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佛三書(共3冊)

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圣嚴法師  頁數(shù):全3冊  
Tag標簽:無  

前言

  前言  我是一個出家的僧侶,本來寫作出書不該是我分內(nèi)的事,但是這幾十年來,我在修行與講經(jīng)弘法之余,雖也經(jīng)常受邀演講及到世界各國指導(dǎo)禪修,而我的庶務(wù)工作也相當繁忙;在如此緊迫忙碌的情況下,居然還能完成一本一本的書,付梓出版,至今達一百余冊,這是我始料未及的事。  我已出版的書,包含研究論述、修行指導(dǎo)和通俗性著作等多類,不同的文體著作,有其不同的讀者群。我很高興能就其中的三本通俗類著作,為讀者諸君做介紹。  這三本書是《正信的佛教》、《學(xué)佛群疑》和《佛學(xué)入門》,皆非常適合初學(xué)佛者或是初接觸佛教的朋友閱讀,等于是三本佛教的入門書;這三本書在臺灣出版時,相當受歡迎。  《正信的佛教》和《學(xué)佛群疑》二書,有一個共同的特色,那就是以問答的形式呈現(xiàn)。書中搜集、整匯了許多人心中對于佛教的各式各樣的疑惑,再由我來試著做出解答?!  斗饘W(xué)入門》的內(nèi)容,則涵蓋三層面:一是關(guān)于佛陀的示現(xiàn),是從釋迦牟尼佛的一生,來談佛教的出現(xiàn)及基本思想;其次講佛教的基本教義,是由我的幾篇講稿集結(jié)而成;第三是講修持方法,即一般大眾于生活中可以活用、運用的修行方法?! ‖F(xiàn)在,這三本書將印行簡體版,在內(nèi)地流通,出版社希望我為簡體版的新讀者們寫一些話,問候致意。這是我的榮幸?! ≡谖铱磥?,這三本書是可深可淺的。其淺之處,在于這三本書的緣起,原都是為了幫助佛教初入門者解惑而寫,因此作為接觸佛教、認識佛教的初階入門書,是再適合不過了;其深之處,這三本書乃是我?guī)资陙韺τ诜鸾痰难芯亢蛯W(xué)佛修持的心血集成,所以在佛學(xué)初探和研究的領(lǐng)域上,亦具有一番價值?! ∫虼?,我衷心地建議簡體版的讀者們,對這三本書,只看一次是不夠的,最好是一看再看,多看幾遍。借著反復(fù)閱讀的過程,把長期存在于中國佛教里的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與現(xiàn)象,重新予以厘清;同時,對于什么是正信佛教的精神與蘊含,能從中找到一些線索。這是我對簡體版讀者們最深的致意?!  墩诺姆鸾獭返热緯?,能以簡體版在內(nèi)地印行,與讀者結(jié)緣,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我也冀盼這三本書簡體版的問世,確實能為內(nèi)地的讀者開疑解惑,安樂身心?! ∽詈?,就以此序,作為我的書在中國大陸發(fā)行的一項紀念吧?! ∈佬蛴诙稹鸢四甓露迦铡 ∨_灣法鼓山

內(nèi)容概要

學(xué)佛群疑:  佛教相信神通和異能嗎?相信風水算命嗎?人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密宗是什么?念佛能消災(zāi)延壽嗎?持咒有用嗎?魔考是真的嗎?如何修行?如何禪修?個人自修和群體共修有什么不同?佛教徒能賺錢嗎?能有感情生活嗎?佛教的生命觀合乎科學(xué)嗎?佛教的世界觀合乎現(xiàn)代科學(xué)嗎?佛教相信世界末日嗎?  本書是《正信的佛教》的續(xù)篇,文字淺顯流暢,解答精辟詳細,是學(xué)佛入門的必讀經(jīng)典?! 》饘W(xué)入門:  圣嚴法師根據(jù)當代佛學(xué)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淺出地勾勒出了佛教發(fā)展的基本脈絡(luò),還原了佛教的本來面貌,揭示了佛教的基本教義?!  め屽饶材岬某煞鹬?,佛陀的教義及教化,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及教團發(fā)展。  ·何謂四圣諦、五蘊、十二因緣,因果與因緣,唯心與唯名,活佛與活菩薩。  ·學(xué)佛的基礎(chǔ),在家居士如何學(xué)佛,修行的次第和方法?! ?nèi)容簡明扼要,準確權(quán)威,是你了解佛教,修行入門的最佳參考書。  正信的佛教:  佛陀是救世主嗎?宇宙和生命從哪里來?佛教徒相信上帝嗎?相信靈魂嗎?相信轉(zhuǎn)世嗎?崇拜鬼神嗎?反對自殺嗎?反對節(jié)育避孕嗎?佛教徒有國家觀念嗎?能參加軍政工作嗎?  佛教在兩千多年的流傳過程中,其根本精神在流布的同時,摻雜了很多異質(zhì)的成分,有了很多曲解。圣嚴法師以真修實證的智慧,扎實嚴謹?shù)膶W(xué)術(shù)素養(yǎng),透過平實流暢的語言,領(lǐng)你進入佛陀的世界,契悟佛教的奧秘。

作者簡介

圣嚴法師,世界著名的佛教大師,1930年出生于江蘇省南通市。
  著名佛教道場法鼓山的創(chuàng)辦人,門人弟子遍天下。
  佛教界第一個博士學(xué)位獲得者,1975年獲日本立正大學(xué)文學(xué)博士學(xué)位。
  歷任中國文化大學(xué)教授,美國佛教會副會長及譯經(jīng)院院長,創(chuàng)辦中華佛學(xué)研究所,為

書籍目錄

學(xué)佛群疑 禪證——從恐懼到輕松(朱德庸) 新序 序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一定要看破紅塵之后才能學(xué)佛嗎 學(xué)佛也須要知識和學(xué)問嗎 在家學(xué)佛有禁忌嗎 學(xué)佛是否必須放棄現(xiàn)有生活的享受 什么是佛教徒的飲食觀 殺生的定義和范圍是什么 為何放生?如何放生 佛教徒應(yīng)以怎樣的態(tài)度來賺錢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嗎 佛教徒應(yīng)該如何舉行喪葬儀式 如何做佛事 居士可接受寺院的饋贈嗎 在家居士如何設(shè)佛壇 在家學(xué)佛如何課誦 消災(zāi)、延生是可能的嗎 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嗎 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yè)嗎 持咒有用嗎 佛教相信在劫難逃、在數(shù)難逃之說嗎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佛教對于命相、風水的看法如何 “念佛一聲罪滅河沙”是真的嗎 帶業(yè)往生等于逃債嗎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念佛的人見到瑞相怎么辦 臨命終時見到瑞相就表示解脫嗎 如何辨明臨命終時的魔境和接引 什么是中陰身 嬰靈作崇之說有根據(jù)嗎 佛教對靈媒的看法如何 佛教對神通、異能看法如何 什么是五眼 佛教的授記觀念是什么 佛是萬能的嗎 成佛以后也要受報嗎 先度眾生還是先成佛 佛為什么要度眾生 廣結(jié)善緣怎么講 “結(jié)緣”與“了緣”的意義何在 神道設(shè)教也是佛教嗎 佛教稱為無神論的意思是什么 一神教的上帝是假的嗎 密教是什么 密教盛行佛教會滅亡嗎 日蓮宗與一貫道也是佛教嗎 您是佛教徒嗎 怎樣辨明佛經(jīng)的真?zhèn)巍》鸾倘绾芜m應(yīng)民間信仰的要求 逃避和出離有什么不同 個人自修和群體共修有什么不同 大修行人一定要閉關(guān)嗎 魔考是真的嗎 如何選擇明師 如何一門深入 何謂專修與雜修 什么叫做易行道與難行道 忍氣吞聲就是修忍辱行嗎 學(xué)禪若終生不悟怎么辦 “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是真的嗎 “地獄門前僧道多”是真的嗎 “學(xué)佛越久離佛越遠”是真的嗎 卍字是什么意思 蓮花在佛教表示什么 燃頂、燃臂、燃指有必要嗎 在家學(xué)佛與出家學(xué)佛的不同在那里 以出家僧眾為佛教重心的傳統(tǒng)能繼續(xù)維持嗎 未來的社會還有人出家嗎 佛教對于女性地位的看法如何 佛教對神秘現(xiàn)象的看法如何 可用物理現(xiàn)象來解釋神秘的經(jīng)驗嗎 應(yīng)該用科學(xué)觀點解釋佛法嗎 佛教的生命觀是合乎科學(xué)的嗎 佛教的世界觀是合乎現(xiàn)代科學(xué)的嗎 佛說的“圣言量”經(jīng)得起考驗嗎佛學(xué)入門: 新序 上篇 佛陀示現(xiàn)  如何理解佛教  佛教為何出現(xiàn)在印度  由人成道的佛陀  佛陀的教化工作  佛陀的根本教義  佛陀的教團  佛陀的晚年 中篇 基本教義  佛教的信仰與教義  因果與因緣   唯心與唯名   活佛與活菩薩 下篇 修持方法  學(xué)佛與日常生活  佛教的修行方法  在家居士如何學(xué)佛  小乘當真不好嗎  佛子能拜鬼神嗎  觀世音菩薩  念佛與助念   學(xué)佛的基礎(chǔ)正信的佛教

