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退行性病中西醫(yī)治療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作者:孫智平  頁數(shù):261  字數(shù):268000  

內(nèi)容概要

《脊柱退行性病中西醫(yī)治療》(作者孫智平)按照從基礎到臨床的順序編寫,共分為《脊柱退行性病的相關解剖》、《脊柱退行性病的病因學基礎》、《脊柱退行性病的病理學基礎》、《脊柱退行性病的檢查與診斷》、《脊柱退行性病的中醫(yī)治療》、《常見脊柱退行性病》等六章內(nèi)容。全書字數(shù)約27萬字,插圖160余幅,圖文并用,易學易懂。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脊柱退行性病的相關解剖
第一節(jié) 脊柱及其連結
一、椎骨的一般形態(tài)
二、各部椎骨的特征
三、脊柱的連接
四、脊柱畸形與脊柱裂
第二節(jié) 脊柱的周圍結構
一、脊柱周圍的肌肉
二、脊柱周圍的深筋膜
三、脊柱的血供及周圍血管
四、脊神經(jīng)
第三節(jié) 椎管及其內(nèi)容物
一、椎管的組成
二、椎管內(nèi)容物
三、骶管的結構及常見變異
第二章 脊柱退行性病的病因學基礎
第一節(jié) 外因
一、外傷因素
二、外感六淫
三、其他因素
第二節(jié) 內(nèi)因
一、年齡
二、體質因素
三、解剖結構缺陷
四、職業(yè)損傷
五、生活習慣
六、精神狀態(tài)
第三節(jié) 應力失衡
一、平衡失調(diào)
二、內(nèi)臟病變反射
第三章 脊柱退行性病的病理學基礎
第一節(jié) 脊柱退行性病的病因表現(xiàn)
一、過度負荷
二、慢性勞損
三、直接損傷
四、慢性炎癥
第二節(jié) 脊柱結構的退行性改變
一、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
二、骨關節(jié)退行性改變
三、韌帶的退行性改變
四、椎管狹窄的退行性改變
五、脊柱退變的病理解剖學特點
第四章 脊柱退行性病的檢查與診斷
第一節(jié) 病史采集
一、年齡和性別
二、發(fā)病原因
三、疼痛情況
四、現(xiàn)病史
五、既往史
六、個人史
七、婦女月經(jīng)史
八、家族史
九、二便
第二節(jié) 臨床檢查方法
一、脊柱的局部檢查
二、脊柱的整體檢查
第三節(jié) x線平片檢查
一、脊柱的正常X線表現(xiàn)
二、脊柱病變的基本X線表現(xiàn)
三、常見脊柱退行性病的X線表現(xiàn)
第四節(jié) 脊柱退行性病的CT檢查
一、CT檢查的意義
二、正常CT表現(xiàn)
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檢查與診斷
第五節(jié) 磁共振檢查
一、MRI檢查的適應證與禁忌癥
二、正常MRI表現(xiàn)
三、脊柱退行性病的MRI檢查與診斷
第六節(jié) 中醫(yī)辨證診察
一、四診
二、中醫(yī)辨證施治
三、臟腑辨證
四、疼痛辨證
第五章 脊柱退行性病的中醫(yī)治療
第一節(jié) 藥物治療
一、內(nèi)治法
二、外治法
第二節(jié) 推拿手法治療
一、推拿作用機制
二、推拿治療部位的選擇
三、推拿的作用途徑
四、推拿手法
第三節(jié) 針灸治療
一、針灸取穴
二、針刺療法
三、灸法療法
第四節(jié) 小針刀治療
一、小針刀的治療機制
二、小針刀
三、小針刀的操作方法
四、小針刀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五、小針刀療法的注意事項
第五節(jié) 穴位注射于封閉治療
一、封閉療法的治療機制
二、封閉療法的注射部位
三、穴位注射療法
第六節(jié) 中藥離子導人
一、中藥離子導人的治療機制
二、中藥離子導人的操作方法
三、中藥導人藥液的配制
四、中藥離子導入的注意事項
第七節(jié) 牽引與休息療法
一、牽引與休息治療的作用
二、常用的牽引方法
三、臥床休息
四、牽引與休息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第八節(jié) 支具療法
一、支具的作用機制
二、支具的種類和制作
三、支具的合理使用
四、支具應用的適應證
第九節(jié) 手術療法
一、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
二、開放性手術治療
第十節(jié) 練功療法
一、練功的作用
二、練功療法注意事項
三、頸部功能鍛煉法
四、腰背部功能鍛煉法
第六章 常見脊柱退行性病
第一節(jié) 頸椎病
一、病因病機
二、分型與診斷
三、治療方法
第二節(jié) 頸椎間盤突出癥
一、病因病機
二、分型與診斷
三、治療方法
第三節(jié) 胸椎間盤突出癥
一、病因病機
二、分型與診斷
三、治療方法
第四節(jié) 腰椎間盤突出癥
一、病因病機
二、分型與診斷
三、治療方法
第五節(jié) 腰椎管狹窄癥
一、病因病機
二、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
三、治療方法
四、預防與護理
第六節(jié) 腰椎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
一、病因病機
二、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
三、治療方法
四、預防與護理

