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刀兵法-心臟外科臨床指導

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軍,解啟蓮 主編  頁數(shù):506  

前言

現(xiàn)代醫(yī)學發(fā)展迅速,心臟外科的基礎理論有了長足發(fā)展,一些實驗技術和方法也不斷更新,豐富了臨床醫(yī)生認識和診斷疾病的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心臟外科治療技術的提高。如微創(chuàng)心血管外科手術的應用、推廣。晚期心臟病外科治療的多樣化,手術治療心房纖顫的重新認識,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低齡化手術及與介入技術并用的鑲嵌治療,人工循環(huán)輔助裝置、人工瓣膜及生物材料的應用等。心血管外科的治療理論和技術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臨床醫(y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習過程中必須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促使年輕醫(yī)師快速了解和掌握心臟外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最新進展,提高自己的臨床診療水平,我們將自己的臨床經驗匯編成冊,編著了這本簡明《心臟外科臨床指導》。全書分為心臟外科基礎、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和后天性心血管疾病三篇,共四十六章。其中第一篇主要包括心臟的應用解剖、心臟外科手術麻醉、體外循環(huán)、術后監(jiān)護、心肺復蘇、心臟起搏及輔助循環(huán);第二篇主要包括先天性大血管發(fā)育異常、心臟間隔發(fā)育異常及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等;第三篇主要包括風濕性心臟瓣膜病變、缺血性心臟病、大動脈瘤、心肌疾病、心臟外傷等。后兩篇是本書寫作的重點,重點體現(xiàn)診斷與治療。本書既體現(xiàn)了作者的臨床經驗,也反映了心臟外科的基礎理論與近年來的最新臨床進展,包括部分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技術在心臟外科領域的應用等。相信本書會對廣大年輕的心血管外科、內科及介入醫(yī)師有所幫助。此書出版之際,謹向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的有關領導所給予的支持和幫助以及編著者所付出的辛勤勞動致以衷心的感謝。山于作者水平有限,難免在編寫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和不足,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內容概要

本書分為心臟外科基礎、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和后天性心血管疾病三篇,共四十六章,涵蓋了心臟外科的臨床基礎及各種先天和后天性心臟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輔助檢查、診斷與治療,尤其治療部分是本書寫作的重點,反映了心臟外科近年來的最新動態(tài)和發(fā)展,同時體現(xiàn)了作者的臨床經驗。本書力求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方便實用。希望對胸心外科專業(yè)及其他相關專業(yè)的臨床醫(yī)師有所幫助。

書籍目錄

第一篇  心臟外科基礎 第一章 心臟的應用解剖    第一節(jié) 心臟的位置及周圍結構    第二節(jié) 心臟的大體解剖    第三節(jié) 冠狀動脈    第四節(jié) 傳導系統(tǒng)    第五節(jié) 外科手術切口 第二章  心臟外科手術麻醉 第三章 體外循環(huán) 第四章 心血管外科術后監(jiān)護與處理    第一節(jié) 術后處理基本原則    第二節(jié)  常見心臟病手術后監(jiān)護    第三節(jié)  心血管外科術后常見問題及處理 第五章 心肺復蘇    第一節(jié)  心肺復蘇——基本生命支持    第二節(jié) 心臟停搏    第三節(jié) 復蘇常用藥物    第四節(jié) 復蘇后的處理 第六章 心臟起搏   第一節(jié) 起搏系統(tǒng)   第二節(jié)  臨時性心臟起搏器的應用   第三節(jié)  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技術 第七章 輔助循環(huán)    第一節(jié)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    第二節(jié) 心室輔助裝置    第三節(jié) 體外膜肺第二篇  先天性心臟大血管疾病 第八章  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 第九章 主-肺動脈隔缺損 第十章  主動脈-左心室通道 第十一章 先天性主動脈縮窄 第十二章 主動脈弓畸形 第十三章 主動脈瓣狹窄  第一節(jié)  主動脈瓣膜狹窄    第二節(jié)  主動脈瓣上狹窄    第三節(jié)  主動脈瓣下狹窄 第十四章 主動脈竇瘤破裂 第十五章 肺動脈狹窄 第十六章 肺靜脈狹窄 第十七章 房間隔缺損 第十八章 室間隔缺損 第十九章 法洛三聯(lián)癥 第二十章  法洛四聯(lián)癥 第二十一章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 第二十二章  矯正型大動脈轉位 第二十三章 單心房 第二十四章 單心室 第二十五章 右心室雙出口 第二十六章 三房心 第二十七章  左心室雙出口 第二十八章 二尖瓣畸形 第二十九章 三尖瓣閉鎖 第三十章 房室管畸形 第三十一章 冠狀動脈終止異?!〉谌隆∮来鎰用}干 第三十三章 冠狀動脈異位起源 第三十四章 三尖瓣下移畸形 第三十五章  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 第三十六章  馬方綜合征 ……第三篇 后天性心臟大血管疾病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篇 心臟外科基礎第一節(jié) 心臟的位置及周圍結構一、心臟的位置及其與周圍結構的關系心臟的整體形狀是位于中縱隔的三面錐體。自心尖部向心底部對心室進行觀察,右心室胸肋面和膈面之間形成銳角,位于下面,稱為銳緣;位于上面的鈍緣,由左心室壁構成,呈圓弧形;后緣為弧形移行區(qū),由左心室面轉向膈面。心臟的1/3位于中線右側,2/3位于中線左側。心臟長軸(自心底至心尖)從右肩部指向左前下方的季肋部,短軸相當于房室溝平面,呈斜向與長軸垂直。心臟前面為胸骨和第3、4、5肋軟骨的內面。兩肺與心臟的外側接觸,右肺覆蓋右半心臟直至中線,左肺僅達左心室緣,左胸前至中線50mm左右范圍內無肺組織覆蓋,稱為心臟裸區(qū),也叫心前切跡。心臟下面稱膈面,范圍較大;心臟的后面主要由左房后壁構成,后鄰食管、氣管分叉和進入兩肺的左、右支氣管。位于前面的堅固胸骨,在鈍性損傷時對心臟有保護作用,兩肺對心臟有護墊作用。二、心包和心包反折心臟位于心包內,與大血管相連,與膈肌緊鄰。心包的內層直接與心臟接觸,為臟層心包,包裹心臟,并向上擴展數(shù)厘米達大血管壁。心包的外層為壁層心包,位于堅韌的心包囊內表面。兩個漿液層之間為心包腔,內含少量漿液,滑潤彼此相對的兩層膜。心包內有兩個可辨別的隱窩。第一個為橫竇,其前方為主動脈和肺動脈干的后面,后方為右肺動脈的前面;第二個為斜竇,位于左心房后方,圍以肺靜脈和下腔靜脈形成竇。左側膈神經直接走行于左上腔靜脈的外側面,在肺門前方緊貼心包的外壁下行,最后到達膈肌面發(fā)出分支。

編輯推薦

《主刀兵法:心臟外科臨床指導》力求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方便實用。希望對胸心外科專業(yè)及其他相關專業(yè)的臨床醫(yī)師有所幫助。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主刀兵法-心臟外科臨床指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包裝精美,值得買更值得看
  •   價格確實是很便宜,但紙質和排版都很一般,08年的貨,指都發(fā)黃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