章節(jié)摘錄

正信的佛教正信的佛教是什么事實上,佛教的本質(zhì)并沒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別,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內(nèi)容,到處都是一樣。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的,那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仁慈、充滿了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言教,根據(jù)這種言教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團形態(tài),便是佛教。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shù)男攀摹⒄壍男沤?、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正信的?nèi)容,必須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第一,永久性;第二,普遍性;第三,必然性。換一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一向如此,現(xiàn)在到處如此,未來必將如此。凡是對于一種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如果經(jīng)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個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時代的考驗,通不過環(huán)境的疏導(dǎo),開不出新興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但也無可諱言,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區(qū),尤其是在中國,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數(shù)的士君子所專有,至于民間的正信,始終未能普及。一般的民眾,始終都在儒釋道三教混雜信仰的觀念中生活,比如對于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產(chǎn)物。佛陀是創(chuàng)世主嗎不。正信的佛教,沒有創(chuàng)世主的觀念,佛陀是人間的覺悟者,佛陀雖能覺悟世間的一切原理,但卻不能改變世間已有的狀態(tài);佛陀雖能化度眾生,眾生能否得度,尚須由眾生能否自我努力而決定。佛陀是最好的良醫(yī),能為眾生的痛苦診斷處方,服他的藥,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藥,佛陀也愛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向?qū)?,能引?dǎo)眾生脫離世間的苦海,聽從佛的引導(dǎo),必定得度,如果不從引導(dǎo),佛陀也愛莫能助。因此,佛陀不以創(chuàng)世主自居,甚至不希望徒眾們僅對佛陀做形式上的崇拜;能夠?qū)嵺`佛的言教,就等于見佛敬佛,否則,雖然覲見了當時的佛陀,也等于沒有見佛。所以,佛陀既不是創(chuàng)世主,也不是主宰神,佛陀只能教導(dǎo)眾生離苦得樂的方法,佛陀自己雖已離苦得樂,但卻不能代替眾生離苦得樂。佛陀是大教育家、人天導(dǎo)師,而不是幻術(shù)家及魔術(shù)師,他用不著騙人家說“代人贖罪”,他是教我們一切要自己對自己負責——“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佛陀是什么佛陀,這是印度古代梵文的音譯。佛陀,含有自己覺悟、覺悟他人、覺悟一切而無所不知無時不覺的意思,所以,又被稱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覺。佛陀,簡譯為佛,是在我們這個世界,距今二千五百八十九年(公元前623年),生于印度迦毗羅衛(wèi)城的釋迦太子,成道之后稱為釋迦牟尼。釋迦是族姓,意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對于圣者通用的尊稱,意為寂默。這就是佛教的教主。但是,從釋迦牟尼的言教中,我們明白,在現(xiàn)有歷史的記載中,雖然只有釋迦一人是佛,可是過去久遠以前,這個世界曾經(jīng)有佛出生,未來的久遠以后,這個世界仍將有佛出生,現(xiàn)在的十方世界,也有很多的佛存在。所以,佛教不以為佛陀是獨一無二的,佛教承認過去、現(xiàn)在、未來,有著無量無數(shù)的佛陀,乃至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有情眾生(主要指動物),不論已經(jīng)信佛與否,將來也都有成為佛陀的可能,因為佛教相信:佛陀是已經(jīng)覺悟的眾生,眾生是尚未覺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圣雖有不同,在本質(zhì)上,佛性一律平等,所以,佛教不將佛陀當做唯一的神來崇拜,也不承認另有一個宇宙的創(chuàng)造神的存在。所以,佛教徒是無神論者。宇宙的存在,不容懷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佛教相信:構(gòu)成宇宙的元素其自性是空的,構(gòu)成生命的元素其自性也是空的,唯有空性才是永恒不變的真理。所謂永恒,就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jié);本來如此,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實際情況。佛教相信:宇宙情態(tài)的變化,生命過程的流轉(zhuǎn),那是由于眾生所造的“業(yè)力”的結(jié)果。業(yè)力是指有情眾生(動物)使每一樁或善或惡的行為,像各種顏色一樣,繼續(xù)不斷地熏染到生命的主體——識田中去,再從識田之中,等待外緣的誘導(dǎo)而萌芽生長,正像播種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氣、水的誘導(dǎo)而萌芽生長,這在佛教稱為業(yè)力的現(xiàn)行。業(yè)的造作是業(yè)力現(xiàn)行的因,業(yè)力的現(xiàn)行,是業(yè)所造作的果,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就是這個意思。業(yè),有個人單獨造作的,也有與他人共同造作的;有的雖然是單獨造作的,但也可以和他人相同,有的雖是與他人共同造作的,但也各有輕重不同。因此,業(yè)的種類,從大體上說,分有“共業(yè)”及“不共業(yè)”兩大類。由于共業(yè),所以感得同樣的果報;地球,便是由于地球世界的眾生——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無數(shù)眾生的共業(yè)所感,而有各類不同的共業(yè),所以也感得各種不同的世界,太空之中,宇宙之間,有著無量無數(shù)的世界,它們的成因,都是由于各類不同的無數(shù)眾生,所造各類不同的共業(yè)而成。所以,火星上如果真的有人,火星人的形體,未必也和地球人的形體一樣。至于那些無人的星球,乃至那些沒有生物存在的星球,雖不是眾生活動的舞臺,但卻也是為了眾生活動的舞臺而存在;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沒有一種現(xiàn)象沒有其存在的理由。比如,太陽上不可能有生物,但如果沒有太陽的話,地球上的生物也將無法生存。雖然尚有許多事物,無法用科學(xué)的觀點證明其存在的理由,但在佛教的解釋中,一切都是由于眾生的業(yè)力所感,那就是它們存在的理由。至于生命在地球上的最初出現(xiàn),佛教相信是由變化而來,下至單細胞的生物,上至人類,都是一樣。地球形成之后最初的人類,是從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來,他們是飛空而來的,那是由于他們的墮落,貪愛了地球上的一種天然食物,吃了之后,身體粗重不能飛行了,就在地上安居下來(《世記經(jīng)》、《大樓炭經(jīng)》、《起世經(jīng)》等)。實際上,那也是出于他們的業(yè)報所致,天福享盡之時,必須來地上隨業(yè)受報。正像以后所有的眾生一樣,既然先由共同的業(yè)力,感成了一個地球,豈能不來接受地球生活的果報?一旦在地球世界的業(yè)報受完,又將往生至應(yīng)往的他方世界中去。又由于不共業(yè)的理由,雖然同樣生在地球世界,品類的高下也就不同,下至昆蟲,上至人類,人類之中,貧富貴賤,上智下愚,也有千差萬別。事實上,共業(yè),也是不共業(yè)的分類,比如地球眾生的共業(yè)與他方世界眾生的共業(yè)相比,便成了不共業(yè);同樣地,不共業(yè),也是共業(yè)的分類,比如非洲的黑種人與亞洲的黃種人,是由不共業(yè)所感,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類,所以仍由共業(yè)所感。以此類推,同在一個國家的人民,也有千差萬別,乃至同在一個家庭,兄弟姊妹,也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成就,各有各的生活感受。這,就是佛教對于宇宙生命的來源及其存在的看法。菩薩怎么講菩薩,這也是梵文的音譯,并且是簡譯,全譯是“菩提薩埵”。它的意思,菩提是覺,薩埵是有情;菩薩,便是覺有情。有情是指有情愛與情性的生物,主要就是指動物。菩薩是覺悟的有情,并且也能覺悟一切眾生的痛苦,同情一切眾生的痛苦,進而解救一切眾生的痛苦。