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的故事(全彩珍藏本)

出版時間:2004-03-01  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頁數(shù):191  字數(shù):100000  譯者:迮衛(wèi),靳翠微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宗教史上的對立與融合、迫害與反迫害,歷來是個復雜而敏感的問題。房龍以他犀利的眼光,從不同宗教派別的沖突中去尋找背后的深層根源。最終他看到:歷史上的宗教改革家假以“宗教改革”的名義,對一切不利于自己發(fā)展的思想創(chuàng)新進行殘酷迫害,這種精神上的不寬容導致的恰是他們的“敵人”犯下的那些錯誤。借助于房龍的“寬容”之眼,我們不難對宗教史乃至一切精神文化現(xiàn)象的發(fā)展有一個清晰的輪廓。

作者簡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出生于荷蘭的鹿特丹,1903年七始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大學學習,獲得博士學位。早年混跡社會,作過教師,編輯,記者和播音員等等。這位體重兩百磅,粗壯結實的荷裔美國人于1921年出版了《人類的故事》一書,從此飲譽世界。一生中出版了30余

書籍目錄

序言 一、無知的暴虐 二、希臘人 三、桎梏的開始 四、上帝的晨光 五、囚禁 六、生活的純潔 七、宗教法庭 八,求知的人 九、向書開戰(zhàn) 十、關于一般歷史書籍,尤其是這本書 十一、文藝復興 十二、基督教改革運動 十三、伊拉斯謨 十四、拉伯雷 十五、舊時代的新招牌 十六、再洗禮教徒 十七、索茲尼一家 十八、蒙田 十九、阿米尼斯 二十、布魯諾 二十一、斯賓諾莎 二十二、新的天國 二十三、太陽國王 二十四、弗雷德里克大帝 二十五、伏爾泰 二十六、百科全書 二十七、革命的不寬容 二十八、萊辛 二十九、托馬斯·佩恩 三十、最后一百年 后記 但是,這個世界并不幸福     中英文人名地名對照     圖片目錄及出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圣經的故事(全彩珍藏本)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字體圖片太小,看者有些累啊。不過裝幀還是滿精致
  •   里面刪節(jié)嚴重,一些讓人拍案叫絕的段落都被刪去,而且不知道封面和主題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有那些地方印畫不如把原文忠實的保留下來。
  •     當然是從書的編排來講的,書本身的內容不多作討論。
      翻譯的話,有的時候讀著讀著,就寧愿花時間往上讀了。你覺得這翻譯算什么樣?房龍的文筆挺好,讀起來除了名字之外,也不是太麻煩。
      所以該書中文的好處就是,能夠有一些譯注。這應該是讀原版書享受不到的。
      要出一本好的書,還是要多花心思的。
  •     不久前在書店看了房龍的《圣經的故事》,講歷史像說故事一樣娓娓動聽,少了歷史學家的沉悶,多了些小說家的輕巧。房龍是一個好的story teller,陸續(xù)看了《人類的故事》、《圣經的故事》、《寬容》,前兩本故事偏重歷史方面,而《寬容》在講述歷史之余,還多了對寬容的哲學思考。房龍以西方基督教歷史為基礎,從基督教的起源、發(fā)展、改革還有個人主義思想的發(fā)展進行研究探討,以講故事的形式,為我們講述寬容的含義。
      
      寬容(forgiveness,tolerance)即允許別人自由行動或判斷;耐心而毫無偏見地容忍與自己的觀點或公認的觀點不一致的意見(不列顛百科全書)。
      
      西方早期文明起源于希臘雅典,早期雅典是個寬容的城市。雖然雅典承認奴隸制,但是奴隸的生活并非艱苦不堪,奴隸作為主人的財產,只要不做出逃跑和危機主人利益的事情,他們就可以安穩(wěn)生活下去。甚至于,有些奴隸所有的財富幣一般的市民還要多。在這樣寬松安穩(wěn)的社會環(huán)境下,雅典作為西方文明的搖籃,其所取得的成就與輝煌,讓房龍大呼,那是人類的黃金時代。
      
      房龍說明人類的不寬容,是出于對生存的恐懼。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不同使人們生活迥異,思想也各不相同,這就造成他們相處時會有矛盾會有誤會。當矛盾激發(fā)到一定程度爆發(fā),就會造成相互之間的否定,進而出現(xiàn)抵制,出現(xiàn)戰(zhàn)爭。
      
