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作者:楊曉軍,黃光志,莊長寬 主編 頁數(shù):216 字數(shù):480000
內容概要
“戳腳”是我國北方古老的優(yōu)秀拳種之一,是擅長用于腿法與人交戰(zhàn)的技擊術。在武術界中常道“南拳北腿”之說中,戳腳拳就是以“北腿之杰”而著稱于北方拳種之首的。
作者簡介
楊曉軍,漢族,祖籍河南省博愛縣,1957年生于吉林省長春市。莫斯科體育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散手道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武術段位八段,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會員,國家級武術散打裁判,現(xiàn)任海南師范大學體育系武術散打教授。2009年9月15日被世界文化科學研究院評選授予“世界著名武術家”榮譽稱號。1980——2002年在此期間拜于伯謙之子于正平為師,成為入門弟子,習武二十余年,學習戳腳武趟子拳九套,摘要兩套,翻子拳四套,大昆侖刀,鞭桿等器械。 莊長寬,1976出生,山東菏澤人。成都體育學院武術系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主要擔任跆拳道和武術的教學與訓練工作。武術套路、散打、跆拳道國家一級裁判員,海南省大學生跆拳道協(xié)會會長。所訓練學生在全國和國際比賽中多次獲獎。有多本中小學教育課外讀物公開出版,并有《武俠影視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山寨文化在武術中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影視宣傳對我國武術的影響》等十幾篇論文在國內外重點刊物發(fā)表。 黃光志,畢業(yè)于武漢體育學院運動系,現(xiàn)為海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師,從事教學與訓練工作。曾培養(yǎng)多名學生在世界武術交流大賽中獲武術、散打多項冠軍。2010年編寫出版專著《防身術實戰(zhàn)秘籍》。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戳腳拳的歷史簡況
第一節(jié) 戳腳拳的起源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戳腳的流派與風格
第三節(jié) 戳腳的套路與類形
第二章 東北戳腳的歷史簡況
第一節(jié) 東北戳腳拳的形成
第三節(jié) 東北戳腳拳的繼承
第四節(jié) 東北戳腳拳的特點
第三章 戳腳武趟子拳的基本功法
第一節(jié) 手型、步型和步法
第二節(jié) 手法
第三節(jié) 腿法
第四節(jié) 功力法
第四章 東北戳腳武趟子拳套路
第一趟 跺子連環(huán)鴛鴦腿
第二趟 展翅連環(huán)鴛鴦腿
第三趟 迎風變勢連環(huán)鴛鴦腿
第四趟 貍貓捕鼠連環(huán)鴛鴦腿
第五趟 白蛇吐信連環(huán)鴛鴦腿
第六趟 閃勢連環(huán)鴛鴦腿
第七趟 反背劈砸鴛鴦腿
第八趟 八卦連環(huán)鴛鴦腿
第九趟 九轉連環(huán)鴛鴦腿
第五章 東北戳腳武趟子拳實用法
第一節(jié) 拿法
第二節(jié) 拳法
第三節(jié) 摔法
第四節(jié) 膝法
第五節(jié) 踢打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7.怎樣把戳腳練好?對各項踢法都有哪些限度? 九趟腿(大架)的練法,式子要開張。后發(fā)腿踢起來與肩平,勿過高,用的是腳跟外側,千萬不要將腳板勾起來,不但減速而且無用。踢時立著的腿微彎下蹲,發(fā)起來的腿要大腿起,小腿微挑,疾起快落,兩腳相距一尺寬,仍站轉趾式。發(fā)腿時前腳一定要抓地,不要空起,右腳右手領,左腳左手領。前手起,肘平抬,臂拳曲在胸前或拳齊在頭上。丁腿用前腳踢對方脛骨高七寸處,非以腳趾尖處踢。用法有穿丁、顛丁、拔丁、砸丁、攉丁、托丁、捋丁、反背錘丁,凡是出手進步的招數(shù),都可用丁??勺咧鐾龋叩玫?,對方不易摟捉,因為上中盤有手掩護。點腳用腳踢對方上中部要害處,有前點、后點、左點、右點,要點疾點快,使對方措手不及。其他拐錯蹬踹都是主要用法,專一種都可練成絕藝。 8.戳腳的成功究竟在那里? 練武的人都知道腳踢在拳術中的重要性,所以說“手是兩扇門,全憑腳打人”。戳腳是專用腳踢的拳術,它的成功要訣是什么?難道說只要腿腳踢的功力過硬就行了?不行,肯定不行。根據個人的經驗,唯一要點是在身法步法上。身法步法若沒有,出腿用腳就沒有機會,身法步法若靈活,就有閃展騰挪,轉折進退,運用腿就沒有空隙。所以,我們單練的招法中,有左閃、右擺、蓋步、偷步、串步、跨欄步。胡老前輩教導我們說: “步用進退閃擺抽撤串旋,確是戳腳的真正秘訣?!币E在文趟子總拳里各種出腿的步法最明顯。例如左閃、右擺是避實擊虛,讓過對方的鋒芒,乘隙擊其要害,好像敵人入在我們的陣勢里,我得踢就踢,得打就打,內藏丁、踹、拐、點、蹶、錯、蹬、碾,還有各種手法都可以用得上。 三、文趟子、武趟子拳名詞解釋 在戳腳的藝術里,不管文趟子、武趟子,都是用腳踢人的辦法。為了戰(zhàn)勝敵人就離不開攻和防,不管拳打腳踢都是用武,而不是坐下來說服,所以,文趟子在名詞上雖文,實際上也是動武,不過在外形上稍有不同:九路戳腳練起來,在形狀上武英雄健,開展大方,利于群戰(zhàn);而文趟子姿勢緊湊,矯健,轉折靈活,利于短踢,把戳腳的運用,使這門藝術不但更細,而且更推進了一大步。我們繼承藝業(yè)的人,要眼望未來,認識自己的藝業(yè)是戳腳,不在文武二字分家,把開張緊湊二者融會貫通,則無往不利,也可能踏著前人的足跡,打破局限,創(chuàng)造出新的成就。
編輯推薦
《東北戳腳秘傳:武趟子拳》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