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11-01 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克勞德,(美)湯森德 頁數(shù):387 字數(shù):252000 譯者:蔡岱安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人們常常專注在要有愛心、避免自私自利,卻忘記自己的有限和界限。他們往往會問:“對別人沒界限不是很自私嗎?” “我要怎么回答那些需要我愛心、精力、金錢幫助的人呢?” “為什么設立界限會讓我感到愧疚或恐懼?”“我可以在設限后仍是個有愛心的人嗎?” 想要有一個平衡健全的生活,明確的“界限”是很重要的、這是個人產(chǎn)權的分界線,指出你應該為哪些東西負責。它可以定義你是什和,或者,你不是什么。 界限深深地影響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 身全上的界限:幫助我們決定,在何種情況上,誰可以碰我們的身體? 心理上的界限:給予我們擁有個人思想與見解的自由。 情緒上的界限:幫助我們處理自己的情緒,避免來自別人有害與操縱性的情緒。 屬靈上的界限:幫助我們分辨上帝的間念與人個的意愿有何不同?
作者簡介
克勞德和湯森德。他們是美國廣受歡迎的講員,擁有執(zhí)照的開業(yè)心理醫(yī)師,共同主持全國廣播電臺“新生命”廣播節(jié)目,也是克勞德與湯森德傳播中心、講習會、資訊供應以及教會訓練小組的合辦人。
兩人畢業(yè)于同一所心理學研究院,獲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在加州新港灘合開私人
書籍目錄
感謝譯序第一部分 什么是界線 第一章 一日沒有界線的生活 第二章 界線是什么 第三章 界線問題 第四章 界線是如何發(fā)展的 第五章 界線十律 第六章 界線迷思第二部分 界線沖突 第七章 界線與你的家庭 第八章 界線與你的朋友 第九章 界線與你的配偶 第十章 界線與你的子女 第十一章 界線與工作 第十二章 界線與你自己 第十三章 界線與神第三部 發(fā)展健全的界線 第十四章 對界線的抗拒 第十五章 如何評估界線的發(fā)展 附注
章節(jié)摘錄
欲望(DeSireS) 我們的欲望也在我們的界線里面。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欲望與需求,夢想與希望,目標與計劃,饑餓與渴慕。我們每個人都想要滿足“自己”,可是,怎么會有那么少“欲望得到滿足”的“我”呢? 部分的問題出于我們的個性里缺乏有結構的界線。我們不能確定誰是真正的“我”,與我內心真正渴望的。許多的欲望都會喬裝;情欲就是我們不能認知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而造成 的。比如:很多對性上癮的人一再尋求性經(jīng)驗,事實上,他們 內心所渴望的是愛與真情?! ⊙鸥髡J為我們不能認知和滿足內心真正的欲望,是因為我們動機不純潔:“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你們殺害嫉妒,又斗毆爭戰(zhàn),也不能得;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各書》四章2—3節(jié)) 我們常常不主動向神懇求所欲望的,而我們所欲望的又往往與我們不真正需要的混淆不清。神是誠心地對我們的渴望感興趣的;因為是他自己讓我們有那些正當適合的渴望??纯聪旅娴慕?jīng)節(jié):“他心里所愿的,你已經(jīng)賜給他了;他嘴唇所求的,你未嘗不應允。你以美福迎接他,把精金的冠冕戴在他頭上?!?《詩篇》二十一章2—3節(jié))“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里所想的賜給你?!?《詩篇》三十七章4節(jié))“敬畏他的,他必成就他們的心愿,也必聽從他們的呼求,拯救他們?!?《詩篇》一四五章19節(jié)) 神很喜歡送禮物給他的兒女,只是,神也是個很有智能的天父,他必須確定他所送的禮物對我們有益。所以,在知道向神懇求什么以前,我們必須先了解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們真正的動機又是什么。