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的動因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作者:皋古平  頁數(shù):25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你了解人性嗎?了解人的行為的根本原因嗎?長期以來,“人為不為自己”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人們。這本書用生物學、心理學、生理學、倫理學等學科的理論、科學研究成果和大量事例,對這些問題地進行了獨辟蹊徑的研究。達爾文揭開了人類起源之謎,本書則致力于揭開人的行為動因之謎。它揭示了人機體上存在著的生理需要和情感需要與行為的關(guān)系,提出了一整套獨特的觀點,并以此為基礎(chǔ),在囡家的治理、人的管理,以及道德教育、文藝發(fā)展、司法工作、歷史研究、人際交往、子女培養(yǎng)和個人生活等方面為讀者提供了全新的啟示?! ”緯軒椭藗兌床烊诵院腿氲男睦?。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歷史的回顧一、人是萬物的尺度二、有些人還道自己的力量比人類的七情六欲還大三、人類天生的唯一無二的欲念是自愛四、人的理性主宰不了自己第二章 人的機體上存在著需要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二、人的機體上確有需要嗎三、人的一切需要都根源于機體需要四、人的機體需要不屬于心理第三章 人的機體上存在著情感需要一、生物進化本質(zhì)上是生存能力的進化二、高等動物因腦而產(chǎn)生情感三、情感本質(zhì)上是生存能力四、情感需要的生理原因第四章 機體需要的種類一、食物的需要二、性的需要三、避痛的需要四、睡眠的需要五、好奇的需要六、美的需要七、尊重的需要八、好勝的需要九、安全的需要十、反抗的需要十一、情愛的需要十二、母愛的需要十三、同情的需要第五章 機體需要是人的主宰一、機體需要是自己的主人二、人的生理需要是強大的三、人的情感需要也是強大的四、生理需要和情感需要的重要地位第六章 人的機體需要是人類社會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最終動力一、社會是怎樣產(chǎn)生的二、機體需要與原始社會的產(chǎn)生三、機體需要與奴隸社會的產(chǎn)生四、機體需要與封建社會的產(chǎn)生五、機體需要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產(chǎn)生六、機體需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七、社會對人制約建立在人的機體需要對社會的制約之上第七章 機體需要是道德的最終基礎(chǔ)一、物質(zhì)利益并不是道德的最終基礎(chǔ)二、道德與自然欲望關(guān)系的歷史考察三、“潘曉討論”的反叛及迷茫四、“主觀為自我,客觀為別人”的對與錯五、“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有什么忘我高尚的人”的對與錯六、道德教育應(yīng)建立在個人利益的關(guān)心上第八章 機體需要是人的一切行為的根本動因一、機體需要是怎樣決定行為的二、人的一切需要都根源于機體需要三、一切行為都是建立在無條件反射的基礎(chǔ)之上的四、思想只能指導行為五、社會經(jīng)濟條件只能決定行為的方式六、人的一部分利他行為根源于情感需要七、情感需要易被激發(fā)和強化八、情感需要有爆發(fā)性第九章 幸福在于機體需要的滿足一、幸福是機體需要滿足時的機體感受二、人的幸福的基本需求和內(nèi)容是相同的三、幸福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人生四、個人幸福是國家一切工作的落腳點五、謀求幸福是一門科學第十章 人欲限制與人性實現(xiàn)一、人性先壓抑后解放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二、奴隸社會對人欲的殘酷限制是必要的三、封建社會推行禁欲主義和宗教是必要的四、人性的不斷解放是歷史的必然五、“合乎人性”不是檢驗歷史和現(xiàn)實的標準六、當今社會既必須限制人欲又必須解放人性七、人性最終會得到完全的實現(xiàn)參考文獻100道有趣的問題(書中)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歷史的回顧  幾千年來,“人為不為自己”的問題是全人類都在討論和爭論的問題,也是人世間第一大難題。如同解開“斯芬克斯之謎”(斯芬克斯是古希臘神話傳說中一個美女頭、獅子身的雙翼怪,她向路人提出智慧女神教給她的種種難解的問題)一樣,解開這一難題是十分困難的。然而,這極有價值,極有利于社會,極有利于每一個人?!  盀椴粸椤敝v的是人的行為的動機和目的,而這個問題說到底講的是發(fā)動人的行為的原因(原動力)的問題。然而,人類行為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動因是千變?nèi)f化、錯綜復雜的。所以,我們研究的只能是行為的根本的最終的動因?! ≡谖覀兩钊胩剿魅说男袨閯右蛑?,回顧歷史是十分必要的?! ≡诼L的年代里,人們對行為問題的研究是不多的,專門研究人的行為動因問題也只是達爾文以后的事。