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佛堂

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徐鑫 山東大學(xué)出版社 (2010-07出版)  作者:徐鑫  頁數(shù):259  
Tag標簽:無  

前言

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自乾隆八年(1743年)始建至今已267年,基本就是一個清朝統(tǒng)治中國的時間。裕陵將近三百年的滄桑歲月與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相比,雖然只是滄海一粟,但對于這座輝煌壯麗的皇帝陵寢來說,卻是時間在歲月下的辨認。富有傳奇色彩的墓主人和他的陵墓由于時間的流逝。留給人們的則是越發(fā)的傳奇與神秘,這些謎團至今困惑著無數(shù)的學(xué)者,也吸引著數(shù)不清的歷史愛好者,為之爭論不休,為之不停地探索,這些則給了筆者一次編寫此書的機會。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從順治元年(1644年)到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統(tǒng)治中國長達268年。其問經(jīng)歷了10個皇帝,除末代皇帝溥儀未建成陵寢外,其余9個皇帝分別葬在了清東陵和清西陵,所以有“十個皇帝九帝修,只有宣統(tǒng)轉(zhuǎn)幽州”之說。清東陵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以西的昌瑞山腳下,位于北京東125公里。其中葬在清東陵的皇帝有:第一帝順治、第二帝康熙、第四帝乾隆、第七帝咸豐和第八帝同治。從康熙二年(1663年)順治帝入葬,到1935年葬入同治帝陵的敬懿皇貴妃和榮惠皇貴妃止,歷時272年,葬入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1位皇子,共157人。清東陵始建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陵園總面積達2500平方公里,是我國現(xiàn)存的規(guī)模最大、體系最為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群之一。1928年7月,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第一次東陵大盜案。他打著消滅土匪、“崩皇陵也是為了革命”的招牌,盜掘了清東陵隨葬品最多、價值最高的乾隆帝的裕陵地宮和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東陵(以下簡稱慈禧陵)地宮。他們劈棺揚尸,將價值連城的曠世珍寶洗劫一空。清東陵就是因為發(fā)生了這一重大事件才引起了世人的關(guān)注。

內(nèi)容概要

  乾隆帝,是大清帝國最鼎盛時期的一代君主,歷史上的乾隆不僅富有,而且貪婪、盲目自大,而他死后的墓地則更為神秘:風(fēng)水絕佳卻沒有逃過被盜,地宮堅固卻沒有挺住軍隊的炸藥,號稱“十全老人”的一代真龍?zhí)熳訁s被劈棺揚尸。乾隆帝地宮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被打開,面對地宮墻壁上各種佛像和西藏文字,佛教會長搖頭、班禪大師沉默,更令人們驚詫的是:鼎盛時期營建的乾隆地宮不僅漏水還是歪的,因為怕坍塌被10根石柱子支頂著……  作者以清宮檔案為基礎(chǔ),利用自身獨特的環(huán)境,運用通俗的筆觸.通過對地宮考古現(xiàn)場發(fā)掘過程的記述,向您講述您所關(guān)心和想要知道的一切歷史真相。書中的200多張珍貴歷史圖片和考古現(xiàn)場圖片,為讀者提供審美享受的同時,也能讓其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空間。

作者簡介

徐鑫,滿族,1973年生于河北省遵化市。受父親徐廣源先生影響,自幼愛好歷史,對清代陵寢興趣尤其濃厚。1993年8月開始在清東陵工作,正式解讀清陵——這部用磚石瓦木寫就的清代歷史,致力于清代陵寢的研究、發(fā)掘和保護。在國家一級刊物上發(fā)表學(xué)術(shù)性文章數(shù)篇,出版有《走進香妃墓》、《點擊乾隆陵地宮》、《霧開慈禧陵》、《香妃遺事》、《懸念康熙陵》、《鐵腕女人》、《香妃畫像》、《地下佛堂》等多部著作。

書籍目錄

序章 一條震驚世界的新聞第一章 驚天的行動上報計劃受阻王冶秋局長的決定第二章 再現(xiàn)歷史的輝煌“十全老人”的遺憾為了子孫香火一個民間傳說營建“天國”死后的擁有地宮里的五個女人第三章 帝國的落日乾隆帝與大貪官天上只有一個太陽一段歷史往事第四章 古墓史上的黑暗“要想富,盜古墓”盜陵內(nèi)幕大曝光調(diào)查案發(fā)現(xiàn)場第五章 查辦東陵盜案東陵的神秘來客一篇日記的記述發(fā)現(xiàn)一具女尸神奇的乾隆頭顱骨不得不說的幾件小事第六章 國民政府的處理明爭暗斗的較量消失的國寶第七章 走進地官找到地宮入口一千斤頂與鬼擋門神秘的金井第八章 沉重的遺產(chǎn)再次上報計劃依然迷霧重重清理現(xiàn)場的會戰(zhàn)第九章 撥開歷史迷霧神秘的亡靈世界暗藏著的玄機佛教會長與班禪大師這樣的一個答案尾聲 今天與明天附錄附錄一 裕陵圣德神功碑碑文附錄二 乾隆帝后妃表附錄三 清代皇帝簡表后記 劃過的痕跡主要參考書鳴謝

