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10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作者:諾德 頁數(shù):21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譯有所為——功能翻譯理論闡釋》一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大量的實例全面介紹了德國功能翻譯學派的理論,解釋了這些理論的模糊點及其中的術語,同時也闡明了作者本人的功能翻譯觀點。該書首先回顧功能翻譯理論產(chǎn)生的背景和形成的過程,詳細描述了功能翻譯理論的要點及其在譯員培訓方面的作用,進而論述功能翻譯理論在文學翻譯、口譯等領域的應用。作者還回應了人們對功能翻譯理論(尤其是對目的論)的批評。最后,她展望了目的論和功能主義研究途徑在世界各地的發(fā)展前景。
書籍目錄
緒論1 歷史回顧1.1 早期觀點1.2 卡塔琳娜·賴斯和翻譯批評理論的功能類別1.3 漢斯·弗米爾:目的論及其他1.4 賈斯特·赫爾茲--曼塔里和翻譯行為論1.5 譯員培訓中的功能方法論2 翻譯與行為理論2.1 翻譯作為一種翻譯互動形式2.2 翻譯作為一種有意圖的互動2.3 翻譯作為一種人際互動2.4 翻譯作為一種交際行為2.5 翻譯作為跨文化行為2.6 翻譯作為一種文本處理行為3 目的論的基本概念3.1 skopos、目標、目的、意圖、功能和翻譯綱要3.2 篇際一致和篇內(nèi)一致3.3 文化的概念和文化專屬性3.4 合適與對等3.5 文本分類的作用4 功能理論在譯員培訓中的應用4.1 翻譯導向的文本功能模式4.2 翻譯的功能類型4.3 功能翻譯中的規(guī)范和常規(guī)4.4 原文分析、翻譯綱要及翻譯問題的確定4.5 翻譯問題的功能層級4.6 重新審視翻譯單位4.7 翻譯誤差和翻譯評估5 功能理論在文學翻譯中的應用5.1 文學交際中相互作用的各種動因5.2 跨文化障礙的文學交際5.3 文學翻譯的目的與任務5.4 舉例6 從功能主義途徑探討口譯6.1 口譯在目的論中的角色6.2 譯員的培訓:從口譯到筆譯6.3 從功能主義途徑探討同聲傳譯7 批評8 功能加忠誠9 展望未來術語表人名英漢對照表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1.4 賈斯特·赫爾茲一曼塔里和翻譯行為論 賈斯特·赫爾茲一曼塔里,是德國籍芬蘭職業(yè)翻譯家、翻譯學者以及培 訓職業(yè)譯員的翻譯教師。她在理論上又比弗米爾前進了一步。在其1981年首 次出版并于1984年修訂的《翻譯行為理論與研究方法》一書中,曼塔里幾乎 不使用“翻譯”一詞。這使她偏離了傳統(tǒng)意義上“翻譯”的概念及人們對“ 翻譯”一詞的期望值。她的理論建立在行為理論的原則之匕(von wright 1968,Rehbein 1977),這一理論試圖囊括各種形式的跨文化轉(zhuǎn)換,包括那 些不涉及任何原文語篇與譯文語篇的轉(zhuǎn)換。她偏愛“信息傳遞者”一詞,因 為它包括語篇材料以及其他諸如圖片、聲音及肢體語言等媒介?! ≡诼锏睦碚撃J街?,翻譯被解釋為一種“為實現(xiàn)某種特定目的而設 計的復雜行為”(Holz—Manttari & Vermeer1985:4),通稱“翻譯行為” 。翻譯行為的目的在于傳遞跨越語言與文化障礙的信息,這些信息由專家培 養(yǎng)出的信息傳遞者發(fā)出。譯員便是產(chǎn)生跨文化交際的信息傳遞者的專家。曼 塔里將“跨文化交際”稱為“合作”?! 》g行為是產(chǎn)生某種信息傳遞者的過程,它為協(xié)調(diào)行為與交際合作而服 務于上級行為系統(tǒng)。(1984:17,作者譯)曼塔里特別強調(diào)翻譯過程的行為方 面,重視對行為參與者(行為發(fā)起者、譯者、譯文使用者、信息接受者)和環(huán) 境條件(時間、地點、媒介)的分析。她主要關注的一點是譯者在以勞動分工 為特征的社會中所處的地位。關于職業(yè)培訓,她強調(diào)譯員在其領域中的專家 地位。我們會在下一章詳細闡述這些方面?! ≡诮诘钠渌髌分?,曼塔里引進了生物控制論,試圖解釋促使作為社 會組成部分的個人在合作中能夠相互適應的條件(1988:39)。產(chǎn)生或設計功 能信息傳遞者的能力由大腦的功能決定,大腦功能在專業(yè)文本設計者培訓時 必須予以考慮(1993:304ff)。因為這一理論被認為屬于翻譯研究的認知語 言學和心理語言學領域,所以我們在此不作討論。
編輯推薦
《譯有所為:功能翻譯理論闡釋》是中文譯本,您可以通過《譯有所為:功能翻譯理論闡釋》了解諾德本人和德國其他學者的功能翻譯理論,并從中獲益??死锼沟侔病ぶZ德是功能翻譯理論界的領袖人物,英語版《譯有所為——功能翻譯理論闡釋》是她的杰出力作,書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大量的實例全面介紹了德國功能翻譯學派的理論,翻譯了這些理論的模糊點及其中的術語,同時也闡明了作者本人的功能翻譯觀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