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年11月第1版 出版社:西北大學出版社 作者:[印度]彌勒論師 著,李安利 主編 楊航 康曉紅 整理 頁數(shù):1571 字數(shù):1078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瑜伽師地論》100卷。彌勒講,無著記,略稱《瑜伽論》,收于《大正藏》第30冊。系印度大乘佛教兩大學派中瑜伽行派的基礎性論書,也是中國法相宗最重要的典籍,為佛學發(fā)展史上的劃時代作品,被稱為佛教思想的一大寶庫,其豐厚深刻又別具一格的智慧凝聚,為整個人類思想發(fā)展史寫了非常燦爛的一頁,至今依然在世界范圍內綻放著耀眼的光芒! 該書主要內容是記錄作者聽聞彌勒自兜率天下降至中印度阿踰陀國某講堂說法的經過,其中詳細敘述了瑜伽行的觀法,系統(tǒng)論釋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的性質和禪觀漸次發(fā)展過程中的精神境界以及修行瑜伽禪觀的各種果位。以分析名相有無開始,最后加以排斥,認為六識所依的客觀對象是人們根本心識即阿賴耶識所假現(xiàn)的,只有遠離有與無、存在與非存在等對立的觀念,才能悟入中道實相,獲得終極的超越。由于本論系統(tǒng)解釋瑜伽師所依所行的“十七地”,故又稱《十七地論》。而十七地之中,尤以“菩薩地”最為重要。 唐代玄奘大師為求取本論全文而遠赴印度游學,最終在中印度那爛陀寺從戒賢法師那里得到真?zhèn)鳎貒蠹从谪懹^二十一年(647)五月,于長安弘福寺翻經院開始傳譯。當時列席譯場的,有名僧靈會、靈雋、辯機、文備、神泰等二十余人。在玄奘大師的主持下,經過大家的通力合作,耗時一年整,到貞觀二十二年五月,這部煌煌巨著正式在中華大地上誕生。
書籍目錄
第壹冊 卷一 本地分中五識身相應地第一 第一章 十七地總說 第二章 五識身地總說 第三章 五識身地別釋 第一節(jié) 眼識之五相 第二節(jié) 耳識之五相 第三節(jié) 鼻識之五相 第四節(jié) 舌識之五相 第五節(jié) 身識之五相 第四章 作意與識生之關系 第五章 五識與五心之關系 第六章 舉喻釋五識之五相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 第一章 意地五相 第一節(jié) 標五相之名 第二節(jié) 別識意地五相 第一項 自性 第二項 所依 第三項 所緣 第四項 助伴 第五項 作業(yè) 第一目 對五識明作業(yè) 第二目 明意識之勝作業(yè)(十四門) 卷二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 卷三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 第二章 以十門解釋地義 第一節(jié) 別識八門 第一項 色聚(九目) 第二項 相應品(六目) 第三項 三世 第四項 四相 第五項 四緣 第六項 三性差別 第七項 增處差別 第八項 釋處名之別 第二節(jié) 后二門 第一項 善巧門 第二項 事緣起門 卷四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一 第一章 總標列五門 第二章 界施設建立 第一節(jié) 數(shù)建立 第二節(jié) 處所建立 第三節(jié) 有情量建立 第四節(jié) 有情壽建立 第五節(jié) 有情受用建立 第一項 受用苦樂 第一目 受用苦 第二目 受用樂 卷五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 第三目 總明苦樂勝劣差別 第四目 勸應厭三界欣求無漏 第二項 飲食受用 第三項 淫欲受用 第六節(jié) 生建立 第七節(jié) 自體建立 第八節(jié) 因緣果建立 第一項 因等相 第一目 生……第貳冊第叄冊第肆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