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08-01 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曾仕強,曾仕良 頁數(shù):全2冊
Tag標簽:無
前言
宋代著名儒學家朱熹,選取儒家的四部重要經(jīng)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起來稱為“四書”?!墩撜Z》是四書中的一部分,所記載的,都是孔子平日所說的一些道理。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便是孔子語錄。全書分為二十篇,并沒有一定的次序。無論從哪一篇開始閱讀,都能夠獲得很好的啟示??鬃舆@些語錄,大部分是針對人性而發(fā)的。由于一切一切都在變,只有人性自古以來始終沒有改變,所以現(xiàn)代人讀《論語》,仍然可以獲得很大的助益。有一些針對當時某人、某事的特殊論說,由于時空的變遷,必須做出合理的調(diào)整,才能夠符合現(xiàn)代的實際狀況。在這些部分,我們提出若干建議,以供參考??鬃用穑种倌?。春秋魯國人,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享年七十二歲。他三歲時,便失去了父親。他母親十八歲時守寡,到了四十二歲,也就是孔子二十四歲時,就去世了。在這么一個孤兒寡婦的家庭里,能夠培育出全人類所尊敬崇拜的導師。母教的偉大,實在令人欽敬。統(tǒng)一與和平,是孔子學說對于國家極大的貢獻??鬃訉W說的重心在“人”,并不在“神”,所以不重宗教,而重視做人的道德修養(yǎng)。把“儒家”說成“儒教”,相信孔子不能同意。孔子學說的精神在“行”,而不在“說”。說一大堆,不如親自去做。所以讀《論語》,最好把《論語》的道理,實踐于日常生活之中。只有真正做一個《論語》人,才是確實了解《論語》的人。孔子、釋迦牟尼和蘇格拉底,幾乎出生在同一個時期,共同掀起一場人類不分東西、不分種族的道德自覺活動?,F(xiàn)代人重物質(zhì)生活而輕忽道德修養(yǎng),重新了解《論語》的真義,應該可以歸根復命,走出光明的未來。
內(nèi)容概要
宋代著名儒學家朱熹,選取儒家的四部重要經(jīng)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起來稱為“四書”。
《論語》是四書中的一部分,所記載的,都是孔子平日所說的一些道理。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便是孔子語錄。
本書是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和其弟曾仕良兩位教授,關于《論語》現(xiàn)代應用的傾心之作。為增強讀者對《論語》的理解和認知,本書對每一句原文從六個方面予以解讀——注釋、主旨、今譯、引述、生活智慧、建議,以期更加貼近現(xiàn)代的社會狀況,更好地指導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
作者簡介
曾仕強
美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臺灣興國管理學院首任校長;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師范大學教授。
著有《中國管理哲學》《中國式管理》《大易管理》《如何在36歲以前成功》《曾仕強剖析胡雪巖商道》《現(xiàn)代易學院》易經(jīng)系列叢書等數(shù)十種著作。
曾仕良
臺灣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yè);東海大學、英國愛丁堡奈比爾大學研究;現(xiàn)為臺灣南開科技大學專任教授;臺灣亞洲大學兼任教授;鉆研中國經(jīng)、史、子、集數(shù)十年。
著有《中華文字符號學》《符號學說文解字》《人文學與思》《文字組合義法論》《文學探索》《書序研究》等二十余種著作。
書籍目錄
曾仕強
美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臺灣興國管理學院首任校長;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師范大學教授。
著有《中國管理哲學》《中國式管理》《大易管理》《如何在36歲以前成功》《曾仕強剖析胡雪巖商道》《現(xiàn)代易學院》易經(jīng)系列叢書等數(shù)十種著作。
曾仕良
