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通史:7:明清卷

出版時間:1997-3  出版社:張豈之、史念海、 郭琦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03出版)  
Tag標簽:無  

前言

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創(chuàng)造了悠久的、綿延不斷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明,陜西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叭宋某踝妗避庌@黃帝安葬于今陜西省黃陵縣橋山;距今6000年左右,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存——西安半坡遺址——向我們提供了關于半坡氏族社會的全景。當時,先民們“以農業(yè)生產為主,同時也飼養(yǎng)家畜”。除此,陜西省臨潼縣附近發(fā)現(xiàn)的姜寨遺址、寶雞地區(qū)數(shù)百處仰韶文化遺存,以及陜北仰韶文化遺存的發(fā)現(xiàn),都證明遠古炎黃時代先民們已經過著農業(yè)為主的生活。這說明原始農耕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肇始的物質基礎。當中國歷史發(fā)展到公元前12世紀末,已進入穩(wěn)定的農耕時期,這個時候,在陜西的渭水流域,周人開始扮演歷史的主角。

內容概要

《陜西通史7》主要內容: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創(chuàng)造了悠久的、綿延不斷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明,陜西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安葬于今陜西省黃陵縣橋山;距今6000年左右,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存——西安半坡遺址——向我們提供了關于半坡氏族社會的全景。當時,先民們“以農業(yè)生產為主,同時也飼養(yǎng)家畜”。除此,陜西省臨潼縣附近發(fā)現(xiàn)的姜寨遺址、寶雞地區(qū)數(shù)百處仰韶文化遺存,以及陜北仰韶文化遺存的發(fā)現(xiàn),都證明遠古炎黃時代先民們已經過著農業(yè)為主的生活。這說明原始農耕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肇始的物質基礎。

作者簡介

張豈之,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所所長,中國思想文化史專家。江蘇南通人,生于1927年11月。1988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989年10月榮獲陜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1988年12月被評為陜西省優(yōu)秀博士生指導教師。195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同年考入清華大學文科研究所讀研究生。1951年在重慶教育學院任教。1952年在西北大學從事教學工作,1980年晉升為教授,1984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生指導教師曾任西北大學歷史系主任(1978年8月至1984年9月),西北大學副校長(1983年9月至1985年5月),西北大學校長(1985年4月至1991年8月)?,F(xiàn)任西北大學名譽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史念海(1912-2001),教授。山西平陸人。1936年畢業(yè)于輔仁大學歷史系。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立編譯館副編審,蘭州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1948年后,任西北大學、西安師范學院、陜西師范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陜西師范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長、副校長,陜西省歷史學會第一屆會長,民進中央委員、陜西省委主任委員。1956年獲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著有《中國的運河》、《河山集》(一至九集〈第九集為遺著〉),與顧頡剛合著《中國疆域沿革史》。郭琦,西北大學前校長(1978.6-1982.3.22)、黨委書記(1978.6-1984.7.19)。四川樂山人,生于1917年7月。青年時期曾就讀于成都師范學校和四川大學中文系。

