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第四輯)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山東大學出版社  作者:龐樸 主編  頁數(shù):362  

內容概要

儒學,自孔子創(chuàng)始至今兩千多年來,她浩浩蕩蕩,從古代走向現(xiàn)代,從現(xiàn)代走向未來;從齊魯走向全國,從全國走向東亞,從東亞走向世界?!度辶帧肥歉咂肺坏拇笮蛯W術連續(xù)出版物,主要刊載儒學及儒學相關的研究成果,尤其歡迎儒學與現(xiàn)代文明對話、儒學與現(xiàn)實社會互動的研究性論文。本書為第四輯,以實事求是為圭臬,以兼容并蓄為宗旨,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主張對儒學展開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

書籍目錄

荀學當代價值的幾點思考當代新荀學的基本理念荀子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從譚嗣同對“荀學”的評價說起“儒”的自我理解——荀子說儒的意義儒家精神方向的確立、偏離與貞定——原始儒學精神歷程論綱荀子對思孟五行說的批評與思孟荀的本體整合荀子“非儒”淺說荀子價值觀的特色荀子宗教觀的當代價值荀子道德知識論的當代意義與價值荀子心論的時代意義荀子“天君”概念發(fā)微荀子人性論的多重意蘊及其當代價值——兼論孟子與荀子人性論之異同荀子性惡論的邏輯構成及其內在困難荀子人性論性質反思——由牟宗三對人性論的闡述說起人性與善惡——兼評孟荀的人性善惡論荀子的“天人之分”與保護環(huán)境再論荀子之“天”——兼與郭店楚墓竹簡“天”論比照研究荀子的治道及其當代價值孔子、孟子、荀子的和諧社會理想述論戰(zhàn)國后期“忠”論之展開與荀子之王道思想荀子的國家管理一體化與社會經(jīng)濟一體化構想批判與建構——荀子社會批判思想研究荀子對禮學思想體系的建構社會學視角下的荀子思想荀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價值基礎教育改革與荀子教育思想傳承《荀子·正名》篇新論荀子“虛壹而靜”說新釋理解“言公”的兩種方式:荀子與郭店楚簡的啟示荀子“詩說”在《詩經(jīng)》解釋史上的意詮釋與索隱——傅山評荀子思想的性質和特征戴震與荀子之思想歧異荀子和稷下深析荀氏淵源解讀荀子故里荀子祖籍生平考略追念故去的金谷治先生儒學全球論壇(2007臨沂·蒼山)  “荀子思想的當代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章節(jié)摘錄

  荀學當代價值的幾點思考  孔子開創(chuàng)儒學之后,孟子和茍子是儒家思想兩位最重要的繼承人物。從這個意義上說,荀子的最大貢獻就是他是儒家學術的傳播者??梢哉f,沒有荀子的傳播,也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儒學?! ∪绻f孟子帶來了儒家道德理想主義的成果,荀子則真誠地將儒家事業(yè)轉化為一種現(xiàn)實和系統(tǒng)的探究,這種探究的目標在于人類狀況,尤其在于禮制和權威。戰(zhàn)國中期,在富足而強大的齊國都城稷下聚集著一批活躍的學者,荀子以其淵博、思想的精微、邏輯、經(jīng)驗主義、頭腦實際和善于論證,被普遍確認為其中最杰出者。荀子的所謂“非十二子”,使我們得以了解當時思想界的概貌。他對同時代幾乎所有主要思想潮流之缺失的深刻洞見,有助于建立作為一種有力的政治和社會勸導的儒家學派。  荀子結合同時代人的各種睿見,以闡述一種關于自我和社會的綜合性的觀點,這種能力顯著地開闊了儒家的話語。不過,荀子的主要論敵卻是孟子,他堅決攻擊孟子人性本善的觀點是一種天真的道德樂觀主義。  荀子忠實于孔子的精神(孟子亦然),也強調修身的中心地位。他將儒家教育的過程--從學習成為君子到仿效圣人、從習詩到踐禮--概括為一種積累知識、技能、睿識和智能的不斷努力。荀子認為,除非進行有效的社會約束,否則人類易于滋生過度的需求以滿足其感性欲望,那將不可避免地破壞社會的安定團結這一人類繁榮昌盛的先決條件。對荀子而言,孟子一派性善論信守最嚴重的缺失在于:它排除了禮制和權威,而禮制和權威對于保持有機社會的安定團結頗為需要。通過強調人性本惡,荀子鑒別出人心(人的理性)的認知功能作為道德的基礎。經(jīng)由自覺地控制我們的欲望與感性,以符合社會規(guī)范,我們就會成為有道德的人?!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儒林(第四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對中華文化傳統(tǒng)學說愛好者來說,是了解儒學的好書
  •   但愿一日為儒林一鳥,鳴叫枝頭。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