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2 出版社:陜西師大 作者:唐頤 頁數(shù):479 字數(shù):60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易傳》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系統(tǒng)地解釋《易經(jīng)》的書,它對《易經(jīng)》中的智慧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闡述和發(fā)揮,主要包括天尊地卑、效法天地、知崇禮卑、謹言慎行、恩威并施、靈活變通、陰陽相推、剛?cè)嵯酀?、居安思危等。人人都可以從中汲取到智慧之泉,獲得有益于工作的啟迪和便于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書的特色在于;先窺其門戶,然后登其堂奧,由淺入深,第一次系統(tǒng)地闡述了《易傳》深邃的人生智慧。最重要的是,本書分別對系辭、說卦、序卦和雜卦進行了簡潔明了的白話翻譯,行文流暢活潑,趣味性強,對理解傳文大有助益。同時,精心選配了600余幅精美的古圖和手繪插圖,用一種全新的圖解表現(xiàn)形式,使《易傳》的智慧之光重新綻放,以指導人們的行為,讓人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書籍目錄
《易傳》中系辭的智慧
《易傳》中卦序的智慧
編者序:重新綻放《易傳》的智慧之光
本書內(nèi)容導航
第一章 《易傳》概說
第1節(jié) 《易傳》的內(nèi)容:七種十篇
第2節(jié) 《易傳》的作者:孔子十翼
第3節(jié) 《易傳》與《易經(jīng)》:傳承不絕的易學
第4節(jié) 孔子與《十翼》: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第5節(jié) 如何讀懂《易傳》:開啟易學之門的鑰匙
第二章 《系辭傳:上篇》的智慧
第1節(jié) 天尊地卑:乾道與坤道
第2節(jié) 設(shè)卦觀象:君子怎樣讀《易經(jīng)》
第3節(jié) 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小大與險易
第4節(jié) 《易》與天地準:不違背天地之道
第5節(jié) 一陰一陽之謂道:日用而不知
第6節(jié) 易道之廣大:無所不包
第7節(jié) 易其至矣乎:乾為道之門,坤為義之門
第8節(jié) 圣人以《易》解天下之玄妙:言應(yīng)千里
第9節(jié) 天地之數(shù)與大衍之數(shù):《易經(jīng)》中的數(shù)學
第10節(jié)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易》有“四道”
第11節(jié) 開物成物,冒天下之道:把握天下之道
第12節(jié)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履行誠信,順應(yīng)天道
第三章 《系辭傳:下篇》的智慧
第1節(jié) 八卦成列:道從觀察中來
第2節(jié) 八卦與人類上古進化史:《易》的演變過程
第3節(jié) 易者,象也:《易》的象思維
第4節(jié)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君子之道與小人之道
第5節(jié) 憧憧往來,朋從爾思:殊途同歸
第6節(jié) 乾坤,其易之門邪:古而不老的易學
第7節(jié) 《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易》的憂患思維
第8節(jié)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經(jīng)世致用的學問
第9節(jié)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推衍萬事萬物的始終
第10節(jié)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內(nèi)容詳備,無所不包
第11節(jié) 《易》之興也:殷之末世,周之盛德
第12節(jié)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
第四章 《說卦傳》的智慧
第1節(jié) 參天兩地而倚數(shù):揲蓍成卦法
第2節(jié) 圣人作易,以順性命之理:順應(yīng)本性與命運
第3節(jié)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逆序而數(shù)
第4節(jié)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八個物象的基本特性
第5節(jié) 帝出乎震,齊乎巽:方位和季節(jié)
第6節(jié)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卦象的作用和意義
第7節(jié) 乾,健也:八卦之卦德
第8節(jié) 乾為馬,坤為牛:八卦代表的八種動物
第9節(jié) 乾為首:八卦與人體各部位
第10節(jié) 乾,天也,故稱父:乾坤父母與三子三女
第11節(jié) 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萬物類象
第五章 《序卦傳》的智慧
第1節(jié) 《序卦傳》一:上經(jīng)卦序
第2節(jié) 《序卦傳》二:下經(jīng)卦序
第六章《雜卦傳》的智慧
第1節(jié) 《雜卦傳》通釋:雜而不亂
第2節(jié) 《雜卦傳》句解:兩兩對解之卦
附錄
一、《易經(jīng)》六十四卦原文
二、《系辭傳》
章節(jié)摘錄