所以,通常都將樂善好施及扶困濟厄的人,稱為“菩薩心腸”。菩薩的本義,和民間的觀念大不相同,菩薩是信佛學(xué)佛之后發(fā)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所以,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牛鬼蛇神,絕對不能稱為菩薩。菩薩是眾生成佛的必經(jīng)身份,眾生要成佛,必須先發(fā)大愿心,最主要的有四條,稱為四弘誓愿:“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佛道無上誓愿成?!笨梢?,要成為-個名副其實的菩薩,并不容易。不過,從最初的發(fā)心發(fā)愿,直到成佛為止,都可稱為菩薩,所以有凡夫菩薩與賢圣菩薩的不同。通常在佛經(jīng)中所說的菩薩,都是指的圣位菩薩,依《菩薩瓔珞本業(yè)經(jīng)》,菩薩共分五十二階位,只有十二階位是圣人,那就是從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覺、妙覺。其實,妙覺菩薩就是佛,等覺菩薩是即將成佛的大菩薩。我們熟悉的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便是等覺位的大菩薩。什么叫做大乘和小乘本來,在佛的時代,并沒有分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說法的對象不同,所說的內(nèi)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罷了。佛對根器淺薄的聽眾,說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稱為人天乘;對于厭世觀念很濃的人,便說解脫生死的方法,稱為聲聞的小乘;對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聽眾,便是菩薩的大乘。事實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綜合五戒十善,稱為人天道;聲聞是由于聽法修行而解脫生死的,獨覺是不由聽法無師自覺而得解脫生死的,綜合聲聞獨覺,稱為解脫道;菩薩道是既求取解脫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種法門,所以大乘的菩薩道是解脫道與人天道的綜合。僅在人天道中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證了解脫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圣人,因他們只顧自己乘著佛法而得解脫,不愿回過頭來救度其他的眾生,所以稱為小乘。菩薩是上求無上佛道而自己解脫生死,下化無量眾生而同離生死苦海,所以稱為大乘。從佛教的分布上說,通常說北傳的梵文系佛教——以中國為中心而至日本、韓國、蒙、藏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南傳的巴利文系佛教——以錫蘭為中心而至泰、緬等國的佛教是小乘佛教。其實,這是北傳佛教徒的區(qū)分法,南傳佛教徒根本否認這種區(qū)分法的正確性,因在《根本有部律》卷四五及《雜阿含經(jīng)》卷二八第七六九經(jīng),均有大乘之名,那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雜阿含經(jīng)》卷二六第六六九經(jīng),以行四攝法為大士;《增一阿含經(jīng)》卷一九,明確載有大乘的六度。除了理論境界上的發(fā)揮,北傳佛教超過了南傳佛教,在佛教生活的實踐上,北傳地區(qū)未必全是大乘的,南傳地區(qū)也未必全是小乘的;北傳的中國佛教,除了素食而外,沒有什么可比南傳佛教更出色的。尤其是中國大乘佛學(xué)的成就,因為中國老莊思想所形成的玄學(xué)清談,在魏晉時代特別風行,所以上流社會的士君子們,也把佛學(xué)當做消遣及清談的玄理。中國的天臺宗及華嚴宗的理路,確也受有這一風尚的若干暗示,所以近代有一位日本學(xué)者木村泰賢,批評中國的佛教是屬于學(xué)問的佛教,而非實踐的佛教,實亦不無理由。事實上,天臺宗、華嚴宗的思想架構(gòu),也多出于中國高僧的自悟境界,在印度的佛教思想方面,并沒有足夠的依據(jù)。因此,中國真正的大乘精神,從未普及到民間,更說不上成為中國民間生活信仰的依歸了。所以也有人說:中國的佛教乃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為。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嗎是的,因為佛陀不是某一民族的保護神,佛陀是宇宙的正遍知覺者,佛陀是屬于宇宙之所共有的,佛陀的正遍覺性,是遍滿宇宙的,佛陀的慈悲之光,是遍照一切的。所以,佛教的本質(zhì),就是世界性的,乃至是宇宙性的。因此,二千五百多年以來,佛教已在世界各處,漸漸分布開來。佛教在佛陀入滅之后約三四百年之間,由于佛教內(nèi)部的意見不同,所以分成兩大派系,年長而保守的一派稱為上座部,年輕而新進的一派稱為大眾部。后來上座部向南傳,傳至錫蘭,他們多以印度南方的方言巴利語記錄經(jīng)典,所以后來稱為巴利語系的佛教;另一派大眾部向北傳,雖沒有直接產(chǎn)生大乘佛教,但大乘佛教的產(chǎn)生,卻在大眾部盛行的區(qū)域。這只是大致上的區(qū)分,其實,從佛教的史跡考察,最先傳至南方如錫、緬等地的,倒是梵文的大乘佛教,所以最先由海路傳人中國的南方佛教,便是大乘系的。至于向北方傳,小乘佛教的勢力影響,更是顯見的事實了。大乘佛教的源頭,是在釋迦世尊的時代,但在佛滅之后,很少受到比丘僧團的重視和弘揚,這段暗流一直流了四五百年,才因部派佛教的分歧復(fù)雜而有大乘佛教起而代興的時代要求,先后由馬鳴、龍樹、無著、世親等人搜集整理與弘揚發(fā)揮,才產(chǎn)生了大乘佛教,這是以印度古代雅語梵文記錄的,所以稱為梵文系佛教。中國佛教之傳人,是在東漢時代,相當于耶穌紀元的初期。中國的佛教典籍,多是由梵文原本轉(zhuǎn)譯成的。中國的佛教,后來雖然盛行大乘,但小乘的經(jīng)論也譯得很多,重要的小乘佛典,中國都有譯本。魏晉南北朝直至隋唐的階段,乃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高僧輩出,中印交流也頻繁不絕。在那個階段,中國的佛教開了花也結(jié)了果,小乘大乘,一共開出十三個宗派,漸漸又被融攝為八個大乘宗派,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天臺宗、華嚴宗、三論宗、唯識宗、凈土宗、律宗、禪宗、密宗。到了五代以后,由于政治的摧殘,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驅(qū)使,佛教便離開文化中心,進入山林之間,僧人自耕自食,義理的研究用不著了,所以只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禪宗一枝獨秀。在唐宋之間,尚有若干真修實悟的禪師,在簡單而樸質(zhì)的言行之中,感化著許多的人,但也由此而種下了愚昧佛教的遠因,以致到宋明以后,佛教的僧徒與寺院雖多,但已沒有了靈魂,只是徒有其表的空殼而已!不重教育,只顧依樣畫葫蘆地上殿過堂盲修瞎參,不僅很少有杰出的高僧,一般的僧徒,也多沒有知識,自行且不知,哪還能化人?因此,僧人的素質(zhì)普遍較低落,再加上儒家的排斥,致使民間對于佛教也就越來越不知其所以然了。清末以來,總算由于楊仁山居士的振作,太虛大師的倡導(dǎo),以及印光、弘一、虛云等幾位大師和歐陽竟無(漸)等的弘化,中國的佛教,已略有了轉(zhuǎn)機,唯因百廢待舉,舉不勝舉,故到目前為止,應(yīng)革應(yīng)興的佛教事業(yè),尚在娃娃學(xué)步的階段。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國及高麗傳去的(高麗是由中國傳去),那是公元六世紀以后的事,故從本質(zhì)上說,日本佛教是屬于中國型的,但自晚近個把世紀以來,由于接觸到了西洋的治學(xué)方法,故以新方法研究佛不的成績。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我皈依圣嚴法師多年,受益匪淺。法師的心語,猶如智慧的明燈,清心的甘泉,點點滴滴滋潤著我的心靈?!  獜垏?老師"對佛教徒而言,非常、非常地重要,但名師只是一種世俗的尊稱。佛教并沒有什么名師、大德這種名相,講求的只是師徒問彼此的心心相印。所以不要執(zhí)著名師,因為再有名的師父也不能把你變成佛,他們只能為我們指出心靈的路,但還是得靠自己的力量修行。像我來見圣嚴師父,就是因為我修行了五年,我必須向一位有智慧的老師請益,看看我走的方向?qū)Σ粚?,路對不對。師父能夠為我指引,哪里要注意、哪里要改變、哪里要做?!  钸B杰圣嚴法師是一位偉大的禪師,我對他的學(xué)問與智慧極具信心。我很慶幸能身為他的友人,我也尊崇他在東西方為佛教所做出的貢獻?!  恍卸U師圣嚴師父的德行讓我感佩,閱讀師父的著作,我得到很多啟發(fā)。對我而言,佛法愈來愈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與方式,我看待人事物的角度也因此寬廣許多,在創(chuàng)作上如此,生活上如此,婚姻、家庭、親子關(guān)系莫不如此?!  斓掠故婪◣煘樗拇ǖ卣鹗転?zāi)民眾祈福并率信眾捐贈1200萬臺幣。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招募義工,成立賑災(zāi)醫(yī)療團,由法鼓山副住持果品法師率隊第一批趕赴災(zāi)區(qū)關(guān)懷撫慰災(zāi)民,協(xié)助災(zāi)民心靈重建。同時圣嚴法師在北投農(nóng)禪寺舉辦三時超度系念法會,為受災(zāi)民眾祈福,所得捐款全部用作賑災(zāi)?!  吨袊鴷r報》

