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特與存在主義與人道主義(中英雙語版)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作者:邁爾森  頁數(shù):221  字數(shù):138000  譯者:巫和雄  
Tag標簽:無  

前言

《思想者叢書》是一套有著深邃的科學與人文思想的叢書。叢書中既有偉大人物的介紹,也有對經(jīng)典著作的解讀。涉及杰出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及文學家的生平事跡,他們的時代背景、重大成就,特別是他們的思想(作品)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以及他們對其所處時代與人類文明進程的影響。這套叢書作為入門向導(A Beginner’sGuide),能夠把每一位偉大人物在學術或藝術上的突出貢獻,以及在其著作中所闡述的深奧哲理,用極其通俗的語言加以簡明扼要的闡述,并且時有畫龍點睛式的提示,使一般非專業(yè)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能夠全面了解這些大思想家的突出貢獻及其在歷史上的作用和影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以了解他們的奮斗閱歷、成功經(jīng)驗、切身體會以及對事業(yè)、對人生的執(zhí)著追求,因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啟發(fā),吸取更多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養(yǎng)料。

內(nèi)容概要

薩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讓-保羅·薩特,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法國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優(yōu)秀的文學家、戲劇家、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    《存在主義與人道主義》是薩特為反駁種種對存在主義的批評而撰寫的一篇非常著名的哲學論著。在此文中,薩特一方面反駁了各種有代表性的對存在主義的責難,另一方面又簡明扼要地闡述了存在主義的基本思想。他認為,人是先有存在,而后才有本質(zhì),人的本質(zhì)是處在不斷地生成之中的。人通過自己的選擇而形成自己的本質(zhì),人永遠處在不斷地選擇之中。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邁爾森 譯者:巫和雄

書籍目錄

薩特與《存在主義與人道主義》引子:薩特時刻 目標 場景 背景一  讓-保羅·薩特——通往《存在主義與人道主義》之路 讓-保羅·薩特:生平簡介 薩特的謀劃:簡介 《導讀》的編寫方法二 拷問存在主義 目標 我受到了攻擊:薩特的出發(fā)點三 怎樣成為存在主義者 目標 存在主義:一個被濫用的概念 存在 責任 焦慮 舍棄四  怎樣獲得自由 目標 情感上的“轉折點” 舍棄與忠告:進退維谷 薩特的“他人”五怎樣成為人 目標 自我 人的尊嚴 人的條件 完整的人性 存在主義的人道主義六余論 目標 海德格爾的回應 薩特的未來