假如我們所求的只是用來滿足那膨脹的自我或虛榮心,我懷疑神是否會把它給我們。但是,如果我們所求的東西確實對我們的身心有益,神就會有興趣。 神要我們在尋求欲望上扮演主動的角色(《腓立比書》二章12—13節(jié);《傳道書》十一章9節(jié);《馬太福音》七章11節(jié))。但我們也必須先知道我們所要的是什么,才能追求它們,滿足我們的人生?!八某删停挠X甘甜?!?《箴言》十三章19節(jié))只是,這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 在我們領導整天的《圣經(jīng)》界線研討會之后,有一個婦女舉手發(fā)問:“我知道我本身有些界線的問題,只是,我那位現(xiàn)在與我分居的丈夫,是他有外遇并帶走我們家所有的錢,難道他就沒有界線問題嗎?” 我們很容易誤解界線問題。乍看之下,我們常常以為誰有困難去設立界線,誰就有界線問題。其實,不尊重別人界線的入,一樣也有界線問題。像上面那一位婦女,她自己或許有困難去設定界線,但是,她的丈夫也沒有尊重她的界線。 這一章,我們要把一些主要的界線問題,分門別類,來幫助你思考。你將會發(fā)現(xiàn),界線沖突絕對不只發(fā)生在“不會說不”的人身上?! №槒恼撸簩氖抡f“好” “我可以跟你說一件很窘的事情嗎?”羅伯問。羅伯是我一位新的病人,想要知道他為什么總是無法拒絕他妻子永無止盡的要求。由于他的妻子老是喜歡跟人家比東比西,他快要破產(chǎn) 了?! 拔沂俏覀兗椅┮坏哪泻⒆樱彩撬膫€孩子中最小的。在我們家里,打架一直有個很奇怪的雙重標準?!绷_伯清了清喉嚨,掙扎地繼續(xù)說下去: “我?guī)讉€姊姊,比我大三歲到七歲。在我小學六年級以前,她們一個個都長得比我高,比我壯,她們總是利用體型和體力上的優(yōu)勢把我打得鼻青臉腫。我的意思是,她們是真的幾乎把我打個半死?!薄 白钇婀值氖牵腋改赣H的態(tài)度。他們總是對我們說:‘羅伯是男生,男生不打女生的,因為那是一種野蠻的行為?!靶U的行為?她們三個人聯(lián)合起來打我一個,我只不過是防衛(wèi)性打回去,這就叫做野蠻的行為?”羅伯就此打住,他慚愧得說不下去了,卻也說夠了,他已經(jīng)吐露出自己與妻子沖突的部分原因了。 當父母教導兒女:對別人設立界線或對人家說“不!”是壞事時,他們所傳給孩子的信息是:別人可以在他們身上為所欲為。因此,父母讓自己的孩子毫無防衛(wèi)力地進入充滿邪惡的世界。那些邪惡常常以愛控制人、操縱人,或剝削人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也可能以各種不同的誘惑試探人?! ∫谌绱顺錆M敗壞、邪惡的世界里感到安全,小孩需要有能能力說出下面這些話: *“不!” *“我反對!” *“我不要!” *“我選擇不要那樣!” *“停止!” *“你這樣會傷到我!” *“那是錯的!” *“那樣不好!” *“我不喜歡你摸我那里!” 阻擋一個小孩說不的能力,將使那個小孩的一生殘缺不全。那些和羅伯一樣受過這種傷害的成年人,他們所遭受的便是第一種界線上的戕害:他們會對壞事說好?! ∵@種界線上的沖突叫做順從(omplianCe)。一味順從的人有朦朧不清的界線,他們會屈服在別人的要求與需要中。他們不能單獨存在,不能和那些想從他們身上得到東西的人分開出來。比如,一味順從的人會為了要與朋友“柜處得很好”,而假裝喜歡朋友所要去的餐廳或電影。他們會把自己和別人的相異性減至最低,以避免紛爭。一味順從的人是變色蟲,等過一段時間以后,就很難把他們跟四周的環(huán)境分別出來了?! 〔荒芨鷫氖抡f“不!”,是會蔓延的。不只使我們在生活里無法拒絕壞事,還常常讓我們無法辨認出什么是壞事。許多一 味順從的人要到為時已晚了,才發(fā)現(xiàn)他們處于一種危險、被虐待的人際關系當中。他們屬靈與情緒上的“雷達”損壞了;他們沒有能力保守自己的心(《箴言》四章23節(jié))?! ∵@種界線問題使得人身上那些對別人說不的肌肉癱瘓了。每次他們需要保護自己去跟人家說不的時候,那個字就梗在喉頭,硬是講不出來。這有很多不同的原因: *怕傷害別人的感情 *怕被人遺棄與跟人分離 *希望完全依賴別人 *怕別人生氣 *怕處罰 *怕羞愧 *怕被人貶低,說他有多壞或多自私 *(怕不夠屬靈 *怕自己內心太嚴格與苛求的良知(conscience) 最后一項恐懼其實是種愧疚感。對自己太苛求的人,會責怪自己一些連上帝都不會怪罪我們的事情。就像保羅所說的:“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也就污穢了?!?《哥林多前書》八章7 節(jié))因為害怕面對那個不合乎《圣經(jīng)》教誨與太苛求的“內心父母”(internal parent),他們把適當?shù)慕缇€范圍都縮小了?! ‘斘覀?yōu)槔⒕胃兴?,我們就會聽信自己內心嚴厲的良知。當我們害怕違背嚴厲的良知,我們就無法去面對別人,正視中突——也就是說,我們會對壞事說好——因為不這樣的話,我們就更內疚了。合乎