編輯推薦

《學(xué)佛三書套裝(全3冊)》:張國立,李連杰,羅大佑,圣嚴法師皈依弟子,熱誠推薦,世界著名佛教大師圣嚴法師嘔心瀝血之作流傳最廣,銷售已近400萬冊。佛學(xué)界公認的最權(quán)威、最平易的學(xué)佛入門書。正信的佛教:正信正知,透悟人生的真諦,解答今人當下困惑,指引人生出路。佛學(xué)入門:輕松的筆調(diào),簡明扼要的敘述,將佛教的教義和修行,講得透徹,明白,只有真正的大師,揭示佛學(xué)的真諦,指引你真切的修行之路。學(xué)佛群疑:真切的禪證體驗,真正的大師,領(lǐng)你進入佛陀的世界,解除疑惑,透悟人生,沒有煩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學(xué)佛三書(共3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3條)

 
 

  •   圣嚴法師的這三本書,用通俗、現(xiàn)代和科學(xué)的語言,將佛法講解得引人入勝,現(xiàn)實社會里是每一個人一定要看的
  •   哈哈~剛受到書~有點遲到~看看先~貌似不錯哦~
  •   這套書,主要講的是對佛法地一些入門概念。里面沒有講到佛法地內(nèi)容,只是大致用答疑地方式讓大家對佛教有個初步地概念,和糾正一些日常的誤解。很好,作用有興趣了解佛教、了解佛法的人來說,這是個挺好的入門。里面所推崇的佛教概念也很好,對于任何有宗教沒有宗教的人來說,都值得了解。只有了解,我們才有資格去評論。
  •   大約三、四個月前在新華書店翻閱了圣嚴法師的遺作《美好的晚年》,看著看著,淚水不禁奪眶而出,不知是自己特別愛哭,還是與大師的悲心相通。慈悲的大德越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光越是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全都用在了弘法利生上,圓滿的實現(xiàn)了他的理想,做一個真正的和尚。正是通過《美好的晚年》才開始關(guān)注大師,于是《學(xué)佛三書》就這樣買回來了。買來就愛不釋手,盡管還沒有系統(tǒng)的學(xué)習(xí),但的確已解決了不少在學(xué)佛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頂禮法師!
  •   從姐姐那里借來,偶爾翻翻,這幾天放假在家,潛心讀書。這本入門書給我很大的幫助,幫助我們了解正信的佛教。我們對佛教的誤解太深了。好書,值得對佛教有好奇的人,愿意接近佛教的人一讀再讀。
  •   通過這三本書,對于佛學(xué)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由此容易生出正信的信念,十分推崇!但看完了之后明白一個道理:若想要真的了解佛法,光是看書是完全不夠的,必須得通過善法修行,以求證悟!無論如何,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對于佛法的理解,在流行的世俗相下原來是那么的膚淺、偏激。在這三本書之后,深刻地體會到佛教真的是不是宗教的宗教,不是哲學(xué)的哲學(xué)?,F(xiàn)在再回頭看西方哲學(xué)的思考,才發(fā)現(xiàn)晚近以來的西方大哲思考真的會在釋迦世尊的思維體系下相形見絀,其最根本的問題就在于我執(zhí)的深刻!總之,佛學(xué)強調(diào),再怎么強調(diào)芒果好吃,不吃是不能知道的。佛法精妙絕倫,有興趣者一定不能錯過此書!同時,若能以此開始修行參悟那就更好了!不過呢!對于更愛思考的人而言,我看過的南懷瑾寫的《金剛經(jīng)說什么》更有深意,若在一起參看感覺會很好!
  •   圣嚴法師寫的書通俗易懂,讓人更易了解佛教內(nèi)涵,美中不足的是送來的時候書腰沒了,下次改正!
  •   收到書 三冊是套在一起的 印刷精美 排版合理 內(nèi)容深入淺出 很適合我這樣的初學(xué)者來看
  •   對于初學(xué)者來講,這是最好的初步了解佛教理念的教科書
  •   沒有什么醍醐灌頂?shù)母杏X額。。??赡芷谕悬c過高,不太推薦
  •   我很喜歡佛學(xué)所以買了,圣嚴法師的佛學(xué)就不用說了,見地很高,說的話通俗易懂,這套書是想學(xué)佛的人最好的入門書,里面有很多問題都可以解答,推薦。
  •   佛學(xué)入門的好書,值得讀。
  •   圣嚴法師的忠實弟子,拜讀了很多師傅的書籍,終生受益,感恩菩薩
  •   如果要多了解正信的佛教,必看書籍!
  •   可以教人怎樣去開開心心地生活,呵呵
  •   言簡易懂,適合入門或業(yè)余愛好看看,而且佛學(xué)確實看了讓人心靜!
  •   書很干凈。也有保護膜包著。還沒有開始看。期待!
  •   大師作品,簡單易懂:)
  •   學(xué)佛初入門必讀,建立正見為學(xué)佛首要任務(wù),強烈推薦
  •   感悟很深,佛學(xué)就是科學(xué),
  •   很喜歡,通俗易懂,很快就看完了
  •   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   bookbook
  •     最近在閱讀這本書,看到第8頁的時候,法師談到修佛可以有大乘,小乘和人天道。請問修這三類是沖突的么?修了一個就不可以修另外一個?還是說只是不同修行的階段,凡夫要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修行過去。
      
      請各位書友幫忙指點一下
      
      非常感謝
  •     0、佛教的宗旨
      
       佛教的宗旨,是在解脫生死,有生有死是世間法,不生不死是出世間法;世間法中有生死,所以苦多樂少,變幻無常,乃是不足貪戀的。
      
       佛教形容世人貪戀世間 的財色之樂,如同無知小兒貪吃刀鋒之蜜,不足一餐之美,卻有割舌之患(四十二章經(jīng));五欲(財、色、名、食、睡)之樂,猶如手搔疥瘡,正搔之時養(yǎng)得快活, 剛搔過后痛苦即至。所以,世間的快樂是瞬間的,世間的痛苦是長久的。
      
      
      
      1、緣生
      
       佛教的教理,有一個基本原則,那也是釋迦世尊對于宇宙人生的特別開 悟,悟到一個緣生的道理。
      
       所謂緣生,就是因緣所生,也就是由于各種關(guān)系的結(jié)合而產(chǎn)生各種的現(xiàn)象。事物的出現(xiàn),是由于因緣的聚何合,事物的消 失,是由于因緣的分散,這就叫作緣生緣滅。
      
      2、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3、修行
      
       布施、持戒、忍辱、努力、修定、習(xí)慧等的行為,便可以改變往昔的業(yè)力。修行之后,便可解脫,乃至可跟佛陀一樣,使得大家都能成佛。
      
      4、懺悔
      
       懺悔的作用,是在毫不容情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檢束;是在自覺心的警□和自尊 心的洗瀝,從此之后再不復(fù)犯;只要能有改過自新的決心,往事已過,不復(fù)追究, 心地便會從罪惡感中得到解救,恢復(fù)平靜,這就是懺悔的功能。 佛教的懺悔是在洗刷 染污了的心,使之恢復(fù)清凈。
      
      5、「因緣生法」「自性本空」
      
       佛教主張「因緣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質(zhì)界是因緣生法,看精神界也 是因緣生法。因緣聚合即生,因緣分散即滅,大至一個星球一個天體乃至整個的宇 宙,小至一莖小草一粒微塵一個原子,無一不是假藉了內(nèi)因與外緣的聚集而存在, 除去了因與緣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從根本上看,是空無一物的。這 在研究物理化學(xué)的科學(xué)家們,可以給我們正確而正面的答案。
      
      6、第八識
      
       佛教 教人修持解脫道的目的,就是在于截斷這一因果相續(xù)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識的作 用完全消失,既不藏進去什么,也不拿出來什么,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稱為「 轉(zhuǎn)(煩惱)識成(清凈)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佛教在觀念上否認有靈魂,在目的上也在 否定第八識,唯有否定了由煩惱無明接連而假現(xiàn)的第八識之后,才是徹底的解脫。 不過,第八識被否定之后,并非等于沒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體的顯照,而不是無 明煩惱的纏繞不清。
      
      7、祈禱的力量
      
       祈禱的原理,是以祈禱者的心力──由強烈的信念所產(chǎn)生的一種超自然的精神 統(tǒng)一的定力,去感應(yīng)被祈禱者(如諸佛菩薩)的大悲愿力,自己的定力與佛菩薩的 愿力相應(yīng)相接,便會產(chǎn)生一種不可思議的神力,那就是祈禱所得的經(jīng)驗或靈驗。在 大乘佛教的中國地區(qū),祈禱觀音菩薩的靈驗,最為卓著。再說,一個虔敬的三寶弟 子,本來就有善神的護持,只要信念堅強,若遇到特發(fā)的變故,雖不臨時祈禱,也 會逢兇化吉。因為祈禱的功能,是由堅強的信念中產(chǎn)生,所以,凡是信念堅強的人 ,也就等于時刻都在祈禱的功能之中。
      
       佛法,主要是醫(yī)眾生生死的心?。会t(yī)藥,能治血肉之軀的身 病。有了病痛,祈禱是應(yīng)該的,診療也是必須的──這是正信佛教徒的見解。
      
      
      8、因果定律
      
       佛教所講的因果律,也不是像一般人所誤解的宿命論或定命論。佛教相 信,唯有重大的業(yè)力不能轉(zhuǎn)變而被稱為定業(yè)之外,人是可以憑后天的努力而來改善 先天的業(yè)因的。比如前世只造了窮人的業(yè)因,今世果然也感生為窮人的業(yè)果,但是 ,生為窮人不要緊,只要自己肯努力,窮困的生活環(huán)境是可以改造的。這是將過去 的因加上現(xiàn)生的因,綜合起來,就是當下的果。所以,佛教的因果律,不是宿命論 也不是定命論,而是不折不扣的努力論。佛教如果落于宿命論或定命論的泥沼,眾 生成佛的理論,也就不能成立,既然一切命運都是前世決定了的,人生的修善,豈 不等于白費?
      