      房龍論述的出發(fā)點主要是經濟、宗教與文化的不同而導致的不寬容。雅典與斯巴達,一個國家下的制度迥異的兩個城市。雅典崇尚寬松樂觀的奴隸制,斯巴達則崇尚武功嚴肅的寡頭政治。最后為了爭奪希臘的領導權,他們之間爆發(fā)了幾十年的內戰(zhàn),最后以斯巴達勝利而告終。希臘從此式微,寡頭政治的統(tǒng)治,也預示著專制的到來。
      
      耶穌誕生,廣泛傳播世間萬物都是主的子民,任何種族任何民族都可以是主的選民,只要他們心中有愛。這與猶太教教義,只有猶太人才是上帝的選民相違背。一個來自拿撒勒木匠的兒子,膽敢忤逆神的旨意,必須將他處死。最后猶大背叛耶穌,在各各地(骷髏山)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一個偉大的先知因不寬容而死,但是他偉大的思想會永遠流傳。
      
      基督耶穌的思想傳遞到羅馬,進而分化為天主教和新教,再加上古老的猶太教,這就是基督教廣義上的三大教派。猶太教自詡正統(tǒng),潛心研究摩西十誡和《舊約》,相比天主教和新教,教義更加純粹一些。但是也因為如此,猶太教處處受天主教和新教的制約。新教由天主教分裂而來,主要不同點在于是否信奉三位一體的教義,主要歷史事件則是中世紀臭名昭著的宗教迫害。雖然天主教和新教互相對立,但是對于猶太教,他們倒是一致的攻擊,畢竟當年耶穌就是被猶太教拉比們的陰謀所殺害的。
      
      一開始的時候,新教雖然反對宗教迫害,推行宗教自由。但是從路德派轉變到加爾文派后,一切仿佛又回到中世紀的黑暗。路德派是溫和的,而加爾文派信奉暴力反抗。新教在獲得權力和自由之后,又開始了新的專制。房龍不止一次提到類似的觀點,專制是對生存的恐懼。天主教新教的專制,都是他們?yōu)榱松娑⒌囊惶追▌t,而這套新法則,往往忽視了開始的初衷,忽略了開始的寬容。
      
      那人類是否還存在寬容?是否還能得到寬容?房龍覺得是可能的,不過需要的時間可能會很久,也許是十萬年,也許是上百萬年。他樂觀地認為寬容的實現(xiàn)是可能的,在知識和理性統(tǒng)治的時代,人類戰(zhàn)勝了自己的恐懼,寬容便會大行其道。
      
      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勢均力敵互相無法戰(zhàn)勝對方,為個人主義提供了短暫的避風港。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使人類對地球對自然的理解和認識變得不再一樣。當麥哲倫船隊的最后一艘船維多利亞號返回葡萄牙的時候;當哥白尼布魯諾說我們地球只是繞著太陽旋轉的一顆行星的時候;當達爾文說我們人類的祖先是只猴子的時候。我們有理由相信,人文主義的時代即將來臨。
      
      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fā),預示著新的時代即將來臨,宗教統(tǒng)治的時代即將結束。雖然如房龍所說,大革命最后也演變成另外一種新的專制,但是這已經是一個進步的轉變。宗教的專制已經結束,我們社會變成了政治專制,經濟專制,法律專制。但是人已經作為獨立的思想個體存在世界上,《人權宣言》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顯示社會上的差別。”
      
      現(xiàn)在我們已經到了21世紀,專制還存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上,不平等還發(fā)生在世界的每個角落。但是我們有理想并應該相信,終有一天寬容會降臨世界每一個角落。
      
