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視野中的著作權模式確立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華中科技  作者:肖尤丹  頁數:289  字數:310000  

內容概要

面對日益復雜的著作權環(huán)境和相對缺位的著作權歷史梳理,簡單的將著作權視為某種僅僅具有歷史偶然性的制度工具的觀點甚囂塵上。然而,由此而產生的諸多對于著作權存在性的置疑,實際上更多時候只是對著作權歷史和著作權文化的某種誤讀。通過西方著作權古典史的研究,《歷史視野中的著作權模式確立--權利文化與作者主體》(肖尤丹編寫)以權利模式的建構為核心,擴展了著作權模式發(fā)展的基本脈絡,從著作權觀念化、制度化、法制化、類型化的完整歷史過程,論述、分析了著作權模式確立和制度選擇?!稓v史視野中的著作權模式確立--權利文化與作者主體》并始終以“作者主體”作為研究視角,融合權利文化和制度主體,將“著作權到底保護誰”作為以一貫之的追溯線索。

作者簡介

肖尤丹,法學博士,曾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F任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與創(chuàng)新政策。在《知識產權》、《科學學研究》、《中國出版》、《圖書情報知識》、《電子知識產權》等核心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并參與《知識產權制度基礎理論研究》、《大學與產業(yè)合作關系——中國大學知識創(chuàng)新及科技產業(yè)研究》、《中國科技改革開放三十年》等專著的撰寫。

書籍目錄

導論“后現代”質疑中的“古典”反思
 一、研究緣起
二、現有研究的評述
三、研究立場的選擇
四、基本概念的界定
五、基本框架與體例
第一部分 著作權觀念化:智識觀念和傳播媒介
 第一章 著作權史研究的主體性范式
  第一節(jié) 著作權史研究的進步史觀反思
  第二節(jié) 作品和權利內核的傳統(tǒng)著作權史研究范式反思
 第二章 著作權理念起源的文化背景
  第一節(jié) 人類主體性思維的古典覺醒
  第二節(jié) 古典時代中書寫文化的形成
  第三節(jié) 西方古典文明中的書寫者
  第四節(jié) 古典時代的知識所有觀念
  第五節(jié) 浪漫主義作者觀的歷史維度
 第三章 著作權理念起源的物質載體
  第一節(jié) 書籍的出現和形態(tài)變化
  第二節(jié) 修院時代的手抄書制作及其制作主體
  第三節(jié) 俗世時代的手抄書制作及其制作主體
  第四節(jié) 印刷術的發(fā)明和造紙術的傳人
  第五節(jié) 從服務到商品:抄寫員和印刷匠
 第四章 著作權理念起源的傳播介質
  第一節(jié) 古典作者對其作品的傳播
  第二節(jié) 早期書籍貿易中的書商與作者
  第三節(jié) 中世紀作者權利意識的萌芽
  第四節(jié) 后期書商的專業(yè)化分工
  小結 權屬觀念和作者地位變化的考察
第二部分 著作權制度化:早期制度文化的主體選擇
 第五章 出版控制和書報審查制度
  第一節(jié) 古典時代的王權控制
  第二節(jié) 宗教審查制度的建立
  第三節(jié) 王權下的書報審查制度
  第四節(jié) 作者:作品責任的主體
 第六章 政策轉向與王權印刷控制
  第一節(jié) 技術引進與印刷促進政策
  第二節(jié) 宗教改革與控制的主體轉換
  第三節(jié) 王權控制的主要形式
  第四節(jié) 王權印刷控制的模式轉型
  第五節(jié) 王權印刷控制的政策選擇
 第七章 印刷特權與印刷專利制度
  第一節(jié) 印刷特權的早期演化
  第二節(jié) 印刷獨占專利的授予
  第三節(jié) 印刷獨占專利的種類
  第四節(jié) 反印刷獨占專利之爭
  第五節(jié) 專利壟斷的合法性訴求
 第八章 倫敦書商公會與書商版權制度
  第一節(jié) 倫敦書商公會的行會性質
  第二節(jié) 倫敦書商公會的形成和結構
  第三節(jié) 倫敦書商公會的外部職能:書籍審查與壟斷控制
  第四節(jié) 倫敦書商公會的內部職能:書商版權制度
  第五節(jié) 書商公會在著作權制度確立中的結構性作用
 第九章 早期制度的主體性目標和路徑選擇
  第一節(jié) 王權視野中的制度選擇
  第二節(jié) 私權視野中的制度建構
第三部分 著作權私法化:作者主體及其法律確認
 第十章 萌芽階段:書商版權時期的作者權利
  第一節(jié) 作者觀念的兩種脈絡
  第二節(jié) 書商版權概念中的主體要素
  第三節(jié) 作者與書商版權的外部關系
  第四節(jié) 書商版權中的早期作者權利
  第五節(jié) 作者權利的另一面:作者責任的追溯
 第十一章 準備階段:版權法制確立前的“作者角色”策略
  第一節(jié) 議會時期的出版控制
  第二節(jié) 出版自由思想的興起與傳播
  第三節(jié) 王權權威的解體——以1689年光榮革命為標志
  第四節(jié) 書商公會控制的合法性困境
  第五節(jié) 版權法出現前夜的“作者”角色策略
 第十二章 確立階段:(安妮女王法>與作者地位之謎
  第一節(jié) 《安妮女王法》的歷史地位:起點或是其他
  第二節(jié) 《安妮女王法》的基本性質:私權保障法抑或印刷控制法
  第三節(jié) 《安妮女王法》的權利框架:作者權利或書商權利
  第四節(jié) 《安妮女王法》中的作者權利:權利能力、行為能力與財產權t
  第五節(jié) 著作權私法化的主體轉型:從身份模式到契約模式下的作者主體
 第十三章 成型階段:早期司法判例中作者權利的解讀
  第一節(jié) 《安妮女王法》的權利限制之困
  第二節(jié) 書商權利訴求的轉變:從議會到法庭
  第三節(jié) Millar v.Taylor案:作者權利的自然法解讀
  第四節(jié) Donaldson v.Beckett案:作者權利的制定法化
  第五節(jié) 作者主體的法律表達:權利類型化的前提
 第十四章 著作權私法化的后續(xù)路徑——主體性變革的模式必然
  第一節(jié) 著作權私法化的兩條路徑:殊途同歸的作者主體模式
  第二節(jié) 美國著作權私法化的路徑:作者主導與公益優(yōu)先
  第三節(jié) 英國著作權私法化的延續(xù):浪漫主義作者觀和作者主導立法
第四部分 著作權類型化:主體解構下的權利理論
 第十五章 著作權類型化的權利理論:著作權性質的學說簡史
  第一節(jié) 書商版權理論
  第二節(jié) 財產權利學說
  第三節(jié) 人格(精神)權利學說
  第四節(jié) 無形財產權學說
  第五節(jié) 知識產權(權利)學說
  第六節(jié) (信息)商品化權學說
 第十六章 著作權類型化的權利文化:主體解讀的殊途同歸
  第一節(jié) 著作權類型化的私法文化背景
  第二節(jié) 著作權類型化模式與英美法文化:“權利人一使用權”模式的財產法觀念
  第三節(jié) 著作權類型化模式與大陸法文化:“作者一支配權”模式的民事權利路徑
  第四節(jié) 著作權法律文化的沖突和融合:私權傳統(tǒng)的主體選擇
結束語 一場即將進行的主體性革命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其次,《安妮女王法》在對作者權利的確認上模棱兩可。由于《安妮女王法》在這一問題上的模糊態(tài)度,給后來的法律適用造成了巨大的麻煩,法定權利和普通法權利之爭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版權法爭論的焦點。甚至在現代著作權法律中這樣的兩難困境依然存在,不同的立法路徑和價值觀念就會采用不同的權利依據和權利體系。《安妮女王法》在內容上授予著作者的保護只是作為書商權利的補充和鼓勵作者勞動的激勵手段,而作者權利的具體保護和實施在《安妮女王法》短短11條中并未規(guī)定?!栋材菖醴ā分凶髡邫嗬蜁虣嗬g的關系亦未明確??梢哉f,《安妮女王法》只是宣誓性地確認了作者作為作品所有者中的一員及對于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享有的財產性權利,并在授予作者權利的同時限制了作者對其財產權利的行使期限。這與同時期普遍奉行的私權神圣、所有權絕對原則相悖,也與這一時期在土地所有權上出現的絕對權利主義財產觀念相背離。顯然,立法者將作者的權利獨立于一般的財產權利和自然權利之外,認為其是基于鼓勵作者的創(chuàng)作、不致使作者因為創(chuàng)作而陷于困頓而由法律賦予的一種針對財產性的請求權。而且,作者作為所有者中的一種類型同其他類型的所有者具有相同的地位,甚至是較低的地位。書商在印刷出版和出售作品之前需要征得所有者的同意,而且當書商等違反這一規(guī)定時,所有者需要向法庭呈訴,如查實則由女王陛下和作者各獲得一半的罰金。顯然,女王所獲得的一般罰金在特點上就體現了《安妮女王法》中作者權利的來源——即來源于女王陛下的權利庇護。而且,作者權利在《安妮女王法》的語境下和所有者權意義相同,由于凡是授予作者權利就同時也授予了其他主體,這就大大地模糊了作者和書商之間權利的因果關系,降低了對作者權利的保護力度。

