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豐子愷

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畢克官、 畢宛嬰 西泠印社 (2011-11出版)  作者:畢克官,畢宛嬰 編  頁數:208  

前言

畢克官    20世紀20年代中期,人們從未見過的一株奇葩,綻放在中國文壇百花園里——《子愷漫畫》問世了。一幅幅畫作不僅有嶄新的藝術面貌,而且所畫內容也新穎獨特,撩人心弦。    當時,文化界多位重量級人物——夏丐尊、朱光潛、丁衍庸、朱自清、葉圣陶、鄭振鐸發(fā)現了這株奇葩后,欣喜不已,贊不絕口。    夏丐尊說:“對于生活,有這樣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較,不能不羨慕子愷是幸福者。”    朱光潛說:“一個人須先是一個藝術家,才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藝術。子愷從頂至踵是一個藝術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動笑貌,全都是藝術的。他的作品有一點是與時下一般畫家不同的,就在它有至性深情的流露?!?   丁衍庸說:“詩歌是子愷君的生命,就是子愷君漫畫的生命?!?   朱自清說:“像吃橄欖似的,老覺著那味兒?!?   葉圣陶說:“古今都沒有,很新?!?   《子愷漫畫》出版者、主編鄭振鐸手拿選好的畫作說:“如占領了一塊新地般的愉悅?!?   這都絕非熟人之間的捧場。句句珍言,經得起歲月的檢驗。80多年過去了,世界和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千變萬化,但人們對《子愷漫畫》然常見常新,人見人愛。《子愷漫畫》超越了政治、黨派、信仰。中國近現代的美術作品,很少有像《子愷漫畫》般,在如此長的時間內,一直擁有如此廣大的讀者群。這是中國文化界的驕傲。    究其原因,我想,前面幾位文化前輩言簡意賅的評價,都基本概括到了。我自己則根據個人的研究體會,在《小中見大弦外余音》一文中進行了粗淺的評析,并談了自己的觀點。    豐先生像一座大礦山,蘊藏豐厚。    他是“五四”后期著名的散文家、抒情漫畫畫派的開創(chuàng)人、早期木刻藝術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書法家、多國文字的翻譯家。學養(yǎng)之廣博,文壇罕有。    我1961年在《北京晚報》刊文《新舊社會的鮮明對比》,開始介紹豐先生的漫畫。真正進入研究階段,始于1979年。在豐先生這座礦山里,我也有意識地關注一些不大被人注意的冷僻角落,去進行搜尋探索。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的陸續(xù)發(fā)現了一些“稀有礦藏”,有些是人們連想都不會想到的。    弘一法師——李叔同畫過大批廣告藝術畫?豐子愷刻過黑白和彩色木刻?大家沒聽說過,也未曾想過。當查遍全國的大圖書館失望而回后,終于在一個單位的小圖書館發(fā)現了這些作品,我們對李、豐二位的藝術貢獻這才有了全面的認知。重要的還在于這些史料的發(fā)現,改寫了中國美術史——工藝設計史和現代木刻藝術史。    豐先生在談話和文章中,總是提到民初大畫家陳師曾的畫:“寥寥數筆,余趣無窮”。人們多么想分享豐先生的賞畫感受,遺憾的是陳師曾的畫長期總不露面。當這批畫作在民國元年(1912年)的《太平洋報》上被發(fā)現后,我們終于感悟到陳師曾畫作對《子愷漫畫》的影響之深。這個發(fā)現,對《子愷漫畫》的研究無疑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條件。著名文化人和藏書家姜德明先生寫信給我:“記《太平洋報》李叔同廣告畫及陳師曾簡筆畫事,更為前人未注意的,祝賀你的發(fā)現?!?   