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清)陳夢雷 等編 頁數(shù):165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內(nèi)容簡介:《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是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并駕齊驅(qū)的中國古代三大資料淵藪之一。它是我國銅活字印刷史上卷帙浩繁、印制精美的代表作??滴鯕J賜書名,雍正御筆題序。其中,經(jīng)濟匯編(集成的6個總綱之一)(經(jīng)濟匯編中下設(shè)8個分典之一)中含有大量的建筑文獻資料,體例完備、結(jié)構(gòu)嚴謹,可謂“康熙百科全書”中的“建筑建工全書”。
本書編選了木工部、城池部、橋梁部、宮室總部、宮殿部、園林部等與建筑建工密切相關(guān)并具有重要學(xué)術(shù)價值的47個部。每部又分匯考、總論、圖表、列傳、藝文、選句、紀事、雜錄等細目,編錄方式分類縝密,善供檢索之用。所引圖書資料一律注明作者和出處,便于查對原書。按語注釋,更增添了其文獻價值,可檢性達到了古代類書的最高水平。它不僅是研究清代前朝建筑文獻學(xué)編纂思想的重要資料,同時通過本套書也可看到清初學(xué)者的學(xué)術(shù)水平和學(xué)術(shù)眼光。
本叢書的學(xué)術(shù)委員會由羅哲文、楊鴻勛、蕭默等建筑史學(xué)界資歷深厚的專家委員組成,陣容強大,論證充分。此文獻是建筑建工學(xué)界做學(xué)問的人不可缺少的經(jīng)典文獻工具書。
作者簡介
陳夢雷,中國清朝學(xué)者,字則震,號省齋,晚號松鶴老人。福建福州人。康熙九年進士,康熙四十年(1701年)受康熙皇帝委托,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康熙五十五年完成。陳夢雷著述頗豐,另有《周易淺述》、《盛京通志》、《承德縣志》、《松鶴山房集》、《天一道人集》等著作。
書籍目錄
第一冊
第一卷 考工總部 匯考一 1~8
第二卷 考工總部 匯考二 9~22
第三卷 考工總部 匯考三 22~36
第四卷 考工總部 匯考四 37~49
第五卷 工巧部 名流列傳 (49目錄)50~65
第六卷 工巧部 總論、藝文、紀事、雜錄 22~36
第七卷 木工部 匯考、藝文、紀事、雜錄 73~81
土工部 藝文、紀事 81~82
第八卷 金工部 匯考、藝文一、藝文二 83~89
石工部 匯考、藝文一、藝文二、紀事、雜錄 89~93
陶工部 匯考、藝文、雜錄 93~100
第二冊
第九卷 染工部 匯考、藝文一、藝文二、紀事、雜錄、外編 1~13
第十卷 漆工部 匯考、紀事、雜錄、外編 13~16
織工部 匯考、藝文一、藝文二、紀事、雜錄 16~25
第十一卷 規(guī)矩準繩部 匯考、總論、藝文、紀事、雜錄 26~34
第十二卷 度量權(quán)衡部 匯考一 35~46
第十三卷 度量權(quán)衡部 匯考二 46~58
第十四卷 度量權(quán)衡部 總論 59~70 (70目錄)
第十五卷 度量權(quán)衡部 藝文一、藝文二 71~77
第十六卷 度量權(quán)衡部 紀事、雜錄、外編 77~84
第三冊
第十七卷 城池部 匯考一 1~6
第十八卷 城池部 匯考二 6~27
第十九卷 城池部 匯考三 27~38
第二十卷 城池部 匯考四 39~55
第二十一卷 城池部 匯考五 55~69
第二十二卷 城池部 匯考六 70~81
第二十三卷 城池部 匯考七 82~98
第二十四卷 城池部 匯考八 99~104
第四冊
第二十五卷 城池部 總論 1~3
第二十六卷 城池部 藝文一 3~21
第二十七卷 城池部 藝文二 22~31
第二十八卷 城池部 藝文三 31~41
第二十九卷 城池部 藝文四 41~47
第三十卷 城池部 紀事、雜錄 47~62
第三十一卷 橋梁部 匯考 63~72
第三十二卷 橋梁部 藝文一 72~83
第五冊
第三十三卷 橋梁部 藝文二 1~7
第三十四卷 橋梁部 紀事、雜錄、外編 7~19
第三十五卷 宮室總部 匯考 19~28
第三十六卷 宮室總部 總論 28~35
第三十七卷 宮室總部 藝文一 35~43
第三十八卷 宮室總部 紀事、雜錄 44~52
第三十九卷 宮殿部 匯考一 52~65
