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獻史

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作者:喬好勤  頁數(shù):54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嶺南并非“文化沙漠”。由于嶺南較中原開發(fā)稍晚,常被人誤認為“文教不昌”的文化沙漠。其實,嶺南的學術研究,并不比中原差,只是規(guī)模和數(shù)量有差距而已??紟X南學術最早發(fā)端于粵西封川,由兩漢至南北朝,嶺南各種學術文化的發(fā)展以及人才多聚集于封川,猶如秦和西漢均集中在西安至關中地區(qū)一樣。封川為漢代蒼梧郡治的廣信,出了倡導春秋左氏之學的“三陳”和“四士”,他們是嶺南學風的開拓者,有較大的引導作用。

作者簡介

喬好勤,教授,字遂之,筆名于杞、穆瀚、舒巖,河南杞縣人。1942年9月5日生。1966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圖書館學專業(yè),曾任職河南省圖書館。1981年獲武漢大學文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教。1988—1995年任圖書情報學院副院長、
《圖書情報知識》主編等。1995年調(diào)華南師范大學,任圖書館館長兼信息管理學系主任、圖書情報研究所所長。2004年3月—2009年8月任廣東嶺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館長。先后擔任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教育與培訓組副組長、期刊研究組副組長,廣東省圖書館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資深專家委員會主任及廣東省高校圖工委副主任等。出版學術專著與合著15種,發(fā)表論文140多篇。曾獲廣東圖書館學會“杰出貢獻獎”。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地方文獻的范圍及其界定原則
二、地方人士著述是否地方文獻
三、流寓名人著述的地方文獻價值
第二章 秦漢:嶺南文獻的發(fā)軔
一、嶺南文獻溯源
二、嶺南儒學的興起及其著述
三、楊孚《南裔異物志》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
四、《臨海水土記》非楊孚撰
五、牟子佛教中國化的先軀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嶺南文獻
一、士氏經(jīng)注與虞氏易學:嶺南儒學研究的第一個高潮
二、嶺南方物文獻
三、嶺南史地文獻
四、《抱樸子》與嶺南道教文獻
五、佛經(jīng)的翻譯與著述
六、嶺南文學的萌芽
第四章 隋唐五代時期的嶺南文獻
一、嶺南文化的發(fā)展與嶺南文獻
二、儒學及其著述
三、文學藝術作品
四、史地方物文獻
五、宦游名家著述
六、嶺南禪宗頓教及其典籍
七、道教與道教文獻
第五章 宋元時期的嶺南文獻
一、宋元時期嶺南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
二、宋元時期思想與著述
三、人粵名人的學術著作
四、朱熹及其潮籍門人的著述
五、文學藝術著作
六、史地方志著述
七、嶺南科技醫(yī)學著述
八、嶺南風物著述
九、嶺南宗教典籍
第六章 明代的嶺南文獻
一、經(jīng)濟繁榮與文化的發(fā)展
二、嶺南出版發(fā)行與藏書事業(yè)
三、江門學派及其著述
四、嶺南教育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與圖書
五、西學東漸與嶺南文獻
六、《廣東通志》的編纂及其他
七、南園詩社與詩集
第七章 清代前中期的嶺南文獻
一、社會變革與嶺南文獻的發(fā)展
二、嶺南史著與方志編纂
三、說粵書與農(nóng)書
四、嶺南文壇與文學作品
五、嶺南樸學及其著述
六、嶺南書院的繁榮與圖書出版
七、外來文化與蛉南圖書
第八章 清代后期的嶺南文獻
一、鴉片戰(zhàn)爭前后嶺南的西學西書
二、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及其文獻
三、西學東漸與嶺南新學啟蒙讀物
四、康有為、梁啟超及康門弟子的著述
五、樸學的復興與著述
六、清代后期的嶺南文學著作
七、文獻整理與圖書出版
八、清代后期嶺南的藏書
第九章 民國時期的嶺南文獻
一、民主革命斗爭與孫中山等人的著述
二、馬克思主義及共產(chǎn)黨書籍在嶺南的傳播
三、社會科學研究與著述
四、史地研究與著述
五、文化教育研究與著述
六、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與研究著述
七、科技文獻與醫(yī)學著述
八、文獻收藏、整理與出版
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嶺南文獻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這本書我是作為了解和學習嶺南文獻的教材才買的。內(nèi)容還是比較豐富的,好好學習中。。。。。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