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司馬遷 頁數(shù):全四冊 字數(shù):1920000
內(nèi)容概要
《史記》的體例為史學(xué)發(fā)展史上的創(chuàng)舉之作:她用《本紀》敘述帝王,兼排比大事用《世家》記述王侯封國和特殊人物(如陳涉);用《表》以統(tǒng)系年代、世系、人物等;用《書》記載典章制度的原委;用《列傳》記人物、民族及外國。五體在風(fēng)格上各具筆法而內(nèi)容則構(gòu)成嚴密的整體,既便于考見各類人物的活動,又利于分門別類敘述典章制度。歷代史家將此體例奉為圭臬,一脈相承,成為正史寫作的通用體例。
作者簡介
作者:(漢)司馬遷
書籍目錄
第一卷 目錄
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卷二 夏本紀第二
卷三 殷本紀第三
卷四 周本紀第四
卷五 秦本紀第五
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卷九 呂太后本紀第九
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卷十一 孝景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卷十六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卷十七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卷十九 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卷二十一 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
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卷二十五 律書第三
卷二十六 歷書第四
卷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
卷二十八 封禪書第六
卷二十九 河渠書第七
卷三十平 準書第八
第二卷目錄
第三卷目錄
第四卷目錄
章節(jié)摘錄
至今上即位,作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聲,拜為協(xié)律都尉。通一經(jīng)之士不能獨知其辭,皆集會《五經(jīng)》家,相與共講習(xí)讀之,乃能通知其意,多爾雅之文?! h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常有流星經(jīng)于祠壇上。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陽》,夏歌《朱明》。秋歌《西》,冬歌《玄冥》。世多有·故不論?! ∮謬L得神馬渥洼水中,復(fù)次以為《太一之歌》。歌曲日:“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趾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焙蠓ゴ笸鸬们Ю锺R,馬名蒲梢·次作以為歌。歌詩曰:“天馬來兮從西極,經(jīng)萬里兮歸有德。承靈威兮降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敝形炯橱鲞M曰:“凡王者作樂,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馬,詩以為歌,協(xié)于宗廟,先帝百姓豈能知其音邪?”上耿然不說。丞相公孫弘曰:“黯誹謗圣制,當族。”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yīng),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也。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嘩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fā)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動,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故札以導(dǎo)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徽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沾滯之音矣。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捶,其臣壞。角亂則憂,其民怨I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 》惨粽撸谌诵恼咭?;樂者,通于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于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樂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札,非極味也。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 ∪松o,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頌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惡形焉。好惡無節(jié)于內(nèi),知誘于外。不能反己,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jié)·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a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佚作亂之事。是故強者脅弱·眾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yǎng),老幼孤寡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是故先王制禮樂,人為之節(jié)。衰麻哭泣,所以節(jié)喪紀也;鐘鼓干戚,所以和安樂也;婚姻冠笄,所以別男女也;射鄉(xiāng)食饗,所以正交接也。禮節(jié)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氛邽橥?,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樂勝則流,禮勝則離。合情飾貌者·禮樂之事也。禮儀立,則貴賤等矣;樂文同,則上下和矣;好惡著,則賢不肖別矣;刑禁暴,爵舉賢,則政均矣。仁以愛之,儀以正之,如此則民治行矣?! 酚芍谐?,禮自外作。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札樂之謂也。暴民不作,諸侯賓服,兵革不試,五刑不用,百姓無患,天子不怒,如此則樂達矣。合父子之親,明長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內(nèi),天子如此·則禮行矣?! 〈髽放c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jié)。和,故百物不失;節(jié),故祀天祭地。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如此則四海之內(nèi)合敬同愛矣。禮者,殊事合敬者也;樂者,異文合愛者也。禮樂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
編輯推薦
《史記》是“東方歷史之父”司馬遷之不朽巨作。記述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計三千多年的歷史。《史記》作為我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中的珍品,對后代史學(xué)和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非常深遠和巨大的影響?!妒酚洝?,原名《太名公書》,是我國第一部通史,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和書表的編寫體例。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世紀(記歷代帝王政跡)、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十表(記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記侯國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歷史人物的言行事功)五個部分,共五十二萬字。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明長達三千年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歷史,比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國古代的社會面貌,對后世史學(xué)研究有深遠影響。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