第四十卷 宮殿部 匯考二 66~74
第六冊
第四十一卷 宮殿部 匯考三 1~13
第四十二卷 宮殿部 匯考四 13~25
第四十三卷 宮殿部 匯考五 25~41
第四十四卷 宮殿部 匯考六 42~48
第四十五卷 宮殿部 匯考七 48~64
第四十六卷 宮殿部 藝文一 64~72
第四十七卷 宮殿部 藝文二 72~85
第四十八卷 宮殿部 藝文三 86~99
第七冊
第四十九卷 宮殿部 藝文四 1~12
第五十卷 宮殿部 紀事一 12~21
第五十一卷 宮殿部 紀事二 22~27
第五十二卷 宮殿部 雜錄、外編 27~33
第五十三卷 苑囿部 匯考 34~110
第五十四卷 苑囿部 藝文一 111~120
第五十五卷 苑囿部 藝文二 120~133
第五十六卷 苑囿部 紀事、雜錄 134~143
第八冊
第五十七卷 公署部 匯考 1~8
第五十八卷 公署部 藝文一 8~22
第五十九卷 公署部 藝文二 22~32
第六十卷 倉廩部 匯考一 32~40
第六十一卷 倉廩部 匯考二 41~49
第六十二卷 倉廩部 匯考三 49~57
第六十三卷 倉廩部 匯考四 57~73
第六十四卷 倉廩部 藝文 74~82
第九冊
第六十五卷 倉廩部 紀事、雜錄、外編 1~5
第六十六卷 庫藏部 匯考一 6~18
第六十七卷 庫藏部 匯考二 19~32
第六十八卷 庫藏部 藝文一、藝文二、雜錄、外編 32~41
第六十九卷 館驛部 匯考一 41~58
第七十卷 館驛部 藝文一 58~67
第七十一卷 館驛部 藝文二 67~73
第七十二卷 館驛部 紀事、雜錄、外編 73~81
第十冊
第七十三卷 坊表部 匯考 1~9
第七十四卷 坊表部 紀事、雜錄、外編 9~14
第七十五卷 第宅部 匯考 15~28
第七十六卷 第宅部 藝文一 28~35
第七十七卷 第宅部 藝文二 35~43
第七十八卷 第宅部 紀事一 44~50
第七十九卷 第宅部 紀事二 50~59
第八十卷 第宅部 雜錄、外編 60~64
第十一冊
第八十一卷 堂部 匯考一 1~8
第八十二卷 堂部 匯考二 1~8
第八十三卷 堂部 藝文一 20~32
第八十四卷 堂部 藝文二 32~40
第八十五卷 堂部 藝文三 40~46
第八十六卷 堂部 紀事、雜錄、外編 46~52
第八十七卷 齋部 匯考、藝文一 53~63
第八十八卷 齋部 藝文二 64~69
第十二冊
第八十九卷 齋部 藝文三 1~10
第九十卷 軒部 匯考、藝文一 11~19
第九十一卷 軒部 藝文二 19~27
第九十二卷 軒部 藝文三 27~33
第九十三卷 樓部 匯考 34~41
第九十四卷 樓部 藝文一 42~51
第九十五卷 樓部 藝文二 52~61
第九十六卷 樓部 藝文三 62~72
第十三冊
第九十七卷 樓部 藝文四 1~9
第九十八卷 樓部 紀事、雜錄、外編 10~16
第九十九卷 閣部 匯考 17~22
第一百卷 閣部 藝文一、藝文二 23~34
第一百一卷 閣部 選句、紀事一 34~41
第一百二卷 閣部 紀事二、雜錄、外編 42~47
第一百三卷 亭部 匯考一 48~57
第一百四卷 亭部 匯考二 58~71
第十四冊
第一百五卷 亭部 匯考三、藝文一 1~11
第一百六卷 亭部 藝文二 12~17
第一百七卷 亭部 藝文三 18~29
第一百八卷 亭部 藝文四 30~40
第一百九卷 亭部 藝文五 40~55
第一百十卷 亭部 紀事、雜錄、外編 56~62
第一百十一卷 臺部 匯考一 63~71
第一百十二卷 臺部 紀事、雜錄、外編 72~81
第十五冊
第一百十三卷 臺部 藝文一 1~8
第一百十四卷 臺部 藝文二 9~18
第一百十五卷 臺部 藝文三 19~27
第一百十六卷 臺部 藝文二 9~18
第一百十七卷 園林部 匯考一 37~48
第一百十八卷 園林部 匯考二 48~56
第一百十九卷 園林部 藝文一 57~65
第一百二十卷 園林部 藝文二 66~75
第十六冊
第一百二十一卷 園林部 藝文三 1~12
第一百二十二卷 園林部 藝文四 12~20
第一百二十三卷 園林部 紀事、雜錄 21~30
第一百二十四卷 池沼部 匯考一 30~39
第一百二十五卷 池沼部 匯考二 39~46
第一百二十六卷 池沼部 藝文一 47~53
第一百二十七卷 池沼部 藝文二 54~63
第一百二十八卷 池沼部 紀事、雜錄、外編 63~69
第十七冊
第一百二十九卷 山居部 匯考、藝文一 1~12(13:130卷目錄)