       可見,佛教的因果定律,也是不離緣生法則的。從過去世的業(yè)因到現(xiàn)在世的業(yè) 果,中間尚須加入許多的外緣,方能成為業(yè)果的事實,這些外緣,就是現(xiàn)世的努力 與懈怠、作善與作惡。正像一杯糖水的本質(zhì)是甜的,假若加入了檸檬或咖啡,便會 改變那杯糖水的味道一樣。
      
      9、諸法實相──諸法緣生,體性本空。
      
       諸法實相即緣生性空的道理(觀無量壽經(jīng))。一旦悟透了諸法實相,實證了諸法實相──諸法緣生,體性本空,便可破除一切的善惡觀念 ,一切的善業(yè)惡業(yè)也就一時抖落。那就叫做業(yè)障消除,那就不再受到業(yè)力的牽制, 不再糊涂地沉淪生死!唯有乘著各自的悲愿,再來人間,自主生死,行菩薩道,稱 為「不違安養(yǎng)入娑婆」。所以,彌陀凈土的安立,確是最最安全最最方便也最最可 靠的一種信仰,這也正是許多沒有自主把握者的最佳安慰與最大恩德。
      
      
      10、神通
      
       佛教將神通分為六大類: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 、漏盡通。
      
       對于神通的問題,如有興趣,可以參閱另一篇拙作「神通的境界與功用」。(按:此文今收于「學(xué)佛知津」一書中──本社出版)
      
      11、關(guān)于自殺
      
       佛教徒主張因果定律,若不證悟諸法實相,若不以修持的工夫解脫生死, 自殺是沒有用的,業(yè)報未盡,即使自殺,也將再接受另一期的生死。佛教徒反對自殺,佛教鼓勵人生的建設(shè),利用這一生的 存在而做修善的努力,以改造現(xiàn)實的乃至未來的命運。
      
      12、成佛六步驟
      
       第一種是指一切的眾生,所以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大地眾生均有如來智慧德相,就是指的「理即佛」。第二種是指已經(jīng)聽了佛法的人,知道自己本有佛性,本來就有成佛的可能。第三種是指已在修持佛法,已 能降伏(不是斷除)煩惱的人。第四種是指已經(jīng)六根清凈快要進入圣位的人。第五 種是指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薩。到了第六種,才是真正的成佛,才是佛果的圓滿,才是無上正遍知覺。
      
       許多人以為「即心即佛」、「明心是佛」、「無心是佛」、「見到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等等,都是 成佛的意思,并且以為一旦開悟,「黑漆桶兜底打穿」,便是成佛了。其實,開悟并不即是成佛,乃至也并不即是見道。如說開悟即是成佛,乃是成的「理佛」乃至「相似佛」,而絕不是「究竟佛」。
      
       佛教的修持,即是佛教生活的實踐。最主要的有四大項目,那就是:信、戒、 定、慧。
      
      13、禪定
      
       禪定,是收心攝心而使心力不受外境動搖的工夫,這也是各種宗教共同著重的工夫。禪的功能,能使心念集中定于一境,唯有有了心定一境的工夫,才能體察到宗教價值的崇高偉大,才能得到身心方面的輕利安樂──絕非五欲之樂能夠相比。一旦有了這種心定一境的經(jīng)驗之后,他的宗教信念也會加倍地上升,再要他不信也不可能。
      
       禪天分為高下的八大等級,稱為四禪八定,四禪 八定都是三界之內(nèi)色界及無色界的天境,天的壽命雖長,卻未解脫生死,所以佛教只是把禪定當作修持的一種方法,而非修持的目的;所以中國的禪宗,雖然以禪為 宗,卻是重開悟而不重禪定。悟,就是智慧的開發(fā),唯有開發(fā)了悟透諸法實相的智慧,才能解脫生死而出離三界。
      
      
      14、修持之道。
      
       佛教的解脫道的修持法,是以戒為起步,以定為重心,以慧為目的 ,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xué),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相互關(guān)連,相互助長,成一螺 旋形的狀態(tài)──由戒生定,由定發(fā)慧,由慧起修──直向解脫之道上升。其中的定 ,就是禪定。
      
      
       事實上,有關(guān)修持的問題,最好是親近大善知識,才能摸著門路,本文不能詳 加介紹,只能略舉如上的大概而已。讀者如有興趣,不妨參閱另一篇拙作「怎樣修持解脫道」。(按:此文今收于「學(xué)佛知津」一書中──本社出版)
      
       尋求自我解脫是小乘的苦行,協(xié)助他人(眾生)解脫是大乘的苦行。
      
      
       持 戒、禪定、智慧等的解脫法,正是人間世的處世法。凡是正信的佛教徒,他必須檢束身心,刻苦自勵,待人要厚,自供要薄 ;唯有降低了物欲的生活,才能提高精神的領(lǐng)域,精勤于道業(yè)的修持,努力于事業(yè) 的發(fā)展,貢獻于大眾的公益──發(fā)大愿心,為全體人類義務(wù)勞役,作一切眾生不請 之友,乃至犧牲自己而救濟他人,這便是佛教的苦行。如果有人以不吃煙火食,不 過人的生活,而以顯異出奇作標榜,那便不是佛教的苦行而是外道的苦行。
      
       修持解脫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學(xué),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與定, 所以修持的入門工夫,應(yīng)從身心的兩方面著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把不好的念 頭修理掉,稱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禪定;把不好的行為修理掉,稱為修身, 所以修身也可稱為修行,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護根門──守 衛(wèi)保護住六根的大門,不讓壞事從六個根門之中溜進我們的心田,以致種下生死流 轉(zhuǎn)的禍苗。
      
       凡是貪逐于物境的受用,總是六根 不凈,不論是看的、聽的、嗅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只要有了貪取不舍的 情形,就是六根不凈。
      
      15、六根六塵和六識
      
       六根是鏡子,六塵是被鏡子所照的影像,六識是判別鏡中所照影像的人。
      
       眼/耳/鼻/舌/身/意,稱為六根,也就是生理學(xué)上的神經(jīng)官能。從六根所接觸的對象上說,稱, , 為六塵,從六根接觸六塵而產(chǎn)生的判別力與記憶力上說,稱為六識。
      
       所謂六根清凈,不是沒有了六根,而是我們的生理官能,不再 隨著外境的幻象而轉(zhuǎn),這就叫做一塵不染──但這絕不是等閑的工夫所能辦到的事 。
      
       六根不受六塵的支配與誘惑,那么,六根 就從六塵之中得到了解脫,解脫了的六根,便是自由的六根,自由的六根,自然可 以彼此互用而不分界限了。這個自由的六根,也就是清凈的六根,因為自由的六根 雖然仍與六塵打交道,但已不受六塵的引誘而造生死的染污之業(yè),所以稱為六根清凈。
      
      16、四大皆空
      
       佛教講四大皆空,是指地、水、火、風的四大元素。四大終屬于物質(zhì)界而無法概括精神界的。
      
       小乘佛教觀察四大種的目的,是在使 人看空我們這個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為實在的我,不因執(zhí)取色身為我 而造種種生死之業(yè),一旦把我看空,便會進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輪回生死了。
      
       大乘佛教所說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態(tài)的現(xiàn)象,是假非實, 是幻非實,對于物象的形成而言,僅是增上緣而非根本法,雖也承認四大為物象的 種子,但不以為四大是物象的真實面貌;小乘佛教因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雖把 物象看空,仍以為四大的極微質(zhì)──「法」是實有的。不過,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論 ,而是多元論,因為佛教的空不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蘊;四大,只是五蘊中的 一蘊而已。
      
      
      17、五蘊
      
       甚么又叫做五蘊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識,前一屬于物質(zhì)界,后四屬 于精神界,四大,便是色蘊。
      
       五蘊是三界之內(nèi)的生死法,空去五蘊,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同時 ,我們由于五蘊的提出,證明佛教不是只講四大皆空,而是要進一步講五蘊皆空的 。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并不以四大為主,而是以識蘊為主,至于受、想、行 的三蘊,也是識蘊的陪襯,乃是用來顯示精神界的功用之廣而且大的。所以,佛教 不僅不是唯物論者,倒是唯識論者。
      
