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高陽 主編 頁數(shù):297
Tag標簽:無
前言
從事歷史小說寫作以來,二十余年心血所積,得書若干,計字又若干?說實話連我自己都不甚了了,約略而計,出書總在六十部以上;計字則平均日寫三千,年得百萬,保守估計,至少亦有兩千五百萬字。所謂“著作等身冶,自覺無忝。上下五千年,史實浩如煙海,所以我的小說題材,永遠發(fā)掘不盡;更堪自慰的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華人社會,無一處沒有我的讀者。有些讀者獎飾之殷,期勉之切,在我只有用“慚感交并冶四個字來形容心境。行年六十有五,或許得力于凡事看得開,更應慶幸于生活在自由自在、不虞匱乏的大環(huán)境中,所以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可說并未老化;與筆續(xù)盟,二十載可期。不過今后的筆墨生涯,一方面從事創(chuàng)作;另一方面亦須整理舊稿。新作單行本將僅交由聯(lián)經及遠景兩家出版事業(yè)公司印行。00搖2 高陽文集珍藏版搖搖與遠景出版事業(yè)公司合作的開始,在個人的創(chuàng)作歷程中,是一塊很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種極愉快的經驗,特綴數(shù)語,敬告讀者。是為序。一九八六年九月杪
內容概要
劉三秀是清初的一個絕色寡婦;清朝人的筆記中有很多關于她的記載,說她在順治入關后,被下江南的清兵擄去;豫親王多鐸一見到她就被她的美貌征服,當時正趕上多鐸的福晉剛剛去世,因此就娶了劉三秀做嫡福晉。多鐸原本無子,娶了劉三秀后,連生了兩個兒子。關于劉三秀的故事,可以在墅西野叟的《過墟志》中找到記載;清史權威專家孟森認為,《劉三秀》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小說。可是,劉三秀所嫁的究竟是豫親王多鐸?還是另一個下江南的端重親王博洛?只憑《過墟志》的記載根本不夠。而且在清朝人的筆記中,大多記錄著劉三秀嫁的是豫親王多鐸,那為什么在高陽的筆下卻不是這么回事?你能在這本歷史小說里找到答案。
作者簡介
臺灣著名作家,以歷史小說著稱,精通清代歷史掌故。本名許晏駢,譜名儒鴻,字雁冰。筆名高陽、郡望、吏魚、孺洪等。其代表性作品有《胡雪巖全傳》三部曲、《慈禧全傳》等。高陽的作品對清代歷史有著獨特的研究深度,也是他最為拿手的部分。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于是擇定吉期辦喜事,黃家的賓客自然不會多;不如錢家來得熱鬧。不過,這在劉三秀意料之中,雖覺怏怏,也只是一時之事。到晚來送入洞房;她關照張媽“聽房”,有何動靜,事后要向她報告。 第二天一早,張媽去復命時,劉三秀尚未起床;據說新娘子一夜未曾卸妝,不管新郎官如何搭訕,只是不理,竟是在燈下獨坐了一夜。 “咦!”劉三秀著急,“這,這是什么緣故?” “怕羞?!?“嗐!怎么這樣子孩子氣?!眲⑷阏f,“等我來告訴她?!?夫婦之道,劉三秀原是跟女兒談過的,不過語多含蓄;這天只好再切切實實指點一番。做娘的不大好意思出口;做女兒的更是羞得抬不起頭來。不過到底還是講清楚了;母女倆都有如釋重負之感。 張媽仍舊奉派“聽房”。下一天來報,新娘子倒是肯與新郎官同床共枕了;不過隱隱約約地又喊又哭又討?zhàn)?,鬧了一夜。 “唉!”劉三秀嘆了口氣,“苦了女兒了!不過做女人除非不嫁;要嫁總要經過這一回,也是沒法子的事?!?到了第三夜一過,張媽的報告又不同了,“好了!”她說,“新娘子笑了?!?“怎么?”劉三秀亟亟問說,“你仔仔細細講給我聽?!?“先是談閑天,新郎官問新娘子讀過什么書;又問她有些什么親戚——” 劉三秀緊張了:“阿珍怎么說?”她打斷話問。 “新娘子說,有兩個舅舅,另外有個表兄,品行不大好?!?“這是指阿七?!?“當然。” “還說什么?”劉三秀說,“有沒有說,阿七不學好,快做‘伸手大將軍’了?” “沒有。” “好!”劉三秀接著又鄭重叮囑,“以后阿七來,不準他進中門,更不可以讓姑爺看見?!?這是個難題,但張媽只有硬著頭皮,暫且答應:“好!” “以后呢?”劉三秀將話題又轉入洞房,“他們還談些什么?” “我只聽到一句,新郎官說:小姐,時候不早了,請安歇吧!新娘子不響,不過腳步聲聽得出來,是上床了。還聽見放帳鉤的聲音;再下來就是新娘子的笑聲了。” “這一來,我放心了!” 劉三秀的心情,恰如懷才不遇的老塾師,聽到自己一手教導出來的學生,成為“案首”——考秀才的第一名;欣悅之情,溢于言表。因為,她總覺得婚姻不在乎門當戶對,但必要郎才女貌,方算美滿。自己嫁黃亮功是委屈的;所以女兒在洞房中的笑聲,帶給她的感覺,不僅僅是“天下父母心”必有的安慰;而且也像是為她彌補了一大缺憾。 因為如此,她對錢萬選也就不僅僅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而且不自覺地將從未給過黃亮功的溫柔、體貼,給了女婿。 錢萬選自然心滿意足,自覺做神仙也未見得能有這樣的好日子??上В瑲g娛的日子總是過得太快;轉眼之間要滿月了! 錢敬園早在三天之前就來通知:滿月那天,派人來接。乍聞此言,錢萬選魂飛天外;新娘子自然也是依依不舍。
后記
高陽(1926—1992),一說為1922年。臺灣已故著名作家。高陽以歷史小說的創(chuàng)作,享譽當代文壇,其作品的最大特色是“以歷史人小說,以小說述歷史”,從考據中探索歷史的真相實況,并將求證索據所獲的資料運用于小說之中。高陽著述豐富,一生著作約90余部,105冊,讀者遍及全球華人世界,有人以“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zhèn)處有高陽”來描述高陽作品在華人社會的受歡迎程度。高陽過世的時候,友人挽聯(lián)云:“文章憎命達,詩酒風流李太白;才學著書多,古今殷鑒羅貫中。” 由于種種原因,祖國大陸讀者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無緣知曉高陽這位浙籍著名歷史小說巨擘。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高陽作品的陸續(xù)翻印以及研究工作的徐徐展開,祖國大陸讀者、研究者才逐漸有機會一睹其藝術風采。在20世紀90年代掀起一股高陽熱,許多出版社陸續(xù)出版高陽作品。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高陽的作品的出版分散于多家出版社,當然也不完整。基于這些考量,我們計劃出版一套比較系統(tǒng)和完整的《高陽文集珍藏版》。 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和地域,語言風格與我們現(xiàn)在的閱讀習慣有所不同,但出于對高陽先生作品的尊重,我們在稿件編輯過程中,采取了非常審慎的態(tài)度,除了對原文中明顯差誤作了更正,極個別地方略有刪改,盡量保留文章原貌。 編者
編輯推薦
《高陽文集珍藏版:劉三秀》編輯推薦:吉林出版集團選取高陽最重要最經典之作品集中引進,輔之以高品質的編校與裝幀,精心打造高陽文集珍藏版,以饗各位高陽作品及歷史文學愛好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