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 作者:索達吉堪布 著 頁數:270 字數:299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今年因為偶然的機會,寫了一本《苦才是人生》,得到不少人的認可和支持,說看后多了一分坦然面對痛苦的力量,對生活、對工作、對人生挺有幫助,這讓我非常欣慰! 不過,也有人問我:“這些道理雖好,我也都懂,但平常遇事還是用不上,該怎么辦呢?”其實,這就是知道與做到之間的差距。 在唐朝,自居易曾去拜訪鳥窠道林禪師,問:“什么是佛法大意?” 禪師說:“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自居易聽了十分失望:大名鼎鼎的烏窠禪師,竟然會如此平常,毫無玄妙高超之處。于是不悅地說:“這個道理,三歲小孩也知道?!? 禪師答言:“三歲小孩雖曉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的確,道理再高妙,如果只停留在字面上,認為自己已經懂了,卻從來沒有在現實中用過一次。那么,道理就是道理,你就是你,你與道理之間的距離可以跑一匹馬。 現在許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從佛法中尋求解脫之道。實際上,就算有人告訴你最好的方法,可你從來不去做的話,到頭來也于事無補。就像醫(yī)生給你治病,你若拿著藥方卻不吃藥,這藥再可以起死回生,你的病也好不了。 陸游也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書本上得來的,始終很表面,要想知道它對自己究竟有沒有用,只有親自做一做才會明白。 所以,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才是得到》。里面的很多殊勝竅訣,只有當你真正去做了、嘗試了,依靠佛法無形的加持,你的身體上、心靈上,才會或多或少得到不同的利益。 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吃,不可能一口就吃成胖子;路要一步一步走,不可能一步就跨過千里。同樣,調心也要一點一點來,不可能修了幾天就想超凡入圣。只要你今天比昨天有一點進步,這就值得歡喜了。如此日積月累,滴水才可以穿石。 當然,書中的有些內容,也許超出了有些人的認知范疇,一下子似乎很難接受。但不要因為跟自己的教育相反,就一概排斥、否認,“我覺得這在忽悠人”、“我覺得這不可能”…… 要知道,我們的分別念并不可靠,佛陀也曾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庇绕鋵τ诒容^陌生的領域,最好是以理性智慧來抉擇、觀察,而不能單憑“我覺得”來下定論。畢竟,我們已被自己的分別念欺騙很多次了。 如今在西方,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接受并認同佛教的理念,并將之應用于臨床治療、臨終關懷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驚訝的成果。以前對佛教抱有成見的人,也不得不以全新的視角,對深奧的佛教理論重新探討。所以,佛教到底是迷信,還是智信?相信時間會慢慢給出一個清晰的答案。 其實,你信不信佛教,這個并不強求。然而,人生在世,你我都難免生老病死,而佛教中,正好有面對這一切的殊勝竅訣。假如你用了別的方法都于事無補,那么,試一試佛教又有何妨呢? 索迭吉 于中秋月夜有感而發(fā) 2012年9月30日
內容概要
現在,許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盡各種方法尋求解脫之道。實際上,就算有人告訴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變逆境、離苦得樂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還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腳、低一腳地跋涉,從一種苦陷到別一種苦中,對快樂只有望洋興嘆。