章節(jié)摘錄

  (1)硬脊膜外腔封閉術  硬膜外腔穿刺方法有正中人路穿刺法和側路穿刺法兩種。上述兩種方法的使用,一服情況下,腰椎多選用正中入路法穿刺,若穿刺困難時可使用側路穿刺法,因棘突方向或棘突間隙狹窄而發(fā)生穿刺困難者,皆可采用側路穿刺法。此外,在硬膜外腔使用膠原酶治療時,可采用側路法穿刺,便于膠原酶集中向突出髓核的滲透。  穿刺方法患者取側臥位,患肢在下,這樣有利于藥液向病側彌散。雙手抱膝,頭盡量向胸部彎曲,背部向后弓成弧形,使棘突間隙增大?;颊弑撑c床面盡量垂直。穿刺點選用壓痛最明顯的椎間隙(可以根據(jù)X線或CT等物理檢查提供的椎間盤突出節(jié)段確定),或者選用疼痛節(jié)段以上l-2個間隙,標記后常規(guī)消毒,鋪消毒洞巾,常規(guī)為正中入路或側路穿刺。穿刺點用1%的普魯卡因或2%利多卡因常規(guī)局麻后,用硬膜外麻醉穿刺針(16號或18號)沿著局麻時的針眼穿刺,正中入路的穿刺點應在脊椎的正中矢狀線上,針的斜度應與棘突走行方向平行。穿刺針依次穿過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當針體通過黃韌帶進入硬膜外腔時,有一突破感(落空感)。拔出穿刺針的針芯后,抽吸無回血或腦脊液回流,推注空氣無阻力,證實針頭已到硬膜外腔。也可在穿破黃韌帶之前,拔掉針芯,在針尾上懸一滴生理鹽水,當針尖刺破黃韌帶時,懸滴就被吸人,此法亦稱懸滴法。側路穿刺法,在棘突間隙中點旁開1-1.5 cm處穿刺,可以避開棘上韌帶、經(jīng)棘問韌帶和黃韌帶刺入。穿刺成功后,即可注入或滴入藥物,亦可根據(jù)多次治療的需要置人硬膜外導管。  硬膜外腔穿刺時要緩慢進針,仔細體會針尖的阻力變化,大多情況下在突破黃韌帶時會產(chǎn)生“落空感”,即阻力突然明顯減弱或消失。但要注意的是,有時在進針穿破黃韌帶時,并無明顯的落空感,這時應用反復借助氣阻力消失或懸滴法以及置管試驗來試探并確定針尖是否進入硬膜外腔。不要完全依賴落空感來確定,否則有損傷脊髓或脊神經(jīng)的可能。此外,穿刺時還要注意不要刺入骨質,避免發(fā)生骨髓炎?!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脊柱退行性病中西醫(yī)治療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