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與迷思

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作者:編者:劉獻君  頁數:20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激情與迷思:中國現代自由派民主思想的三個誤區(qū)》通過對三個具體問題的闡述,從思想史的層面探討1990~1949年間中國現代化失敗的原因。

書籍目錄

前面的話誤區(qū)之一   反傳統(tǒng):以孔教會的流產為例    從“神道設教”到“內圣外王”    孔教會的流產之一:晚清時期    孔教會的流產之二:民國初年    孔教會的流產之三:“五四”前后    傳統(tǒng)、宗教與民主誤區(qū)之二   抑個人:以大眾語的提倡為例    從個人本位到集體本位    大眾語的提倡之一:來龍去脈    大眾語的提倡之二:簡單分析    大眾語的提倡之三:歷史意義    個人、集體與民主誤區(qū)之三  貶市場:以所有制的討論為例    從“小康之治”到“大同之治”    所有制的討論之一:清末民初    所有制的討論之二:“五四”前后    所有制的討論之三:抗戰(zhàn)前后    市場、計劃與民主結束語   中國政治現代化失敗的思想原因主要征引及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道德對民主政治的建立有何作用?這可能是一個本書無法包容的大問題,需要另一部專著來討論。不過,簡言之,民主政治在實質上就是有一套人人都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就是在集體行動中主張遵守原則而反對權宜之計”①。在民主政治確立之后,自然會有比較完整的法律體系作為“集體行動的原則”,但在民主政治還未建成、法律體系尚待完善之際,人們所能借助的惟一行為規(guī)范,便只有道德。因為盡管法律與道德,一個靠外在強制,一個靠內在自覺,但兩者有一點是相同的,即都強調規(guī)則的至高無上。按照康德的解釋,道德的最高原則也就是“依據一個能夠像法則那樣有效的法則去行動”②。若無道德規(guī)范作為補充,法律體系即使確立起來,但也會形同具文。這一點,可以中國議會政治的短暫實踐作為注腳。    晚清時期,中國思想界不管是主張立憲,還是要求革命,但兩者對開議會這一點卻可說是所見略同。殊不知在民國初年,議會制度確立之后,人們突然發(fā)現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標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另外一種怪物。議員選舉時,是金錢開路,賄賂公行;議員產生后,也是見利忘義、隨波逐流。這種情況,在民初的議會政治中絕非個別.即使是一些以革命相標榜、以操守相期許的國民黨議員,也難逃此例。據說,“二次革命”后,袁世凱當選總統(tǒng)時,曾以每票8千元大洋的價格向國民黨籍的議員收買選票,“凡是在京的國民黨籍議員,沒有一個不依價出賣”,這些人還自我解嘲道:“橫豎袁世凱要當選的,收到這筆錢做亡命費也好”③。而在護法運動時,一批議員追隨孫中山至廣東召開非常國會,但就在這些時人目為較正派的議員中,“高瞻遠矚且能侃侃而談,富有正義感而能守正不阿的,意氣雖消沉卻能潔身自好,綜共不過五六十人,約居總數的三分之一。大多數不堪承教”①??梢哉f,沒有權力制衡的權力,會導致腐??;沒有道德輔佐的制度,則會流為空文。    當然,中國近現代思想界也并非對法律與道德的辯證關系毫無認識。還在晚清時期,即有人撰文探討過法律與道德的不同功能,認為:    以確定外行之規(guī)律,必當有自力之制裁,以嚴樹其內意之規(guī)律,盾其后而置其基,然后可以相維于不敝。茍無公益之良心,自治之懿行,而徒皇皇然日法治法治,雖授以英美之良法,吾恐其不能期月守也?!獠啃惺轮?guī)則與夫內部精神之規(guī)則,皆所以畛限自由而為之大坊者也。然內部規(guī)則之道德,自受制于良心耳,……若夫外部規(guī)則之法律,則因行用國家之威力以強制利人者也。②    法律的實施確乎應以道德為后盾和基石,但這只是就一般情形而言。具體到中國的實際狀況,以何種道德來補法律之不足,卻成了令中國近現代思想界倍感頭痛、不知所從的大問題。就理論上講,道德最好根植于傳統(tǒng)并表現為宗教,才具有權威性。但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其特點是注重人倫日用與現實生活,“敬鬼神而遠之”,這就給中國近現代思想界帶來了一個兩難的選擇:既然中國傳統(tǒng)是以人世為基礎的,將儒學的世俗性道德升格為以出世為基礎的宗教性道德,使可能背離了傳統(tǒng)的本義;但如果不根據宗教性道德、面僅憑世俗性道德為整個社會的行為規(guī)范,那么它又只能對少數品行高尚的“精英”起作用,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則很可能變成假道學。