章節(jié)摘錄

這是《存在主義與人道主義》中最具影響力的表述,使它好像闡述了一門完整的現(xiàn)代哲學。不過在很多方面,這個說法來自中世紀神學。這怎么可能?一門可能為中世紀的托馬斯·阿奎那所熟識的語言,怎么會成為似乎純粹現(xiàn)代的觀點的基礎呢?這些詞語很專業(yè),它們確實來源于系統(tǒng)神學。它們甚至可以進一步回溯到西方第一個偉大的哲學理論——柏拉圖的形式理論。薩特舉了個例子:他講了一個裁紙刀的故事,不過從表面上看,它可以是任意制造出來的物品。他論述道,取任意一個人工制造的物件。它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實現(xiàn)先于它存在的一個概念。非常簡單的物品——如紙夾或剃刀——是這個道理,復雜得多的東西——比如,我們可以舉出因特網(wǎng)或倫敦大學——也能成立。某人有了一個想法:讓我們做個東西,把這幾頁紙夾起來,讓我們建立一個學院來教授物理。在所有這些例子中,概念都先于實體。紙夾作為一個原始想法的反應而產(chǎn)生。如果它不能表達那個想法,它就是個失敗的紙夾。除非它實踐了那個賦予它的功能,否則就沒有完成它生而為之的終極目的。用薩特的話說,紙夾在存在之前就有了本質(zhì)。我們在制造它之前就知道它該是什么樣子,因此,我們能夠通過這些先驗的標準來衡量任何給定的紙夾。任何蘊含了某種人類思想的人類創(chuàng)造也都同樣成立,盡管其方式要復雜得多。但人性本身呢?如果存在一個創(chuàng)造者,他有了一個想法,那么我們就如同那個紙夾。如果上帝按照他的想法創(chuàng)造了我們,那么他模鑄了我們的存在去配合先于這種存在的本質(zhì)。于是我們的本質(zhì)必先于我們的存在。即使我們不刻板地引入創(chuàng)造者這個概念,這種邏輯還會有更多抽象的版本。也許存在一種理想的人性的“形式”(form)——人的本質(zhì),每個個體都不過是它的表現(xiàn)而已。這是從遙遠的柏拉圖理論衍化而來的?;蛘撸€有更多貌似科學的版本。也許存在一種人性,它通過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得到體現(xiàn)。許多現(xiàn)代思想家都接受了這種人性觀,盡管他們沒有直接提到上帝。例如,據(jù)薩特說,馬克思就認為人具有固定的屬性。對于薩特來說,存在主義的觀點剛好相反:人的概念是不存在的,直到我們創(chuàng)造了這個概念。存在主義者反對一切“那就是人性”的說法,不管它是宗教性質(zhì)的還是世俗的論斷。令人驚訝的是,對于一門在情感上引起巨大>中擊的哲學來說,它似乎過于專業(yè)了。但盡管充滿貌似專業(yè)的術語,這個理論在本質(zhì)上是關于苦難的——它看似專業(yè),卻有著心理和感情上的關注點。這就是薩特把他的謀劃建立在存在主義概念之上的原因。為什么這是關于苦難的觀點?因為如果我們能夠把自己解釋為某種先前的決定、某種外在的想法或某種外部力量的產(chǎn)物,那就舒服多了。再舉現(xiàn)代政治和文化中“種族”所扮演的角色為例。“種族”這個概念經(jīng)常用來“解釋”民眾或“文化”。我成為現(xiàn)在這樣是因為我具有英國人、猶太人或黑人的本質(zhì)。這些解釋從不同的政治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得到利用。種族主義者和反種族主義者都把種族作為一個先決的范疇,卻有著不同的論斷。從薩特的存在主義視角看,這些論斷是不可靠的。種族的概念試圖把先有的本質(zhì)偷偷帶回到現(xiàn)代世界,這個本質(zhì)在每個民族作出選擇之前就從外部決定了它們的存在?!拔幕痹谌缃竦挠懻撝幸舶缪葜瑯拥慕巧?。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舉動?因為我處于這樣的文化背景。既然文化似乎從外部事先決定了我的生活,那么從薩特的視角來看,它就是可疑的。其實,很多概念都扮演著這樣的角色:種族、文化、人性、權利、上帝。這些概念中的每一個都是一種潛在的“本質(zhì)”,都是試圖先于單個民族的存在而存在的想法。這些本質(zhì)具有很大的彈性。一個剛剛退出流行,另一個又涌現(xiàn)出來。如果靈魂不再得寵,那么種族就該粉墨登場了。如果種族不被看好,那么文化又該亮相了。從薩特的觀點來看,所有這些都說明我們不愿看到存在主義的困局。幾乎所有的哲學、文化的要義都企圖避開那個困局:我們的存在先于本質(zhì),我們不是被創(chuàng)造成這樣,而是自己創(chuàng)造了自己。分析一下任何正統(tǒng)的哲學或道德觀念,它都會在逃避事實存在的過程中背叛其初哀。

編輯推薦

《薩特與存在主義與人道主義(中英雙語版)》由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薩特與存在主義與人道主義(中英雙語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這本書在薩特的思想體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國內(nèi)很長時間找不到恰當?shù)淖g本。本書無疑解決了很多人的遺憾。漢英對照,更具價值。值得一讀!
  •   拿到書還沒來的及看,翻了下目錄感覺還不錯~
  •   就是簡單了一點,對薩特的思想沒有深刻的剖析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