做為探礦人,誰都期望有更多的發(fā)現。但這只能靠自己多流汗水。我采取笨辦法,泡在圖書館里,大量翻查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文化期刊。還真的有了一些讓人驚喜的發(fā)現。例如,為紀念“五卅”慘案,豐先生應邀為中國共產黨中央的重要期刊《中國青年》所繪的封面漫畫。    發(fā)現有“驚喜”,但想不到發(fā)現也有“驚愕”。怎么也沒想到,20世紀30年代“左聯”人士竟會對文化界公認為人“超脫”的豐先生,也大寫文章,進行粗暴無理地批評(見魏孟文文《子愷先生的畫》和柔石文《子愷君的飄然的態(tài)度》)。    長期以來,人們津津樂道的是當年的《文學周報》為豐氏的畫首次冠以“漫畫”稱謂。但究竟版面上是怎么個冠法,人們何嘗不想一睹為快?當經過查尋有所發(fā)現并公布了這個“秘密”之后,才圓了大家的心愿。    為了查尋1938年5月中國空軍空投到日本本土上的傳單,我拜托湖北博物館一位不相識的李焱勝先生,在館藏中搜尋。雖然一張傳單也沒有查到,李先生卻意外地給我寄來了豐先生一幅漫畫,說不知有沒有用處。我一看是贊美這次遠征壯舉的漫畫,題為《百萬傳單就是百萬炸彈的種子》,這真是喜從天降!感謝豐先生當年給后代留下了記錄這一壯舉的唯一形象化的歷史文獻,使這幅歷史名畫成為這一壯舉的標志性歷史物證。豐先生的女兒豐一吟女士得到我寄的資料后,來信說:“見到我父親的軼畫,十分驚喜。此畫我從未見過!”    上述種種新的發(fā)現,足以證實豐先生確如一座蘊藏豐厚的礦山,只要肯去下功夫探尋挖掘,必有收獲。    當然,我們做得還很不夠。    上述一些研究成果,大多發(fā)表在《文藝研究》、《美術研究》、《美術史論》、《藝術》、《美術》等期刊上。這些刊物專業(yè)性強,一般讀者很難看到。近年,有知情朋友到網上去查閱,可我這老病號根本不碰電腦,考慮現實需要,感到實在有必要將分散的有關文章集中起來出本小書。這對廣大讀者,對我個人,對研究工作都將提供方便。    我女兒宛嬰的名字是豐先生起的,她在小的時候,又有幸見過豐先生。她是我收集研究資料的助手,所以對豐先生的方方面面,都有相當的了解。因而,多年來也不斷有感而發(fā)地寫點文章刊發(fā)?,F在成為本書的合作者,這是緣分。    兒子楓民的名字也是豐先生起的(他又名為民)。由于我的研究資料大多保存在北京家里,他和兒媳燕賡就必然擔負起本書資料的查詢、篩選,圖片的翻拍,打字,與出版社的聯系等繁雜的編務工作,成為本書實際的編輯者,這也是緣分吧!    我的太太、油畫家王德娟教授,早就是出了名的“賢內助”。作為一位有才華的畫家,為了我們這個家庭,她在專業(yè)上作出了太多的犧牲。我到洛杉磯治病,子女不在身邊,是她一個人負起照顧我的勞務。在病情較急時,她當機立斷做出了治療決策。可她也是病痛纏身的近80歲的老人了。在友人近年寫我的一篇文章中曾記錄了我的一句話:“要沒有德娟,就沒有我的今天!”這是大實話。這次出書,她又一次擔負起“編審”責任。雖然說是自家人不必客套,但讓我這個老病號噦嗦兩句,心里也覺痛快!20世紀60年代,德娟曾有緣與豐老聚晤,對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大師氣質有所感悟,之后創(chuàng)作了油畫像。這次,為了這本書,她貢獻出創(chuàng)作的豐先生油畫肖像。豐老一生未及拍攝彩色照片,德娟作品彌補了遺憾。    最后,感謝豐先生的同鄉(xiāng)、著名作家鐘桂松老友,為本書的出版所給予的熱情關心和支持。    感謝西泠印社出版社決定出版這本書,使我了卻了一樁心愿。    感謝洛杉磯的陳咪咪女士,在資料的配備上所給予的幫助。    本書決定要出版,正值我回家鄉(xiāng)山東省威海市出席“畢克官藝術館”開幕式?;氐铰迳即壩以俅芜M行前列腺癌癥化療,顧不上多休息,馬上投入了編選工作。待到本書出版時,我已是度過80春秋的耄耋老叟了。本書的出版,既是對先賢的追思,也算我個人研究工作的小結吧!    2010年10月于洛杉磯

