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未嘗往

出版時間:2007-3  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遠  頁數:21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大師的時代。撫去歷史的煙塵,遙望那一個個即將或已經遠去的背景?;赝欢螝v史,尋覓大師的身影。在他們身后的歷史中,他們也許被遮蔽了。但是,他們的成就與輝煌卻直至今日仍然熠熠生輝。他們學貫中西,他們個性張揚,他們以中華崛起為已任,他們以教書育人為天職。他們大氣磅礴,他們情感充溢,他們是一個個歷史的坐標,他們是中國文化的脊梁。逝者如斯未嘗往,大師漸行漸遠,我們這個時代還有什么?

作者簡介

  陳遠,史學研究者,近年來一直關注中國近現代思想史,文化生態(tài)變遷等題目。文章散見于《南方周末》《隨筆》《溫故》等,數次被《新華文摘》轉載,并為多家選本選錄。著有《被忽略的大師——李宗吾傳》,編者有《逝去的大學》。

書籍目錄

自序 自我交供第一輯 廢墟上的歌唱百年回首大公報清華風物今安在大師之道與大學之道從胡適日記中的一則剪報談起胡適的“不講情面”梅貽琦的選擇生死皆寂寞的教育思想家司徒雷登:燕京大學的靈魂傅涇波:人生知已應如是黃炎培:以教育始,以政治終談談耶魯的獨立精神不同的大學,相同的命運令人懷念的老報館歷史的吊詭此般師生此般情“性”博士的文化氣魄家學的消亡看那一群風流的人物季羨林的晚年心境費孝通的兩個世界從科舉廢除到現代大學制度的確立第二輯 個人閱讀史一代通人許倬云何兆武的悖論這個自負的人,這本值得自負的書刀割到自己方覺痛史景遷的匠氣這般朝花夕拾的草民記憶讀《魯迅書影錄》老南開人的一代風騷砍柴十年為磨刀從思想操練到學術地圖……第三輯 非關讀書

章節(jié)摘錄

  歷史常常誕生于偶然之間,但是偶然誕生的歷史往往又能對后世產生重大的影響,比如說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的誕生眾所周知是因為國恥,但無論從什么角度看,作為國恥的八國聯軍侵華事件與清華大學的誕生均無必然之聯系。但是歷史的吊詭,偏偏讓這兩件沒有必然聯系的事件聯系在了一起,個中緣由,恰可用本文的開端作為解釋?!  缎脸髼l約》簽訂以后,梁誠有一次往見美國國務卿海約翰,談話中這位美國的國務卿無意說出了“賠款原屬過多”,長于涉外的駐美公使當然不會錯過良機。于是,梁誠一方面要求美方帶頭核減賠款數目,一方面又急報中國政府,建議向美交涉要求美方退還多余的款項。如何使美方把落入口袋中的銀子再掏出來返還中國,梁公使想必大費心思。及至1907年12月3日,事情終于有了眉目,美國總統(tǒng)在國會宣布“我國宜實力援助中國厲行教育,使此繁眾之國度能漸漸融洽于今世之文化。援助之法,宜將庚子賠款退贈一半,俾中國政府得遣學生來美留學?!币钅?2月31日美國國務卿路提正式通知其駐華公使柔克義:總統(tǒng)于1908年12月28日的實施法令種植事賠款從1909年1月1日開始。這一段曲折,便是被老一代清華人稱之為“國恥紀念碑”的“游美學務處”的由來?! 〗衲辏?003)3月份,我曾到清華校史專家黃延復先生家中與先生進行過一番關于梅貽琦校長的對話,那篇對話最初經我整理,殊不盡人意,后來硬著頭皮令黃老審閱,黃老不辭勞苦,又經一番加工,幾近重新寫過,遂使文章文采斐然,此亦見黃老治學行文的嚴謹。那篇文章后來發(fā)表在我供職的《中國產經新聞》,隨后我即因報社操作的不規(guī)范而離開報社,賦閑在家。其時,黃老以其多年研究清華校史的大著見贈?!秷D說老清華》即為其中之一?! ≠x閑在家,除了抓緊時間另覓飯轍,更免不了讀書自遣。黃老的幾本大著伴我度過大半無聊的時光。《圖說老清華》以清華的校史為綱,借圖片描繪老清華的輪廓,對于像我這樣一個“愛讀書不求甚解”的人來說,在讀圖的過程中遙想清華的故事,自然是最愜意的事。  清華前期人物,周詒春自然不可不提。周是清華學堂改稱學校之后的第一任副校長,在首任校長唐國安卸任之后順利接任。任職期間,于清華建樹頗多:硬件如四大建筑(大禮堂、科學館、圖書館、體育館)的興建,軟件如“人格教育”和“三育并舉”的倡導,均為可圈可點之事。而尤為不可不提者,則是1916年他呈文外交部,請“逐步擴充學校,設立大學部”,此為清華成為中國獨立教育事業(yè)之開端,在清華校史上可謂濃章重彩。周的呈文以行楷書之,洋洋數頁,涂抹修改之處頗為不少,可見周校長擘畫清華藍圖之心血。據黃老統(tǒng)計,在1959年公布的中科院學部委員中,這一時期的學生達28人之多,其中有曾任浙江大學校長的氣象學家竺可楨、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人口學家馬寅初、困惑的大匠梁思成以及哲學家金岳霖,等等?! ≡缒甑募姿c乙所為校長住宅,簡陋而古樸,與我當時所居住的小房子幾近相同。所不同者,當然是前者寬敞許多。這一時期梅貽琦已學成回國,在清華出任教務長(1926-1928),不過其時周詒春已離任,當時的校長為曹云祥?! ∵@一時期的教師合影看上去也頗具意味,譬如1921年的教師群體:國文部的梁啟超諸人一律長袍馬褂,而其他各部則均為西服革履。遙想這一群風流人物行走于清華園的情況,令人忍俊不禁。服飾的不同,其實代表了文化取向上的不同,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那個時代的文化多元性?! 鴮W研究院也是在這一時期得以成立。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四位各具姿態(tài),可謂天作之合。而吳宓則是國學研究院的主任。朱自清這時任教于中文系并兼系主任,劉崇?則是歷史系的教授和系主任。后來作了云南大學校長的熊慶來先生,當時則是算學系的教授兼系主任,其他的名師如葉企孫、陳岱孫也都身居要職,他們當時的照片看上去年紀都不大,好像都在三十歲左右的樣子。于是我就想我怎么就沒有早生那么百八十年?就算不能在清華當個教授,去清華當個學生還是可以的吧?后來梅貽琦所說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可謂淵源有自?! ∞D眼到了1928年,清華學校鳥槍換炮,改稱國立清華大學,光聽名字就氣派了很多。不過,國立清華大學可不光是名字聽起來氣派,雖然在此之前的清華學校幾經曲折,甚至有幾位校長竟然為學生所驅趕,連首任國立清華大學的校長羅家倫也不能逃脫這樣的命運。不過平心而論,羅校長氣魄極大,于清華之奉獻在清華校史上亦有舉足輕重之位置。羅校長在接管清華之初即強調師資之重要,他說:“要大學辦好,首先要師資好,為青年擇師,……必須以至公至正之心,憑著學術的標準去執(zhí)行?!?/pre>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回望一個光風霽月、氣象萬千、大師云集、星光熠熠的時代,走近他們,領略大師的風采,感悟學術的魅力,著名歷史研究者陳遠先生全新力作結集出版。生動再現胡適、梅貽琦、黃炎培、季羨林、費孝通、唐德剛、許倬云、何兆武、史景遷等文化大師的人文風貌。    追憶那些遠去的大師,懷念那段輝煌的歷史。逝者如斯、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撫去歷史的煙塵、遙望那一個個即將或已經遠去的背景。