繼《苦才是人生》出版后,無數讀者依此點亮了自己的心燈,在生活、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不同的利益。同時,他們也希望滋潤到更多的佛法甘露。因緣具足,上師索達吉堪布又為大家奉上這本《做才是得到》。
如果說《苦才是人生》讓大家洞察了活也苦、死也苦,世間一切皆無常的真相,那《做才是得到》這本書,則在此基礎上更近一步開示我們:唯有敬畏因果、感恩無常,依靠佛法的殊勝加持,方能掙脫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間各種福報利益。
如此,人生不同年齡段的所謂“難關”,也只不過是通往解脫的階梯而已。
作者簡介
索達吉堪布,生于1962年。依止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為根本上師,駐錫于喇榮五明佛學院主管漢僧,因感漢地佛子因語言障礙無緣接觸藏傳佛教,故將大量藏文經論譯成漢語,并以竅訣方式傳講。二十多年日不缺講,夜不乏譯。
1990至1999年,曾前往歐美及東南亞等多國弘法。近年來,應邀前往清華、北大、人大、復旦、浙大、港大等高校,與眾多知識分子進行交流,深入淺出地展示佛教奧秘,令莘莘學子受益匪淺。
書籍目錄
作者序:愿大家以此得到點滴的利益/
第一章做,就是得到
人的一切快樂,都是從利益他人中產生的;一切痛苦,都是由只為自己而引起的。你若能明白這一點,并試著去慢慢改變,其實得到幸福很快,并且很長久。
1. 學佛能為我?guī)硎裁春锰?br /> 2. 多做利他的事就不苦
3. 想除苦,修“自他相換”就行
4. 有些病,請交給佛來醫(yī)
5. 改變一種觀念,就可能新生
6. 怕老是沒用的
7. 有歸宿感的人,晚年不會苦
8. 人老了,投靠阿彌陀佛可能最有意義
9. 念一聲佛號,功德無法估量
10. 死是大苦,請佛來幫您解脫
11. 他若死時你救他,你若死時天救你
12. 愛護物命,從點滴做起
13. 孤獨無援時,不妨試一試佛法
第二章笑談人間幾多苦
總是叫著“我要、我要”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最后一貧如洗;總是慷慨布施的人,有“舍”才有“得”,財富會自然而然涌現。
1. 苦才是人生
2. 快樂并不可靠
3. 禍不單行很正常
4. 有錢有地位,苦就會少嗎
5. “人有財發(fā)瘋,牛有草發(fā)瘋”
6. 不過分追求金錢,財富才可能不期而至
7. 你是那個總叫著“我要、我要”的人嗎
8. 布施不是非錢不可
9. 天高不算高,心貪第一高
10. 獲取財富,不要盲目跟風
11. “得便宜處失便宜,貪什么”
12. 其實,你并不窮
13. 苦與樂的真諦
第三章把無常變成人生的正能量
如今很多人不安于現狀,拼命追求地位、名聲。但就算你擁有了這一切,內心也仍然不會知足,這種無厭的追求終將毀了自己。正如有些教言中所說:“欲望毀希望。”
1. 無論自己身上發(fā)生什么,都不必覺得很倒霉
2. 懂得無常,才不為感情所傷
3. 珍惜感情,絕不貪執(zhí)
4. 癡情不是奇跡
5. 感情執(zhí)著,必來自于前世怨仇
6. 珍惜現在,比妄想未來更重要
7. 把一天的生活當一生來觀修
8. 多修無常,得佛安慰
9. 如果想專修一法,無常最為重要
10. 警惕無常
11.無常絕不會按常理出牌
12. 請為來世找尋方向
第四章懂因果的人有福
如果你是獅子,別人罵你是狗,你不會真的變成狗,故不用為此而傷心;如果你是狗,別人贊嘆你是獅子,你也不會真的變成獅子,故不必為此而欣喜。
1. 嫉妒別人,只能害了自己
2. “名譽,是魔鬼對你的奉承”
3. 罵人的果報相當可怕
4. 做人要厚道
5. “害心是地獄的使者”
6. 不要隨便發(fā)惡愿
7. 隨喜惡人,惡報更大
8. 一念之差,福報頓消
9. 善心能帶來最大的福報
10. 心善的話,做什么都會積功累德
11. 任何苦樂都不會無因無緣
12. 有就享受,沒有就坦然接受
第五章佛的加持不可思議
我們在祈求諸佛菩薩時,要堅信他們就在面前,這一點很重要。倘若沒有這種信心,只是將信將疑,則很難得到真實的利益。
1. 學佛后,有些感應非常奇妙
2. 一絲善念,勝過萬千靈丹妙藥
3. 若想孝敬老人,教他用轉經輪
