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與實踐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作者:廖禮萍  頁數(shù):194  字數(shù):304000  

內容概要

《軟件工程與實踐》是一本系統(tǒng)介紹軟件工程理論、技術和方法的教材,全書分成12個章節(jié),內容分為四部分:軟件工程基本理論,傳統(tǒng)的軟件開發(fā)過程及開發(fā)方法,面向對象軟件開發(fā)過程及方法和軟件項目管理基礎知識。本書結合軟件工程的最新發(fā)展技術,以傳統(tǒng)的軟件工程開發(fā)方法和面向對象的軟件工程開發(fā)方法為主線,遵循軟件開發(fā)“工程化”思想,結合軟件分析與軟件設計的大量實例,從實用的角度系統(tǒng)地介紹軟件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以及典型的軟件開發(fā)技術。本書既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同時又注重軟件工程的實用性和案例分析選題的先進性。全書以一個完整綜合實例貫穿整個軟件開發(fā)過程,重點描述在軟件開發(fā)時如何使用結構化方法和面向對象方法進行系統(tǒng)分析和設計并建立軟件開發(fā)模型。通過此實例分析,讀者可以直觀地分析比較,在軟件開發(fā)過程中使用結構化和面向對象這兩種經(jīng)典的開發(fā)方法的不同。本書的特點在于結合實例描述抽象的軟件工程理論、軟件開發(fā)準則,既注重實用性,又增強了全書的可讀性和可理性。
《軟件工程與實踐》內容豐富,系統(tǒng)性強,知識體系新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有很好的實用性,既可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專業(yè)“軟件工程
”等課程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通信、電子信息、信息工程等相關專業(yè)的計算機課程教材,還可供軟件工程師、軟件項目管理者和應用軟件開發(fā)人員閱讀參考。本書由廖禮萍編著。

