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欣交集

出版時間:2005-01  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慧劍  頁數:41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迄今為止最權威、最真實、最震撼人心的弘一大師傳記!  “弘學泰斗、佛門赤子”陳悲劍居士嘔心瀝血之作!    李叔同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他曾經屬于我們的時代,卻終于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他的浪漫才情使他即便出世,也選擇在了杭州這個風花雪月、俠骨柔情的地方,使那些看慣“湖山此地,風月斯人”的杭州人士平添了一分新的驕傲?!   『胍淮髱熕准倚绽睿酌甚?,字叔同,法名演音,號弘一。1880年生于天津,出家之前39年,才華洋溢,在書畫、金石、戲劇、詩詞、音樂、文學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他所演出的《茶花女》開中國話劇之先河,所填之詞如《送別》在海峽兩岸家喻戶曉,傳唱至今。他還是中國用人體模特教學的第一人,開創(chuàng)了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出家之后,他放下世俗牽絆,終生刻苦修行,直至1942年圓寂。他不僅是藝術史上的奇才,也是近代佛教史上的律學高僧。    《悲歡交集》是陳慧劍的代表作品。陳慧劍的作品是純文學的,生活的,思想的描寫,從一個人生平行為著眼,并賦予人物生活方式的再現(xiàn),務使讀者有“身臨其會”之感,當然文學的寫作,也需要全部生活史料為素材,所以不可避免地會加上作者的想像,模擬等等。

作者簡介

  陳慧劍居士,1925年生于江蘇泗陽,少年坎坷,數度失學,未完成正式高中教育,失學期間曾依私塾讀少許舊學,并自學舊詩寫作?! ?9歲不告離家,南走江西投軍,從最底層的“草鞋兵”做起,數次重度傷病。后任少尉排長,因厭棄內戰(zhàn),離隊出走?! ?4歲與吳延琦女士在徐州結婚。1949年再任上尉軍官,次年撤至臺灣,離開大陸前在舟山群島皈依結識僅三個月的靜安老和尚,師賜法名妙悟,時年26歲,自此成為信仰堅定的佛教信徒?! ?7歲發(fā)表生平第一篇佛教文章?! ?1歲時創(chuàng)辦“弘一大師紀念學會”,以傳達弘一大師斷然棄絕繁華功利、淡泊寧靜、靜修苦行的正知正見。  2001年逝世。  著作等身,本書為陳慧劍代表作品,獲臺灣“傳記文學獎”。

書籍目錄

高山仰止降生父死出 山(由)南遷本色親情上野(一)上野(二)上野(三)轉捩悲歌桃李空靈水月永訣空門(一)空門(二)空門(三)潛沉圣品前塵龍象晚晴閩緣白湖法侶悲懷病厄湛山夕暉棲隱福林晚鐘弘一大師行誼大事年表

媒體關注與評論

  李叔同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他曾經屬于我們的時代,卻終于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他的浪漫才情使他即便出世,也選擇在了杭州這個風花雪月、俠骨柔情的地方,使那些看慣“湖山此地,風月斯人”的杭州人士平添了一分新的驕傲。  ——林語堂    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墻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張愛玲    樸拙圓滿,渾若天成。得李師手書,幸甚!  ——魯迅    手書奉悉……澄覽大師言甚是。文事要在乎人,有舊學根柢固佳,然僅有學問而無人的修養(yǎng),終不得事也。古文云:土先器而后文藝,殆見到之言耳?!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悲欣交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條)

 
 

  •      案頭擱著裝幀不俗的這本《弘一大師傳》已一年有余,而我還未曾真正意義上的開卷。
       所謂 “二十文章驚海內 ”在最為風光霽月的時期,李息霜并不執(zhí)念于浮華,而是一次次地輾轉跌宕,伴隨著起落挑起新的路向。
       讀到雪子與李叔同的會合,有好些美好的感情重又燃起于心頭,藝術的生命與佛中的捏花一笑很是相近,而美好的感情如同白蓮花般潔凈而清新,未來充滿著天雨散花,可是誰都不知自己將漂流至何處。有的人冥會于剎那之間,有的人卻寧愿堅守更為持久的可能?;ㄩ_花謝,演繹的是大千世界。李叔同終究不是凡夫俗子。他的路,他的境界,他的情愫,終歸需要一個更高的歸宿,毋寧說,正是這一更高的歸宿才能安放他的動蕩不安。神藏無骨,修身人的境界,是塵世碌碌中人,怎么都難以向背的。
       初讀前幾卷,漸深漸近,我知道逐步走進的,是一顆豐實而無底的心,是一個浩瀚高深而藏跡無形的境界。
       我一直相信,總有那么一個地方,收納著億萬世界。而又波瀾不驚,一片祥和。
  •     力薦的原因,就是李叔同這個人。
      其精神感召之大,無可附加。
      