4. 轉經輪可以讓你心想事成
5. 供佛就有大福報
6. 右繞佛塔,功德無量
7. 轉繞佛塔時要有想法
8. 有信心,狗牙也是佛牙
9. “我的媽媽叫綠度母”
10. 當你的生活出現障礙時,祈禱蓮師十分重要。
11. 觀修蓮師,別的佛會不會生氣
12. 想除去負罪感,就念金剛薩卅心咒
13. 積福是不是一種執(zhí)著
第六章孝順父母的智慧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從世俗角度而言,比父母更重要的事情是沒有的。
1. 父母之恩,深似大海、高如須彌
2. 尊敬長輩,連動物也懂
3. 不要指使父母為自己做事
4.不恭敬父母,佛也曾遭報應
5. 父母需要你時,你在哪里
6. 絕對不敢輕視老年人
7. 聽老人言沒錯
8. 最大的孝順是讓父母不再怕死
第七章 佛是這樣關懷臨終者的
當今時代,人們對臨終者的關懷遠遠不夠。如果誰家生了個寶寶,全家人有一套嫻熟的“育兒經”;可是家里有位老人瀕臨死亡,許多人只有哀傷、無助,想幫他卻不知從何做起。
1. 再放不下就晚了
2. 念“阿彌陀佛”,老少咸宜
3. 極樂世界要經常想
4. 睡覺時要吉祥臥
5. “生前擁有再多的財產,都比不上死后的一句觀音心咒”
6. 亡者已逝,請別再給他添苦
7. 愿人人都掌握“剎那往生法”
8. 別把“文武百尊”當泥菩薩
9. 臨終一念至關重要
10. 人死后并非一了百了
第八章看法決定活法
有些人做的事就像芝麻一樣小,但到處表功的聲音,卻像雷聲一樣大。就如同被淋濕的木柴,燃火的能力非常微弱,但冒出的滾滾黑煙,卻四處彌漫。
1. 關愛可憐人,比供養(yǎng)菩薩的功德大
2. 要想獲得快樂,必須要有產生快樂的因
3. 永遠牢記自輕他重
4. 縱有十分福氣,也只享受三分
5. 忘恩負義,天人也會嫌棄
6. 挑剔別人前,請先挑剔自己
7. 挑撥離間,來世變成啞巴鬼
8. 讒言最容易讓人輕信
9. 善于傾聽就是智者
10. “貨物要過秤,方知其輕重”
11. 有信仰,就能活出奇跡
12. 敬畏后世,就能避災遠禍
13. 每個人的生命都將不朽
14. 幸福如此遼闊
附錄 愿人人都能成就所愿:索達吉堪布精彩開示錄
章節(jié)摘錄
1、愿大家以此得到點滴的利益現在許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從佛法中尋求解脫之道。實際上,就算有人告訴你最好的方法,可你從來不去做的話,到頭來也于事無補。就像醫(yī)生給你治病,你若拿著藥方卻不吃藥,這藥再可以起死回生,你的病也好不了。《做才是得到》。里面的很多殊勝竅訣,只有當你真正去做了、嘗試了,依靠佛法無形的加持,你的身體上、心靈上,才會或多或少得到不同的利益。其實,你信不信佛教,這個并不強求。然而,人生在世,你我都難免生老病死,而佛教中,正好有面對這一切的殊勝竅訣。假如你用了別的方法都于事無補,那么,試一試佛教又有何妨呢? 2、學佛能為我?guī)硎裁春锰幬医洺O耄簩W佛最大的優(yōu)點是什么?就是對生老病死有所準備,一旦出現疾病、死亡,不會覺得特別不幸,反而有勇氣從容面對。不學佛的人不是這樣,一旦出現天災人禍,或者遇到生老病死的痛苦,就會抱怨命運不公,自己實在太倒霉了。對他們而言,平時幾乎很少考慮:“我病了怎么辦?死了怎么辦?”即使偶爾考慮一下,也只是給自己買一份保險。其實這些并不保險,醫(yī)療保險不能保證你不生病,養(yǎng)老保險不能保證你不衰老,保險公司再怎么厲害,也解決不了你的生死大事。一個人只有學了佛,面對這些才會輕而易舉、游刃有余:快樂時突然出現痛苦了,這沒什么,苦樂本就是無常的;健康時突然出現疾病了,這也很正常,輪回的本性就是生老病死;親朋好友忽然離去了,這就是聚際必散的規(guī)律。可見,佛教對于人生種種,有著不同于常人的認識。3、念一聲佛號,功德無法估量不同的佛號有不同的功德,就像這個世間上,不同的藥可以治療不同的病一樣。其實,念佛號的話,不管老年人也好、年輕人也好,有地位也好、有錢財也好,黃種人也好、白種人也好,什么樣的人都能得到利益。哪怕是動物,正在掙扎著死去時,你在它耳邊念一聲“南無寶髻如來”,它也能得到巨大的助益。有些人特別怕魔、怕鬼,晚上不敢一個人上廁所,此時就念“南無日月燈如來”。還有人特別愛漂亮,渴望相貌端嚴,那可以長期念“南無步蓮如來”?!裆苡龅竭@些佛號,不管是用眼睛看、用嘴巴念,還是別人念時自己在聽,都是十分有福報的。