媒體關注與評論
譯序 1999年秋天,一向身體硬朗的父親突感不適,我在他人院當天就趕到他病床邊照顧。原以為尚有幾個月生命的父親,竟在我因體力不支而病倒必須回美國就醫(yī)后的隔日,在睡夢中撒手人寰。父親從病發(fā)到病逝只兩個月,我雖日夜照顧他兩個月,竟未能在最后一刻為他送終?! ÷犅勜?,我內心的哀痛、悔恨、愧疚真是筆墨無法形容,整個人陷入死蔭幽谷的憂郁沮喪中。父親1999年12月5日過世,我靈修用的盧云(Henri J.Notlwen)著《心靈面包》(Bread for the Journey)5目的主題正好談到“放手”,提到“我們給家人最好的禮物就是幫助他們瞑目。有時,他們已經(jīng)準備好去迎見神,可是我們卻舍不得讓他們走”。即使驚異而且感謝神正在安慰我的悲傷,一想到父母雙亡,我在這世上成為。孤兒”.我對人世的一一切頓時失去興趣,終日流淚呆坐,或如行尸走肉。 沒想到回臺奔喪前日,接到西岸《臺福通訊》主編莊光梓姊的電話,問我是否可以翻譯《過猶不及》這本書?即使對人世失去了興趣與期待,我豈能拒絕為神國服事?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保ā恶R太福音》丘章3~5節(jié))接下這項工作之后才知,神實在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求你把我眼淚裝在你的皮袋咀,這不都記在你冊子上么。”(《詩篇》五十六章8節(jié)) 神真是牧人,即使我任性地想離開羊群,神絕不放掉任何一只迷羊;神是良醫(yī),他執(zhí)意要安慰我的心靈,治愈我內心的傷慟;神更是慈悲的天父,他要借著這本書一字一句地點醒我:我并非孤兒。雖然我地上的父母已逝,天父將親自帶我走出悲哀,以永不止息的愛護翼我以后的日子。尤其譯到第七章,講到我們終究要從地上父母的身邊走出來,與天上的父建立關系。“神并沒有讓我們成為孤兒,他把我們帶進去他的家,成為他家里的一分子?!毖矍鞍准埡谧秩玳W電雷轟,我終于想開釋懷了。我有主同行,他在我最軟弱時甚至把我背負在他肩上,“沙灘上只露出他一雙腳印”。我地上的父母雖不在了,卻絕非孤兒,我永遠有天上的“阿爸父”繼續(xù)看顧著我?! ∥冶緛硎亲栽棺詰z的,陷在情緒的苦難中走不出去,生活—片混亂。因著神的憐憫,這本書一再對我“對癥下藥”,告訴我必須靠界線“更新”,提醒我七情六欲都出自內心,若想不開,那是我“自己允許的”,不能怨天尤人。解鈴仍須系鈴人,我必須為自己界線范圍內的情緒負責。不要天真地以為感情的傷慟會自動消失——痛楚只是一時隱藏,仍要再浮出臺面的。我不能鴕鳥式地把頭埋起,更不能寄望別人來帶我出去,只有自己——在神與他神國兒女當后盾的支持下——才可能讓自己知行合一地“付諸行動”走出來?! 〔婚_,那是我“自己允許的”,不能怨天尤人。解鈴仍須系鈴人,我必須為自己界線范圍內的情緒負責。不要天真地以為感情的傷慟會自動消失——痛楚只是一時隱藏,仍要再浮出臺面的。我不能鴕鳥式地把頭埋起,更不能寄望別人來帶我出去,只有自己——在神與他神國兒女當后盾的支持下——才可能讓自己知行合一地“付諸行動”走出來?! 吧竦膸つ辉谌碎g。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電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薄ā秵⑹句洝范徽?—5節(jié))神一直都坐在我的身旁,更新著我的生命,開我的心眼,教我為自己界線內悲傷哀悼的情緒負責,打開心結,走出困境。就像書上所說的,把內心的舊包袱丟掉,“哀傷,然后,完全放手”?! ?/pre>編輯推薦
你的生活失控了嗎? 別人老是占你的便宜嗎? 你很難向別人說“不”嗎? 你因為上帝沒有回應你的禱告而失望嗎? 《過猶不及》可以教你定義你是甚么,又,你不是甚么。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