章節(jié)摘錄

插圖:裕陵坐落在清東陵第一位主人順治帝孝陵西側(cè)的勝水峪,與他的祖父康熙帝的景陵一起形成對孝陵的左依右傍、左陪右護之勢?!抖Y記·祭義》中說:“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謂之鬼。骨肉斃于下,陰為野土?!敝袊鴤鹘y(tǒng)文化很大一部分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以忠、孝為主旨,“生養(yǎng)死葬”是盡孝的一個最基本的標準。儒家本著“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觀念開創(chuàng)了我國喪葬禮制的先河。乾隆帝是大清國在北京的第四位皇帝,順治是第一,康熙是第二,雍正是第三。而此時的東陵只有三個皇帝來聚齊,獨少了雍正帝,那么雍正帝葬在了哪里?原來由于雍正帝中途變卦另建新的陵園而改葬在河北易縣境內(nèi)的泰寧山下。那么,按照“子隨父葬”的傳統(tǒng),乾隆帝應(yīng)該陪伴在他的父親雍正帝身邊,為什么乾隆帝卻葬在了遵化的東陵呢?原來,入關(guān)后的清朝皇帝此時在河北的遵化和易縣營建了兩處帝王陵墓地,遵化的叫東陵,易縣的叫西陵。由于兩處帝王陵墓都是依山傍水、風(fēng)景秀麗的風(fēng)水寶地,如何選擇帝王的萬年吉地問題,便擺在了乾隆帝的面前。對此,乾隆帝頗費了一番腦筋。考慮自己若在易縣皇父泰陵旁邊建陵,那后世子孫勢必紛紛效仿,群趨而西,那么遵化東陵的孝陵、景陵將日遠日疏,因而冷落了東陵。為了平衡兩陵的關(guān)系,乾隆帝決定在孝陵、景陵附近選擇自己的陵址。對此,乾隆在嘉慶元年(179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的一道諭旨中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向例,皇帝登基后即應(yīng)選擇萬年吉地。乾隆元年,朕紹登大寶,本欲于泰陵附近地方相建萬年吉地,因思皇考陵寢在西,朕萬年吉地設(shè)又近依皇考,萬萬年后,我子孫亦思近依祖父,俱選吉京西,則與東路孝陵、景陵日遠日疏,不足以展孝思而申愛慕。是以朕萬年吉地即建在東陵界內(nèi)之勝水峪,若嗣皇帝及孫曾輩,因朕吉地在東擇建,則又與泰陵疏隔,亦非似續(xù)相繼之義。嗣皇帝萬年吉地自應(yīng)于西陵界內(nèi)卜擇,著各該衙門即遵照此旨,在泰陵附近地方敬謹選建。至朕孫纘承統(tǒng)緒時,其吉地又當建在東陵界內(nèi)。我朝景運龐鴻,慶延瓜瓞①,承承繼繼,各依昭穆②次序,迭分東西,一脈相連,不致遞推遞遠。且遵化、易州兩處,山川深邃,靈秀所鐘,其中吉地甚多,亦可不必于他處另為選擇,有妨小民田產(chǎn),實為萬世良法。我子孫惟當恪遵朕旨,溯源篤本,衍慶延禧,億萬斯年,相承勿替,此則我大清無疆之福也。

后記

停車楓林,驀然回首,雕欄玉砌,只是,朱顏改。欲語,淚先流。將近四十歲的人了,總感覺碌碌無為,生活在人生邊緣而無緣品味人生,就像別人端著香茶清香彌漫,自己卻只能遠遠聞其香。淺淺的人生,淡淡的哀愁,深深的痛,自己的文字、生活,只是飄渺的過去、陳舊的古董,一個人知道。白天歡笑的面罩虛偽;夜間獨自的流淚真實?;厥鬃约哼^去,沒有私欲、貪心、歡笑,只是麻木、空白。忽然間,頭再次很痛,手指則忍不住在鍵盤上不停地敲打,寫下了站在人生邊上的幾句話。用心寫生命從明天開始,我要開始新的從未有過的快樂生活,到大草原,靜靜地看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到溫暖的海邊享受陽光、沙灘、貝殼、海鷗……我會坐在寬敞高大的屋子里,讀書、看報紙、品茶、上網(wǎng)、聽音樂、寫文字……獨自享用時間、孤獨帶給自己的輕松和自由。靜靜地一個人躺在床上發(fā)呆,任由思想放馬天空……夜晚,安穩(wěn)地睡覺到天亮……我要把自己的每一個生活點滴寫進自己的生命,把孤獨藏入深深的心底,把寂寞放進屬于自己的天地,只愿能用心寫下自己生命的過程。只是一點人生感悟,一點生活心得而已。

編輯推薦

《地下佛堂:清東陵乾隆陵地宮清理之謎(彩圖珍藏版)》:清代皇陵地宮探秘叢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地下佛堂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書的質(zhì)量沒得說,內(nèi)容有些拖沓,還是覺得他父親寫的清東西陵史話那兩本不錯,總之還是不錯的值得一看
  •   很好的書!內(nèi)容很不錯!有參考價值!
  •   書送過來很快。服務(wù)態(tài)度好。質(zhì)量很好。謝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