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史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  作者:馮瑋  頁數(shù):70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世界歷史文化叢書:日本通史》系《世界歷史文化叢書》之一種書?!妒澜鐨v史文化叢書:日本通史》講述了日本列島和日本人的形成以及“日本”的由來,剖析了日本獨特的“攝關(guān)政治”的形成、構(gòu)成日本二元政治的“武家政權(quán)”的建立,敘述了從織田信長“天下布武”到德川將軍“元和偃武”的日本統(tǒng)一,描述了傳承至盡的神道教、物語、和歌、俳句、浮世繪、猿樂、屏障畫等獨特的日本文化,展現(xiàn)了明治維新后日本風(fēng)云激蕩的現(xiàn)代化進程,論述了中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和逐步擴大以至太平洋戰(zhàn)爭的最終爆發(fā),陳述了“東京審判”的歷史史實,分析了日本戰(zhàn)后政治“55年體制”的解體,追蹤了日本戰(zhàn)后從經(jīng)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的足跡。

作者簡介

作者馮瑋為復(fù)旦大學(xué)教授,長期致力于日本史研究

書籍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史前時代
 一、日本列島的形成和日本人的起源
 二、先土器時代
 三、“我國的黎明期——繩文時代”
 四、“文政十一年彌生十日”
 作者點評
第二章 古墳·大和時代
 一、倭人·邪馬臺國·古墳
 二、“大和朝廷”的建立和倭的初步統(tǒng)一
 三、“國家制法自滋始焉”
 四、“興隆三寶”和“飛鳥文化”
 五、“大化改新”在刀光劍影下進行
 六、律令制國家在“同室操戈”中建立
 七、“因為日出東方,故稱我國為日本”
 八、白鳳文化
 作者點評
第三章 奈良時代
 一、“和同開彌和平城京是律令國家的象征”
 二、奈良時代:“政情不安和混迷的時代”
 三、“日本”版圖的迅速擴大
 四、“遣隋、遣唐使的波及效應(yīng)”
 五、“文字的普及和個性的誕生”
 作者點評
第四章 平安時代
 一、遷都平安·鞏固皇權(quán)
 二、“虛弱的天皇和幼帝接連登基”
 ——“攝關(guān)政治”的前提
 三、“由上皇或法皇在院廳主理國政”
 四、唐風(fēng)文化與國風(fēng)文化“共存共榮”
 五、佛教文化的繁榮
 作者點評
第五章 鐮倉時代
 一、“源平爭亂”
 二、鐮倉:武家政權(quán)的發(fā)祥地
 三、執(zhí)權(quán)治世的時代
 四、“莊園制”和“御家人制”
 五、忽必烈征伐:“文永、弘安之役”
 六、鐮倉時代的“紋化”
 七、“鐮倉新佛教”
 作者點評
第六章 室町時代
 一、“一天兩帝南北京”
 二、“南北一統(tǒng)”和室町鼎盛
 三、“亂”:從“禪秀之亂”到“應(yīng)仁之亂”
 四、“中世紀是‘一揆’的時代”
 五、日明復(fù)交和“勘合貿(mào)易”
 六、神與佛的“共生”
 七、“傳承至今的日本獨特的文化”
 作者點評
第七章 戰(zhàn)國時代
 一、“應(yīng)仁之亂”:日本歷史的里程碑
 二、“天下布武”
 三、“天下布武路線的轉(zhuǎn)換”
 四、“從統(tǒng)一天下到侵略朝鮮”
 五、“吉利支丹時代”的興衰
 六、“安土·桃山文化”和“南蠻文化”
 ——東西文化并行格局的形成
 作者點評
第八章 江戶時代
 一、“元和偃武”:走向近世社會
 二、幕藩體制的建立和享保改革
 三、田沼政治和寬政改革
 四、“大鹽之亂”和“天保改革”
 五、“鎖國”和“開國”
 六、尊王攘夷:明治維新的前奏
 七、從“公武合體”到“大政奉還”
 八、儒學(xué)的全盛和“諸學(xué)”的并行
 九、并行不悖的“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
 作者點評
第九章 明治時代
 一、定制·改元·遷都·變法
 二、殖產(chǎn)興業(yè)·文明開化·富國強兵
