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作者:孟朝霞 編 頁數:402
前言
21世紀是信息時代、計算機時代和網絡時代,是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計算機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計算機的應用已成為各學科發(fā)展的基礎。因此,學習和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已成為人們的迫切要求,只有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巧,才能站在時代的前列,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本書本著先進性、實用性、科學性和簡單易學性的原則,根據教育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幾點意見》,吸收當前最新的實用軟件的精華,參考當前最新的資料編寫而成。本書知識深度適合多數普通高等院校的要求,基礎理論知識比較全面,內容涵蓋計算機學科各專業(yè)方向,同時強調提高學生操作計算機的實踐技能。本書體系完善,結構新穎:引入了教學項目,以項目任務為驅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的放矢,能夠更好地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本書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覺使用計算機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使計算機成為學生獲取知識、提高素質的有力工具。本書的作者都是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較好地保證了教材的質量。全書分為9章,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硬件及軟件系統、Windows XP操作系統、常用辦公軟件、多媒體技術簡介、計算機網絡基礎、Internet與Intranet、軟件技術基礎、信息系統安全與社會責任。本書第9章由孟朝霞同志編寫,第2、4章由王彩霞同志編寫,第1、3章由李妮同志編寫,第5、8章由尹樹玲同志編寫,第6、7章由楊武俊同志編寫。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一些相關資料和教材,在此向這些資料和教材的作者表示感謝。為方便教學,本書還配有輔助教材《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指導與習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由于計算機學科知識和技術更新快,新技術和新軟件不斷涌現,加之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內容概要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幾點意見》編寫而成的。本書組織結構合理,內容豐富,思路新穎,圖文并茂,循序漸進,可操作性強,同時采用項目實踐教學,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各章節(jié)都配有精心設計的課后習題,使讀者能對所學知識有一個較為全面的復習和掌握?! ∪珪卜譃?章,主要內容有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硬件及軟件系統、Windows XP操作系統、常用辦公軟件、多媒體技術簡介、計算機網絡基礎、Internet與Intranet、軟件技術基礎、信息系統安全與社會責任?! ”緯瓤勺鳛楦叩仍盒S嬎銠C基礎課程教材,也可作為高等職業(yè)院校、高等??圃盒!⒊扇嗽盒?、民辦高校及各種社會培訓機構的計算機課程教材。
書籍目錄
第1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發(fā)展與展望 1.1.1 計算溯源 1.1.2 計算機的誕生 1.1.3 計算機的發(fā)展階段 1.1.4 微處理器的發(fā)展 1.1.5 未來計算機的發(fā)展趨勢 1.1.6 中國計算機的發(fā)展簡史 1.2 計算機的特點、分類和應用 1.2.1 計算機的特點 1.2.2 計算機的分類 1.2.3 計算機的應用 1.3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1.3.1 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成 1.3.2 計算機軟件系統的組成 1.3.3 指令、程序和指令系統 1.3.4 計算機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 1.4 信息技術 1.5 進位計數制 1.5.1 數制的基本概念 1.5.2 各種進制介紹 1.5.3 各種進制轉換 1.5.4 二進制數的運算 1.5.5 計算機中數據的單位 1.6 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1.6.1 數值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1.6.2 字符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本章小結 習題第2章 計算機硬件及軟件系統 2.1 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成 2.1.1 主板 2.1.2 CPU 2.1.3 存儲器 2.1.4 總線與接口 2.1.5 輸入/輸出設備 2.1.6 微型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2.2 計算機軟件系統的組成 2.2.1 系統軟件 2.2.2 應用軟件 2.3 組裝微型計算機 本章小結 習題第3章 Windows XP操作系統 3.1 概述 3.1.1 基本概念 3.1.2 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 3.1.3 程序和程序設計 3.1.4 進程和線程 3.2 中文Windows XP 3.2.1 中文 Windows XP概述 3.2.2 中文Windows XP的運行環(huán)境和安裝 3.2.3 中文Windows XP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 3.2.4 中文Windows XP文件和文件夾管理 3.2.5 中文 Windows XP控制面板 3.2.6 中文Windows XP漢字輸入 3.2.7 中文 Windows XP常用應用程序簡介 3.3 中文 Windows Vista 3.3.1 中文 Windows Vista簡介 3.3.2 中文Windows Vista新特性 3.4 Linux操作系統 本章小結 習題第4章 常用辦公軟件 4.1 Word 2003文字處理軟件 4.1.1 Word 2003概述 4.1.2 Word 2003的啟動與退出 4.1.3 Word 2003的窗口界面簡介 4.1.4 文檔視圖 4.1.5 文檔的基本操作 4.1.6 文檔的編輯 4.1.7 版面設計 4.1.8 圖形處理 4.1.9 表格制作 4.1.10 文檔打印 4.2 Excel 2003電子表格處理軟件……第5章 多媒體技術簡介第6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第7章 Internet與Intranet第8章 軟件技術基礎第9章 信息系統安全與社會責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1.3 計算機的發(fā)展階段縱觀計算機的發(fā)展歷程,由于電子元器件的迅速發(fā)展,計算機的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其應用也越來越普及。通常以構成計算機的主要電子元器件來劃分計算機的發(fā)展階段。1.第一代電子計算機(1946年~1957年)第一代電子計算機的主要特點是采用電子管(又稱為真空管)作為主要器件。這一代計算機體積大、價格高、耗能大且可靠性較差。其運算速度只有每秒數千次至幾萬次。在軟件方面,確定了程序設計的概念,并由代碼程序發(fā)展到了符號程序。它的主要應用領域局限于科學計算。2.第二代電子計算機(1958年~1964年)第二代電子計算機的主要特點是用晶體管元件代替了電子管器件。這使得計算機的體積縮小、功耗降低、速度加快、壽命延長,提高了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可靠性。運算速度一般為每秒幾萬次至幾十萬次,而且價格不斷下降。在軟件技術方面,出現了算法語言并提出了操作系統的概念,數據可以存儲在脫離計算機的磁盤或磁帶上,從而大大提高了計算機的使用效率。因此,計算機的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擴展到了數據處理,并逐漸用于過程控制。3.第三代電子計算機(1965年~1970年)第三代電子計算機的主要特點是普遍采用了集成電路。在這一時期,計算機技術得到了持續(xù)發(fā)展,計算機的體積更小,壽命更長,功耗、價格進一步降低,速度和可靠性也相應提高。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幾十萬次至幾百萬次。在此階段出現了向大型化和小型化兩極發(fā)展的趨勢,同時,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有了很大發(fā)展,出現了結構化、模塊化的程序’設計方法和操作系統。4.第四代電子計算機(1971年至今)第四代電子計算機的主要特點是采用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作為計算機的主要器件。大規(guī)模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技術的發(fā)展,使計算機的體積進一步縮小,功耗大大降低,功能增強。這一時期出現了微處理器,從而產生了微型計算機(簡稱微機)。
編輯推薦
《大學計算機基礎》:高等學校應用型“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