書籍目錄

緒論 明清時期陜西在停滯中蹣跚前進第一章 徐達、常遇春平定三秦第一節(jié) 馮宗異破潼關第二節(jié) 明軍主力入陜第三節(jié) 陜南、陜北的克復第二章 強國家、弱社會的明初陜西第一節(jié) 洪、永規(guī)模第二節(jié) 陜西諸藩府與藩權的興衰第三節(jié) 從行省、王相府并置到三司分立第四節(jié) 都司一衛(wèi)所體系與軍屯制度第五節(jié) 高福興、田九成起義第三章 從治世到危機:明中后期的陜西社會第一節(jié) 天、成之治第二節(jié) 三司權力的衰微與一督四撫體制之確立第三節(jié) 劉瑾事件前后的陜西官場第四節(jié) 川陜流民起義第四章 天災與人禍:明后期陜西的社會危機第一節(jié) 關中大地震第二節(jié) 梁永擾陜與關中人民的反稅監(jiān)斗爭第三節(jié) 明末陜西的社會危機第五章 明代陜西的邊政與邊患第一節(jié) 明初對北元的攻防與河套的經略第二節(jié) 河套韃靼的侵擾第三節(jié) 秦塞長城第四節(jié) 復套之議與曾、夏冤獄第五節(jié) 清朝勢力下的鄂爾多斯蒙古對陜西的威脅第六章 明末農民戰(zhàn)爭與清軍入陜第一節(jié) 澄城首義與陜西農民戰(zhàn)爭的第一次高潮第二節(jié) 洪承疇治陜與農民戰(zhàn)爭的低潮第三節(jié) 李自成等部途經陜西的長距離運動戰(zhàn)第四節(jié) 陜西農民戰(zhàn)爭的二度高潮與大順農民政權第五節(jié) 大順政權之覆沒與清軍入陜第七章 清初陜西的抗清斗爭第一節(jié) 賀珍、孫守法圍攻西安第二節(jié) 陜南地區(qū)的抗清斗爭第三節(jié) 陜北王永強起兵反清第八章 清前期陜西的政治和經濟第一節(jié) 清朝在陜西加強和鞏固封建統(tǒng)治的措施第二節(jié) 八旗駐防、綠營營汛及地方建制的變革第三節(jié) 王輔臣之亂第四節(jié) 清前期陜西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第九章 清代中葉陜西白蓮教起義第一節(jié) 乾隆末年陜西社會危機第二節(jié) 會黨麇集與矛盾尖銳的秦巴山區(qū)第三節(jié) 乾隆末年興安白蓮教秘密反清活動第四節(jié) 嘉慶年間白蓮教大起義第五節(jié) 寧陜兵變與三才峽木廂起義第十章 道咸時期的陜西社會第一節(jié) 鴉片流毒與陜西將士參加抗英戰(zhàn)爭第二節(jié) 地方政治黑暗賦役繁重第三節(jié) 道咸時期陜西社會矛盾第十一章 同治初年李藍起義軍、太平軍在陜西的活動與回民起義第一節(jié) 李藍起義軍和太平軍在陜西的活動第二節(jié) 陜西回族的歷史狀況和清政府的民族歧視政策第三節(jié) 圣山砍竹事件第四節(jié) 起義烽火席卷八百里秦川第五節(jié) 抗擊勝保、多隆阿的圍剿第六節(jié) 太平軍第二次入陜與李藍起義軍占領周至第十二章 西捻軍與回民起義軍聯(lián)合抗清第一節(jié) 回民起義軍的返陜斗爭與董志原十八營建立第二節(jié) 西捻軍入陜與回民起義軍返陜斗爭的高漲第三節(jié) 捻、回起義軍聯(lián)合抗清第四節(jié) 左宗棠入陜鎮(zhèn)壓捻、回起義軍第五節(jié) 捻、回起義軍在陜北的戰(zhàn)斗第六節(jié) 回民起義軍和西捻軍余部的抗清……第十三章 民族危機下的陜西社會第十四章 民主革命在陜西的興起第十五章 西安起義與清朝陜西政權的覆滅第十六章 明清陜西文化大事年表

章節(jié)摘錄

然而這種地方集權模式與朱元璋強化中央集權以控御地方、強化皇權以抑制相權的愿望相抵觸。于是天下既定之后,朱元璋便著手首先從地方政制上進行改革。洪武九年(1376年)下令,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陜西亦與其他11個行省一起,悉罷行省平章政事及左右丞等官,改設布政使1人(后增為左、右布政使各1人),左、右參政各1人。由于陜西布政使司轄區(qū)與原陜西行省轄區(qū)大體相同,所以行省或簡稱省的稱呼仍然為世俗所沿襲下來。但是陜西布政使司已經完全不同于此前的行省或王相府,它只管民政,事權大為縮小,同時與布政使司并行地又設立了陜西提刑按察使司,置按察使1人,掌管刑政,設立陜西都指揮使司,置都指揮使,掌管軍政。這樣,原來由陜西行省或秦府王相總攬的地方大權,便分散給3個機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與都指揮使司并稱三司,它們各自平行,上屬中央而不相統(tǒng)屬,并為封疆大吏,三者互相制約,凡地方大政要事,都要由三司會議,上報中央的部院而后可行。地方首腦“諸侯化”的危險大大減少了。三司并立后第三年,秦王就藩,于是在陜西,三司與王府(主要是王相府)的并立又構成另一層分權關系。尤其在軍事上,形成了秦府護衛(wèi)與陜西都司“互相防閑”之制。凡有征伐,必雙方合議,朝命與王令旨并行,才能出動。

編輯推薦

《陜西通史7》由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陜西通史:7:明清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