 三、“外征論”和“安內(nèi)論”的沖突
 四、“大久保體制的三大歷史遺產(chǎn)”
 五、超然主義·政黨內(nèi)閣·桂圓體制
 六、修改條約:明治政府的首要外交課題
 七、改變東亞秩序的“甲午戰(zhàn)爭”
 八、日英同盟條約:日俄戰(zhàn)爭和日韓合并的“通行證”
 作者點評
第十章 大正時代
 一、“大正政變”
 二、邁上“真正的政黨內(nèi)閣”的“臺階”
 三、“平民首相”原敬
 四、“護憲三派內(nèi)閣”
 五、從“小村外交”到“幣原外交”
 六、“大正民主”的政治思潮
 作者點評
第十一章 昭和時代(戰(zhàn)前)
 一、“改朝換代”:裕仁登基·田中登臺
 二、從“皇姑屯事件”到“九一八事變”
 三、“九一八事變”和“十月事變”
 四、沖破“華盛頓體制”
 五、“盧溝橋事變”·“北支事變”·“支那事變”
 六、“支那事變”的擴大
 七、構(gòu)筑“大東亞共榮圈”
 八、南進——“日本刀”直逼“山姆叔”
 九、“攀登新高山·1208”
 作者點評
第十二章 昭和時代(戰(zhàn)后)
 一、“和平”在蘑菇煙云中升起
 二、“戰(zhàn)后處理”和“戰(zhàn)后改革”
 三、“東京審判”
 四、戰(zhàn)后復(fù)興和“舊金山體制”的建立
 五、50年代:日本政治、經(jīng)濟、外交的分水嶺
 六、60年代:創(chuàng)造“東方奇跡”
 七、70年代:“兩次尼克松沖擊”和“石油沖擊”
 八、80年代:昭和時代在內(nèi)政外交的劇變中謝幕
 作者點評
 未了章:平成時代
 一、“象征天皇制”的延續(xù)
 二、“泡沫經(jīng)濟”的崩潰和“55年體制”的終結(jié)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在推古天皇逝后討論皇位繼承問題的眾臣會議上,大臣意見相左,尤以推戴田村皇子的蘇我蝦夷和力推山背大兄王的摩理勢為最,盡管摩理勢亦屬蘇我氏一族,為境部臣。如上所述,就血緣而言,山背大王和蘇我氏更近,蘇我蝦夷所以擁戴田村皇子且與之成犬馬之仲,蓋因為田村皇子雖然是敏達天皇之后非蘇我氏香火的延續(xù),但在推古朝末年娶了蘇我馬子的女兒法提郎媛的女兒為妻,生下了深得蘇我氏寵愛的古人大兄皇子。蘇我蝦夷以推古天皇“遺詔”為據(jù),堅稱推古天皇讓田村皇子擔當“治理天下之大任”,摩理勢當然不予認可,因此不了了之。嗣后,蘇我蝦夷暗中將重臣逐一招致宅邸進行策動,但重臣并未全部順從其意。聞知此事,山背大兄王詢問蝦夷所欲何為。蘇我蝦夷稱,群臣認為讓田村皇子繼位是“遺詔”本意,非蘇我蝦夷個人意見。對此,山背大兄王言辭駁斥。由于山背大兄王對皇位志在必得,蘇我蝦夷遂決定孤注一擲。他首先試圖說動山背大兄王派的急先鋒境部摩理勢倒戈,但摩理勢不為所動,于是蘇我蝦夷舉兵討伐滅了摩理勢,并令畏憚的眾臣順服。田村皇子因此得以即位,號舒明天皇。一幕爭奪皇位的活劇因此謝幕。雖然權(quán)力爭奪的活劇在日本歷史上絕非首演,但是在這幕活劇中增添了一些新的“臺詞”,即推古的遺言。雖然遺言本身并沒有明確指定由誰繼承皇位,但圍繞遺言展開的爭斗,則使先王的旨意自此成為決定繼位者是否“正統(tǒng)”的重要依據(jù)。 629年舒明天皇即位后,于翌年定寶皇女為皇后,皇后“夫唱婦隨”成為皇極女皇,并再祚成為齊明天皇。齊明天皇的長子葛城皇子(通稱中大兄皇子)就是大化改新的核心人物、以后的天智天皇,而天智天皇的弟弟是天武天皇。如以后所述,在7世紀后半葉,這兩位天皇在日本建立律令制國家的過程中。建立了彪炳千秋的偉業(yè)。 當時的國際形勢對日本政局的變化具有重要影響。618年,李淵(唐高祖)建立了唐王朝。但由于王朝初建,無暇外顧。621年,百濟、新羅開始對唐遣使朝貢,624年,唐朝廷遣使對百濟、新羅、高句麗三國進行了冊封。“之后,三國年次朝貢,重新形成了以唐王朝為中心的國際秩序”。0)623年,即推古三十一年,作為遣隋使被派赴大陸的惠曰等經(jīng)新羅回國,奏請朝廷早曰召回在唐留學(xué)生;盡快和唐朝建立國交。推古朝時他的這一奏請未被采納。但是舒明天皇登基后,即于舒明二年(630年)派遣原遣隋使犬上君三田耜(御田鍬)和惠日,作為第一批遣唐使出使唐朝。在朝鮮半島三國向唐朝遣使朝貢十年后,與唐朝通交。唐朝也于兩年后派遣高表仁為使節(jié),取道新羅到達日本。原先隋朝派遣的學(xué)問僧僧曼等隨同回到日本。