易學源于天文學 易學據(jù)說是從古天文學發(fā)展而來,自誕生的那一刻起,地球經(jīng)歷了幾 十億年的變 遷。天上斗轉(zhuǎn)星移,大地上則季節(jié)更替。大自然的氣候變化,影響著自然 界所有生命 的生存狀態(tài),這就是中國古書上所說的天道。所以,當生命具有感知能力 的那一刻,便 開始白天感知著太陽,夜晚感知著星月,并從中摸索著氣候的變化規(guī)律,找尋著生存 的竅門。于是魚有著魚的天文學,龜有著龜?shù)奶煳膶W,蛇有著蛇的天文學,老虎有著 老虎的天文學,鳥雀有著鳥雀的天文學,總之所有自然界的生物,各自依 據(jù)自己的天 文學掌握著氣候規(guī)律,適時求偶、產(chǎn)仔、覓食或者冬眠,形成了各自的生存模式。當四百萬年前,南方古猿拄著 棍子、佝僂著腰出現(xiàn)在大地上時,南方古猿也有著南方 古猿的天文學。此后,南方古猿進化為能人、直立人、早 期智人、晚期智人,使用的工具也經(jīng)歷了刮削器、石刀、萬斧、長矛、弓箭及漁網(wǎng)等變遷,但卻沒有任何一種工 具可以超過木棍的地位:在西方,木棍演變?yōu)閲跏种?的權(quán)杖;在中國,木棍演變?yōu)楣绫?,一直也是?quán)力的象 征——如今天安門的兩根華表便是這種演變的見證。公元前28000到公元前10000年之間,為地球最近 一個冰河期的最冷期,而一直不斷升高的青藏高原,此 時氣候則更加寒冷。當時的昆侖山上,居住著眾多古羌 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燧人氏部落。燧人氏部落發(fā) 祥于青藏高原的羌塘地區(qū),在昆侖山居住時不僅可以人 工取火,還發(fā)明了用大山榑木觀天測星定四時的太陽歷,并且發(fā)明了結(jié)繩記事。搓繩的婦女名叫織女,第一位織 女就是弁茲圣母,初創(chuàng)八索準繩、圭表記歷。所以,古 昆侖山又名日月山,即觀測日月之山,昆侖山上立天柱 以觀天故名柱州。值得說明的是,當時的結(jié)繩記事并不 是僅系一個結(jié)而已,而是系成較為復(fù)雜的圖案以象征某 種含義,后來我國的大篆與小篆,便是源 于結(jié)繩的象形;而八索準繩,則是以結(jié)繩 方式表示的早期八卦;圭表記歷則說明 當時已經(jīng)在使用較為準確的太陽歷法。據(jù)現(xiàn)在的有關(guān)學者考證,當時的歷法應(yīng) 當是古老的十八月歷。并且,當時北方 的極星不是現(xiàn)在的北極星,根據(jù)天文學 的新歲差公式計算,在公元前12000年 前的極星為織女星;牛郎織女的傳說,正 是這一時期的故事。它反映的正是在母 系氏族社會中,女性追求性自由而背叛 氏族制度與理想的男子長期結(jié)合,從而 遭到氏族首領(lǐng)懲罰的史實。隨著天氣越 來越冷,燧人氏部落不得不從昆侖山遷 至祁連山一帶的河西走廊,游牧于弱水、黑水、丹水、合黎山、龍首山(又名群玉 山)至天祝、古浪之間。伏羲畫八卦 在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8000年間,中國河套地區(qū)發(fā)生了第一次大洪 水,居住在 這一帶的古羌戎部落損失慘重。洪水退后,大約在公元前8500年至公元前 8200年間,燧人氏的一個主要支系弁茲氏自祁連山開始東遷。這時的燧人氏早已不是 穴居野處、茹 毛飲血的古人,已由漁獵、游牧時期轉(zhuǎn)入半農(nóng)半牧、火灶、火食時期,并 進入了母系 氏族社會。后來又逐漸東遷至甘肅永登、蘭州、賀蘭山、烏達、甘谷、天 水一帶的黃 河、湟水、大夏河、莊浪河、祖歷河流域,人口得到大發(fā)展。盤瓠氏、華 氏、胥氏、赫 胥氏、華胥氏、雷澤氏、仇夷氏、蠟氏也都在這帶化育。此后不久,華胥 氏部落誕生出 一位耀古爍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圣人,他的名字就叫伏羲。據(jù)說,華胥氏不但生下了伏羲,而且還生下了女媧。伏羲與女媧兄妹 成婚,于是才 繁衍了后世華夏民族。由于傳說伏羲與女媧皆龍身人首,所以華夏民族也 稱為龍的傳 人。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應(yīng)當是胥部落之伏羲與華部落女媧聯(lián)姻,成為 其他眾部落 的酋長;傳說中的龍身,亦不過是獸皮縫制的裙子。之所以說伏羲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圣人,則是因為伏羲不單創(chuàng)造出 母系社會的鼎 盛與繁榮,而且結(jié)束了人類的野蠻與蒙昧,使人類歷史步入文明。他“造 書契以代結(jié) 繩之政”是我國漢字的萌芽;他制定了男 婚女嫁的婚禮制,改變了原始群婚生活,使氏族之間轉(zhuǎn)為較為先進的對偶婚;他 傳授人們種植谷物和人工飼養(yǎng)桑蠶;他 教會人們?nèi)绾务Z養(yǎng)家畜、如何烹飪?nèi)馐常?他與女媧合婚并且統(tǒng)領(lǐng)了其他氏族;他 還與女媧一起發(fā)明了琴瑟,使人們擁有 了美妙的音樂;他發(fā)明了漁獵生產(chǎn)工具 網(wǎng)罟,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chǎn)力,使人類 逐步脫離采集自然物的生活而進入漁獵 時代,這是人類文明的又一大進步,他最 大的貢獻是,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發(fā)明了八 卦,并創(chuàng)立了六十四卦歷法,確立了元 日,使人們有了更準確的作息時間。他開 創(chuàng)的漁獵文化、龍文化、婚嫁文化和易卦 文化被專家認為是中華民族的本源文化。也可以說,伏羲是燧人氏時代的集大成 者,也是新時代的開創(chuàng)者。P26-28
編輯推薦
先窺其門戶,然后登其堂奧,由淺入深,探尋《易傳》的奧秘,古為今用,正本清源,汲取《易傳》中蘊藏的智慧之泉,600余幅精美古圖和手繪插圖,生動的圖解表現(xiàn)形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圖解易經(jīng)的智慧.經(jīng)部+傳部(全2冊)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