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迷失與重生

出版時間:2011-3  出版社:吉林大學  作者:朱鵬飛  頁數(shù):274  

內(nèi)容概要

  《崇高的迷失與重生:新中國審美文化史論》試圖為情感主義德性正名,并希望闡明的是,理智主義德性確實可以培養(yǎng)大眾基本的道德感,并維持一個相對良好的社會倫理氛圍;然而情感主義德性卻具有兩極性,它一方面可能導致個人主義、功利主義泛濫,但另一方面也能夠造就天才式的道德英雄,并引領(lǐng)我們走向美德與崇高的彼岸?! ∪珪榻B了情感主義德性與崇高的美學根源、建國十七年:崇高風格的興起與繁盛、“文革”十年:崇高風格登峰造極等內(nèi)容。

作者簡介

朱鵬飛,男,1970年生,浙江工商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畢業(yè)于浙江大學中文系,獲文藝學博士學位。專業(yè)方向為文藝基礎(chǔ)理論、美學。曾在《學術(shù)月刊》、《社會科學戰(zhàn)線》、《文藝爭鳴》、《南方文壇》、《文藝理論與批評》等雜志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雜志轉(zhuǎn)載。出版過專著《直覺生命的綿延一一柏格森生命哲學美學思想研究》。曾主持、參與國家哲社規(guī)劃課題、浙江省哲社規(guī)劃課題、杭州市哲社規(guī)劃課題以及浙江省教育廳課題等多項,2005年獲浙江省教育廳青年學者資助計劃資助,同年入選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3層次培養(yǎng)人員。