但是,盡管動因問題至今仍沒能最終得到解決,可幾千年來,很多思想家在哲學、倫理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的領(lǐng)域里對人的本性、行為本質(zhì)、行為動因等問題已作出了豐富而深刻的論述。今天,理論界許多爭論不休的問題,歷史上早就有了明確的論述。今天,一些人自認為是“真理”的東西,幾百年前就遭到了無情的批判和否定?! ≡趲浊耆祟悓θ诵缘恼J識之中,我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規(guī)律,即人類對人性的認識除了取決于人的認識能力(這決定于人的文明程度和科學水平),還取決于社會制度的需要或者說社會制度對人的認識的影響。這是因為,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事是發(fā)展生產(chǎn)力,而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取決于與之相適應(yīng)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穩(wěn)固,它表現(xiàn)為社會的秩序、協(xié)調(diào)和穩(wěn)定。要做到這一點,一靠政治制度,二靠道德。  為了社會穩(wěn)定這一大局,道德約束有時并不一定以真理為基礎(chǔ),它服從于目的。比如,封建社會為了社會的穩(wěn)定,把非真理的宗教、禁欲主義作為道德的理論基礎(chǔ)。這是社會的發(fā)展所需要的,而對人的認識則起了阻礙的作用?! ≌驗槿绱耍环矫?,人類社會在道德方面經(jīng)歷了奴隸社會縱欲、封建社會禁欲、文藝復興之后逐步釋欲的歷程;另一方面,人們對人性和行為動因等問題的認識則經(jīng)歷了奴隸社會認識比較膚淺、封建社會錯多對少、文藝復興之后真理逐步代替錯誤的過程?! ∽屛覀兛纯礆v史吧。歷史會給我們帶來許多深刻有益的啟示,歷史能幫助我們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一、人是萬物的尺度  奴隸社會對人的管理主要靠暴力,道德是薄弱的。當時,由于文化很不發(fā)達等原因,人類對人的認識十分膚淺。在思想上,人們往往是從事物本來面目自然地看待人性,認為人性是縱欲的。當時,人們并沒有把個人的欲望和利益視為丑事,人們普遍認為,追求財富,追求享樂是正當?shù)男袨椤W蠲黠@的事例是,那時人們并不隱藏男女之性。在體育鍛煉時,人們往往裸體或半裸體地進行;在藝術(shù)作品中,古希臘留下了許多男女裸體或半裸體的雕塑,而這些在封建社會是絕不可能的?! 〉搅伺`社會末期,黨爭激烈,社會政治生括動蕩不安,世風日下,追求享樂和財富的風氣盛行,人們沉浸在酒色享樂之中。  在此情況下,很多思想家一方面研究人的欲望和人性,另一方面總結(jié)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看到了放縱“私欲”的危害,開始強調(diào)精神生活和理性的重要,主張強化道德,控制肉體的困擾,節(jié)欲、制欲、禁欲。  春秋戰(zhàn)國是中國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交替時期,出現(xiàn)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許多思想家在建立和強化道德的論述中,對人的本性和道德來源等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刻的論述。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茍子、墨子、楊朱等?! 】鬃樱ㄇ?51——前479),儒家代表人物。他承認:“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里仁》),即承認人有個人利益。但他強調(diào)“見利思義”(《憲問》),“義以為上”(《陽貨》)、“克己復禮”(《顏淵》),也就是在個人利益面前,要把道德義務(wù)放在首位,克制自己的私欲?! ∧樱s前468一前376),墨家代表人物。他承認人有自然需求,也不否定人的利己之心,認為利己與利人有一致之處,人們在“兼愛”(視人若己)中會得到自己的利益。他說:“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兼愛?中》)他要統(tǒng)治者成為“兼君”,對萬民實行“饑即食之,寒即衣之,疾病侍養(yǎng)之,死喪葬埋之”(《兼愛?下》。)  楊朱(生卒年不詳)是楊朱學派的代表人物,該學派在先秦諸子中獨樹一幟,他們認為,“今吾生之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呂氏春秋?重生》),生命是人最大的利益;生命是“所為”者,是主體,“物”或“利”是“所以為”者,是服務(wù)于“生”(生命)的。除此,人有貪欲,耳之欲五聲,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生命必須由物質(zhì)利益來養(yǎng),由此,他們在對人的欲望作了充分肯定的同時,提出了處理好生命和欲望關(guān)系的“貴生之術(shù)”?!