4、有些病,請交給佛來醫(yī)佛教中講過,疾病的成因有兩種:一是前世的業(yè)力,二是今生的外緣。后者治療起來相對容易;但前者的話,單靠求醫(yī)問藥很難治愈,此時就需要向佛法求助了。生活里,有些病,藥物是無能為力的,甚至還能帶來嚴重的副作用,這時,你可以試著去念咒、轉繞、頂禮、懺悔、發(fā)愿,通過祈求諸佛菩薩加持等途徑,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方面的事例,古往今來發(fā)生得實在太多了。佛法是不可思議的,在現世里,當你身心遇到解決不了的病苦時,不妨去求求佛的加持,說不定會給你帶來意外的驚喜。5、苦才是人生有些人喜歡追求財富,卻不知道腰纏萬貫的富人有謀財、守財、失財的痛苦,身無分文的窮人有無財、求財的痛苦。換句話說,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痛苦,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痛苦。這正像《中觀四百論》所說的:“勝者為意苦,劣者從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壞世間?!备侨号宕髱熢f:“高官心里有大苦,小民身上有小苦?!贝_實,作為凡夫俗子,不被痛苦折磨的一個也沒有。生活中,我們身上還經常發(fā)生這樣的事:想見的親友見不到,怨恨的敵人卻總是狹路相逢;想聽的喜訊聽不到,不愿意聽的噩耗卻時時傳來;非常希望身體健健康康的,可往往是病魔纏身,沒有自由快樂之時……總之,做什么、想什么,結果往往事與愿違??v觀整個世間,身與心的痛苦無處不在,一個人不論高貴、低賤,恒時都被這兩種苦所損惱,就像同一苦海中的淺水魚、深水魚,無時無刻不在為苦水浸泡著。6、禍不單行很正常一個人在眾多業(yè)力的激發(fā)下,種種痛苦層出不窮,從苦中又產生苦,或者苦上又加苦,這就是“苦苦”,也是世人常說的“禍不單行”。不過,佛陀認為,世間之苦本就如此。無論我們生于什么地方,都會一個痛苦接著一個痛苦,這個痛苦還沒消失,那個痛苦又出現了,連一剎那安安穩(wěn)穩(wěn)、快快樂樂的機會也沒有。了知這一點,我們就會心里有數,面對起來也比較容易。7、當你不過分追求金錢時,財富才可能不期而至佛教認為,每個人的錢財,真的是夠用就好。如果想賺錢的欲望太大了,只會給自己帶來層出不窮的煩惱。其實,只有當你不過分追求金錢時,財富才可能不期而至,并且?guī)韮刃牡淖栽谂c安樂。8、你是那個總叫著“我要、我要”的人嗎總是叫著“我要、我要”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最后一貧如洗;總是慷慨布施的人,有“舍”才有“得”,財富會自然而然涌現。從前有一則寓言:兩個小鬼要到人間投胎,閻羅王對他們說:“讓你們去做人的話,一個要一生布施東西給別人,一個要一生從別人那里獲得東西,你們愿意做什么樣的人?”小鬼甲一聽,趕緊跪下來說:“閻王老爺,我要做一生從別人那里獲得東西的人?!毙」硪覄t默默無言,靜靜聽候閻羅王的安排。閻羅王把撫尺一拍,判道:“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間做乞丐,可以處處向人乞討東西;小鬼乙投胎富裕人家,時常布施周濟別人?!边@則寓言,實際上反映了“舍”與“得”的微妙關系。9、懂得無常,才不為感情所傷現在你對感情的執(zhí)著,相當于孩童時代對玩具的執(zhí)著一樣,小時候玩具一旦被別人搶了,自己就哭得天崩地裂,可是當你長大之后,回想當年的幼稚無知,就會覺得特別可笑。10、珍惜現在,比妄想未來更重要有親人圍繞、好友歡聚的日子,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溫馨、美好的。但這一切也會示現無常,聚際必散是亙古不變的規(guī)律。所以,我們應當珍惜眼前的緣分,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發(fā)現它的寶貴。珍惜現在,比不切實際地妄想未來更重要?,F在,給予我們的實在太多了,可惜大多數人都看不懂,一生始終在尋尋覓覓,為很多實現不了的愿望,勞苦終日、行色匆匆。這樣的人,或許到了彌留之際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這些早已與你擦肩而過。
