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對譯者有用嗎?

出版時間:2006-9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作者:Andrew Chesterman,Emma Wagner  頁數(shù):14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長期以來,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之間的關系一直是譯界關注的話題。本書以對話的形式討論了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之間的關系,涉及譯者身份、譯者隱身、翻譯的類型及策略、翻譯質(zhì)量、譯者道德及翻譯工具等問題,從而結束了研究者和實踐者自說白話的局面。本書語言簡潔易懂,比喻形象生動,實踐者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了解翻譯理論的概貌,釋清對翻譯理論的種種疑惑,而研究者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翻譯實踐,在研究中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總之,本書不失為促進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交流的一個良好開端。

書籍目錄

Preface1. Is translation theory relevant to translators' problems?(aims of theory-needs of translators-conceptual tools)2. Who am I? What am I doing?(identity-metaphors for translation-history)3. I translate, therefore I am not(visibility-authors-professional status)4. What's it all for?(classification of purposes, types, readerships)5. How do I get there?(strategies-unblocking-distancing-motivating)6. Is it any good?(quality assessment-standards-norms)7. Help!(translation aids-machin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memory)ConclusionsReferencesIndex

編輯推薦

  本書肇始于Emma Wagner對Chesterman的著作Memes of Translation(1997)一書的批判性回應,認為該書對從事實踐工作的譯員沒什么用處.二人隨后的討論形成了本書的雛形。全書保留了對話的形式,主要圍繞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之間的關系問題展開討論,共分七章,每章多以標題形式提出問題,隨后的討論圍繞該問題展開。Chesterman和wagner在各自領域內(nèi)豐富的知識與經(jīng)驗使得這場討論廣泛而深入,其中涉及的主題包括翻譯理論的目的和譯者需要(第一章)、譯者的身份和翻譯的隱喻(第二章)、譯者的隱身和職業(yè)地位(第三章)、翻譯的功能、目的、類型和譯文讀者(第四章)、翻譯策略(第一、五章)、質(zhì)量評估、譯者道德(第六章)和翻譯輔助工具(第五、七章)等。Chesterman就這些問題介紹了翻譯研究的各種成果,而Wagner則提供了在歐盟翻譯實踐中的豐富例證,他們的意見既有共識也有分歧,無論對研究者還是實踐者,本書都提供了一個了解對方、參與對話的機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理論對譯者有用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比較薄的一本書,但是字里行間信息量很大。采取對話的形式,一位作者說一頁紙,另一位作者回一頁紙,一位是學校重理論的立場,一位是為歐盟工作者重實踐的立場,內(nèi)容很有質(zhì)量,涉及很多翻譯研究理論名詞,也有很多實踐中的問題。你可以理解為實踐家和理論家都在展示自己的合理性和權威性,然后爭論翻譯應該是門人文科學、自然科學還是應用科學。
  •   本書對翻譯理論研究者和實踐學習者都很實用,很好的闡明了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的關系。
  •   不錯,是本好書,適合有一定量的實踐積累后閱讀
  •   老師讓買的,上課要用,還不錯,沒有想象中那么枯燥。。。
  •   挺好的,價格又便宜~
  •   對于一直對理論頭大的同學而言,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里面通過對話辯論的形式逐一介紹了各種翻譯理論,很詳細很全面,英文術語不太懂的同學可以參考前面的中文導讀,對于理解后面的內(nèi)容大有好處
  •   通過對話的方式來闡述理論。。。
  •   此書不錯,是翻譯專業(yè)研究生案頭必備之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