內容概要

   《走近豐子愷》歸納了作者對豐子愷生平和藝術的基本觀點,同時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補充了大量新發(fā)現的史料?!蹲呓S子愷》分別記述了豐子愷在繪畫、著譯、教育等方面的卓越才能;他與李叔同、馬一浮、葉圣陶等師長、友人相知相交的深厚情意;他的豐碩創(chuàng)作成果;以及他身后親友的追思和海內外讀者、研究者對他的各種紀念活動。

書籍目錄

前言小中見大弦外余音——《子愷漫畫》藝術探析《子愷漫畫》溯源試答——答友人問中國現代木刻版畫的先行者李叔同和豐子愷——記現代木刻版畫的發(fā)現豐子愷套色木刻試析訪朱光潛先生——關于《子愷漫畫》的兩次談話豐子愷先生兩張珍貴的封面設計誰是《中國青年》向豐子愷的約稿人?漫畫名稱的始用和普及《子愷漫畫》初版時的佳話訪葉圣陶先生——關于《子愷漫畫》的兩次談話朱自清與豐子愷“納須彌于芥子”——從《楊柳》看豐子愷散文的主要特色稱名也小取類也大——《車廂社會》淺析追蹤抗日戰(zhàn)爭“傳單轟炸”的真相《百萬傳單乃百萬重磅炸彈之種子》的歷史意義中國近代美術的先驅者李叔同弘一大師廣告藝術畫發(fā)現始末李叔同的另外兩個“最早”陳師曾簡筆畫的發(fā)現陳師曾的另外兩幅簡筆畫文藝之“左”“根深蒂固”二例關于拓展豐子愷研究領域的思考憶子愷老師——紀念豐子愷先生逝世四周年學習豐老編后記參考文獻畢克官著作目錄