  •     不寬容因為恐懼,恐懼因為不理解,不理解因為不能理解或者不愿理解,不能理解因為文明開化程度不夠,不愿理解是因為人性,人往往只看到他想看到的東西,前者來源于社會環(huán)境,后者來源于人的內心,不愿理解比不能理解更加可悲,我們看到了人性中最最黑暗的一面,那些都終究來源于懶惰。人們都是短視的,人只要停留在自己微環(huán)境下的舒適區(qū)域就滿足了,未來終究太遙遠,高高掛起,即使世界大戰(zhàn)開始了,人們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就是那個被炸彈擊中的倒霉者。人們都害怕變革,不是變革要流血犧牲,而是改變了的社會能夠提供一個什么樣的微環(huán)境是人們都無法預期的,人們喜歡確定性勝過一切,只有少部分冒險家會攪一攪這潭死水,這團黑暗,看一看下面到底藏著一個什么東西。所以說,冒險家是上天派來的愿意思考的一小部分人。
      冒險家大都具備某種清醒的特征,但是依然可以分兩種,第一種,吶喊的哲學家,取些火種把房子照的亮一些,使人們可以看清楚周圍的世界,至于怎么看他們就不管了,不過火把會把哲學家自己的臉暴露無遺,要么惹火燒身,要么引火自焚。第二種,精明的陰謀家。把這火把放在腳下,把自己平平無奇的身體照亮,讓影子拖長投在身后巨大的墻壁上顯得巨大而詭異,于是眾人臣服,頂禮膜拜。然后他將焚毀世間一切火種。塑造自己為救世主的過程,在黑暗中也變得簡單。人們從沉睡著的安詳?shù)叫褋砗蟮亩虝候}動到一個個被催眠后的自以為是的清醒,于是黑房子里的一切都變得再簡單不過了,誰都認為自己是醒著的,誰都認為自己看到的那個墻上的影子是真正的神,而神不只一個,于是人們開始互相不齒,互相攻擊,房子里卻還是烏漆嘛黑的,可是已經不習慣或者不愿意用眼睛看的人們開始跪拜內心的光明。殊不知真正的光明是眼睛所見的,是寬容的,是允許別人也進行同樣的朝拜的,即使你們擁有不一樣的主。事實上,只有一小部分人醒了,又沒被催眠??赡芩麄兲?,太不懂得自我保護。
      所以說,不寬容來源于恐懼,恐懼來源于不理解,不理解來源于懶惰,因為懶惰,人們追求形式,因為懶惰人們不愿去思考,因為懶惰,人們只愿意相信那些理解起來最便利,最能夠讓他們繼續(xù)偷懶的東西,至少在這一代懶惰是可以的,那么便不再操心未來了。尤其是仁慈的主已經許了一個未來。
      其實宗教是種軟政治,有著剝奪的力量,政治重在表面上控制人的行為,宗教則從內心角度入手,無非是多了個虛無的主。宗教殘忍起來更甚于政治。所以說很多時候宗教本身就已經異化成為了政治,政教合一不過是把政治降低為一種行政手段,精神控制的在教。而政教分開的政也在試圖發(fā)展成為一種稍柔軟的教,以圖長治久安。僅此而已。是政治便離不開排除異己。
      在真正的自由主義和無神論以外,我沒有見過太多真正的寬容,可就是真正的自由主義和無神論的社會也充斥了太多的洗腦——當然,我們中國人還是應該感謝老祖宗的,在中世界的黑暗里,我們還能夠過著男耕女織的平靜的日子,打破平靜雖然有戰(zhàn)爭,但沒有穿著大黑袍子的怪物叫囂著你家隔壁住著個女巫應該被燒死并且她也舉報了你老婆。
      言歸正傳,最可能的是,只要有一種形式,那么不寬容便是這凝固劑。否則這組織便四分五裂不復存在了。所以,無論多偉大的政治頭腦,都懼怕寬容,無論多偉大的教義,都尋求蔭蔽。我不知道佛教徒的“寬容”還能夠維持多久,假設他們真如教義所說的一切都能夠順其自然慈悲為懷,因為我沒有找到能夠替代這不寬容的新型凝和劑,即使是善,那也不是寬容的善。
      不知不覺,我似乎變成了一個WM黨。寬容對于政治來說真的意味著通往地獄嗎?我這里似乎忽略了一個應該解釋的內容——房龍說“the day will come when tolerance shall be the rule, when intolerance shall be a myth like the slaughter of innocent captives, the burning of widows, the blind worship of a printed page”,那么the day是指哪天?除了不盲目崇拜一紙文字外似乎現(xiàn)在都做到了,但那原因似乎是沒有多少printed page再值得崇拜了吧。
      于是,寬容不應該僅僅是個狀態(tài),而應該是個過程,就如同一個瓶子,它已經裝了并且還能夠裝多少那種叫做寬容的液體。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