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李光來 遼寧大學出版社 (2010-04出版) 作者:李光來
Tag標簽:無
前言
他者認識與自我認識就如同銅錢的兩面,而事實上自我認識始于他人的發(fā)現(xiàn)與認知,因為認知欲求首先是指向他人的。即使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也是以意識到他人的存在作為自我認識的前提,甚至于自身他者化的意識也是以對他人認識的必要和要求為前提的。他者并不是與自己無關的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由存在論或認識論的(遺傳角度或是統(tǒng)攝角度)復雜體系中相互聯(lián)系的。世上萬物皆存在于世界之中,并與之發(fā)生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與世界不。發(fā)生任何聯(lián)系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為萬物都是以“內一存在”或是“間一存在”的方式存在的。主張人類社會與世界在具有“內一存在”關聯(lián)的同時也有“間一存在”關聯(lián)的理由也正在于此。由此可以說,對以“間一存在方式的人類”的自我認識正是認識世界的契機,這也是人類對他者認識的范圍決定對世界認識范圍的原因。同時,這也意味著將自我認識的范圍世界化。西方對“作為他者的東方世界”的認識也正是如此。從11世紀開始直到現(xiàn)在,西方一直將東方作為“他者”來認知,雖然這是對自我認知的契機,但也有試圖通過他者中的自身化來實現(xiàn)他者與自我的一致化,或者實現(xiàn)自我他者化的原因。1088年意大利在西方最先成立博洛尼亞大學(Bologna),其原因就是基于對西亞——伊斯蘭世界知識和文化的發(fā)現(xiàn)及感受到的驚訝。
內容概要
《東亞近代知形論》主要探討和把握在近代史上近代知識的背景下、以中國為中心的韓國、日本的他者認識如何形成的問題。他者認識與自我認識就如同銅錢的兩面,而事實上自我認識始于他人的發(fā)現(xiàn)與認知,因為認知欲求首先是指向他人的。世上萬物皆存在于世界之中,并與之發(fā)生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與世界不發(fā)生任何聯(lián)系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為萬物都是以“內-存在”或是“間-存在”的方式存在的。近代可以看作是西方人的近代。近代是17世紀之后西方越過對東方“他者”的認識階段而在他者中實現(xiàn)自我化的西方歷史意識的時間結點,因此,近代化的知識也不過是以西歐為中心的歷史意識而已。東亞三國在近代則只是中國的明清、朝鮮以及日本的江戶與明治時代。盡管如此,這一時期的東亞文化與知識為何要勾勒近代的知形圖呢?第一,這是以西方為基礎的“內一文化”(intra-culture)不可避免地向“間一文化”(inter-culture)轉化。在西方勢力東進的疾風怒濤中,東亞的知識體系發(fā)生變化是不可避免的,西方所謂的近代這一強有力的內部環(huán)境調節(jié)系統(tǒng)(interofective system)改變了東亞三國的知形圖,這是由于內部環(huán)境調節(jié)系統(tǒng)是依靠內部環(huán)境相互作用和外部環(huán)境互相影響而形成的。第二,在西歐兩大霸權主義,即基督教和近代科學技術結合而形成的近代性(modernity)感染下,東亞三國也不得不構筑新的折衷主義知形圖,東亞在近代三百年里發(fā)生大范圍文化變遷(acculturation)原因也在于此。第三,近代是人類歷史上從未經(jīng)歷過的大熔爐。直到最近其解體和脫離近代化運動開始之前,世界各國的文化和知識大部分都是在近代這一大熔爐里進行的再鑄造。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篇 近代知的遺傳論第一章 以遺傳學觀點重讀儒學——習熟、習染、習合的儒學比較第二章 《海國圖志》與東亞近代知形圖第三章 韓國近代儒教的知與西方思想——西學中的實學與實學中的西學第四章 西教傳人對朝鮮后期思想的影響——作為思想重層決定的一例第二篇 交叉的知在東亞第五章 東亞時代的結束與朝鮮的對應第六章 韓國接受西方哲學的歷史第七章 西周的哲學(philosophia)與西方哲學第八章 通理與反理:日本思想的二重論理第三篇 脫中心時代的哲學第九章 東西方文化的哲學對話——脫中心時代的哲學第十章 作為再生對策的“倫理型共生主義”——試論生命倫理學第十一章 21世紀東亞式價值——從比較思想的角度第十二章 為了實現(xiàn)哲學的協(xié)奏附錄:For the Fulifilimen of Orchestrated Harmony in Philosophy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朱子學是利用太極一理一最高善的原理以太極發(fā)出的理的目的秩序來把握,并且說明為太極原理可以把自然和人類合二為一,把自然界秩序的天地空間的上下關系擴大到人際關系及社會秩序的價值的上下關系來加以說明。特別是林羅山主張五常道德是貫通人類社會關系的永恒不變的原理,并想把封建社會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和社會關系絕對化。他的目的是把將軍家作為頂點,農(nóng)奴階層放在一邊的封建社會秩序賦予形而上學的基礎,使幕藩統(tǒng)治得以鞏固和正統(tǒng)化并使之持續(xù),之所以把易姓革命的典型代表藝人湯武的放伐拿出來討論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胺欧ァ北緛硎菍`反天命的君主,上天剝奪其地位轉給有德的易姓革命過程中用“武力”打倒前君主時,為主張其革命的正當性所使用的語言。德川家康對林羅山的回答中曾主張過放伐的意義,從道德上講不應該說是善的,但從政治結果來講是善的。但林羅山主張放伐的動機始于善,所以結果也是善,從而使道德歸屬于政治的德川家康的理論反而得到了強化。林羅山從理論上主張道德和政治一貫的朱子學原理的統(tǒng)一性,在現(xiàn)實社會的適用上逆轉為肯定現(xiàn)實的理論。他的湯武方法論因政治結果是善的,所以辯護和美化道德上也認為是善的。德川家康以此來維護靠武力支配來爭取全國的幕府政權,實際上也不過是把思想服從于現(xiàn)實的虛偽形式。林羅山在朱子學上貫徹的“社會秩序和自然秩序的太極一理”的自然法是幕藩統(tǒng)治體制永久化的根據(jù)和理論,也不過是教條的封建教學。
后記
本書是為紀念李光來教授與遼寧大學20年的學術淵源和交流、同時也為紀念亞洲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而出版。本書收集的是自筆者2000年以來,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地發(fā)表的有關“東亞的近代與脫近代的知”方面的9篇論文和新補充的3篇論文。對在此期間翻譯這些論文的遼寧大學張東明博士,給予我多方支持和關照的程偉校長、穆懷中副校長、陸杰榮副校長,教務處楊志安處長、研究生學院唐曉華院長、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邵曉光院長、李平教授等我的許多老朋友們,以及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臧樹良書記、為出版本書而付出努力的遼寧大學出版社董晉騫社長表示衷心的感謝!
編輯推薦
《東亞近代知形論》是由遼寧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