編輯推薦

  我們生活在—個沒有大師的時代。撫去厲史的煙塵,遙望那一個個即將或已經遠去的背影?;赝欢螝v史,尋覓大師的身影。在他們身后的歷史中,他們也許被遮蔽了。但是,他們的成就與輝煌卻直至今日仍然熠熠生輝。他們學貫中西,他們個性張揚,他們以中華崛起為己任,他們以教書育人為天職。他們大氣磅礴,他們情感充溢,他們是—個個歷史的坐標,他們是中國文化的脊梁。逝者如斯未嘗往,大師漸行漸遠,我們這個時代還有什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逝者如斯未嘗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條)

 
 

  •   看起來倒象一本日記,毫無主題,為了湊字,無順序的湊了十九萬字,無端的辜負了大師們的風氣。
  •   就內容的深度來說沒什么可看性!
  •   既可瞻近代大師風采,又可體會作者真知灼見,本書樸實深刻,難得的好書
  •   不小心多買了一本,還好不貴,塑膜包裝好的,還是不錯的
  •   對過去的事兒怎么看?對過去的人怎么看?本書寫的還算中肯。。
  •   沒什么意思,等于是扔了7塊錢吧。建議還沒買的同志不要買了。
  •   封面設計還可,但紙張與文字內容都不如人意。作者描述的對象越是光彩照人,作者自己所謂“懷才不遇”的酸氣就越“酸”人。讓人讀不下去
  •   今天收到書了,我隨手翻了翻 僅僅看了幾頁就發(fā)現了好幾處印刷錯誤 實在是一本爛書沒有 辦法 好象內容也不是很吸引人 看樣子是白花錢了 哎 以后買書還是要多多斟酌才行 別買一些沒有價值的東西
  •   簡單翻下,MS廢話蠻多還沒仔細看,特價書店掏來的,看中外包裝還封好沒那么舊。。。
  •   東拼西湊,拉拉雜雜,湊成一本書,真是對不起書中提到的那些大師們。網上購書,看不到內容,只看目錄,難免上當。
  •   適合高中生\本科生閱讀
  •   整一個高中生的文筆.沒有實質的內容,沒有自己的觀點.單純的文摘
  •   煞有介事的沉重。
  •   這是大師逝去的年代,謝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