后記
曾有一個小故事很打動我: 暴風雨過后,在沙灘的淺水洼里,有許多被卷上岸的小魚。它們都困在那里,雖然近在咫尺,卻回不了大海。 這些小魚,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千,小魚們都會干死。 此時,出現了一個小孩的身影,他不停地蹲下撈起小魚,并用力把它扔回大海。大人見后,忍不住嘲笑道:“小魚這么多,哪里救得完?你這樣做誰在乎?” 小孩一邊扔一邊回答:“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同樣,如今在這個世間上,迷惑、苦惱的人數不勝數,當你看完了這本書后,假如內心有一絲絲收獲和感悟,請用這份力量去幫助他們,哪怕只有一個也行。因為,他在乎! 索迭吉 2012年9月30日
媒體關注與評論
在通俗易懂的道理中卻隱藏著解脫的大道,福報小的人不會看到此書的。能有幸得此書者,此人必有大福報!若能照書中的方法去做,調整自己的生活,必得身心輕安,煩惱日減,善根增長。——zebrahead這本書太好了!我媽60歲了,原本不信佛,但看到這本書后,竟然喜歡得不行,戴著老花鏡看了三天就看完了,說早幾年看到這本書就好了,至少知道怎么說話、怎么做事、怎么面對痛苦!——喇嘛欽有諸學人,說應樂觀人生,并去質疑與批評大德為什么會寫苦才是人生?朋友可知,佛法的目標就是讓眾生離苦得樂,故佛陀首先講的即苦諦;眾生想離苦得樂,必須把“苦”的真面目認清,而眾生帶著“苦”滿世界跑,以求離苦,可能嗎?只有認知苦,才能生起真正的樂觀心,感恩心。善思念之!南無阿彌陀佛!——佛教人生平臺這十幾年都有讀過很多心理學的書和勵志的書,現在發(fā)現沒有比佛法更殊勝的了,闡述問題的根本以及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不像有些書,讀起來覺得很有道理,但就是在生活中無法應用?!r***園上師,您總知道我們的弱點在哪里,最需要的是什么,愿您諸事吉祥!——時差S
編輯推薦
《做才是得到:索達吉堪布?給你點滴加持(苦才是人生?踐行版)》編輯推薦:離苦得樂的佛法說明書。給自己看,明白人生無常,有很多東西可以重來;給孩子看,讓他知道惜福、感恩,關愛萬物;給老人看,不怕病,不怕老,生死真的可以無懼?!ぎ敶氐匦腋W心經——《苦才是人生》踐行版?!ひ徊繛槟汩_示心靈科學智慧的寶典,助你一路劈荊斬棘?!な遣皇欠鸾掏蕉家洳氐囊槐倦x苦得樂說明書,保佑全家老幼?!H僅讀“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就能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と驎充N書《西藏生死書》作者索甲仁波切由衷推薦的著名上師?!ぁ犊嗖攀侨松?,曾由著名演員孫儷、陳坤大力推薦。
名人推薦
在通俗易懂的道理中卻隱藏著解脫的大道,福報小的人不會看到此書的。能有幸得此書者,此人必有大福報!若能照書中的方法去做,調整自己的生活,必得身心輕安,煩惱日減,善根增長。——zebrahead這本書太好了!我媽60歲了,原本不信佛,但看到這本書后,竟然喜歡得不行,戴著老花鏡看了三天就看完了,說早幾年看到這本書就好了,至少知道怎么說話、怎么做事、怎么面對痛苦!——喇嘛欽有諸學人,說應樂觀人生,并去質疑與批評大德為什么會寫苦才是人生? 朋友可知,佛法的目標就是讓眾生離苦得樂,故佛陀首先講的即苦諦;眾生想離苦得樂,必須把“苦”的真面目認清,而眾生帶著“苦”滿世界跑,以求離苦,可能嗎?只有認知苦,才能生起真正的樂觀心,感恩心。善思念之!南無阿彌陀佛!——佛教人生平臺這十幾年都有讀過很多心理學的書和勵志的書,現在發(fā)現沒有比佛法更殊勝的了,闡述問題的根本以及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不像有些書,讀起來覺得很有道理,但就是在生活中無法應用?!r***園上師,您總知道我們的弱點在哪里,最需要的是什么,愿您諸事吉祥!——時差S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