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1 出版社:西北大學出版社 作者:譚君久主編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出現的曲折,使得鄧小平兩步走(先經濟后政治)的改革計劃更加艱巨。隨著中國經濟的起飛,一批國內政治精英和知識群體越來越感覺中國沒有必要“按圖索驥”,可以繞過.“民主關”直接進入世界大國的行列。近年來,有關“中國奇跡”“中國模式”和“北京共識”的說法甚是流行,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的發(fā)展不僅僅是指經濟模式,而且還包括政治模式,都是對世界文明的獨特貢獻。確實,中國的經濟增長幅度和持續(xù)時間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奇跡,但是,中國經濟高速和持續(xù)發(fā)展的代價也極為高昂,無論是社會的還是環(huán)境的,以及隨之而來的腐敗和其他問題,都值得人們高度重視。我們可以說中國的發(fā)展模式具有中國特色,但是說中國的治理模式舉世無雙并且可以廣泛復制為時尚早,因為中國目前仍處于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之中,今后如何發(fā)展尚需要艱苦努力。
鄧小平之后,江澤民和胡錦濤都把推進基層選舉和擴大政府善治作為執(zhí)政的重要內容,把“四個民主”(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jiān)督)的切實實行視為共產黨安身立命的根本要素。
1979年,中國在基層人大就開始了代表的直接選舉,1988年之后農村村委會的直接選舉更是被眾多學者稱為“無聲的革命”
“第三次農村包圍城市”,但是,目前階段能否將直選范圍擴大,這個問題還停留在理論探索階段。
書籍目錄
政治學者應該為中國式民主化進程貢獻智慧(代序)
公眾決策參與機制:一個分析框架
民主化的實質:有效治理
從中國國家建設看“中國路徑”
民主化的中國模式
政黨制度與中國民主:基于政治學的考察
準確把握中國式民主的三個維度
民主制國家中間體組織的作用及重要性:對于法國和中國中間體組織的思考
對中國式民主的一項重要分析
論政治資源與農民工政治參與
論民主政治文化及其培育
政治民主化:中國的實踐和經驗
——改革開放30年中國民主化的進展、影響及經驗
滯后與超越:中國地方政治發(fā)展總體觀
中國地方政府體制改革的路徑反思
在國家形態(tài)民主與非國家形態(tài)民主間尋求契合點
——關于當代中國民主發(fā)展路徑的理論思考
業(yè)主委員會:社區(qū)公民社會的出現及其民主潛力
參與式預算之澤國實驗:抽樣民主與代議民主的結合
公共預算改革:中國民主政治發(fā)展的生長點
經濟發(fā)展與中國式民主:廣東農村選舉的一項研究
儒家“民本”與現代民主
——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與局限
儒學與民主
——以儒學自由主義與儒學社群主義為基礎的探析
天祖教與中華政教文明
試論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中庸之道
合法性危機與當代中國的制度變遷
西方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一般特點及其總體評價
王紹光與鄭永年的殊途同歸:可控的官民互動式民主
附:作者簡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