第一百三十卷 山居部 藝文二、選句、紀事、雜錄 14~23(24:131卷目錄)
第一百三十一卷 邨莊部 匯考、藝文一、藝文二、選句、紀事、雜錄、外編 25~37
第一百三十二卷 旅邸部 匯考、藝文一、藝文二、紀事、雜錄、外編 38~45(133目錄)
第一百三十三卷 廚灶部 匯考、藝文、紀事、雜錄、外編 46~48
廄部 匯考、藝文、紀事、雜錄 49~50
廁部 匯考、紀事、雜錄、外編 51~54
第一百三十四卷 門戶部 匯考、藝文一、藝文二、選句、紀事、雜錄、外編 55~63
第十八冊
第一百三十五卷 梁柱部 匯考、藝文一、藝文二、紀事、雜錄、外編 1~14(13:130卷目錄)
第一百三十六卷 窗牖部 匯考、藝文一、藝文二、紀事、雜錄、外編 15~18
第一百三十七卷 墻壁部 匯考、藝文一、藝文二、紀事、雜錄、外編 25~37
第一百三十八卷 階砌部 匯考、藝文一、藝文二、紀事、雜錄 28~30
藩籬部 匯考、藝文一、藝文二、選句、紀事、雜錄 31~32
竇部 匯考、紀事、雜錄 33
第一百三十九卷 磚部 匯考、藝文一、藝文二 34~41
瓦部 匯考、紀事、雜錄、外編 41~46
章節(jié)摘錄
封面: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此次《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影印出版由中國國家圖書館和齊魯書社聯(lián)手推出,以宣紙印刷、古式線裝,是建國以來第一次大規(guī)模原版影印。全套書將達5020冊、522函,定價高達49萬元人民幣。著名學(xué)者任繼愈認為此次《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的出版意義深遠:“書不同于文物,再好的書沒人摸它,它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整理好古籍善本,是為下一個文化高潮的到來鋪路?!? ——北京青年報 經(jīng)過3年醞釀,成書于300年前、中國 現(xiàn)存最大的類書———《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日前由齊魯書社與國家圖書館影 印出版,使這部珍貴的圖書得以原樣再造,完整地呈現(xiàn)給社會各界,方便其傳 承利用。全書將于今年10月出齊。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的編纂始于清朝康熙年間,共印成64部。全書分為6 個匯編、32典、6117部,按天、地、人、物、事的次序展開,被國內(nèi)外學(xué)者稱 為“大清百科全書”。 ——人民日報
編輯推薦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套裝全18冊)》最初由清代著名學(xué)者陳夢雷主持,于康熙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完成初稿,名為《彚編》。到康熙五十五(1716)年進呈,得名《古今圖書集成》。后雍正即位,又命蔣廷錫等重新編校,于雍正六年(1728)完成,最終由雍正親自題序頒布。連同一部試印樣本,共印成65部。每部正文10000卷,目錄40卷,分裝5020冊,共計520函。印本用紙上乘,印刷精細,裝幀富麗,莊重大方。同時,這也是我國銅活字印刷史上最大的一部集大成之圖書。一部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齊名并駕的宏偉巨著一部備受康雍乾三代皇帝關(guān)注與推崇的曠世巨作一部由康熙欽賜書名,雍正御筆題序的皇家巨制一部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類書一部中國古代知識的百寶庫 一部享有中國國家圖書館鎮(zhèn)館之寶之譽的傳奇巨作一項三百年來首次原汁原味的影印出版工程一項建國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線裝出版工程一項堪稱國家之盛事、出版之盛舉的文化工程一部當代圖書館必藏的鎮(zhèn)館之寶一部具有皇家威儀的鎮(zhèn)宅之寶一部定將惠及子孫的傳世之寶一部時代菁英獨享的至尊藏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