      作者也知道自己的水平不夠,也告訴了大家。
      但是某些細節(jié)寫出來,也是令人向往的。
      
      把那華麗的衣裳一脫,就做了和尚。
      就做了一個甘于被世人遺忘的和尚。
      
      我們總想不凡,但其實總歸平凡是真。
      大師言傳身教,才是真知;文字書法,皆是皮毛。
  •     本可輝煌于藝術,說放便放。
      學戒,且身體力行,多難的事。
      大師做到了。
      簡單的生活,豐富的內心,無上的功德。
      唯有頂禮。
      默默修行。
  •      年少的時候初遇《送別》,“......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心有戚戚。
       后到杭州游樂,虎跑的清涼幽靜和靈隱熙熙攘攘有鮮明的對比,在某個轉彎處,竟有大師的紀念館,才知道大師是在這里走人空門的。從世間寵兒到虔誠比丘,這是怎樣一個轉換呢?第一次看到大師的字,進門是年輕時候的,筆鋒有力,氣魄瀟灑,最后的是老年的,鋒芒盡去,像是隨手寫來,確是“仙風道骨”,讓人喜歡得很?!跋娠L道骨”,那時我是這樣想的,其實不然,那是蛻盡塵俗的一種簡單和超然,平靜恬淡,回到原來。
      
       一去十幾年。
      
       書什么時候買的,忘了,那么厚厚的一本,終于的漫長的這個等待春天的時候看了,看到最末頁,大師圓寂時眼角涔出的淚光,讓我不禁淚眼婆娑。我倒是愿意他在凡塵里吟詩作畫唱茶花女。而免受那些守戒之苦。在俗人眼里是苦,在大師眼里是快樂吧。明白又不明白。在佛法里,大師悟到了什么呢?大師最后的寫下的字“悲欣交集”,是一生,是當時,是感悟......,似乎有些明白,卻是仍然沒有明白。
      
      
       落 花
      
        紛,紛,紛,紛,紛,紛,...
      
        惟落花委地無言兮,化作泥塵;
      
        寂,寂,寂,寂,寂,寂,...
      
        何春光長逝不歸兮,永絕消息。
      
        憶春風之日暝,芬菲菲以爭妍;
      
        既乘榮以發(fā)秀,倏節(jié)易而時遷。
      
        春殘,覽落紅之辭枝兮,傷花事其闌珊;
      
        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遞嬗兮,俯念遲暮。
      
        榮枯不須臾,盛衰有常數;
      
        人生之浮華若朝露兮,泉壤興衰;
      
        朱華易消歇,青春不再來。
      
      
       我能感受的還是春花秋月。
      
  •     臨終寫下“悲欣交集”的李叔同,堪稱全才。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河東區(qū)地藏庵(糧店后街,現(xiàn)已拆遷)。1898年5月奉母攜妻,南下上海,先進“城南文社”,后入“上海書畫公會”當時寫下“世界龍混雜,無心何不平?豈因時事感,偏作怒號聲”詩句;1906年負屐東瀛,在海輪上引吭高歌:“披發(fā)佯狂走,莽中原,暮鴨寒徹 ,幾枝衰柳。破碎山河誰收拾,零落西風依舊,便惹得離人消瘦。行矣臨流重太息,談相思,刻骨雙紅豆:愁黯黯,濃于酒;深情不斷凇波溜 ,恨年來絮飄浮萍泊 ,遮難回首。二十文章警海內,畢竟空談何有?聽匣底蒼龍狂吼,長夜凄風眠不得,度眾生那惜心肝剖?”
       在東京美專專攻油畫,是中國最早嘗試裸體畫畫家之一(那時他認識了伴侶雪子),另在音樂專校攻鋼琴,又在藤澤淺二郎門下學西洋戲劇。參加春柳劇社后曾在《茶花女》《黑奴吁天錄》等劇中飾演女主角。
       回國后前后在天津工業(yè)專業(yè)學校.浙江兩級師范.南京高等師范任教。李叔同也是個作曲家《送別》《悲秋》、《惜兒時》廣為傳播,門下弟子豐子愷、王平陵、劉質平等后皆成為名家。正當他的藝術生命放出強烈的光輝時,他卻毫不憐惜地擲棄了世譽名利、親友、門生,還拋棄了愛妻,這是何等的絕斷啊?我最不能理解的是為什么撇下了雪子,他如此為之是否太殘忍了?
      