書籍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軟件的發(fā)展
1.2 軟件危機
1.2.1 產(chǎn)生軟件危機的原因
1.2.2 克服軟件危機的途徑
1.3 軟件工程
1.3.1 軟件工程的定義
1.3.2 軟件工程的基本原則
1.3.3 軟件工程的發(fā)展
1.4 軟件開發(fā)方法
1.5 小結
習題一
第2章 軟件生命周期模型
2.1 軟件生命周期
2.2 軟件生命周期模型的概念
2.3 典型的軟件生命周期模型
2.3.1 瀑布模型
2.3.2 快速原型模型
2.3.3 增量模型
2.3.4 螺旋模型
2.3.5 噴泉模型
2.3.6 基于構件的開發(fā)模型
2.3.7 模型驅動體系結構
2.4 小結
習題二
第3章 可行性研究
3.1 可行性研究的任務
3.2 可行性研究步驟
3.3 系統(tǒng)流程圖
3.3.1 基本符號
3.3.2 系統(tǒng)流程圖的作用
3.4 成本一效益分析
3.5 可行性研究實例
3.6 小結
習題三
第4章 需求分析
4.1 需求的定義
4.2 獲取需求的方法
4.3 需求分析的任務
4.4 需求分析的方法
4.5 結構化分析建模
4.5.1 結構化分析的步驟
4.5.2 數(shù)據(jù)流圖
4.5.3 數(shù)據(jù)字典
4.5.4 加工邏輯的描述
4.6 結構化分析建模實例
4.7 驗證軟件需求
4.8 快速原型需求分析方法
4.9 小結
習題四
第5章 概要設計
5.1 概要設計概述
5.1.1 概要設計基本任務
5.1.2 概要設計基本步驟
5.2 基本設計原理
5.2.1 模塊化
5.2.2 抽象
5.2.3 逐步求精
5.2.4 模塊獨立性
5.3 軟件結構的描述工具
5.3.1 軟件結構圖
5.3.2 層次圖和IPO表
5.4 結構化設計
5.4.1 數(shù)據(jù)流圖的類型
5.4.2 結構化設計過程
5.4.3 變換分析設計
5.4.4 事務分析設計
5.4.5 綜合型數(shù)據(jù)流圖的軟件結構設計
5.5 結構化設計舉例
5.6 軟件結構優(yōu)化準則
5.7 概要設計審查和驗證
5.8 小結
習題五
第6章 詳細設計與編碼實現(xiàn)
6.1 詳細設計的基本任務
6.2 界面設計
6.2.1 界面設計的主要問題
6.2.2 友好界面設計的基本原則
6.3 過程設計
6.3.1 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
6.3.2 過程設計的描述工具
6.4 詳細設計實例
6.5 編碼實現(xiàn)
6.5.1 程序設計語言的選擇
6.5.2 編碼風格
6.6 小結
習題六
第7章 測試與維護
7.1 軟件測試基礎
7.1.1 軟件測試的目的與準則
7.1.2 軟件測試方法
7.2 測試用例設計技術
7.2.1 白盒測試技術
7.2.2 黑盒測試技術
7.3 軟件測試過程
7.3.1 軟件測試步驟
7.3.2 單元測試
7.3.3 集成測試
7.3.4 系統(tǒng)測試和驗收測試
7.4 調試
7.4.1 調試的目的
7.4.2 調試的方法
7.5 軟件維護
7.5.1 軟件維護的定義
7.5.2 軟件維護過程
7.5.3 軟件的可維護性
7.6 小結
習題七
第8章 面向對象方法學基礎
8.1 面向對象基礎
8.1.1 面向對象的基本思想
8.1.2 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
8.1.3 面向對象的基本特征
8.1.4 面向對象方法的優(yōu)點
8.1.5 面向對象方法的基本流派
8.2 UML面向對象建模
8.2.1 UML介紹
8.2.2 靜態(tài)模型
8.2.3 功能模型
8.2.4 動態(tài)模型
8.2.5 三種模型之間的關系
8.3 小結
習題八
第9章 面向對象分析
9.1 面向對象分析的基本過程
9.1.1 面向對象分析概述
9.1.2 獲取需求
9.1.3 用例模型
9.2 建立對象模型實例
9.2.1 確定對象
9.2.2 確定關聯(lián)并畫出初步的對象模型圖
9.2.3 確定主題
9.2.4 確定屬性
9.2.5 確定服務
9.2.6 識別泛化關系
9.2.7 完善對象模型
9.3 建立動態(tài)模型實例
9.3.1 準備腳本
9.3.2 構造順序圖
9.3.3 構造狀態(tài)圖
9.3.4 完善動態(tài)模型
9.4 建立功能模型實例
9.4.1 基本系統(tǒng)模型
9.4.2 功能級數(shù)據(jù)流圖
9.5 小結
習題九
第10章 面向對象設計
10.1 面向對象設計的基本原則
10.2 軟件復用
10.2.1 概述
10.2.2 基于構件的軟件復用
10.2.3 軟件重用的效益
10.3 面向對象設計的步驟
10.3.1 系統(tǒng)分解
10.3.2 類設計
10.3.3 設計類中的服務
10.3.4 設計關聯(lián)
10.3.5 數(shù)據(jù)管理設計
10.3.6 人機界面設計
10.4 小結
習題十
第11章 面向對象實現(xiàn)
11.1 程序設計語言
11.1.1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概述
11.1.2 不同面向對象語言的比較
11.1.3 程序設計風格
11.2 面向對象測試
11.2.1 面向對象的測試策略
11.2.2 測試用例的設計
11.3 小結
習題十一
第12章 軟件項目管理
12.1 成本估算方法
12.1.1 代碼行及功能點估算方法
12.1.2 參數(shù)模型估算法
12.2 進度管理
12.3 人員組織
12.4 質量保證
12.5 軟件配置管理
12.5.1 軟件配置管理產(chǎn)生的原因
12.5.2 實施軟件配置管理的步驟
12.6 軟件過程管理
12.6.1 軟件過程的定義
12.6.2 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12.7 小結
習題十二
附錄A 軟件工程開發(fā)文檔
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計算機類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軟件工程與實踐》根據(jù)軟件工程的最新發(fā)展,以傳統(tǒng)的軟件工程方法和面向對象的軟件工程方法為主線,遵循軟件開發(fā)“工程化”思想,結合軟件分析與軟件設計的大量實例,從實用的角度系統(tǒng)地介紹軟件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以及典型的軟件開發(fā)技術。本書既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同時又注重軟件工程的實用性和案例分析選題的先進性,以一個完整的實例貫穿整個結構化方法和面向對象方法的分析與設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軟件工程與實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