笆ト松顟]天下,莫貴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雖欲聲,目雖欲色,鼻雖欲芳香,雖欲滋味,害于生則止,在四官,不欲利于生者則弗為?!保ā秴问洗呵?貴生》)這就是說,要保全生命,必須對人的各種欲望有所節(jié)制。這里,楊朱學派第一個提出了耳“欲聲”、目“欲色”,十分可貴,而在我看來,人對“五聲”、“五色”的欲望就是人的愛美之心。  孟子(約前372—前289),儒家代表人物。他認為,“人性”應(yīng)該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本質(zhì)屬性。當時有位叫告子的學者,主張“生之謂性”,又說“食、色,性也”(《告子?上》),認為人性是人生而具有的飲食、男女的自然本能。對此,孟子強調(diào),動物“與我不同類也”。人之性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zhì),就是人所特有的4種道德心理,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保ā豆珜O丑?上》)“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保ā陡孀?上》)同時,他還認為,這四心“我固有之也”(《告子?上》),即是先天的、內(nèi)心本來就有的。孟子的“側(cè)隱之心”、“羞惡之心”、“是非之心”就是人的同情心、自尊心、正義感,是人天生的情感。應(yīng)該說,在那個年代,孟子看到這些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的不足在于把“四心”都看成是道德心理,不知人的道德意識是后來在社會中產(chǎn)生的?! ∑堊樱s前313—前238),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師。他認為,人的本性是指自然(“天”)所賦予的“生之所以然者”(《茍子?正名》),不是人可以通過學習和作為所得到的。他說:“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為,不可是?!保ā盾髯?性惡》)由此他認為,凡是人可學可為的,就不是“人性”,這樣他就把禮義道德排除出人性范疇。更為精彩的是,茍子明確指出人有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欲望,并認為“是人之所生而有”的。他說:“凡人有所一同: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保ā盾髯?榮辱》)“若夫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性情者也?!保ā镀堊?性惡》)  由上可知,在2000多年前,我國的思想家就已看到人天生有同情心、自尊心、正義感、愛美之心等情感欲求,這是西方思想家所不及的?! 」畔ED,如同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樣,也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出現(xiàn)了一大批思想家。他們紛紛著書立說,對人的本性、道德來源等進行了較多較深的論述。這些思想家主要有: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普羅塔戈拉、蘇格拉底、阿里斯提卜、德謨克利特、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伊壁鳩魯、盧克萊修等?! ‘呥_哥拉斯(約前580—前500年)否定人們追求現(xiàn)實物質(zhì)利益的必要性。他認為人是靈魂和肉體組成的一個和諧的整體,人的本性和道德都取決于靈魂。他說“在人身上最有力的部分是靈魂”①。他號召人們,節(jié)制自己的情欲,“清洗”和“解放”自己的靈魂,使靈魂擺脫肉體的困擾。他要求人們通過沉默、冥思苦想以達到忘我的境地,逐步登上道德的高峰。  赫拉克利特(約前540—前480與470年之間)認為,以往人們過著一種無節(jié)制的不道德的生活,引起無數(shù)的罪惡。他十分鄙視人的肉體的欲望,號召人們撲滅人的情欲,要像撲滅火災(zāi)一樣?! √K格拉底(約前469—前399)十分重視道德的研究。他提出,把研究倫理道德作為哲學研究和哲學實踐的目的。他本人放棄了對“大宇宙”(自然)的研究,集中精力去研究“小宇宙”即人自身,號召人們?nèi)ァ罢J識你自己”。不過,他完全把人的感性欲望和物質(zhì)利益從道德中排除出去,他要求人們只應(yīng)當去關(guān)心自己的靈魂,不要追求財富和榮譽等身外之物。他主張強化道德,用道德來解決社會上的各種矛盾。他要求人們“不論老少,都不要老想著你們的人身或財產(chǎn),而首先并且主要的要注意到心靈的最大程度的改善”?! 〉轮兛死兀s前460—前370)主張節(jié)欲,并不主張禁欲,認為適當?shù)难顼嬕彩潜匦璧摹Kf過這樣的話:“一生沒有宴飲,就像一條長路沒有旅店一樣?!雹谒J為人最好的生活是盡可能增進快樂,盡可能減少痛苦或不舒服。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行為的動因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