所以,盡管在清末民初就有不少人認識到道德的重要性,但具體到道德規(guī)范的實際內涵,則又莫衷一是。    還是以民初為例,當時以《庸言》為陣地的孔教會人士要“定孔教為國教”,以《正誼》為紐帶的反對者如谷鐘秀等人以孔子只是政治家、思想家、學問家,而非宗教家而抵制之?!墩x》同人依據儒學元典。提出以“良心”、而非‘鬼神”作為道德的基石,認為“義利之辯,人禽之界,所爭不過一念之差”①,一國政治的改進,也必須“自一部分優(yōu)秀者之良心始,良心作用發(fā)達,群意構成勢力之基礎乃立”。由于他們所說的“良心”完全根據個人的主觀好惡,隨意性與偶然性太大,所以也只是曇花一現,在社會上沒有引起什么反響。因為如果道德感完全系乎個人的良心,而投有一個共同的標準,那么實際上就是把道德的解釋權交給個人,將道德感等同于責任感。而這種做法最終會使某些人以“負責”為借口,以個人說了算的所謂“責任”取代社會說了算的“道德”。如陳公博在1941年“下水”當漢奸后,就曾在給其子的信中,以“負責任”為自己違背傳統(tǒng)道德的賣國行徑開脫,說:“我一生都不談道德,只談責任,我覺得責任就是道德,除了責任便無道德”③。另外,前面已經說過,將道德感完全系乎個人的良心,本質上也是對人性的一種苛求,是以“圣人”標準要求大多數的“凡人”,其結果則會流于假道學。一方面{庸言}同人提出的“神道設教”有反對科學的嫌疑,而另一方面(正誼}同人提出的“良心力本”又有性善論的缺陷,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民國初年的道德失范,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在近代以來,儒學反對者所經常引用的理由,主要有兩條:其一是儒學與專制政治相連,如晚清時期有人分析歷代君主為什么對孔子優(yōu)禮有加,是因為:“孔子專門叫人忠君服從,這些話都有很有益于君的?!雹倨涠侨鍖W與人的本性相悖,如20世紀30年代又有一個國民黨政府的地方官員當眾說過:“儒家要人去物欲,來就理想中神圣的生活,故苦口婆心諄諄不已。但是各人的稟賦既不同,物質引誘的壓迫,又不能忠,哪能就辦到理想中的神圣生活呢?”②    第一條理由,不用說,是既成事實。第二條理由也有一定道理,在中國古代就一再有“以理殺人”的控訴。但值得注意的是,儒學的這兩條弊端都與它的人世性緊密相關.相反,作為出世性的道德規(guī)范,它既與現實政治保持一定距離,又可以在不妨害“欲”的前提下宣揚“理”。這一點,我們可以與西方的基督教教義作一對比。就對人欲的控制而言,基督教比諸儒學,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譬如,作為“亞圣”的孟子有時還承認“飲食男女”是“人之大欲”,而在《圣經》中卻明文規(guī)定:“誰看見女人就動淫念,那他已經在心里犯了奸淫罪了?!雹廴鍖W中還講究個人通過“格物”、“致知”達到“內圣外王”之道,而基督教則主張“把一切都拋棄了吧,甚至于沉思、默想也不需要”④。可見,在“破心中賊”上,基督教比儒學更嚴厲,更不近人情。但為什么基督教經過改革之后,可以順利延續(xù)至今,并成為資本主義精神的一個重要源泉⑤,而更尊重人的儒 學則否呢?    原因自然很多,但有一點不容忽視:盡管作為世俗性道德的儒學更可說是以人為本位,更尊重人,也更強調入,但由于它與現實生活的關系過于密切,一旦現實生活中某些部分出現變動,便往往會迅速波及本應相對穩(wěn)定的道德價值,所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相形之下,宗教性道德則要超脫一些。從這個角度考察,盡管孔教會人士“定孔教為國教”的主張難免還有“借維護傳統(tǒng)之名,行反對傳統(tǒng)之實”的嫌疑,但它從宗教上立論,也可謂用心良苦。只不過他們在選定了方向之后,又無法解決另外一個兩難的問題:即在科學大發(fā)展的近代社會,宗教即使有“用”,但又如何能證明它為“真”?不“真”的東西又怎么能有“用”?孔教會人士面對這樣思辨性極強的兩難問題,其所慣用的伎倆就是一味在“用”上糾纏不清,只是向人們不停地許諾:“孔教一昌,而凡現在造謠之局,詬詈之局,斗毆之局,棍騙之局,賄賂之局,暴亂之局,暗殺之局,分裂之局,皆歸消滅,則國內之局定矣?!雹俣灰捉虝耸坎粡恼鎸⒆诮膛c科學的關系解釋清楚,那他們在犯了第一個錯誤(將非宗教的儒學人為地升格為宗教)之后,可以說又犯了第二個錯誤——在科學昌明的時代硬性地提倡神學。這兩個錯誤,前者為保守主義者所不解,后者為激進主義者所不容。由此也就鑄定了它在夾空中討生存的悲劇性命運。    ……

