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作者:(英)培根 著,高適 編譯 頁數(shù):242 字數(shù):238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培根一生的經(jīng)歷十分豐富,作為一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他對人生種種有著明智的辨識力和深邃的思考力。《培根說百味人生》擷取培根論人生的方方面面集為一書,旨在使讀者通過擷取的短文而了解培根的思想,領略他的思辨力與洞察力。培根的行文暢達明快,既具理性又不失形象的譬喻,頗有英國小品文的風味。
作者簡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哲學家、散文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卓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經(jīng)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復雜多變的生活經(jīng)歷豐富了他的閱歷,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培根的世界觀是現(xiàn)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著有《新工具》、《學術的進步》
、 《論事物的本性》等,其中《新工具》在近代哲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哲學家由此把他看成是從古代唯物論向近代唯物論轉(zhuǎn)變的先驅(qū)。
書籍目錄
第一講 幸福與人生
一、把握幸福的時機
二、父母與子女
三、婚姻與獨身
四、愛情的得失
五、友誼與合作
六、逆境與順境
七、友情的益處
八、養(yǎng)生與長壽
九、長壽與健康
十、情感研究與心理訓練
第二講 態(tài)度與人生
一、假裝與緘默
二、大膽與冒失
三、迅速與效率
四、信任與疑心
五、憤怒與控制
六、性格與習慣
七、欲望與意志
八、煽動與紛擾
九、聰明與野心
十、殘疾與心態(tài)
十一、禮節(jié)與儀容
十二、贊美與榮譽
十三、虛榮與自負
十四、光榮與聲望
十五、理智與情感
第三講 圈子與人生
一、帝國與君主
二、計議與策士
三、費用與理財
四、富國強兵之道
五、講 話的藝術
六、放債的利弊
七、從屬與朋友
八、誤解與分歧
九、高官重職
十、司法與國家
十一、權衡價值
十二、貴族的位置
十三、交涉與協(xié)商
十四、訴訟與辯護
十五、黨派與中立
第四講 科學與人生
一、無神論
二、迷信與宗教
三、歷史、詩詠與哲學-
四、自然科學與超自然科學
五、醫(yī)藥、醫(yī)學與病癥
六、技術與發(fā)明
七、語言與文字
八、知識傳授
第五講 智識與人生
一、對知識的誤解
二、學問與政治
三、學問與學者
四、學問的三種病癥
五、求知與學問
六、學問與品性
七、習慣與教育
八、讀書與學問
九、社會知識與智慧一
第六講 性情與人生
一、慈善與性善
二、狡猾與聰明
三、改革與守舊
四、勇敢與魯莽
五、善的差異
第七講 藝術與人生
一、美的藝術
二、建筑與實用
三、庭園的設計
四、愛好與成就
第八講 職業(yè)與人生
一、天性與職業(yè)
二、職業(yè)的缺陷
第九講 假面與人生
一、關于真理
二、關于復仇
三、關于嫉妒
四、關于死亡
五、關于旅游
六、關于命運
七、關于青年與老年
八、關于革新
九、關于假聰明
十、關于狡猾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六、性格與習慣 讓我們在柏拉圖關于洞穴的那個假想上,再來考慮人自己的個性與習慣,那些用來蒙蔽我們的虛偽的模樣:如果一個幼孩在地下的洞穴內(nèi)住到成年,忽然來至地上,他一定會懷著奇異與怪誕的想象。同樣,雖然我們的身體是住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但是我們的心靈是禁錮在自己的天性與習慣的洞穴內(nèi)的,這種習性予我們以無限的謬誤與虛妄的見解,如果我們不對它們加以勘察的話,在這種錯誤或不健康的狀態(tài)中就會有“好古與喜新”,我們已經(jīng)舉了好些例子,在前文已約略說過了。 最后,來考慮文字用來蒙蔽我們的虛偽模樣,哪些是照著流俗的智能制造與應用的。雖然我們自以為能夠管理文字,而且管理得很好,可是,文字同韃靼人的弓一樣,確能回射到最有智慧的人身上,造成很有力量的迷亂與誤判斷。所以,在一切的辯難或爭辯上,我們幾乎都要應用數(shù)學家的智慧,在開始的時候就對我們所用的文字與名詞下定義,使人知道我們怎樣理解他們,以及他們的意思是否與我們相同。要不是這樣,我們便常會歸結到那實在應該重新開始的地方,就是關于文字的問題與異義。所以,我們不能不承認,妄圖使我們與這些誤謬與虛偽的模樣分離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們與我們的天性與生活狀況不可分,但是對它們的提防是與人的判斷力的正當使用極有關系的。對于這三種虛偽的模樣的特殊駁辯或提防,我認為完全缺乏。此外,還有極好的判斷,在我看來是不大有人提到的,所以也屬缺乏,這就是把不同的證明應用于不同的題目。因為證明只有四種,就是以心靈或感官的直覺、以歸納、以三段論法、以一致。這里面的任何一種,在科學上都有它們最適用與萬不能用的地方。在有些事件上嚴厲與精密要求較嚴格的論證與在別的事件上以疏忽的證明為滿足,都是使學問受到損害與不進步的最大原因。依著學問的性質(zhì),支配與指定適當?shù)淖C明方法,我覺得是目前仍舊欠缺的。 知識的保管或保存,或記載,或記憶。記載有兩部分,字形的性質(zhì)與記錄的順序。論到字形或其他字或物的可見符號的技術,它與文法最為接近,因此我把它歸屬于適當?shù)牡胤健L幹门c排列我們所保存于記憶中的知識的方法,應將它照最常用的項目精密地分列。在這一點上,我并非不知人們使用這種分列的書籍無充分理由的嫌惡,無非是有礙誦讀的疾速與使記憶弛懈。因為敏捷無非是學問上的一種矯偽的事情,所以除非飽學的人,照最常用項目記錄是研究時極有用處與必要的一件事,因為這種辦法可以擔保發(fā)現(xiàn)的迅速與資料的可靠。但就是我曾見的照要目分列的著作,也并不具有充分的價值:它們?nèi)慷贾痪咭粋€學派而不具世界的面貌,而且都是關于流俗的事項,毫無生命。
編輯推薦
《大師思想集萃:培根說百味人生》力圖向讀者展示大師們的思想精華,引領讀者深刻理解人的本質(zhì)、感悟人生真諦、關注生活現(xiàn)實、豐富自己的人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