編輯推薦

《世界歷史文化叢書:日本通史》涵蓋日本政治、經(jīng)濟、外交、軍事和思想文化的變遷,史實豐富翔實,敘述生動有致,見解新意迭出。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日本通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9條)

 
 

  •   書的質(zhì)量很好,內(nèi)容很詳細,時間上如題,若是能把戰(zhàn)后日本經(jīng)濟崛起的內(nèi)容也寫進去就好了。書的整個內(nèi)容以政治核心,只有少量插圖,稍微有些枯燥,但歷史書籍大體都是這樣的,推薦學(xué)習(xí)日本語專業(yè)的學(xué)生購買,可以擴展專業(yè)知識文化領(lǐng)域。
  •   當下的日本通史著作較多,外國人所著和國人所著的均可找到。這本書寫成時間距現(xiàn)在較近,代表了現(xiàn)在國內(nèi)日本史研究的最新水平和最高水平。與以往的國內(nèi)日本史著作相比,這本書從通史角度對日本歷史進行了較全面的介紹,明治維新以前的歷史所占篇幅較國內(nèi)其他日本史著作有較大增加。通讀完此書,對日本的許多現(xiàn)象會有更深刻的了解。
  •   以政治更替為主要線索,內(nèi)容豐富,是了解日本歷史的一本很有用的書。
  •   了解日本歷史非常好的書,系統(tǒng)有條理
  •   想了解日本歷史的 值得一看
  •   了解日本歷史,以后有可能都沒有日本史了
  •   對于了解日本文化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好書,不過沒有插圖。
  •   很好很全面的一本關(guān)于日本歷史的書,還不錯
  •   日本通史 非常滿意此類書籍!希望以后多多出此類書籍!
  •   非常之詳盡的介紹日本歷史
  •   目前讀到室町時代,總體感覺這本書學(xué)術(shù)性的方面較為明顯,尤其是作者提出很多與前任不同的觀點,但是敘事性感覺稍微有點欠缺,最好能把人名用下劃線標出,因為古代日本人名字太古怪了!
  •   內(nèi)容很詳細,有系統(tǒng)性,每章都有作者自己獨特的評論可惜沒有附上歷史大事表
  •   人說讀歷史可以避免重復(fù)的錯誤和患難。老師推薦的書,要認真讀啊。
  •   很詳細的歷史書,非常好,會對歷史有更深刻的了解。
  •   通史,值得推薦。
  •   雖然本書是作為通史,但是內(nèi)容也很不錯,比較詳細,但畢竟是通史
  •   學(xué)習(xí)對手的歷史,關(guān)注它們的發(fā)展
  •   中日沖突不斷,早晚會有一戰(zhàn),因而希望了解這個敵人到底是個什么玩意。
  •   好書推薦給朋友,當然要再買一本啦
  •   有點發(fā)霉的味道 可能放的時間長了 總體還行
  •   挺厚一本,考研要用到的,不過即使不考研,看看也是挺長知識的
  •   講的很全!
  •   這幾本書都很不錯,價格也比較實惠,書的質(zhì)量也還不錯
  •   書非常不錯 運送的也很快 正品 很滿意 下次再來
  •   下了電子版 還是覺得買一本比較好 到手還可以 但是感覺書的紙質(zhì)沒有從省圖借的正版好 像是高仿 內(nèi)容還是很不錯的
  •   書很好 很詳細。像教科書的感覺。
  •   不錯,書很厚,很詳細
  •   才開始看看見,是一本不錯的書
  •   挺快的書也不錯