      
      18、佛教的家庭觀。
      
       佛教決不勉強改變?nèi)魏稳说纳罘绞?,出家,僅是佛教生活方式的一種, 家庭才是佛教建設(shè)的根基所在,如果反對家庭制度,佛教的僧尼也將無以為生。
                                          
        相反地,佛陀卻曾積極勉勵家庭生活的如理建立,比如善生經(jīng),就是一部指導(dǎo)在家生活的經(jīng)典,指導(dǎo)在家人應(yīng)該建立正確的倫理生活:子女對父母要報恩要孝順 ,父母對子女要教養(yǎng)要婚配;弟子對師長要供養(yǎng)要恭敬,師長對弟子要盡心教導(dǎo), 要代選擇明師善友;妻子對丈夫要敬愛服侍、要誠實料理家務(wù);丈夫?qū)ζ拮右o養(yǎng) 服飾飲食、要憐念、要親親;主人對仆從要給食要體恤,仆從對主人要服從要盡職 ;親族鄰友對待親族鄰友,都應(yīng)互相敬愛、互相濟助、互以赤誠相待、互以善言規(guī) 勉;在家人對待出家人要恭敬設(shè)座、要布施供養(yǎng),出家人要教在家人信善學(xué)善(以 上是摘其大要而非經(jīng)文)。此外,不妨參閱另一篇拙作怎樣做一個居士。(按:此文今收于「學(xué)佛知津」一書中──本社出版)
      
       一個正信而有修養(yǎng) 的佛教徒,必定能在婚后的夫婦生活中,促成對方來改信佛教。
      
       佛教主張婚姻的 美滿及婚姻的責任,既然結(jié)為夫婦,結(jié)婚之后,應(yīng)該相親相愛,互相尊敬,各守各 的本分,各盡各的責任,佛教嚴禁邪淫(私通),婚姻破裂,多數(shù)是由夫婦之間的 不能互守貞節(jié),夫妻之間既然都能堅持邪淫一戒,婚姻是不容易破裂的。
      
      
      19、佛教的政治觀。
      
       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熱忱的在家佛教徒,應(yīng)當要向各方面的各階層去貢獻出自己。
      
       佛教,不是一個政治性的宗教,所以佛教徒們,不會有政治的欲望。 但是,政治的原則是治理眾人的事,佛教徒既然也是眾人之一,自亦不能脫離 了政治而生活。
      
      20、佛教主張慈悲主義,能給予他人乃至一切眾生之樂稱為慈,能拔濟他人乃至一 切眾生之苦稱為悲,在慈悲主義的實踐下,不會見到可鎮(zhèn)可恨的人,只有見到可憐可憫的人。
      
      21、佛教經(jīng)典怎么讀?
      
       現(xiàn)在的一般年輕人,都在詛咒佛教典籍的難懂難讀,那是由于他們看的佛書太少,同時也沒有看到大部的佛經(jīng);比如大般若經(jīng)、大涅槃經(jīng)、華嚴經(jīng)、法華經(jīng)、維 摩詰經(jīng)等,他們可能從未見過,至于阿含經(jīng),看的人就更加少了。其實,如果真想 看佛經(jīng),應(yīng)該先由阿含經(jīng)看起,接著看法華、華嚴、涅槃、般若,那么,我敢保證他絕不會覺得佛教的經(jīng)典比耶教的新舊約更加難懂而更加使人厭煩。
      
      22、佛教的真理
      
       佛教的真理,是我空及法空以后所得的結(jié)果,我空了,煩惱障斷除,法空了, 所知障斷除。我空之后即解脫生死,法空之后即不住涅槃?!附饎偨?jīng)」所說:「無 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便是說明我空的境界;「煩惱即菩提(正 覺),生死即涅槃(寂滅)」,便是說明法空的境界,非空非有,不落兩邊的中道 妙理,也只有證了法空之后的人才能親自實證。
      
       佛教的目的講空,是空去我執(zhí)的煩惱障 及法執(zhí)的所知障,并不是要否定世間的萬象。佛教的真理是在一個覺字,唯有自覺 才能了生死,唯有自覺覺他才能度眾生,唯有覺行圓滿才能成佛。
      
      23、如何成佛
      
       佛教的法門,照北傳系統(tǒng)的看法,有大乘與小乘之分,小乘是專修解脫道的, 大乘是修菩薩道的。菩薩道是人天道及解脫道的相加,也就是說,解脫生死而仍不 離生死,以便隨類化度有緣的眾生者,便是大乘的菩薩道。
      
        解脫道的最高果位是阿羅漢,簡稱羅漢,羅漢是小乘圣人,小乘的最高果位有 兩種:一是聲聞圣者,由于聽聞佛法,從佛的言教而修四諦法(苦、集、滅、道) 及三十七菩提分而得解脫道的,那就是羅漢;一是生在無佛之世,自修十二因緣法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而自悟解脫道, 自了生死的,那便稱為緣覺或辟支迦佛。聲聞與緣覺,同屬于小乘,小乘分為聲聞 乘與緣覺乘,所以又稱小乘為二乘。這二乘是自求了生死,自求入涅槃的,他們絕 對厭離人天的生死道,所以不愿再來度眾生,不能稱為菩薩,也不能成佛。
      
      
       如果要成佛,必須要行菩薩道,菩薩道的主要法門是六度法(布施──財施、 法施、無怖畏施,持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忍辱──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精 進──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禪定──心攝一境、不動不搖,智慧──清明朗澈、 自照照人),三聚戒(無一凈戒不持,無一善法不修,無一眾生不度)。從最初發(fā) 最上心──大菩提心、慈悲心、空慧心,經(jīng)過三大無數(shù)劫,便可達到成佛的目的。 大乘的菩薩道,只有菩薩所行,不共小乘,所以稱為一乘。
      
      
      
      
      
  •     淺白容易理解,難得在國內(nèi)有出版。聖嚴法師是一位對佛教作出很大貢獻的大德,也是非常有智慧的老師,“正信”佛教,沒有攙夾了人間對名利、權(quán)力的擁護、也排除迷信,對佛教有興趣的朋友推介看看。
      
      聖嚴大師還有很多淺白易懂的佛教教育書本,這本我覺得為在家佛子的生活守則的參考,也提醒佛子一些流於迷信的情況如何面對、如何答問。
  •     實際上這是一個三本書的套裝,除了《正信的佛教》之外,還有《佛學(xué)入門》和《學(xué)佛群疑》兩本。這套叢書是在臺灣的圣嚴法師圓寂之后即2009年2月再次再版推出的。
      之一《正信的佛教》
      這本書的大體內(nèi)容是由許多個關(guān)于佛教的問題組成,法師針對每個問題給予了正確、詳盡的答案。之所以強調(diào)正信,實在是有太多人對于佛教的認識通常都是存在誤會的,因而也就產(chǎn)生了迷信、蔑視或是排斥的行為。當讀完這本書時,就會發(fā)現(xiàn)之前對于佛教的抑或神秘抑或落后的印象是完全由于不了解,或者說沒有正確的了解造成的。所以,對于想要對佛教多一些了解,或者對于佛教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入門書。
      全書由很多有關(guān)佛教的問題集結(jié)而成,從佛教的不同宗派到在各國的發(fā)展影響,從佛教的基本教理到佛教對于“外道”的看法,實在是有很多內(nèi)容可供了解。在這里就挑選幾個對于我這個外道感觸比較深的點來嘮叨一下吧。
      1 六根清凈
      六根指的到底是什么呢?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數(shù)生理學(xué)的范疇,前五個大概都好理解,意指腦神經(jīng)。它們是感知外界的媒體,人正是通過六根來認識和感受周遭一切事物;這也就很好理解它是六塵和六識的聯(lián)系紐帶了(六塵指眼根所見的顏色形狀、耳根所聽聲音……六識指的是六根接觸了六塵之后人產(chǎn)生的判別力以及記憶力,是一種人的思考能力)。所謂清凈那其實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了,據(jù)書上所說就是六根互用,六根當中的任何一根都可以達到其他五根的功用,如果是真的,那么用超凡入圣來形容也就不為過了。
      一般如果向往六根清凈的境界,通常是通過持戒來鍛煉習(xí)得,能夠達到對六塵的不貪,就表示已經(jīng)在清凈的路上了。當然,這種清凈絕對不是一種對物質(zhì)世界的漠視和冷淡,恰恰相反,如果可以更加敏感地感知顏色、聲音等等,全心全意地體會它們的美麗與奇妙,卻不帶有一絲占有的企圖心,這便是更高的內(nèi)心修為了。
      另外書中在這一節(jié)還提到一塵不染,指的是生理官能不隨外部幻象而轉(zhuǎn),和現(xiàn)在我們通常形容某個地方窗明幾凈的用法不同,它有著更深的用意,也許前一種才是最初的用意,隨著時間流逝,后人慢慢也把它通俗化了。
      2 四大皆空
      
