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山東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建波 頁數(shù):21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近年來,女性主義理論日漸盛行,并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文學批評,為我們重新審視文學史提供了新的視角,成為比較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手段。女性主義20世紀80年代開始傳人我國,隨著西方女性主義與后現(xiàn)代主義各種理論的結合,它在中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影響越來越大,成為我國文學批評家的有力武器。簡言之,女性主義為文學批評提供了一種性別的視角,這是我國傳統(tǒng)的文學批評中前所未有的。一方面,女性主義發(fā)端于上世紀的歐洲,缺乏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廣大女性的觀照,而第三世界國家的女性受到夫權與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西方的女性主義理論家針對第三世界女性的理論建構又存在著文化霸權的傾向。另一方面,無論中外,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研究的多是近現(xiàn)代和當代的文本,生硬地割裂了豐富的古典文學文本,還有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開始解構傳統(tǒng)的以男性為中心的文學史,即菲勒斯邏各斯必然導致道德觀、價值觀、話語體系與審美體系的變化甚至逆轉(zhuǎn),與之相對應的道德觀、價值觀、話體系與審美標準難以建立起來,會形成思想上的混亂與行為上的失措;將傳統(tǒng)的文學文本絕對化地視為男性中心主義的產(chǎn)物而不注意辨別、細介,不注意男權社會形成的歷史背景與其中積極的成分,這都使得女性主義理論研究和發(fā)展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用女性主義視角對先秦兩漢文學進行重新研究,有助于解決這些矛盾和發(fā)展女性主義理論,尤其是建構中國女性主義者所倡導的“雙性和諧”的詩學體系,。
作者簡介
劉建波,山東乳山人。畢業(yè)于山東大學,先后獲英語語言文學學士、中國古代文學碩士、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學位。老文青、資深媒體人、編審,曾經(jīng)參與創(chuàng)辦《新聞圖片周報》、《生活日報》,主持創(chuàng)辦《小記者》雜志、《成長先鋒》(現(xiàn)名《城色》)雜志,主持《旅游世界》雜志改刊,獲山東省首屆新聞出版獎年度人物獎。甚愛寫作、攝影、讀書、旅行。中學起發(fā)表作品,在多家國內(nèi)有影響的報刊開設專欄,并有多篇作品被《讀者》等報刊轉(zhuǎn)載。獲得首屆山東省新聞出版獎優(yōu)秀人物獎,著作有散文詩集《梧桐》(漓江出版社,1993)、隨筆集《坐車艷遇與尚山方式》(中國旅游出版社,2011)。
書籍目錄
內(nèi)容摘要緒論第一節(jié) 用女性主義視角研究先秦兩漢文學中的女性形象的重要意義第二節(jié) 女性主義視角下的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現(xiàn)狀第三節(jié) 本論所運用的主要的女性主義理論依據(jù)第一章 女性主義概念、理論的發(fā)展歷程及其主要流派第一節(jié) 女權主義運動在西方的興起第二節(jié) 女權主義理論在西方的興起第三節(jié) 西方女權主義批評的主要流派第四節(jié) 女性主義概念的中國化特征及其與西方女性主義的差異第二章 先秦兩漢文學中女性主體性的確立與發(fā)展第一節(jié) 先秦文學中女性主體性的初期確立與發(fā)展第二節(jié) 先秦神話中的女性主體:中國早期女神的人格化特征第三節(jié) 西漢《列女傳》:中國古代以女性為主體的第一次集中書寫第四節(jié) 先秦兩漢文學中女性主體地位的消解與重構第三章 先秦兩漢文學中女性形象的社會身份與權利第一節(jié) 西方哲學中的“客體”與性別意識第二節(jié) 先秦兩漢文學中女性的第一重社會身份:女兒性第三節(jié) 第二重社會身份:妻性及其權利結構第四節(jié) 從《女誡》看第三重社會身份:母性及其權利結構第四章 先秦兩漢文學中呈現(xiàn)的女性形象審美特征與女性意識第一節(jié) 《詩經(jīng)》中的審美特征和呈現(xiàn)的女性意識第二節(jié) 《楚辭》中的審美特征和呈現(xiàn)的女性意識第三節(jié) 漢代文學中女性形象的審美特征第四節(jié) 《風》、《騷》“棄婦詩”所展現(xiàn)的女性意識及“雙性同體”體驗第五節(jié) 早期文學中的“雙性同體”特征:先秦兩漢詩賦中的“擬女性寫作”第五章 先秦時期儒道情色觀與中國三大“身體消費”現(xiàn)象第一節(jié) 孔孟的情色觀第二節(jié) 《莊子》的情性論與道家的情色觀第三節(jié) 中國古代男性對女性的三大身體消費現(xiàn)象結語:重讀中國古典文學,構建“兩性和諧”的女性主義詩學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五節(jié)早期文學中的“雙性同體”特征:先秦兩漢 詩賦中的“擬女性寫作” 擬女性寫作,顧名思義,就是男性作者用女性的視角看待事物,體驗在生活中或某一事件的感受,然后以女性的心態(tài)、口吻書寫出來,就是擬女性寫作。擬女性寫作是中國古代詩詞創(chuàng)作中一種常見而重要的寫作方法,這種手法在《詩經(jīng)》中就可以見到,在《楚辭》中變得更加清晰可辨,及至漢代,隨著社會動蕩的加劇,游子的大量增加,出現(xiàn)了“思婦”即丈夫在外謀取功名而守候在家思念丈夫的女性。游子們假借妻子之口,寫出了大量感人的詩篇,以樂府民歌《古詩十九首》最為典型,從而使擬女性寫作達到了第一個高潮。擬女性寫作是中國早期樸素的女性意識在男性思想中的展現(xiàn),應當引起研究者的重視?! ∫弧ⅰ对娊?jīng)》中的擬女性寫作 《詩經(jīng)》中用有很多用擬女性寫作手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比較典型的有《氓》、《谷風》、《草蟲》、《野有死廟》、《新臺》、《蔣仲子》等。《氓》是一首棄婦詩,在詩中作者完整地講述了一個婦女從少女時被追求、結婚及婚后勞作以及被棄時的場景及婦女的內(nèi)心感受,一件事情通過棄婦之口講出,初戀時的喜悅、相思,丈夫婚后感情的變化,自己被棄的痛苦躍然紙上,讓人感覺到生動真實,富有感染力,尤其是“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的告誡,更是一個痛苦女性發(fā)自內(nèi)心深入的感受。 《谷風》也是一首棄婦詩,詩中的女主人公也是抱著和愛人白頭偕老的美好愿望結婚的,新婚生活甜蜜,然而最后卻被拋棄,眼睜睜看著丈夫有新歡:“德音莫違,及爾同死?!薄把鐮栃禄椋缧秩绲?。”她的內(nèi)心有多痛苦呢?“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边@是一個只有真切生活感受的人才會有的感受?!把鐮栃禄?,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發(fā)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后?!边@是一種典型的女性心態(tài)?! 缎屡_》反映的是一姑娘找不到如意郎君的悲哀心態(tài),而《蔣仲子》則寫一位妙齡少女因畏父母兄弟之言而不敢與心上人約會的情景?!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