  •   中國人寫的書,適合中國人看,沒有英文基礎(chǔ),看不懂原文的,就看中國人寫的,避免翻譯不好的情況
  •   書不錯!值得買,可讀性強!
  •   這一個版本的書,每章后面的評論很好。
  •   商品很不錯,很喜歡這本書
  •   幫同學(xué)買的&;hellip;不錯
  •   準備閱讀,希望有幫助
  •   這本書相對于其他系列中世紀的評價相對較多,很詳細很好
  •   印刷還有紙質(zhì)都很不錯,還沒有讀,相信會很好!趕上當當打折真是太幸運了!
  •   比想象中要輕很多,不是很重~
  •   我女友收貨的,具體情況不知道,因此獻給個好評吧
  •   資料詳實,語言精辟,如果有附錄補充就更好了
  •   還沒有看完,只是看了一個大概
  •   裝幀精美,喜歡!
  •   還沒開始讀啊
  •   受歷史老師推薦。很詳細。。
  •   挺好看的,這本書不錯
  •   了解日本歷史的一本不錯的書。
  •   基本上表現(xiàn)了日本的歷史狀況 對于我們了解日本歷史還是不錯的
  •   涉及到日本各個方面,但學(xué)術(shù)性過強
  •   還好吧,孩子對各國歷史都愿意了解一下。
  •   剛收到書,挺厚的,看了幾頁,感覺寫的挺詳細的,還有作者的評論,挺好的
  •   很厚的一本書,比我想象中厚?。?/li>
  •   不像故事那么趣味,但不錯。
  •   剛收到,內(nèi)容很豐富,得慢慢看了才曉得寫的好不好
  •   還沒看看了再補評吧
  •   寫的不錯 很使實用
  •   還沒看正文,粗略看了一下,寫的獨具一格
  •   簡單整理了日本的歷史進程,給人一個清晰的脈絡(luò),通史類歷史書還是泛而不精了啦
  •   這次買了三本書,當當快遞還是一如一如既往的好,三本書包裝都很完好,沒有破損~~~說說這本書,前兩章覺得不好看,不算是一本有趣的書,但是對于深入了解日本應(yīng)該是個入門讀物
  •   好書,值得一讀很系統(tǒng)的介紹了日本。
  •   這本書通史性質(zhì)的,具體歷史事件說的不是很清楚,大致了解一下還行。
  •   適合歷史的人看
  •   這本書內(nèi)容不錯,就是敘述的有些平淡,看的不是很有意思,畢竟不是小說家,情節(jié)不是跌宕起伏
  •   此書內(nèi)容尚可,涉及知識點較廣。
  •   幫領(lǐng)導(dǎo)買的 ,很不錯 有些內(nèi)容與現(xiàn)在的歷史觀點有差異
  •   全部是考古,黑白的無聊
  •   內(nèi)容故作高深,完全是各種材料的堆砌,晦澀難懂。這書真厚,除了偶爾客串一下枕頭,真不知道還能有什么用
  •   我看完一半了,有許多地方看不懂,要有關(guān)于日本背景知識呀,書是好書,作者寫書還是很負責的,但對于對日本了解不是很深人是不容易讀懂了,我今天看到了戰(zhàn)國時代這一章了,作者寫書思路很明確,但有些學(xué)術(shù)呀
  •   還不錯。慢慢看。慢慢品味
  •   幫朋友代買的,應(yīng)該還不錯的吧
  •   質(zhì)量不錯,沒有損壞,很快就能收到貨了
  •   書里提到的歷史事件和一些名詞 還是需要去網(wǎng)上查找后才能看明白,失去了本來的意義。而且文字并不是太吸引人
  •   單從包裝 商品上說 很好 書也是不錯的 看了幾天 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嘛
