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fā)展若干問題探討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遼寧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玉華  頁數:254  

內容概要

  “一個黨,一個國家,如果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就要亡黨亡國?!薄叭绻F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y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會被葬送?!薄安话l(fā)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pre>

作者簡介

  陳玉華,男,1949年出生,中共黨員,遼寧省建昌縣人。當過農民、教師。曾任建昌縣高級中學校長,建昌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葫蘆島市體委主任、市教委主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市政協常委。1992年榮獲“全國重視老年工作領導者功勛獎”;2003年,論文《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由來和發(fā)展》被《當代中國史研究》雜志作為《國史研究參閱資料》專刊發(fā)表,獲遼寧省“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作品獎;2004年,論文《論鄧小平理論產生和形成的歷史條件》被《發(fā)現》雜志作為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的特刊和??l(fā)表,獲遼寧省鄧小平生平與思想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章 準確理解馬克思共產主義原理一、共產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二、共產主義不廢除一般所有制三、共產主義道路沒有固定模式四、共產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是物質極大豐富五、共產主義發(fā)展階段的論述不屬于基本原理的范疇六、與時俱進地發(fā)展馬克思共產主義學說第二章 蘇聯社會主義解體的教訓一、錯誤理解運用馬克思共產主義原理二、教條主義和體制僵化三、失民心者失天下四、凡事都不能搞模式第三章 毛澤東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一、國情的科學分析與革命性質的確定二、“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確定三、中國新民主主義制度與新中國的成立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寶貴經驗第四章 中國社會主義的挫折與教訓一、經濟制度轉變中的急于求成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確定與修改三、“三面紅旗"的錯誤指導四、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發(fā)動五、從我國社會主義挫折中應汲取的教訓六、客觀評價毛澤東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閃光思想第五章 鄧小平與中國的改革開放一、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二、鄧小平改革開放創(chuàng)舉的成因三、鄧小平對中國發(fā)展振興的根本性貢獻第六章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發(fā)展一、學習別人是為了發(fā)展自己二、當代資本主義新發(fā)展的突出表現三、當代資本主義新發(fā)展的成因分析四、當代資本主義新發(fā)展對我們的啟示第七章 對我國今后發(fā)展幾個問題的思考一、以創(chuàng)新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大力發(fā)展非國有經濟三、保證人民當家做主與依法治國四、鑄造勵志圖強的民族精神五、科學發(fā)展與個人利益關切六、致力建設和諧世界七、堅定信心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他們受壓迫最痛受剝削最慘,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因此中國革命首要的任務是解決農民問題,、農民當然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三是反革命力量對農村的統(tǒng)治比較薄弱。由于農村條件艱苦,統(tǒng)治階級的觸角很難涉足農村的屯屯寨寨,對農村的控制能力非常薄弱,少量的地主多數沒有武裝力量,組織起來的農民也很容易把他們打倒。因此組織農民打倒土豪平分田地,動員農民參加革命,建立起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比較容易?!耙赞r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就是毛澤東通過長期的調查研究,從實踐中概括出來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毛澤東主張革命的起點,必須從鄉(xiāng)村抓起,從農民抓起,從打土豪分田地的基礎工作抓起。必須把革命活動的地點由城市轉移到農村。要關心農民群眾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讓農民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這樣農民就會擁護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骨干分子就會參加紅軍,這樣的星星之火在全國農村普遍燃燒起來之后,就形成了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的力量,那么三座大山最終會被革命力量所推翻。毛澤東提出的“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民主革命道路,能被全黨接受并變成自覺行動也是很曲折的,是經過反反復復的黨內思想斗爭并接受無數次的檢驗才被確定下來的,其中包括同陳獨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右傾和“左”傾錯誤路線的尖銳斗爭,包括同第三共產國際和蘇聯共產黨“武裝暴動方式”的干預進行過針鋒相對的斗爭。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發(fā)展若干問題探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