       (A:"叔同,你素食我沒有異議,然而素食能拯救多少生死?”
       B“有人說素食能吃壞人,其實肉食素食無人能證明那個更接近健康,這個爭論如兩小兒辯日---而我只證明素食,因為這樣做而已”
       ............
       A“你是居士,叔同,素食會為你招來無端的煩惱,是不?”
       B“這個---我有一勞永逸的辦法”
      
       A“什么?什么辦法呢?與世隔絕,與社會隔絕嗎?”
       B“在生活上永遠隔絕”
      
       ----引作者劇本(注A為雪子、B為李叔同)
      
       在一般人眼里考慮的人文價值都是從事功和不朽的觀念去體認超自然生命的精神,人文主義的道德的自體雖然也是內在的超越,是客觀實踐主體價值 ,這種想法忽略了人內在主體的反省和超越。李叔同從主客未區(qū)分前就尋其生命的本源,我想唯有此他才能找到自己的真實面目。他始終不滿足于自己所達到的生命境界,所以他需要一個超越藝術精神生命的存在,這種生命是自覺的,他必須身體力行,藉此才可親證明生命的堂奧。為了把握這更高一層的生命境界,所以他毅然決然地訣別了周遭的一切。他只顧追求自身生命,不顧妻子死活問題,甚至最后連最后一面也無情拒絕,這在若干人看來也的確是冷酷絕情。
      
       同在南方寺院專心研究佛法,把生命主體轉向對宗教的闡釋,后為律宗一代宗師,雪子則飲恨返回日本……
      
       我的家瀕臨大悲禪院,寺內有一間禪房為李叔同紀念堂,室正面是他的畫像,墻上掛著他的書法,桌上陳列著其金石篆刻作品及其生活履歷。由于近我每每總帶外地朋友參觀,這寺廟“偶像”太多,我只給他跪過,以示景仰之情。
       我家附近的天緯路是佛教商品街,本人曾在此購得一書《晚情集》。(弘一法師編選),蓋取李義山“天意憐幽愛,人間重晚情”之意。內有一句為我的座右銘:處眾處獨,宜韜宜晦。若呀若聾,如癡如醉,埋光埋名,養(yǎng)智養(yǎng)慧,隨動隨靜,忘內忘外。意即:若不知潛藏,智若無智;智慧是自己的,知識不是智慧,因戒開悟,順其自然,內外皆忘,才可成[一真法界]... 我欣賞李叔同的境界,一個人往往在反省后頓悟,他做到了極至,對世事決絕,做事卓越,令我輩唯有贊嘆!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距離法師最近的機緣,當是07年年末圖書館請來了他的真跡來展示,那是弘一法師63歲圓寂,留給世人四字絕筆:悲欣交集。其悲為何?欣又為何?
      
      可惜錯過了,沒有親眼見到。這次從書里見到“悲欣交集”這四個字的復印件,以及其他的墨寶,均用相機照下來作為紀念了。
      
      
  •     我出生在農歷的正月初一,
      因為這個日子,
      我的命運中的吉祥時常被人提及,
      都說我命中定貴.
      而對此
      父親也很欣慰著.
      是信佛的人,
      兒時就會帶我去附件的廟里上香,
      由此而來,
      我每每路過寺廟,
      都能滋生親切感,
      漸漸地對佛教文化也倍感喜愛,
      
      第一次知道弘一法師,
      是因為李叔同的"送別",
      而后知道李叔同是個出家人時,
      我竟然十分歡喜,
      佛家人的藝術由此開始被我關注,
      
      悲欣交喜
      大師的臨終遺筆
      就曾被我對視良久,
      期待參悟其間的暗語,
      讀著大師一生,
      我感嘆生命的純粹的可愛,
      佛曰:我既是佛,
      靜心!
      
      
      
      
      
      
  •     這本書挺讓我失望,堅持看了大半還是沒法把它讀完,作者很想把這位傳奇大師的神韻寫出來,但一直沒讓我看到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弘一大師。弘一大師出家前很多事情都不可考了,尤其是在日本留學的那些年份,這也是讓作者難寫的原因吧。反正我看此書時常常想起《曾國藩》這樣寫得好的人物傳記。
      
  •   你說得很好,對于大師,我也是明白,又不明白。
  •   斷斷續(xù)續(xù)看完,寫得比較多是出世后,看得比較乏味一些,不過還是會對弘一的精神所感染。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