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王巖 泰山出版社 (2012-04出版)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東北地區(qū) 第一節(jié) 滿族 一、烈揚(yáng)舞 二、莽勢(shì)空齊 三、薩滿舞 四、單鼓腰鈴 五、宮延歌舞 六、民聞歌舞 七、隆興舞和九折十八式 八、滿族秧歌舞 九、慶隆舞 十、大五魁舞 十一、滿族格格舞 第二節(jié) 朝鮮族 一、農(nóng)樂舞 二、長(zhǎng)鼓舞 三、扁鼓舞 四、扇子舞 五、劍舞 六、拍打舞 七、假面舞 八、頂水舞 第三節(jié) 鄂倫春族 一、“呂日格仁”舞 二、斗熊舞 三、烏樂阿道舞 四、希納給 第四節(jié) 蒙古族 一、角斗 二、頂燈頂碗舞 三、巴拉特蒙古民間舞蹈 四、薩吾爾登 五、祭祀舞 六、戰(zhàn)爭(zhēng)舞 七、狩獵舞 八、薩滿舞蹈 九、查瑪舞 十、盅碗舞 十一、筷子舞 十二、安代舞 十三、太平鼓舞 第五節(jié) 鄂溫克族 一、努該里 二、斡日切(天鵝舞) 三、伊堪(篝火舞) 四、薩滿舞 五、鄂溫克族民間舞蹈 第六節(jié) 達(dá)斡爾族第二章 西北地區(qū) 第一節(jié) 維吾爾族 一、賽乃姆 二、盤子舞 三、薩瑪舞 四、刀郎舞 五、納孜爾庫姆舞 六、多朗舞 七、夏地亞納 八、薩把依 九、擊石 第二節(jié) 回族 一、湯瓶舞 二、“耍場(chǎng)”“踏腳” 三、口弦舞 四、沐浴舞 五、花兒與少年 六、宴席曲 七、尕妹子送哥 八、蓮花落 九、八字大開頭 十、八大光棍 十一、狩獵舞 第三節(jié) 塔吉克族 一、恰甫蘇孜 二、拉潑依 三、買力斯 四、鷹舞 五、馬舞 六、恰蘇孜第三章 西南地區(qū) 第一節(jié) 藏族 一、鍋莊 二、熱巴 三、果諧 四、堆諧 五、諧 六、卓諧 七、康諧 八、朗瑪諧 九、羌姆 十、俄卓 第二節(jié) 羌族 一、皮鼓舞 二、巫舞 三、貓舞 四、跳麻龍 五、盔甲舞 六、羌族祭祀舞 七、鍋莊 八、羌族民間舞蹈的分類 九、羌族的表演形式 十、羌族禮儀舞蹈《克西格拉》 第三節(jié) 彝族 一、煙盒舞 二、阿細(xì)跳月 三、巍山打歌 四、對(duì)腳舞 五、跳三弦 六、披氈舞 七、永昌鈸舞 第四節(jié) 苗族 一、蘆笙舞 二、鼓舞 三、苗族的板凳舞 四、跳香舞 五、接龍舞 六、錦雞舞 第五節(jié) 傣族 一、自娛性舞蹈 二、表演性舞蹈 三、祭祀性舞蹈 四、武術(shù)性舞蹈 五、其他傣族舞蹈 第六節(jié) 納西族 一、喂麥達(dá) 二、麥迭蹉和熱熱蹉 三、阿哩哩 四、東巴舞 五、蹉模 六、窩熱熱 七、阿麗麗 八、甲搓舞 第七節(jié) 哈尼族 一、木雀舞 二、錨鼓舞 三、樂作舞 四、棕扇舞 第八節(jié) 景頗族 一、目瑙舞 二、象腳鼓舞 三、格崩舞第四章 中南地區(qū) 第一節(jié) 壯族 一、蟆拐舞 二、師公舞 三、扁擔(dān)舞 四、撈蝦舞 五、翡翠鳥舞 六、壯采茶 第二節(jié) 黎族 一、生產(chǎn)勞動(dòng)舞 二、生活自娛舞 第三節(jié) 土家族 一、擺手舞 二、跳喪鼓 三、花鼓子 四、八寶銅鈴舞 五、撒葉兒嗬舞 六、長(zhǎng)陽巴山舞 第四節(jié) 佤族 一、悼念舞 二、臼棒舞 三、拉木橋 四、刀舞 五、三弦舞 六、口琴舞 七、畢頌舞 八、佤族跳擺 九、蘆笙舞 十、敲木鼓舞 十一、大鼓舞 十二、甩發(fā)舞 十三、剽牛舞 十四、竹竿舞 十五、木鼓舞 第五節(jié) 瑤族 一、長(zhǎng)鼓舞 二、大長(zhǎng)鼓舞 三、中長(zhǎng)鼓 四、小長(zhǎng)鼓 五、度蔓尼舞 六、傘舞 七、瑤獅舞 八、串堂 九、師公舞陶鼓舞 十、銅鼓舞 十一、藤拐舞 十二、道公舞 十三、進(jìn)香舞 十四、白馬舞 十五、跳師舞 第六節(jié) 白族 一、繞山林 二、栽秧會(huì) 三、西山打歌 四、龍舞 五、煙鍋舞 六、草帽舞 七、巫舞
編輯推薦
王巖編著的這本《青少年應(yīng)該知道的少數(shù)民族舞蹈》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全面系統(tǒng)地闡釋了少數(shù)民族舞蹈的相關(guān)文化。本書在“歷史——文化”的綜合視野下,又對(duì)各時(shí)代人們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了具體探討。它既是一部記錄中華國粹經(jīng)典、普及中華文明的讀物,又是一部兼具嚴(yán)肅性和權(quán)威性的中華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說是學(xué)術(shù)性與普及性結(jié)合。 本書按少數(shù)民族舞蹈的地區(qū)分布不同,共分四章,包括:東北地區(qū),西北地區(qū),西南地區(qū),中南地區(qū)。
圖書封面
評(píng)論、評(píng)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