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康德與黑格爾

出版時間:2004-12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作者:里夏德·克朗納  頁數(shù):225  字數(shù):218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收錄德國著名哲學家克朗納的三種著作,分別討論德國觀念論的基本特色、康德的世界觀以及黑格爾哲學的發(fā)展??死始{以研究德意志觀念論史知名于世。本書以一個深刻主題為線索 ,清楚呈現(xiàn)了康德和黑格爾兩位大哲學家的終級關懷、思想發(fā)展以及歷史關系。

作者簡介

  里夏德·克朗納,(1884-1974年),新康德主義西南學派的杰出代表。20世紀20,30年代任德國德累斯頓大學、基爾大學教授,1938年起任英國牛津大學教授,1940年移民美國,歷任耶魯大學,天普大學、德州大學教授。代表作有:《康德的世界觀》、《從康德到黑格爾》、《黑格爾

書籍目錄

總序中文二版譯序中文譯序作者簡介第一編 《從康德到黑格爾》導言 一 “德意志觀念論”這一階段的一般特性 二 以下一陳述的方法與目的第二編 康德的世界觀 英譯者前言 導言  一 道德意志論  二 道德二元論  三 道德主體論  四 道德現(xiàn)象論  五 實踐之優(yōu)越地位第三編 黑格爾哲學的發(fā)展 一 嘗試的年代 ?。保褡遄诮痰睦硐搿 。玻档碌挠绊憽《?chuàng)見的年代 ?。保異鄣姆荷裾摗 。玻粋€系統(tǒng)的殘篇 三 浪漫主義 ?。保诟駹柵c謝林 ?。玻诟駹枌χx林的批判 四 黑格爾的第一個哲學系統(tǒng)  1.邏輯學與心靈 ?。玻^對心靈 ?。常叛雠c知識 ?。矗匀环ā∥濉±寺髁x的理性化 ?。保急媾c歷史  2.無產者的模式 ?。常豢鞓返囊庾R  4.理性與天啟 六 最終的系統(tǒng) ?。保壿媽W ?。玻倏迫珪 。常ɡ碚軐W

章節(jié)摘錄

  1.愛的泛神論  黑格爾首次有原創(chuàng)意義的哲學,可以叫作“愛的泛神論”,這個立場的  達成,是透過反對康德將義務與氣質性好(inclination)、道德律則與自然  沖動、理性與情感等作過份嚴格的對揚。正如席勒、荷爾德林和其他浪漫主  義者一樣,黑格爾反對這一類嚴苛的二分法,因為這二分法對人類的人格的  整全性是一大威脅。黑格爾于是要嘗試越過和駁斥康德了?! 】档略?jīng)強調,作為一個道德的實踐者,人是完全自律的(autonomous)  ,道德律是由人自己的實踐理性(practical reason)所諭令的;這道德律乃  是:人是(或日:應該是)他自己的主宰。然而這正是困難所在。由于人要主  宰他自己,人便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自我分裂成為一半的自由人和一半的  奴隸。最大不了地,人類是他自己的奴隸,他被他的主人(理性)所奴役。耶  穌的訊息剛好彌補了這一項分裂,而將人格內在地統(tǒng)一了。這就是基督教透  過神的慈愛對人作赦免與救贖的意義所在。耶穌所傳揚的這種新的倫理,并  非一“理性”的倫理學,而是一種“愛”的倫理學?!皭邸蓖瓿闪恕袄硇浴薄 ∷^對不能完成的工作:它不單只調和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更將人與其自  身之間的分裂調和了?! ∫d的戒律之所以為戒律,只是就其外在形式而言,而不涉及其內在  意義?!懊睢?imperative)的形式對一個心靈的內在生命而言是不夠充分  的。因為“命令”必然地是概念性的,然而生命卻是一個整全體。主人與奴  隸之二分,“應然”與“實然”之二分,都不過是概念分析的結果。然而生  命始終是一個實在的統(tǒng)一性,一個不可分割的整全體。一切對這個生命整全  體所施行的分割都是人為的、機械的和牽強的。它們把本來是同一的撕離,  把生命的統(tǒng)一性破壞?! ∫d把生命從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收拾,重新建立其原本的統(tǒng)一,從而完成  了道德律。對道德律自由地與本能地遵循的這一種精神傾向,實在較諸“無  上命令”更為有力。這種精神傾向即是“愛”。它是生命的形而上的核心(m  etaphysical centre),是“美,,在吾人內心的一種對應。愛治愈了義務  與氣質傾向、意志與思想之間的割裂傷痕。它顯示了人類之根源中出自神性  的一面。在愛的蔭育底F,許多人類思想上的對立層面都得到徹底的統(tǒng)一—  —諸如主體性與對象性,人類之獸性與理性,特殊性與普遍性,動機與律則  ,心理性的與倫理的,物理的與形而上的,寫實的和理想的[按:亦可譯作  實在論的和觀念論的]和人類心靈的意志力與理智力等?! 『诟駹柕摹皭鄣姆荷裾摗本邆淞怂髞淼男味蠈W的一切特點。它企圖  越過片面的理性主義、片面的情緒主義或片面的經(jīng)驗主義,以追求一切對立  的統(tǒng)一。它的方法雖然尚非嚴格意義下的“辯證方式”,然而它的結構卻已  具有辯證色彩了。黑格爾仍然認為,冀求透過邏輯思考去接觸終極真理是不  可能的,他覺得人類應該從精神上親身體驗活的和有生命的統(tǒng)一性,用以取  代概念構作中的被捏造出來的統(tǒng)一性?!  坝捎谀菍儆谏裥缘哪耸羌兇獾纳?,所以,大凡涉及神性之言說討論  皆必定不能涉及對立矛盾;而一切就對象關系而作之反省之表述方式……皆  必須避免使用……只有精神(Geist)才能夠理解與涵攝精神……因此,只有  在一種被精神充溢激蕩的條件之下(nur in Begeisterung),有關神性之討  論方為可能?!耙陨线@一番言詞與黑格爾后期較成熟的意見構成了強烈的對  照;在他后期的思想中,黑格爾斷然否認興奮與沖動可以達致真理,而肯定  了概念系統(tǒng)之可能性,并認為在這一概念系統(tǒng)中,神圣之內容是可以透過邏  輯上之對立去表述的。  黑格爾這些早期在神學方面的玄想,與他成熟時期的系統(tǒng)哲學之間的關  連,非常明顯易察。那些他在建造“愛的泛神論”時所曾一度否定的(譯按 ?。杭纯档率降睦硇?,他以后沒有再重新加以肯定。他發(fā)見了一種新的邏輯  和一種新的理性主義,并挾之以解決一些他早年所克服了的理性主義所未能  解決的問題。他早年以為只有透過活生生的精神才可以完成的工作,現(xiàn)在找  到了可以由邏輯來執(zhí)行的方法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論康德與黑格爾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