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 作者:彭勝云 頁數(shù):212
前言
豐富的革命性和徹底的建設性,這是60年前郭沫若對四川文化作出的肯定性評價,也是四川人首次對自己的整體命運進行的思考。當代學者探索“五丁開山”的大無畏精神、“南方絲綢之路”的開拓精神、“李冰(往上推則是大禹)治水”的勵精圖治精神、“文翁化蜀”的教化精神,盡管有各自的內(nèi)容側重點和不同的表述方式,大體上都是以郭沫若的這一表述為依據(jù)和范式的?! v代學者對四川人都有研究,但多數(shù)情況是特定人物在特定時間里,出于特殊需要,對處于特定時空狀態(tài)中的特別人群所作的個別性判斷。那些歷史性論斷支離破碎,一鱗半爪,既非歷史的真實,更同當代四川人的精神風貌風馬牛不相及。要對四川人的性格作整體抽象的概括,尋找四川人整體行為方式的內(nèi)在依據(jù),只有在今天人們意識到社會和文化的屬己性,人成為自覺的人以后才能辦到?! ∷拇ㄈ说恼w性格在無數(shù)個別行為中表現(xiàn)出來,但卻體現(xiàn)了共通的精神特性,帶有強烈的文化屬性特征。四川人希望有好的命運,那就只有鑄造好的性格,發(fā)揚好的精神,建設好的文化。因為,沒有整體的好、大家的好,個人無論如何是好不起來的?! ∷拇ㄈ酥猿蔀樗拇ㄈ说奶匦院卧??什么精神要素可以解釋四川人的所有具體行為以及行為的所有含義?答案只有到四川文化的深層結構中去尋求。換句話說,四川人的性格就是四川文化深層結構的現(xiàn)實化。那什么是四川文化的深層結構呢? 首先要弄清楚四川人做人的底線。世間風云變幻莫測,滄海桑田的表象遷移令人眼花繚亂,唯有生存底線上的絕地反擊才可體現(xiàn)社會的本質和人的本性。
內(nèi)容概要
《四川人的本色》使用打破時空界限的敘述方式,試圖找到四川文化的深層結構。我們重在思考四川人的整體命運,分析四川人的文化特性、特殊的生存意識和生活態(tài)度、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在歷史和現(xiàn)實的焦點上去尋找解決四川文化難題的答案。
作者簡介
彭勝云,1953年生,1983年畢業(yè)于四川師范學院中文系,現(xiàn)供職于中共四川省委黨校,任文史部研究人員,研究方向為文化社會學和宗教學;曾同人合著多部學術著作,并多次主持黨校系統(tǒng)重大調(diào)研課題,榮獲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兩次。
書籍目錄
還四川人本色(代序)第一章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 向往高遠天空而激發(fā)的創(chuàng)造力二 沖出夔門而產(chǎn)生的時代沖擊力三 追求文化神圣性的原動力四 民眾血脈的生命力五 美德無邊的親和力六 文化導向的感召力七 天下意識的反彈力八 五湖四海的凝聚力參考文獻第二章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一 生存第一原則二 實現(xiàn)生存利益的合適方式三 潛在的雄起意識四 奇瑰磊落的俠義精神五 吃得苦中苦的當代豪情參考文獻第三章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一 “坤維”思想中的社會目標二 閑適生活與和諧社會的關系三 城市精神和市民生活的價值取向四 生活差異與公共價值五 時尚風潮與消費方式參考文獻第四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一 先天下之先而先二 文化再造之造人三 生存的終極資源四 發(fā)展的心理空間五 振奮“興川精神六 文化強省戰(zhàn)略參考文獻第五章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 有理無理吃茶去二 馬駒踏殺天下人三 跳出廬山看廬山四 佛法之中有王法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家坎·沃倫準備花一百多萬美元來完成所謂“最后的偉大征服”。堯茂書再也無法等待了,龍的傳人豈能坐視外國人來首先“征服”長江這條東方巨龍?! ?985年6月20日,堯茂書以4000元的設備在長江源頭、發(fā)源于格拉丹冬雪山的那曲正式下水,開始了首漂萬里長江的壯舉。4000元,這是月收入不到百元的人想盡辦法能拿出來的一切,而其中包含的精神價值是無法估量的。1985年7月24日,堯茂書在玉樹縣相古村通珈峽被激流卷走,不幸遇難,譜寫了一啦未完的壯麗樂章,沿著他走過的道路.1986年11月25 8,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隊全程征服長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學和探險成就。然而,對他的行為,也頗有不理解的聲音。稍有知識的人都能明白哥倫布探險新大陸的文化意義,可換作堯茂書,人們?yōu)槭裁淳鸵a(chǎn)生理解上的障礙呢?他拼死也要首漂長江,究竟為的是什么?獻身精神,大家都容易看到,可為什么獻身呢?像堯茂書一樣的英雄還有鄔宗岳(四川云陽人,1933-1975),他為中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D孺皆知的戰(zhàn)斗英雄黃繼光(四川中江人,1931-1952)、邱少云(四川銅梁人,1926-1952)在戰(zhàn)場上勇敢獻身,趙世炎(四川酉陽人,190l-1927)、王右木(四川江油人,1887-1924)在敵人的屠刀下光榮犧牲。①他們或是為了祖國的榮譽,或是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或是為了共產(chǎn)主義理想而英勇獻身,這中間貫穿著什么共同的本質呢?如果說這些都洋溢著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那么,對那些因特殊環(huán)境而獻身的人又該如何定性呢?比如羅廣斌(四川成都人,1924-1967),他同楊益言合著的《紅巖》、《在烈火中永生》總發(fā)行量超過1000萬冊,在世界范圍內(nèi)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最終卻死于“四人幫”的迫害。 另外,從生命的長度來看,任白戈(四川南充人,1906-1986)、李一氓(四川彭縣人,1903-1990)、艾蕪(四川新繁人,1904-1992)、沙?。ㄋ拇ò部h人,1904-1992)、陽翰笙(四川高縣人,1902-1993)、胡蘭畦(四川成都人,1901-1994)、張秀熟(四川平武人,1895-1994.)等革命文化名人都得享高壽,所以成果豐碩,各方面的成就顯得瓜孰蒂落。
編輯推薦
四川人互以勤勞智慧著稱,千年前蘇軾《眉州遠景樓記》就說“故其民皆聰明才智,務本而力作”,我們完全有理由為此而自豪。問題是:當今知識經(jīng)濟時代,高科技迅猛發(fā)展,光憑吃苦耐勞的特點已不可能在萬馬奔騰的激烈戰(zhàn)爭中一躍而前。四川人需要學習和更新的東西還很多,奮斗的道路還很長。唐代詩人李益說得好,“寄吉丈夫雄,苦樂身自當?!痹谒拇ㄈ说乃行愿窠?,雄起的精神最值得發(fā)揚光大,愿以此同我四川人共勉。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