書籍目錄

導論 理論重構(gòu)——崇高的特質(zhì)與消解  第一節(jié) 情感主義德性與崇高的美學根源  一、什么是情感主義德性  二、情感主義德性的兩個路向:尼采與柏格森  三、崇高:情感主義德性的高級產(chǎn)物  四、“十七年”英雄:集體主義泥土中開出的激情之花  第二節(jié) 審美的輪回:從崇高、優(yōu)美到滑稽  一、從悲劇到喜?。厚R克思的科學斷言  二、從崇高到浪漫:黑格爾的藝術(shù)史觀  第三節(jié) 西方:古希臘到后現(xiàn)代的大輪回  一、古希臘時代的英雄贊歌  二、古典的優(yōu)美藝術(shù)  三、現(xiàn)代時期:優(yōu)美到滑稽(丑)的過渡  四、走向后現(xiàn)代:滑稽與解構(gòu)的游樂場  第四節(jié) 中國:唐詩到元曲的蛻變  一、始于崇高的唐詩  二、日漸優(yōu)美的宋詞  三、通俗滑稽的元散曲  第五節(jié) 新中國審美文化的變遷  第一章 建國十七年:崇高風格的興起與繁盛  第一節(jié) 集體主義與理想主義的諧奏  第二節(jié) 時代大批判:以集體主義與英雄主義之名  一、《武訓傳》:當個人苦行主義遭遇集體主義  二、俞平伯與《紅樓夢》研究:自然——人道主義與英雄主義的對壘  三、“主觀戰(zhàn)斗精神”:神性時代,一個人的悲劇  四、批判的余波  第三節(jié) 崇高的頌歌:英雄時代十七年  一、、銀屏上的群像  二、作家筆下的英雄  三、唱響時代的頌歌  四、畫出昂揚的情懷  五、英雄氣概:從帝王將相到紅色評書  第四節(jié) 莊嚴與偏執(zhí)共存的崇高期  第二章 “文革”十年:崇高風格登峰造極  第一節(jié) 英雄主義與集體主義精神的異化  第二節(jié) 革命樣板戲的興盛與“三突出”的破產(chǎn)  第三節(jié) 崇高的偏至 第四節(jié) “高、大、全”的舞臺  一、異化的電影英雄  二、紅太陽頌歌  三、要畫得“紅、光、亮”  第五節(jié) 解構(gòu)崇高“三部曲”  第三章 80年代:崇高根基的顛覆與優(yōu)美的崛起  第一節(jié) 從情感主義時代到理性主義時代  第二節(jié) 變“神化”為“人化”的大討論 一、“人性”是什么 二、從“寫真實”到“表現(xiàn)自我” 三、文學的主體性 第三節(jié) 人性回歸:純樸時代的優(yōu)美頌歌 一、文學:回到“人”,回到“人性”  二、電影:揭開真實“人”的生活 三、音樂:“那就是我”,“小小的我”  四、繪畫:從唯美到先鋒 第四節(jié) 易逝的美:優(yōu)美何以如此短暫 一、人的崛起與崇高的退場 二、“文學是人學”觀念的歷史困局 第四章 90年代:崇高、優(yōu)美退潮與人文精神的失落 第一節(jié) 市場經(jīng)濟對私有的肯定 第二節(jié) 人文精神失落與大眾文化的崛起 一、“人文精神”大討論 二、大眾文化的春天 三、王朔:市民社會“第一位文化代言人”  四、《廢都》:賈平凹對精英文學的倒戈 五、莫言與《豐乳肥臀》:女性身體的力量 第三節(jié) 轉(zhuǎn)型期:情感主義德性再次登場 一、傳統(tǒng)理智主義德性:要有“明智”的選擇 二、當代情感主義德性:自我情感的天堂 三、情感主義德性的積極面 四、情感主義德性影響的多重性 五、“群體性崇高”:游蕩在背離社會與凝聚團體之間 第五章 走向新世紀:滑稽與解構(gòu)時代的來臨 第一節(jié) 滑稽:將人生有價值的解構(gòu)給人看 第二節(jié) 滑稽時代眾生相 一、關(guān)于英雄的笑話 二、滑稽歌風:從《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到《芙蓉姐夫》 三、《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當“惡搞”成為時尚 四、傳統(tǒng)社會的無力反擊 第三節(jié) “韓白之爭”:新情感主義的暴力 第六章 崇高的迷失與重生 第一節(jié) 重敘崇高:當代主流藝術(shù)的困境 第二節(jié) 主流藝術(shù)與開放道德 一、是“抱負”而不是“義務(wù)”:柏格森眼里的開放道德 二、當前國內(nèi)主旋律影視劇的通?。悍忾]道德一統(tǒng)天下 三、開放道德在主旋律影視劇中如何可能 第三節(jié) 新情感主義時代:我們可以塑造怎樣的英雄 一、李云龍:一場對于英雄的無情解構(gòu) 二、余則成:英雄時代的美好回憶 三、順溜:新情感主義時代的英雄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在西方眾多倫理學流派中,情感主義倫理學是比較特殊的一脈。從狹義看,學術(shù)界一般把源于近代英國、將道德價值歸結(jié)于人的利害感覺、視情感為人類倫理行為原動力的規(guī)范倫理學派的理論,稱之為情感主義倫理學,代表人物有沙甫慈伯利、哈奇森、巴特勒、休謨、亞當?斯密等人。此外,也有一些學者將20世紀初源于英美實證主義、高揚情感在倫理行為中作用的元倫理學派的理論,稱之為情感主義倫理學,代表人物有羅素、石里克、艾耶爾、斯蒂文森等人。這兩個不同學派——規(guī)范倫理學派和元倫理學派——之所以都可以納入狹義的情感主義倫理學,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肯定個人情感在倫理行為中的重要作用。當代美國學者麥金泰爾給情感主義倫理學下了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他說:“情感主義是這樣的一種學說:所有的評價性判斷,尤其是所有的道德判斷,就其在本性上,它們是道德的或是評價性的而言,都不郭是愛好、態(tài)度或感情的表述?!痹谇楦凶⒁庹呖磥?,“宣稱客觀的和非個人的道德標準存在的任何主張,都沒有業(yè)不能得到任何正當合理的論證,因此,業(yè)就沒有這樣一類標準。” 從這一角度出發(fā),我們很容易找到諸多情感主義倫理學者的共同點。沙甫慈伯里斷言,人的心靈中有一種基于反省的辨別善惡的情感,包括人在內(nèi)的一切動物的行為,都是在情感或激情的推動下做出來的:“任何動物,作為動物所做的無論什么行動,都只是由于一些感情或熱情,激動它的懼、愛、憎,而做出來的。”哈奇森則吧人的行為之善歸結(jié)于道德情感之善:“凡是我們所認為道德的善或惡之每種行為,始終被認為是處于對理性者的某種感情;我們所謂道德或罪惡,或是指這種感情,或是指基于這種感情的行為結(jié)果。”休謨作為經(jīng)驗論者,同樣將道德行為中情感的作用置于理性之上:“道德準則刺激情感,產(chǎn)生或抑制行為。理性自身在這一點上完全無力的,因此道德準則并不是我們理性的結(jié)論?!眮啴?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也把“同情”視為道德行為的推動力:“無論人們認為某人如何自私刻薄,他都肯能對別人的某些遭遇十分關(guān)心,對那些與他完全無關(guān)的事情非常熱心,即使他自己從中撈不到什么好處,卻也由衷地為別人的幸福感到高興。

編輯推薦

《崇高的迷失與重生:新中國審美文化史論》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崇高的迷失與重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