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是如何改變的?

出版時間:2007-1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作者:喬安娜·邁耶羅維茨  頁數(shù):341  譯者:王文卿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榮獲: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設立的“石墻圖書獎”(非小說類),《序言雜志》設立的“年度最佳圖書獎”(男/女同性戀者非小說類)。 從20世紀初在歐洲出現(xiàn)的性別實驗,到1952年被媒體曝光接受了變性別手術的克里期蒂娜·喬根森的傳奇故事,再到今天日益壯大的跨性別運動,喬安娜·邁耶羅維茨引領我們回顧了變性別欲的歷史。就該話題而言,本書是第一部嚴肅的作品。     本書是一部歷史作品,但也滲透著社會的眼光。它考察了科學、醫(yī)學、法律以及大眾文化之間的互動,變性別欲者與醫(yī)生、法官、學者、新聞記者以及或表示支持或表示反對的寫信者之間的互動;分析了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性”和“變性別欲”在眾多的權力關系中被定義和重新定義的過程。它向我們表明,所謂“sex”、性別、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性”(sexuality)、變性別欲等等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以前看來無可置疑、截然對立的類別如今獲得了流動性和滲透性。

書籍目錄

致謝引言第一章 性別的變化第二章 “前美國大兵變成了金發(fā)碧眼、皮膚白皙的美女”第三章 從生理性別到社會性別第四章 “強烈而又傷神費力的”沖動第五章 性革命第六章 自由的時刻第七章 下一代注釋

章節(jié)摘錄

1937年,一位來自紐約、化名為“R.R小姐”的人致信《你的身體》雜志,詢問有關改變性別的事情。她寫道:“自從記事時起,我就感覺我的性別在慢慢變化。”她將自己的身體變化定位在一個“非同尋常的腫塊”上,認為那是“一個正在形成的男性器官”。她說她有“一種強烈的變成男性的欲望”,并向雜志的編輯詢問是否存在“滿足這種欲望的方法”。三年后,N.S.約格爾醫(yī)生在《神經(jīng)與精神疾病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異裝行為及其他跨性別表現(xiàn)》的文章,該文以報紙和雜志中的新聞報道作為開篇。他說,“近年來,大眾媒體中出現(xiàn)了一些新奇的消息:‘一個女性化“男孩”的發(fā)展過程’、‘英國外科醫(yī)生證實,“瑪麗”變成了“馬克”’、‘女孩變成了男人,并準備結婚’”?!癛.R小姐”寫信給一家大眾期刊以征求有關改變性別的建議,而費城的精神病醫(yī)生約格爾則在其學術文章中使用了來自大眾媒體的資料,這看起來或許很怪異,不過二者都準確地判定出了性別的變化在其中首次公開亮相的那個文化領域。在美國的大眾文化中,記者們對變成男人的女人以及變成女人的男人進行了報道。性別是由什么構成的?人能否改變它?如何改變?這些問題已經(jīng)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在20世紀中葉之前,醫(yī)生和科學家尚未使用“transsexual”這個詞。一些性學家對跨性別認同進行了個案研究,對象是那些在感覺和行為表現(xiàn)上與異性相像的男人和女人。19世紀末,他們發(fā)表了研究的成果。這些早期的性學家將跨性別認同置于“性倒錯”的類別之下,并將其主要與同性戀聯(lián)系起來。在20世紀早期,性學家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和哈夫洛克·埃利斯(潘光旦在翻譯《性心理學》一書時將其譯為“靄理士”。——譯者注)將“異裝行為”或者“裝扮異性的行為”界定為一個獨立的類別,其中既包括穿戴異性服飾的行為也包括跨性別認同?!皌ranssexualism”(變性別欲)的定義部分地涉及到通過手術改變性別的愿望。在20世紀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戴維·O.考爾德韋爾和哈里·本杰明兩位醫(yī)生創(chuàng)造并普及了“transsexual”這個英文術語,而克里斯蒂娜·喬根森也開始在媒體中亮相。在此之前,“變性別欲”這個詞尚未作為一個醫(yī)學類別出現(xiàn)。但是,在“transsexual”這個詞成為醫(yī)學用語之前,與改變性別和變性別手術有關的概念已經(jīng)存在了。20世紀初,歐洲的科學家開始進行“改變性別”的實驗,首先是在動物身上,然后是在人身上。在20世紀的第一個10年,生理學家歐根·斯坦納赫在奧地利針對動物所做的變性別實驗開創(chuàng)了先河。而在20世紀20年代以及30年代初的德國,在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的性科學研究所工作的一些醫(yī)生為他們稱之為“異裝者”的病人實施了變性別手術,并向外公布了這些消息。歐洲科學家所采取的醫(yī)學措施建立在新的性別概念的基礎上,根據(jù)這一概念,所有人都是雙性別者,或者部分是男性部分是女性。簡單地說,這一新的定義挑戰(zhàn)了19世紀的觀點,即認為性別是分離和對立的,而后者更加普及。后來,有關變性別手術的消息傳到了美國,不過不是通過醫(yī)學這個行業(yè),而是通過大眾文化。對于這一點,“R.R小姐”和約格爾醫(yī)生應該很明白。至少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美國的報紙和雜志中出現(xiàn)了“性倒錯”、“性別的變化”和“性別形態(tài)的改變”等方面的報道。相對來說,歷史學家所謂的性別“僭越”在報紙上更為常見,這類故事講的是,某人原本被認為屬于某種性別,但后來卻被發(fā)現(xiàn)以異性的身份生活。與這些故事不同,有關性別變化的報道講的是得到醫(yī)生肯定的身體變化,常常涉及到手術的問題,盡管有時并非如此。在1950年之前,這些聳人聽聞的報道使美國人意識到,性別可能并不像它曾經(jīng)看來的那樣顯而易見和永恒不變。一些讀者在性別的生理特征上并不存在混雜的狀況,不過美國雜志和報紙的報道使他們認識到改變性別的確是可能的,并提出為自己改變性別的要求。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一些讀者借用有關性別變化的報道,將追求變性別手術看作對自我意識的明確表達。通過閱讀,一些具有跨性別特征的個體接觸到了各種術語。借助于這些術語,他們將自己認定為裝扮異性的行為者(原文為“eonist”,指的是穿戴女性服飾、模仿女性行為舉止的男性?!g者注)、異裝者、同性戀者、性倒錯者或者雙性別者。慢慢地,他們認同了一個更大的群體,該群體的成員都希望改變自己的性別。歐洲在改變性別方面所做的實驗、美國的新聞報道、新近出現(xiàn)的對醫(yī)學治療的要求……正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中,精神病醫(yī)生考爾德韋爾和內分泌學家本杰明才開始關注要求改變性別的那些人。他們沒有憑空捏造“變性別欲”這個類別,所做的診斷也非無中生有。P2-3

編輯推薦

海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性別是如何改變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既有趣味,又張知識,很好的中學生讀物。
  •   用通俗的術語來說,這本書講的是"變性"和"變性人"的歷史.中國著名的性社會學家潘綏銘教授在為本書撰寫的序言中闡釋了為何通俗的術語("變性"/"變性人")并不準確,從而需要換個稱呼.
  •   這本書我讀過英文原文。學校圖書館有,北圖也有。后來又讀了中文版,翻譯得還不錯.
  •   本來以為是紀實文學的,誰知道居然是學術討論型的,不能說不好,但并不合我脾胃。要不是適逢那三天的5折優(yōu)惠,我根本不可能買這本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