媒體關注與評論

后記這部書稿是在我的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其中的資料搜集與初稿寫作完成于1991年至1995年?,F在田頭看來,這段日子給我的最深印象,就是孤獨。當時我單身一人住在京城東廠胡同一幢九層樓房的第六層,一層樓上難見第二個人影。每天相伴的除了成堆的書籍,就是一臺2跖電腦,偶爾的一個電話,就算是與外界有了聯(lián)系。    但正是在這種近乎面壁的孤獨中,我學會了真正的思考。當然,這種思考是艱難而有趣的,一會兒好像找到了答案,可一全兒又全不見蹤影,直弄得成日難眠,如癡如醉。那種感覺,對于如今的我,可能已成了一種奢侈品。    當時,我曾經有一個很宏大的10年計劃,就是寫一部民主思想史,但由于精力與資料的限制,我所能完成的只是這個大計劃中的一個小片段。不過,即使是這本小冊于的產生,也凝聚了許多師友對我的厚愛。這中間,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導師陳鐵健先生,正是先生的鼓勵與寬容,我才有勇氣把這個題目做完。另外,我還要特別感謝北京的黃道炫先生與貴州的李雙壁先生,因為在我思考發(fā)生“短路”時,曾從兩位朋友那里得到過無私的幫助。當然,本書的責任編輯夏增民先生以及張峰、錢坤諸師友也有督導、激勵之功,在此一并致謝。    我還在想著那個大計劃,盡管它可能還要花費10年的功夫。    黃嶺峻    2001年2月1日記于武漢喻家山下

編輯推薦

  后記  這部書稿是在我的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其中的資料搜集與初稿寫作完成于1991年至1995年?,F在田頭看來,這段日子給我的最深印象,就是孤獨。當時我單身一人住在京城東廠胡同一幢九層樓房的第六層,一層樓上難見第二個人影。每天相伴的除了成堆的書籍,就是一臺2跖電腦,偶爾的一個電話,就算是與外界有了聯(lián)系?! 〉窃谶@種近乎面壁的孤獨中,我學會了真正的思考。當然,這種思考是艱難而有趣的,一會兒好像找到了答案,可一全兒又全不見蹤影,直弄得成日難眠,如癡如醉。那種感覺,對于如今的我,可能已成了一種奢侈品?! ‘敃r,我曾經有一個很宏大的10年計劃,就是寫一部民主思想史,但由于精力與資料的限制,我所能完成的只是這個大計劃中的一個小片段。不過,即使是這本小冊于的產生,也凝聚了許多師友對我的厚愛。這中間,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導師陳鐵健先生,正是先生的鼓勵與寬容,我才有勇氣把這個題目做完。另外,我還要特別感謝北京的黃道炫先生與貴州的李雙壁先生,因為在我思考發(fā)生“短路”時,曾從兩位朋友那里得到過無私的幫助。當然,本書的責任編輯夏增民先生以及張峰、錢坤諸師友也有督導、激勵之功,在此一并致謝?! ∥疫€在想著那個大計劃,盡管它可能還要花費10年的功夫。  黃嶺峻  2001年2月1日記于武漢喻家山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激情與迷思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