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作者:潘永雄 頁數:333
內容概要
《新編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第3版)》以增強型MCS-51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為主線,系統(tǒng)地介紹了8×C5×(包括8XC5×2)、8×C51RX系列MCU芯片的內部結構、指令系統(tǒng)、資源及擴展方法、接口技術,以及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硬件結構、開發(fā)手段、設備等。在編寫過程中,著重介紹硬件資源及使用方法、系統(tǒng)構成及連接;注重典型性和代表性,以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內容安排上,力求兼顧基礎性、實用性、先進性?!缎戮巻纹瑱C原理與應用(第3版)》可作為高等學校電子類專業(yè)“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亦可供從事單片機技術開發(fā)、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
書籍目錄
第1章 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的基本認識
1.1.1 計算機系統(tǒng)的工作過程及其內部結構
1.1.2 指令及指令系統(tǒng)
1.2 尋址方式
1.3 單片機及其發(fā)展概況
1.3.1 單片機及其特點
1.3.2 單片機技術現(xiàn)狀及將來發(fā)展趨勢
1.3.3 增強型MCS-51單片機芯片特征及主流
習題1
第2章 增強型MCS-51單片機結構
2.1 內部結構和引腳功能
2.1.1 內部結構
2.1.2 引腳功能
2.2 輸入/輸出(I/O)口
2.2.1 P1口內部結構及使用
2.2.2 P0口內部結構及使用
2.2.3 P2口內部結構及使用
2.2.4 P3口內部結構及使用
2.2.5 110口負載能力
2.2.6 讀鎖存器和讀引腳指令
2.3 存儲器系統(tǒng)及訪問
2.3.1 片內數據存儲器
2.3.2 程序存儲器
2.3.3 外部數據存儲器
2.4 MCS-51外部存儲器連接
2.4.1CPU地址線與存儲器地址線的連接
2.4.2.MCS-51控制系統(tǒng)中程序存儲器的連接
2.4.3 數據存儲器的連接
2.5 操作時序
2.5.1 對外部程序存儲器的讀操作時序
2.5.2 外部數據存儲器讀寫時序
2.5.3.6時鐘,機器周期模式下的時序
2.6 復位及復位電路
2.6.1CPU內部復位電路
2.6.2 復位電路
2.7 節(jié)電運行狀態(tài)和掉電運行狀態(tài)
習題2
第3章 MCS-51指令系統(tǒng)
3.1 MCS-51指令系統(tǒng)
3.1.1 數據傳送指令
3.1.2 算術運算指令
3.1.3 邏輯運算指令
3.1.4 位操作指令
3.1.5 控制及轉移指令
3.2 匯編語言程序結構
3.2.1MCS-51程序總體結構
3.2.2 順序結構
3.2.3 循環(huán)結構
3.2.4 分支程序結構
3.3 并行多任務程序結構及實現(xiàn)
3.3.1 匯編語言程序編輯與執(zhí)行
3.3.2 對匯編語言程序的基本要求
3.4 實用程序舉例
習題3
第4章 中斷控制、定時,計數器與串行口
4.1 CPU與外設通信方式概述
4.1.1 查詢方式
4.1.2 中斷通信方式
4.2 增強型MCS-51中斷控制系統(tǒng)
4.2.1 中斷源及標志
4.2.2 中斷控制
4.2.3 中斷響應過程及中斷服務程序入口地址
4.2.4 中斷初始化及中斷服務程序結構
4.2.5 標準MCS-51外中斷功能的不足與改進
4.3 增強型MCS-51定時/計數器
4.3.1 定時/計數功能概述
4.3.2 定時,計數器TO、T1結構及控制
4.3.3 定時,計數器T2結構及控制
4.3.4 定時,計數器初始化及應用
4.3.5 標準MCS-51定時/計數器不足與改進
4.4 串行通信系統(tǒng)
4.4.1 串行通信概念
4.4.2 增強型MCS-51串行通信口控制及初始化
……
第5章 MCS-51內核衍生型單片機芯片及應用
第6章 數字信號輸入,輸出接口電路
第7章 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
附錄 ASCII碼表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由于多數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對價格敏感,總希望有最高的性價比。因此,多數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的硬件電路、監(jiān)控程序均需要專門設計。2)模塊化系統(tǒng)由于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的擴展和配置具有典型性,因此有些廠家將這些典型配置做成用戶扳系列(比如主機板、A/D板、D/A板、I/O板、打印機接口板、通信接口板等),供用戶選擇。用戶可根據具體需要選擇有關用戶板,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應用系統(tǒng)。模塊化結構是大、中型應用系統(tǒng)的發(fā)展方向,它可大大減少用戶在硬件開發(fā)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縮短開發(fā)周期。但在這類系統(tǒng)中,部件功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性價比不高。由于系統(tǒng)硬件不是針對目標系統(tǒng)功能專門設計,部件之間匹配性差、元件冗余量大,使系統(tǒng)可靠性變低,功耗大。因此,適用范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3)單片單扳機系統(tǒng)受通用CPU單板機(如早期的TP801等)的影響,有些廠家用單片機來構成單板機,其硬件按典型應用系統(tǒng)配置,并配有監(jiān)控程序,具有一定的二次開發(fā)能力。但是,單板機的固定結構形式常使應用系統(tǒng)不能獲得最佳配置,產品批量大時,軟硬件資源浪費較大,但可大大減少系統(tǒng)研制時的硬件工作量,并且具有二次開發(fā)能力,可提高系統(tǒng)的研制進度。2.系統(tǒng)硬件電路設計一般原則在設計系統(tǒng)硬件電路時,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1)盡可能選擇標準化、模塊化的典型電路,且符合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的常規(guī)用法。(2)系統(tǒng)配置及擴展標準必須充分滿足系統(tǒng)的功能要求,并留有余地,以利于系統(tǒng)的二次開發(fā)。(3)硬件結構應結合控制程序設計一并考慮。軟件能實現(xiàn)的功能盡可能由軟件來完成,以簡化系統(tǒng)的硬件電路,降低成本,提高系統(tǒng)的可靠性。但“軟化”的結果將占用CPU時間,降低系統(tǒng)實時處理能力,因此,對實時性要求高的場合,應優(yōu)先考慮用硬件實現(xiàn)。(4)系統(tǒng)中相關的器件要盡可能做到性能匹配。例如選用CMOS芯片單片機構成低功耗的系統(tǒng)時,系統(tǒng)中全部芯片都應選擇低功耗器件。(5)單片機外接電路較多時,必須考慮其驅動能力。若驅動能力不足,則系統(tǒng)工作不可靠。這時應增設總線驅動器或者減少芯片功耗,以降低總線負載。(6)可靠性及抗干擾設計是硬件系統(tǒng)設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靠性、抗干擾能力與硬件系統(tǒng)自身素質有關,諸如構成系統(tǒng)的各種芯片、元器件的正確選擇、電路設計合理性、印刷電路板布線、去耦濾波、通道隔離等,都必須認真對待。為了提高單片機控制系統(tǒng)的可靠性,單片機控制系統(tǒng)中的IC芯片旁必須放置相應的濾波電容。這點最容易被線路設計者忽略。
編輯推薦
《新編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第3版)》是高等學校信息工程類專業(yè)“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