  •   同意孫蓉和金果的評論,這本書一路看下來,值得贊揚的優(yōu)點是按照時間順序?qū)⑷毡練v史劃分為不同時代,每個時代成為獨立章節(jié),每章節(jié)里還有小標題提示下文內(nèi)容;就學(xué)術(shù)展示來看,作者在尋找材料時花了很多功夫,尊重歷史,只是大多直接引述原文。另外,在引述原文和整體行文中,日式翻譯腔很嚴重,不是好的中文(如P409第三段講“血稅一揆”中寫道“……則使這場農(nóng)民暴動的發(fā)生具有必然因素”,為什么不能直接寫成”……則是這場農(nóng)民暴動發(fā)生的必然因素“呢?)。
  •   之前再展會上看到,回來就買了,亞馬遜掉價了,虧了。
  •   分類非常詳細,的確是我想了解的內(nèi)容。
  •   本書大篇大篇的引用古籍和他人的論述,雖然參考大量文獻史料是好事,但作者僅僅是對這些材料進行了羅列,書里充斥著大段大段的引文。一本好的書,作者應(yīng)該把這些文獻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組織再以清晰簡潔的方式表達出來,就算要引用,也不用在正文里大篇幅引用,可以放在注釋里。大量的引用大大影響了文章的連貫性和通暢性,讀著很費勁。... 閱讀更多
  •   很好的一本書,內(nèi)容翔實,老師推薦的書目,很喜歡!
  •   書本很厚,內(nèi)容沒看,日本歷史不了解
  •   因為第二天就送到了而且書也是原裝,5分
  •   有點貴啊~因為可能一直會用得著,所以狠心買了
  •   日本絕對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與好好研究的國家
  •   厚厚一大本,也不是一般的流水賬,看得出作者很用心。但如果只是想像我這樣了解戰(zhàn)國和幕末時代的同學(xué),那這本書就不算是好選擇了.......
  •   老師推薦的,所以買來作為專業(yè)讀物。
  •   讀起來有點暈
  •   了解日本人文化的工具書
  •   還是相當易懂的
  •   書很不錯,暫時沒有時間細看。
  •     主要優(yōu)點是資料多樣,內(nèi)容豐富,而且與目前通行的幾部中國人所寫的日本史相比,古今詳略比較均衡。但作為通史類教材(?),卻出現(xiàn)許多明顯的史實錯誤,則不免令人遺憾。
      
      隨便舉幾個bug:
      
      第四章平安時代
      原文:大治四年(1129年),77歲的白河上皇駕崩。其皇孫,年僅27歲的鳥羽天皇繼任上皇——太上天皇,11歲的崇德天皇繼承皇位。(150頁)
      按:崇德天皇應(yīng)為1123年即位,鳥羽早已退居上皇多年,說繼任院政還比較靠譜。
      
      原文:保元元年(1156年)7月1日,本應(yīng)在當朝后白河天皇之后繼承皇位的近衛(wèi)天皇夭折。(151頁)
      按:近衛(wèi)天皇應(yīng)為后白河天皇的前任,1142年2歲登基(崇德退居上皇),1155年8月22日崩于位,次日才由后白河天皇即位。
      
      第十章大正時代
      原文:……(大勛位菊花大綬章)西鄉(xiāng)從道元帥、東鄉(xiāng)平八郎大將、野津道貫元帥
      按:東鄉(xiāng)平八郎1913年被授予元帥稱號,而且在大正15年(1924年)生前即被授予大勛位菊花章頸飾(比大勛位菊花大綬章更高一級)
      
      
  •   感覺不夠簡潔,看得人暈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