      如果當你聽說身邊有朋友在閱讀佛教的書籍時,心里陡然升出一種異樣的感覺或者甚至想問問他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這樣的問題時,那就真的可以看看這本書了,因為這種意識本身就是這本書存在的必要性的最佳佐證。
      
  •     首先聲明,我不是佛教徒,也沒有信佛的計劃。我只是對佛教感興趣,對其中的智慧感興趣。
      
      而看完這本書,也并沒有讓我變成佛教徒,或者起了信仰之心。只是,它的確為我開啟了一些新的思考:
      
      -覺悟可求,改變不易。
      
      -“空”的境界。
      
      -所謂真實的不同層次。
      
      -所謂理性的多元層面。
      
      ……
      
      當然,對這些的思考并不是以接受書中所說為結(jié)論的,若是那樣,這樣的思考與那些不假思索的抗拒,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我們的大腦不是抽屜,放進去拿出來,最后只是朽木一塊。
      
      所以,能放下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愿意探索不同智慧的邊界和關(guān)系的朋友,相信自能在書中看出諸多樂趣。
      
      最后,讓我既驚訝又遺憾的是,在書中,圣嚴法師提到了胡適梁啟超等諸多人名,他們在知識和智慧上的博學(xué)和互通,讓人欣賞;而這種高度是建立在嚴謹?shù)目紦?jù)和治學(xué)基礎(chǔ)上,這就更讓人尊敬。可惜,現(xiàn)在的文人多為口水文人,越是被大眾知曉的越是如此,真是悲哀。
      
      關(guān)于真智慧的書漸漸變得冷僻,人們被心靈雞湯灌得五迷三道,殊不知那些斷章取義的東西,毫無系統(tǒng)和結(jié)構(gòu)而言,只是被人們隨心所欲的使用,他們的內(nèi)心并無任何改變。
      
  •     沒有經(jīng)歷過傷痛的人,不知道傷痛時的心會碎成多少片,會流多少血,會失去什么?經(jīng)歷了,不想被打倒,需要指導(dǎo)。會是誰呢?  多年來,一直被許多東西誤導(dǎo),也曾陷入歧途中無法前行,認為前行的路上,必定要有人來拉,有人偕同。會是誰呢?  寂靜的旅途中,反思,一切,自在心中?! ⊥氲玫絽s失去更多  抓得越緊失去的越快  一切是虛相卻迷戀深陷  返觀自我,內(nèi)在的力量從來沒有被依賴,卻去依賴(你)?    可以靜下心來看看的好書!簡明的文字清楚的說明你所想了解的一切。你所需要做的,只是:泡上一壺茶,坐下來,看,想,并且依之返觀自我,走過來的路和未來將要走的路。當下,必定是寧靜,淡泊??!
  •     從小由于家里長輩們都信佛,看著他們逢年過節(jié)的拜拜,這個菩薩那個佛的,總是以為自己是個信佛懂佛學(xué)的人,也正是這樣有人一旦說起佛學(xué)是迷信也從不會去反駁,因自己認為也是如此。無意中買到這套書,翻了,發(fā)覺以前對佛學(xué)是多么的不了解,那么多的禁忌只不過是后人強加的而已,于是第一次上山入寺,第一次與出家人坐在一起聊天,才發(fā)現(xiàn)真正的三寶弟子心境是那么的平淡,就在生活之中而非我們所認為的高傲不明事理。
  •     意外獲得這套書,也感恩那些發(fā)心印這套書的善人,所以在流通處請了很多回店鋪里,遇到有緣的人,也必極力推介這套書。感恩師父!
  •      這是一部少有的能用科學(xué)理性的態(tài)度來描述佛教的書,所以,非常適合現(xiàn)代的接受了科學(xué)教育的人看,不至于引起現(xiàn)代人對迷信的反感,能更好的吸引具有一定的科學(xué)理性的人學(xué)習(xí)佛教知識。
       但是,圣嚴法師畢竟是一個佛教徒,仍然會有一些不能言說的東西。作為一個佛學(xué)博士同時也接受了現(xiàn)代知識的佛教高僧,我相信他是非常明白哪些是科學(xué)的,哪些是為了救世度人的方便之法。
       法師所說的既有科學(xué)理性的內(nèi)容,也有救世度人的智慧用語。
       六道輪回這樣的基本佛教觀點,是不允許被科學(xué)否認的,更不會被任何高僧法師所質(zhì)疑,所以不要把書的內(nèi)容當做科學(xué)的陳述,它是一部宗教答疑的書。
  •     同一個出版社,一個54,一個42,這兩套書的內(nèi)容有什么不同嗎??除了價格,還有什么其他不同的地方???
  •      談到宗教,似乎都是封建迷信的東西。曾經(jīng),因為自己讀過許多書受過多年正統(tǒng)教育而對此深信不疑??催^圣嚴法師這三本書,多了一些愧疚,也多了一些欣慰。
       愧疚的是,對于宗教,自己因為根本就沒有了解過,卻自以為是的在心底里對宗教否定,我不知道是應(yīng)該怪自己的無知,還是怪自己所受的教育。
       欣慰的是,對于宗教,自己終于有了一星半點的了解,也因此消除了自己此前對于宗教的誤解。
       談到宗教,過去往往說的是神仙上帝,實事求是的說,我打心底里是不相信有神仙上帝的,所以一直對宗教抱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
       無意中,翻看了星云大師的《寬心》一書,這引起了我進一步了解佛教的興趣。從網(wǎng)上購得圣嚴法師的學(xué)佛三書,看過之后更加喜歡上了佛教。我第一次認識到,佛教竟然是無神論的——人人皆可成佛,信的不是佛祖,是佛祖成佛的方法;我也是第一次認識到,佛教不是消極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何等的積極!??!我也是第一次認識到,縱使信佛,決定自己之果的仍然是自己的因,而不是佛祖。
       因為這三本書,我又購來三聯(lián)出的一套圣嚴法師的書,我想進一步了解佛教。我已經(jīng)漸漸地喜歡上了佛教,只是,不知道是否有緣能皈依三寶。
      
  •     浮躁的社會,恍惚的人生,找一本佛學(xué)的書,不為去探究博大的佛法,不為去參透精深的哲理,不為去普度苦難的眾生,不為去削發(fā)皈依三寶。只為找一點安靜的文字,靜靜的看書,悠然的忘我,來釋放自己困倦的心靈和疲憊的軀體。
      抱著這樣的一種目的,看到了圣嚴法師的《學(xué)佛三書》,甚欣喜,于是購入,在睡前與佛學(xué)大師心與心的交流,聆聽大師的禪悟和對正信佛學(xué)簡明扼要講解。
      《學(xué)佛三書》主要分為《佛學(xué)入門》,《正信的佛教》,《學(xué)佛群疑》三冊。
      《佛學(xué)入門》讓我們了解了佛學(xué)的基本道理,佛學(xué)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持續(xù)。為我們了解佛教,了解佛學(xué),以后皈依我佛能起到指示和引路的作用。文字淺顯易懂,簡明扼要,引證據(jù)點,將佛教的教義和修行,講得透徹,明白。雖然大師用了通俗的筆端來引領(lǐng)我們進入博大的佛學(xué)境地,但佛學(xué)畢竟不同一般的哲學(xué),很多方面看后也只是似懂非懂,是需要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和學(xué)識積淀,并慢慢參透,細細咀嚼才能有所感悟。在佛學(xué)流入中國的兩千年中,在漫長的發(fā)展道路上,與儒道兩家的相互影響下,形成了中國特有的佛學(xué)文化沉淀。發(fā)展了很多的宗派和分支。使得佛教在中國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和傳播。但是,幾千年來的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使得中國的老百姓長期將佛學(xué)與迷信相混淆,用迷信的眼光,用迷信的思維來認識和傳播非正信的佛學(xué),也使得我們很難一下子就糾正長期以來形成的對一些佛學(xué)錯誤理解和想當然。
      于是《正信的佛教》為我們撥正荒謬錯誤的非正信佛教觀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通過問題的全面嚴謹系統(tǒng)的分析,解答了我們觀念中錯誤的認識。開闊了我們的認知觀,來透悟人生的真諦,指引人生出路。
      《學(xué)佛群疑》,是圣嚴法師通過多年的佛學(xué)參透,真切的禪證體驗,不懈的佛學(xué)修行,為眾生在參透佛學(xué)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事例和疑難問題進行解答,為眾生更好的修行起到了幫助。使眾生在學(xué)佛,參佛,拜佛,修行中不至于偏離方向,朝著正信的佛學(xué)之路去前進,修行正信的佛學(xué),從而解除疑惑,透悟人生,沒有煩惱。
      
      對于此三本書,需要細細的參透,才能有所感悟。當然,吾等凡夫俗輩,佛學(xué)太高深,并無慧根,又顧念世俗,是無法皈依三寶的。但多了解點知識卻是有益的。
  •     一套三本,和照片上的版本是一樣的。
      有助于讓人們了解真正的佛學(xué)思想,去除對佛學(xué)的誤解。
      
