiàn)靈渠奇跡反情篇寧夏回族風情銀川一瞥風景如畫的喀納斯情歌之鄉(xiāng)--康定到蒙古國釣大魚溫臺、一江山、大陳、雁蕩山之旅“揚眉吐氣”(羊、煤、土、氣)的包頭隨感篇西寧今昔新疆古今傳奇牽夢魂訪烏蘭巴托嘆蒙古國今昔永遠的貓王--訪艾維斯·普里斯萊故居參觀奧斯威辛集中營有感天涯篇在那遙遠的地方--青海湖海角七號恒春之美天涯海角話蘭嶼--達悟族的滄桑歲月臺海之珠--澎湖龜山島的滄桑歲月千里冰封的遙遠地方--南極復活節(jié)島探訪記
章節(jié)摘錄
五當召 蒙古人信奉喇嘛教始自元代,后黃教興起,清朝扶持其迅速發(fā)展,不僅在西藏取得政教大權(quán),也廣為蒙人所信仰。位于包頭附近的五當召是內(nèi)蒙最大的喇嘛寺院。 我們隨導游乘車進入陰山,在蜿蜒的山道中緩緩而行,50多公里的路,走了近兩小時,到了吉忽倫圖山的五當溝。這里是由兩個山溝匯聚而成的一個山坡臺地。五當召的主要廟寺,坐北向南依山而建,高低錯落,白色褐邊,整齊醒目。東西兩側(cè)的山麓分布著一些附屬建筑和僧侶住房,及兩座高高聳立的白塔。寺院整體布局美觀、和諧、統(tǒng)一,四周群山環(huán)抱,蒼松翠柏,也符合坐北向南的風水習俗。 寺廟有專門的講解員解說,他們的水平很高,從五當召的歷史到藏傳佛教的教義都說明得非常清楚。五當召建于清康熙年間,乾隆十四年(1749年)擴建,現(xiàn)主要建筑為蘇古沁獨貢等6大殿,3座活佛府(東科爾、甘珠爾、章嘉),和一作安放歷代活佛骨灰靈塔的蘇波蓋陵組成。總共有2500余間房舍,占地約300畝,最興盛時期有1200位喇嘛在此修行,香火一直非常旺盛?! ≌录位罘鹩?949年去了臺灣地區(qū),現(xiàn)內(nèi)蒙古最主要的活佛是東科爾活佛。我們進入好幾個大殿,殿內(nèi)有幾十根方柱,其上雕刻著各式彩畫花紋圖案,四壁滿繪釋迦牟尼傳佛故事和各種護法神像。殿內(nèi)排列著幾十排喇嘛誦經(jīng)的座榻,供奉著各種佛像、唐卡、曼陀羅壇城、瓷器與玉器等精美、珍貴的文物?! 】偟膩碚f,五當召與青海湟中的塔爾寺相似,規(guī)模雖不及拉薩的色蚌寺、布達拉宮,但布局整齊、和諧,文物豐富,乃是了解藏教及內(nèi)蒙文化必去的景點?!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