臺灣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yè);東海大學、英國愛丁堡奈比爾大學研究;現(xiàn)為臺灣南開科技大學專任教授;臺灣亞洲大學兼任教授;鉆研中國經(jīng)、史、子、集數(shù)十年。
著有《中華文字符號學》《符號學說文解字》《人文學與思》《文字組合義法論》《文學探索》《書序研究》等二十余種著作。
章節(jié)摘錄
學而第一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呼?”今譯孔子說:“把學習得到的知識和技能,在生活中實踐,養(yǎng)成習慣,不是很喜悅嗎?有同道好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知道我的才學,我也不生氣,不就是一位君子嗎?”引述孔子這三句話,被認為是“孔門三樂”。表示儒家弟子,應該培養(yǎng)這三種樂趣,來增進自己的修養(yǎng),并使和自己有交往的人,也獲得安寧,大家和諧相處?!皩W而時習之”的“習”字,一直被解釋為溫習、復習。演變成老師課后指定很多重復的作業(yè),反而減低了學習的樂趣??鬃右幌蛑匾曋泻弦唬瑢W到的知能,一定要在曰常生活當中實踐出來,進而養(yǎng)成習慣。所以這個“習”字,應該解釋為習慣。如果真的習慣成自然,當然令人喜悅。同道好友,為什么愿意遠道來訪呢?最好的理由,便是來到我們這里,多少可以得到某些好處。譬如贏幾盤象棋、喝幾杯好酒、看一些平??床坏降臅嫞蛘呗牭侥承╇y得一聞的道理。會當主人,把主人當好,客人才愿意來。同道好友常來往,彼此才有機會互助,共同為未來而奮斗。最難能可貴的修養(yǎng),便是自己很有名氣,滿肚子學問,有一套獨門功夫,而別人卻有眼不識泰山,居然看不出來。自己受到這樣的冷落和漠視,仍然絲毫不覺得難過,完全不會生氣。應該怎么樣,就如常地表現(xiàn)。有些人完全相反,學到的東西,只是掛在口頭上,說得十分動聽,實際上卻全無表現(xiàn)。親友一想到來就頭疼,根本不想來往。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便大發(fā)雷霆,至少也要表示不滿,警告大家不可如此無禮。這樣的人,不但得不到孔門三樂,而且自己痛苦,也折磨別人,大家都不得安寧!生活智慧(一)做人應該愉快地生活,而不是完全追求物質(zhì)上的享受,以及官能上的刺激。(二)要獲得內(nèi)心的快樂,最好接受孔子的建議。自我修持,以期早日獲得孔門三樂。(三)內(nèi)心的悅樂,不能靠別人。最好要求自己,而不計較別人是否如此,自然樂在生活。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hao)犯上者,鮮(xia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今譯有子說:“能孝順父母、尊敬兄長,而會去冒犯長上的,必定是很少的。不會去冒犯長上,竟然喜好作亂,那更是不會有的。君子專心致力于事情的根本處,根本建立好,仁道便由此產(chǎn)生。孝悌是行仁的根本,實在十分明顯?!币鲋腥A文化的基礎,在一個“孝”字。我們不習慣使用單名詞,所以在孝的后面,加上一個字,變成復名詞。因此出現(xiàn)孝心、孝道、孝經(jīng)等名詞。有人加上“順”字,成為“孝順”,引起很多爭論。到底要不要順?各有不同的看法。不合理的順,顯然是不孝。而存心不順,同樣是不孝。只有順到合理的程度,才是正當?shù)男㈨?。一個人能夠合理地孝順父母和尊敬兄長,大概就不會對不起上司。歷來主張“求忠臣于孝子之門”,便是由此推論出來的道理。對得起上司的部屬,有資格稱為君子。根本的修養(yǎng),是大家明道和行道的基礎。這樣看起來,仁道的根本,即在于孝順父母和尊敬兄長。但是,真正的道,必須掌握合理的“度”,才算中道(合理的道路)。過與不及,都屬于偏道。孝到合理的程度,敬到合理的地步。并不是盲目順從和過分地敬重,務求以合理為度。生活智慧(一)孝是不忘根本的表現(xiàn),忘本的人容易冒犯長上,那是常見的現(xiàn)象。求忠臣于孝子之門,現(xiàn)代仍然如此。(二)合理順從父母,才是孝心。不合理的指示,不能夠頂撞,更不應該反過來教訓父母,卻不可以盲目順從。(三)對兄長要尊敬,同樣以合理為度。過與不及,都不是應有的態(tài)度。兄長對弟妹,也要有合理的愛護。三、子曰:“巧言今色,鮮矣仁。”今譯孔子說:“專說動聽的話,嘻皮笑臉討好別人,這種人很少有仁心?!?/pre>編輯推薦
《論語的生活智慧(套裝上下冊)》:與您暢談易經(jīng)智慧在現(xiàn)今社會的思維以及如何應用易經(jīng)智慧經(jīng)營您的人生與事業(yè)。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