媒體關注與評論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中國的知識產權研究,總體上講,恰似少年。正因為年輕,才蟄伏著無窮的潛力,蘊藏著無限的生機與希望。希望《文庫》,以及一切有益的成果,成為中國知識產權理論建設的歷史寫照?!  獎⒋禾?/pre>

編輯推薦

《歷史視野中的著作權模式確立:權利文化與作者主體》:中國知識產權文庫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歷史視野中的著作權模式確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歷史書,尤其是當下法制史的書,大部分都是史料的堆積,難得有史識。若能在歷史的研究中發(fā)現些什么東西,讓人眼前一亮,已經是很難得了。近年來,知識產權研究很熱鬧,但是基礎理論以及有知識產權法律史的研究依然是差強人意。對著作權法歷史的研究,前些年有周林、李明山等人的研究,史料價值大于史識,近幾年西政法的李雨峰有專著,但是本書的價值在于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從專業(yè)角度來看,是一本很不錯的書。當然看這本書的人,我過于悲觀地估計,除了部分研究知識產權的人,看的人估計不會太多,真是可惜了一本好書!但愿我的估計是錯誤的!
  •   對著作權法歷史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搞清楚我們今天的著作權法為什么是這個樣子。本書資料翔實,作者學術功底扎實,是好書。
  •   終于有詳細介紹出版業(yè)視角的版權史著作了
  •   感覺還是沒有說透。
  •   資料豐富,視角也很有新意。
  •   作者找了許多資料,很勤奮的一個人。思想很銳利,但是可惜最后還是沒有解決問題。令人惋惜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