      我相信,佛學(xué)應(yīng)該是一門讓人幸福的學(xué)問,今后我會花更多的時間認真學(xué)習(xí)和思考一下。
  •     許多人知道圣嚴法師,是因為娛樂圈大牌明星們對法師的推崇,比如李連杰就是大師的徒弟。再就是大師的一些名言,如“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知道的人很多,甚至被編成了手機短信。大概是2007年吧,看CCTV--4海峽兩岸節(jié)目,知道陳水扁辦公室墻上的一副對聯(lián),“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當時很欣賞但不知出自大師之手。
      我也是因為明星及箴言才開始關(guān)注大師的。去年買這套書時,大師剛剛在臺灣法鼓山圓寂不久。
      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很長時間,很清新、很耐看。是一本放在床頭或辦公室的長期讀物。
      所以今天才寫評論是因為,昨日得知傳印長老擔任了全國佛教協(xié)會的會長,傳印是雪峰的師傅,此前雪峰多次介紹并對師傅推崇有加。得知此消息后當即向雪峰祝賀。此前傳印長老任中國佛學(xué)院副院長,是虛云老和尚弟子。在鳳凰衛(wèi)視目睹過他的風采,和藹慈善,一口膠東話,很親切。他接得一誠,一誠也是虛云老和尚弟子。兩人年齡應(yīng)該相近。據(jù)說一誠長老去新加坡時受了傷。愿他早日康復(fù)。
      由傳印長老想到了圣嚴法師和他的這套書。
      前些日子推薦了《許倬云談話錄》后,瀏覽評論的人不少,沒有想到。因為評論很短,只是討論了“價值重建”一個話題。價值重建需要社會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我想佛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如果有緣面見傳印長老,我想首先請教的問題是佛教在價值重建過程中可以發(fā)揮什么作用。
  •     這真的是本很好的佛教入門書。給那些曾對佛一知半解的人來說,真是一場很好的洗禮。書是以問答式完成的。大的體會寫不出,就簡單摘錄一些書中的段落作為讀此書的體會吧
      圣嚴法師提到菩薩一詞是指覺悟眾生痛苦的人。而菩薩是要成為佛必經(jīng)的身份。有時我們會稱普通的佛教徒為菩薩,那不是對他的溢美,而是當一個愿意救苦救世,扶困濟危。這個時候他就可以稱為菩薩。稱之為菩薩是對其俗世行為的警醒。
      書有人問,佛教里的超度亡靈究竟有沒有用。圣嚴法師說,超度亡靈是有用的,但它只是個次要力量,最主要的還是靠個人生前的修善。于是僧尼的誦經(jīng)超度是起不了大的作用。
      有人問佛教信不信靈魂的存在。圣嚴法師說:不信。佛教不相信有一個永恒不變的靈魂,如果相信靈魂的實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了。因為在佛教來講,哪有什么永恒不變的東西,所有的東西都是緣起緣滅。既然如此,人死之后,不可以用貴重的棺木,不可以穿高價的衣服,不可以動用過多人力、物力。而應(yīng)該換上日常所穿的干凈舊衣服,將好的新衣物全部布施給貧苦人家,如果有錢呢,應(yīng)該多做布施貧窮,跟供奉三寶的功德。
      另外,圣嚴法師還談到佛教不是迷信。為何有些僧人會把佛往迷信上引,是因為他們不愿花時間去理解真正的佛教,而且理解真正的佛教不讀書、不上學(xué)、不聽講,是不行的。對佛教的理解必須具備深厚的文學(xué)素質(zhì)和哲學(xué)修養(yǎng)。有些食古不化的佛學(xué)家,硬是生吞活咽,患著思想的腸胃機能障礙,他們看書不經(jīng)過大腦,便把書里的文字斷章取義,東抄西湊,摘成他們自以為是的文章。這樣的文章,連他們本人也沒有弄的明白,到了讀者眼下,當然要不知所云了。
      他推薦大家要先從《阿含經(jīng)》看起,接著看《法華經(jīng)》、《華嚴經(jīng)》、《大涅盤經(jīng)》、(《百業(yè)經(jīng)》),那么你絕不會覺得,佛教的經(jīng)典,比基督教的新約、舊約更加難懂,而且更加使人厭煩,所以要有正信的佛教就要看正確的東西,最好還是自己讀經(jīng)讀原典。
      其實這本書都沒有好好看下去,以上的書,更是沒碰過。我還是當個凡夫俗子,自在逍遙好了。
      
  •     前些日子從卓越上買了前兩本,佛學(xué)入門和正信的佛教,佛學(xué)入門已經(jīng)看了三分之一,每晚睡前都會讀上幾頁,圣嚴法師用淺顯易懂的白話讓我對佛教有了一個新的認知,不是說非要去信佛或是學(xué)佛的人才能看,其實你完全可以當作歷史教科書或是哲學(xué)的書來看,會給你很多啟示。
  •     對于佛教的推崇是我一貫的作風
      正如方文山對于中國風的喜歡
      聽到他為張杰寫的歌
      一生一命,了斷愛情
      很喜歡
      
      昨天鄭驚把車洗干凈了,后來晚上坐上去,發(fā)現(xiàn)門里的書不見了,就是方文山叔叔上次來武漢大學(xué)的時候,我在門口的書店買的 青花瓷。
      問他為什么要拿走,我很喜歡方文山叔叔,他說車上不能放你喝過的啤兒茶爽,立頓紅茶,農(nóng)夫山泉,以及其他的綠茶的瓶子,因為爸爸說過的嘛,呵呵。
      然后他就把瓶子,我當時喝的是立頓紅茶,就那么的甩到灌木群里了,我在想樹會不會疼啊。哈哈。還記得去年在沌口體育館很近很近的看周杰倫的演唱會,我很用力的唱黑色幽默,唱得他應(yīng)該都會哭了,呵呵,聲嘶力竭。還是沒有拍照片,雖然他在翹課叔叔里說,還可以來拍一張照片,那么近的距離,周圍的人都在拍照,可是我覺得很傻,一生一命,了斷愛情,我很宿命的 傷心,向誰要公平。鄭驚在店里。聽著羅志祥哥哥的好朋友,還是覺得快樂,我們都是月亮星座在天秤座的人,可能會心靈相通吧。呵呵。
      跟親生弟弟說了很多次,正信的佛教,佛法,佛僧??墒撬€是去了英國,我相信他會信正信的宗教的,我愛他,他是我們家一輩子的驕傲,還有妹妹,那天我拿著羅志祥的海報給妹妹看,她說他叫什么名字啊,他叫羅志祥,還不會識字的她咿咿呀呀的說我叫譚熙圓。記住哦,我妹妹叫譚熙圓,很圓滿的名字。已經(jīng)很久不看凈空法師的視頻了,看了圣嚴法師的書以后,常常想睡覺,于是就把書借給伽藍佛堂的師兄。卻在東林寺的助印下,給很多貧窮可是信佛的人看到,真的好開心。蔡依林也皈依了佛門了,是圣嚴法師的弟子,可是,那么性感的她又讀過多少佛經(jīng)呢,也許是工作需要,可是還是覺得很多歌是好的,可是教化卻不好。正如許多電影是好的,可是娛樂圈該亂的還是亂。真的希望我們這么多人看到過的地才不再唱著怨恨的歌曲,這也是她的皈依師所愿的吧。阿彌陀佛,南無大愿地藏王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虛空藏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回向給蔡依林,愿她的冤親債主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拔出業(yè)障,往生人天,受勝妙樂。
  •     繁體中文豎排本。書中對于很多其他宗教不敢觸及的問題做了開明見山的提問和解答,很有趣的比如,佛教怎么看待上帝,佛教是否無神論,佛教是否是科學(xué)的,佛教是否類似哲學(xué)?等等。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本小冊子最后附上了一篇科學(xué)研究者對佛教的評注,值得看一看。
  •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yè)隨身
  •   什么是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是信仰理性的
  •   樓上 理性和佛教并不矛盾 所謂的中國式的唯物主義注定是失敗的
  •   什么什么。云里霧里。
  •   佛法是唯物和唯心的統(tǒng)一。
  •   佛學(xué)超乎佛教,大部分知識分子都是對佛學(xué)感興趣吧
  •   我覺得最后一句很好
    我去上課了
  •   同意樓上!我睡覺去了
  •   開始看印光大師的印光大師文鈔嘉言。
  •   如果我們不擁什么,我們?nèi)钥墒詹孛恳患愤^眼中的,大自然垢恩賜,這樣的人生,就算在雨中也不要慘。
  •   昨天武漢下雨了,買了一瓶蘇打水,走在路上,格外的好玩,下雨從不打傘,看見奧迪的車會想起你來,如果不擁有什么,可是我們正是因為擁有了太多而不快樂
  •   我的月亮星座在天蝎座,南無大愿地藏王菩薩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