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黃其柏、阮春紅、何建英、 李喜秋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2-09出版) 作者:黃其柏,阮春紅,何建英,等 編 頁數(shù):369
內容概要
《21世紀高等學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系列教材: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第5版)》是根據(jù)教育部高等學校工程圖 學教學指導委員會2010年制訂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圖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結合華中科技大學實施教育部下達的《工程制圖與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 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教改項目所取得的成果與經驗編寫而成的,為普 通高等教育“十五”及“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21世紀高等學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系列教材: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第5版)》內容包括機械制圖的基本知識,立體的幾何構 型及三維軟件INVENTOR,立體的三維與二維的表達方法,點、直線、平面的 投影,基本體及其截交線,組合體及造型,常用表達方法,機械圖概述,螺 紋及連接件,常用件,零件圖,裝配圖,表面展開圖及AutoCAD繪圖基礎等 十四章。與本書配套的《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習題集》、教學光盤也同時出 版發(fā)行。光盤內容包括電子教案、電子掛圖、電子模型和電子習題集及答案 。 《21世紀高等學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系列教材: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第5版)》可作為高等工科院校機械類、近機類各專業(yè)畫 法幾何及機械制圖課程的教材,也可供電大、職大及函授大學等高等工業(yè)院 校同類專業(yè)師生及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學習使用。
書籍目錄
第1章機械制圖的基本知識 1.1關于制圖國家標準的內容簡介 1.2繪圖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1.3幾何作圖 1.4平面圖形的分析與作圖步驟 1.5尺規(guī)繪圖的一般步驟 1.6徒手畫草圖 第2章立體的幾何構型及三維軟件INVENTOR 2.1幾何立體分類 2.2基本體的構成方式 2.3組合體的構成方式 2.4三維軟件INVENTOR基礎知識 2.5INVENTOR草圖設計 第3章立體的三維與二維的表達方法 3.1投影法概述 3.2投影與視圖 3.3軸測圖 第4章點、直線、平面的投影 4.1點的投影 4.2直線的投影 4.3平面的投影 4.4旋轉法 4.5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相對位置 第5章基本體及其截交線 5.1平面立體 5.2平面立體的截交線 5.3回轉體 5.4回轉體的截交線 5.5基本體的尺寸標注 第6章組合體及造型 6.1組合體的形體分析和組合形式 6.2相貫線的畫法 6.3組合體的畫法 6.4組合體的尺寸標注 6.5組合體的讀圖方法 6.6組合體的構形設計 6.7復雜立體的造型 第7章常用表達方法 7.1視圖 7.2剖視圖 7.3斷面圖 7.4簡化畫法與規(guī)定畫法 7.5表達方法綜合舉例 7.6軸測剖視圖 7.7第三角投影法介紹 7.8Inventor創(chuàng)建工程圖——表達方法綜合運用 第8章機械圖概述 8.1零件與部件的關系 8.2零件圖上表面結構要求及其標注 8_3極限與配合及其標注 8.4幾何公差 第9章螺紋及連接件 9.1螺紋的基本知識 9.2鍵、銷連接 9.3焊接 第10章常用件 10.1齒輪的幾何要素和規(guī)定畫法 10.2滾動軸承的畫法 10.3彈簧 第11章零件圖 11.1零件圖的內容 11.2零件構形設計 11.3零件的工藝結構 11.4一般零件的分類和零件的視圖選擇 11.5零件圖的尺寸標注 11.6零件測繪和零件圖的繪制 11.7零件圖的讀圖方法 11.8Inventor中零件的建模及其工程圖的創(chuàng)建 第12章裝配圖 12.1裝配圖的作用和內容 12.2裝配圖的表達方法 12.3裝配圖的視圖選擇 12.4裝配圖上的尺寸標注和技術要求注寫 12.5裝配圖上的零件序號及零件明細欄、標題欄 12.6幾種合理的裝配工藝結構 12.7部件測繪 12.8由零件草圖畫裝配圖 12.9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 12.10AutodeskInventor三維裝配設計 第13章表面展開圖 13.1平面立體表面的展開 13.2可展曲面的展開 13.3變形接頭的展開 13.4不可展曲面的近似展開方法 第14章AutoCAD繪圖基礎 14.1AutoCAD基礎知識 14.2基本繪圖命令 14.3基本編輯命令 14.4文字與表格 14.5圖塊 14.6繪制零件圖 附錄 附錄A常用的螺紋及螺紋緊固件 附錄B墊圈 附錄C鍵和銷 附錄D滾動軸承 附錄E軸、孔的極限偏差 附錄F標準結構 附錄G部分標準公差數(shù)值表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8.1零件與部件的關系 一臺機器,一般由設計部門進行產品設計,即先根據(jù)用戶要求設計總體結構,繪制出機器的裝配圖,然后再依據(jù)裝配圖拆畫出全部零件的零件圖。生產部門按提供的零件圖加工零件,再將加工好的零件裝配成機器。如果是重新改制或修配一臺已有的機器,則需要先根據(jù)實物測繪出裝配示意圖、零件草圖;由零件草圖經過校核后,繪制出裝配圖和零件圖;然后對其進行加工生產,最后投入使用。總之,機器從設計、試制、制造到投入使用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依賴的就是零件圖和裝配圖這兩種重要的圖樣。 由于功能、裝配或經濟方面的原因,人們往往會將某些零件組裝成部件,即機器的一個部分。表達部件的圖樣也稱裝配圖。零件是部件中的組成部分。一個零件的結構是由其在部件中的作用來決定的。 零件按其在部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其結構是否標準化,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 (1)標準件常用的螺紋連接件,如螺栓、螺釘、螺母(還有標準件組件,如滾動軸承)等,這一類零件的結構已經標準化,國家制圖標準中已制定了標準件的規(guī)定畫法和標注方法。 (2)傳動件常用的有齒輪、蝸輪、蝸桿、膠帶輪、絲桿等,這類零件的主要結構已經標準化,并且有規(guī)定畫法。 (3)除上述兩類零件以外的零件都可以歸納到一般零件中。例如軸、盤蓋、支架、殼體、箱體等。它們的結構形狀、尺寸大小和技術要求由相關部件的設計要求和制造,工藝要求而確定。 作為零件,不論其大小及結構形狀是復雜還是簡單,都是組成部件不可缺少的。零件在部件中所起的作用,是通過其結構形狀、尺寸大小,以及一些技術要求來實現(xiàn)的。下面以圖8—1所示的齒輪減速器中的軸系零件的裝配局部圖樣(見圖8—2)為例,從幾個方面來討論零件與部件之間的密切關系。 8.1.1相關結構上的聯(lián)系 如圖8—2所示,在軸(22號零件)安裝齒輪的位置上,有一鍵槽,是用來安裝平鍵用的,平鍵的作用是將軸的轉動傳遞給齒輪。這一結構涉及軸、平鍵、齒輪上的鍵槽,它由設計時所選定的平鍵結構來確定。此外還有軸肩,此結構的作用是防止齒輪沿軸向移動。而軸肩的另一側的作用是防止軸承作軸向移動。有一定功能要求的一組零件組合在一起,它們的相關結構會有對應的要求。這些均說明,零件上的結構的產生都是與相關零件的結構緊密關聯(lián)的。
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21世紀高等學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系列教材: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第5版)》可作為高等工科院校機械類、近機類各專業(yè)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課程的教材,也可供電大、職大及函授大學等高等工業(yè)院校同類專業(yè)師生及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學習使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