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通信基本理論與技術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作者:胡先志,余少華 著  頁數:260  

內容概要

  本書系統(tǒng)而全面地介紹了光纖通信的基本理論與技術。本書所闡述的主要內容有:光波導理論、光纖及特性、光器件、同步數字體系、光網絡組件、波分復用系統(tǒng)、城域光網絡、自動交換光網絡、接入光網絡?! ”緯奶攸c是:①內容新穎,書中所介紹的光纖、光器件、波分復用系統(tǒng)、光網絡、自動交換光網絡等技術內容都是取材于國內外光纖通信領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②重點突出,書中既闡述了光纖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關鍵技術,又介紹了一些光纖通信技術的工程應用實例,以突出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特色;③目的明確,由于本書是專門為通信類專業(yè)的研究生編寫的教材,因此本書的編寫目的就是要使閱讀此書的研究生通過課堂教授和自學方式能夠真正掌握光纖通信的基本理論、關鍵技術、工程應用以及了解未來發(fā)展的趨勢?! ”緯瓤梢宰鳛橥ㄐ蓬悓I(yè)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為光纖通信領域的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第1章 緒論1.1 光纖通信技術發(fā)展簡史1.1.1 光纖通信概念1.1.2 技術發(fā)展簡史1.2 當今的技術水平第2章 光波導基本理論2.1 光纖的結構與特點2.1.1 光纖結構2.1.2 光纖特點2.2 光波導基本理論2.2.1 研究目的2.2.2 幾何光學理論2.2.3 光波導理論2.2.4 單模光纖思考題第3章 光纖3.1 多模光纖3.2 單模光纖思考題第4章 光纖的傳輸性能4.1 衰減4.1.1 作用4.1.2 定義4.1.3 衰減譜4.1.4 衰減機理4.2 色散4.2.1 作用4.2.2 分類4.2.3 色散系數4.3 偏振模色散4.3.1 作用4.3.2 偏振模色散系數4.4 非線性效應4.4.1 作用4.4.2 受激散射4.4.3 非線性相位調制4.4.4 四波混頻思考題第5章 光發(fā)射機5.1 概述5.1.1 作用5.1.2 概念5.2 發(fā)光二極管5.3 激光器5.4 光發(fā)射機5.4.1 基本組成5.4.2 光源5.4.3 光源-光纖耦合5.4.4 直接調制-驅動電路5.4.5 間接調制-光調制器思考題第6章 光接收機6.1 概述6.1.1 作用6.1.2 概念6.2 常用的光電檢測器6.3 PIN光電二極管6.3.1 結構6.3.2 工作特性6.4 雪崩光電二極管6.4.1 結構6.4.2 工作特性6.5 光接收機6.5.1 接收機組成6.5.2 接收機性能思考題第7章 光放大器7.1 作用7.2 分類7.3 工作波段7.4 基本概念7.4.1 功率放大7.4.2 增益飽和7.4.3 放大器噪聲7.5 光放大器類型7.5.1 摻鉺光纖放大器7.5.2 拉曼光纖放大器思考題第8章 同步數字體系8.1 基本概念和特點8.1.1 SDH產生背景8.1.2 SDH概念及特點8.2 SDH速率與幀結構8.2.1 SDH速率8.2.2 SDH的幀結構8.3 段開銷8.3.1 功能8.3.2 位置8.3.3 段開銷功能8.4 復用與映射8.4.1 復用原理8.4.2 基本復用單元8.4.3 映射結構8.4.4 高階通道開銷8.4.5 低階通道開銷8.4.6 指針調整8.4.7 G.707建議的新內容8.4.8 虛容器級聯(lián)8.4.9 同步復用8.5 SDH組網8.5.1 基本網元8.5.2 段與通道8.5.3 基本拓撲結構8.6 SDH保護與恢復8.6.1 保護和恢復概念8.6.2 保護和恢復分類8.6.3 自愈網8.6.4 線路保護倒換8.6.5 自愈環(huán)保護8.6.6 雙節(jié)點互通業(yè)務保護8.7 業(yè)務恢復時間和SDH超長保護環(huán)8.7.1 業(yè)務恢復時間8.7.2 SDH超長保護環(huán)8.8 SDH技術應用與發(fā)展思考題第9章 光網絡組件9.1 波分復用器9.1.1 作用9.1.2 工作原理9.2 光分插復用器9.2.1 作用9.2.2 工作原理9.3 光開關9.3.1 作用9.3.2 工作原理9.4 光交叉連接器9.4.1 作用9.4.2 工作原理9.5 光波長變換器9.5.1 作用9.5.2 工作原理思考題第10章 波分復用系統(tǒng)10.1 波分復用技術10.2 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10.2.1 光接口應用代碼10.2.2 工作波長要求10.2.3 光通道衰減10.2.4 光通道色散10.2.5 光監(jiān)控通路10.3 波分復用系統(tǒng)10.3.1 開放式系統(tǒng)10.3.2 集成式系統(tǒng)10.4 系統(tǒng)設備10.4.1 終端設備10.4.2 光線路放大設備10.4.3 光分插復用設備10.5 系統(tǒng)光層保護技術10.5.1 保護要求10.5.2 保護方式10.6 系統(tǒng)性能10.6.1 傳輸限制10.6.2 系統(tǒng)性能思考題第11章 城域光網絡11.1 概述11.1.1 概念11.1.2 產生11.1.3 特點11.1.4 技術選擇11.1.5 體系結構11.2 多業(yè)務傳送平臺11.2.1 概況11.2.2 以太網業(yè)務的多業(yè)務傳送平臺11.2.3 ATM業(yè)務的多業(yè)務傳送平臺11.2.4 網絡應用11.3 彈性分組環(huán)11.3.1 概念的提出11.3.2 RPR技術11.3.3 特點11.3.4 關鍵技術11.3.5 應用方式11.4 多業(yè)務環(huán)技術11.4.1 產生11.4.2 協(xié)議結構11.4.3 拓撲結構11.4.4 系統(tǒng)組成11.4.5 支持業(yè)務11.4.6 應用實例思考題第12章 自動交換光網絡12.1 產生背景12.1.1 產生12.1.2 特點12.2 體系結構12.2.1 三個功能平面12.2.2 三種接口12.3 控制平面功能12.3.1 控制平面功能12.3.2 信令網12.4 實現(xiàn)原理12.4.1 三種網絡模型12.4.2 節(jié)點結構12.4.3 三種連接方式12.4.4 實現(xiàn)原理12.5 ASON設備12.6 應用12.6.1 定位12.6.2 應用示例思考題第13章 接入光網絡13.1 網絡分工13.2 定義13.3 技術分類13.4 功能模型13.5 支持業(yè)務種類13.6 有源光網絡13.7 無源光網絡13.7.1 技術優(yōu)勢13.7.2 關鍵技術13.7.3 APON13.7.4 EPON13.7.5 GPON13.7.6 EPON與GPON的比較思考題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以自己多年從事光纖通信研究工作的經驗,并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電信聯(lián)盟(ITU—T)、國家標準(GB/T)和通信行業(yè)標準(YD/T)等有關光纖、光器件、光通信系統(tǒng)和光網絡等技術規(guī)范的最新版本為依據,同時,在閱讀了介紹光纖通信技術領域中的最新成果的書刊、文獻的基礎上,再總結工作實踐經驗,結合我國國情,編著此書,力求做到內容新穎、技術先進、實用方便。本書全面地介紹了光纖技術的發(fā)展簡史、光波導基本理論、光器件、通信系統(tǒng)、光網絡、智能光網絡等內容。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光纖通信基本理論與技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