章節(jié)摘錄

小中見大弦外余音    ——《子愷漫畫》藝術探析    畢克官    好畫百讀不厭。    有的畫使人激動,因為它描繪了驚心動魄的重大事件;有的畫使人贊嘆,因為它色彩絢麗,描繪生動。而豐子愷先生的某些小畫,內容都很平常,看上去沒有什么驚人的地方,但卻長期地挑動著我的心弦。是什么原因呢?    我總在琢磨。    童心·情感    小孩子嫌花生不夠,因而嚎啕大哭,這是司空見慣的事。自己的孩子不也是這樣哭過嗎?大人見了這種情況,輕則申斥一頓,重則打兩下子。自己不也干過這種事嗎?而豐子愷先生卻與我們有相反的發(fā)現——我們認為討厭的,他卻從中發(fā)現了美。我們認為平凡的,他卻從中發(fā)現了趣味。而且,還要畫出來,贊美這種趣味和美。    阿寶脫掉了自己的鞋子穿到凳子的腳上,被媽媽看見了,一聲喝斥:“齷齪了襪子!”于是,玩興正濃的小阿寶被擒到了椅子上。而在豐先生看來,凳子也像人一樣有四只腳,還穿上鞋子,這恰恰是小阿寶的精心“創(chuàng)作”,應當肯定才是,毀壞了它,那是“煞風景的”。他偏要畫出《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對這樣的“創(chuàng)作”進行贊美。    盛夏酷暑,大人們熱得求涼于芭蕉扇,而瞻瞻似乎不知熱為何物,卻把扇子當成腳踏車,騎了跑路,這在成人看來是多么的傻氣。又是豐先生,發(fā)現了小瞻瞻的創(chuàng)造性,覺得他是那樣認真可愛,非要畫出來不可。(圖一)    關于創(chuàng)作這些畫時的心情,作者是這樣說的:“由于‘熱愛’和‘親近’,我深深體會了孩子們的心理,發(fā)現了一個和成人的世界完全不同的兒童世界?!薄八麄冃α耍矣X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們哭了,我覺得比自己哭更悲傷;他們吃東西,我覺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們跌一交,我覺得比我自己跌一交更痛……我當時對于我的孩子們,可說是‘熱愛’,這熱愛便是作這些畫的最初動機?!?   說豐先生是像天下父母一樣只是舐犢情深,那還遠遠不夠。豐先生對孩子的情感,還有更為深刻的原因。這得從他的人生觀和藝術觀上進行了解。他一向認為,做人貴在真和善,這樣才能美。而在人世間,只有孩子是“肺腑相示的人”。因此,豐先生不僅喜歡自家的孩子,對別人的孩子也同樣熱愛。關于他愛孩子的動人故事,他的兒女、親朋、鄰居都可以講出一大串。所以豐先生筆下的兒童畫,不僅僅是稚趣,也不僅僅是表達親子之情,而是比一般的兒童畫更深一些,寓哲理于雅趣之中。他的某些兒童畫取材于兒童生活,實則是畫給大人看的。這也是豐先生的兒童畫有別于一般兒童畫的一個因素。    但是,豐先生發(fā)現,在大人的世界里,很少碰到像孩子一樣“肺腑相示”的人,“這里沒有花生米不滿足的人,卻有許多面包不滿足的人。這里沒有快活的勞動者,只有鎖著眉頭的引車者,無衣無食的耕織者,挑著擔子的頒白者”。總之,人情冷酷,爾虞我詐。在他看來育嬰堂的接嬰屜等于一口棺木,連小狗尚能依偎在母狗懷抱,而窮家的兒童,連狗也不如。(圖二《最后的吻》)當他走在上下班的路上,發(fā)現鄰居之間墻上架起了互相防范的鐵扇骨,覺得“在一片形形色色的都市光景中,這把鐵扇骨最為觸目驚心”,“是人類社會的丑惡的最明顯最龐大的表象”。他抱了無限悲楚和遺憾的心境畫出《鄰人》這幅畫。(圖三)    兒童的赤子之心和世間的冷酷無情,這樣鮮明的對照,使得豐先生非常留戀天真爛漫的兒童時代,如他自己所說,“我變成了兒童崇拜者”,幻想孩子的黃金時代能永遠存在。但是,現實是多么無情!眼看兒女一個個長大,“舊日的阿寶永遠不得再見到了”。滿懷童心的豐先生多么痛惜!直到老年,他還是抱著“我相信一個人的童心,切不可丟失。大家不失去童心,則家庭、社會、國家、世界,一定溫暖和平而幸福。所以我情愿做‘老兒童’,讓人家去奇怪吧”。    P1-4

后記

父親作為漫畫家最為著名,但作為學者,除圈內人之外卻鮮有人知?!蹲呓S子愷》一書出版,為認識學者畢克官提供了一個新視角。    父親從小就對豐子愷先生的漫畫著迷,并深受其影響走上漫畫創(chuàng)作的道路,成就斐然。在豐子愷研究領域,父親曾發(fā)表過40余篇富有創(chuàng)建性的論文。    2008年,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提名,經中國美術家協會批準,父親榮獲“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獎。獲此殊榮的主要原因,是其在中國漫畫史研究、中國民窯瓷繪藝術研究和美術評論方面,做出了奠基性的文化貢獻。根據主辦機構的參評要求,父親提供的論文就是研究豐子愷漫畫藝術的代表作《小中見大弦外余音》,此文發(fā)表于1980年的《文藝研究》。    大概是2008年年初,父親拿出該文復印件,要我們錄入電腦,做成電子版。拿到稿件后,我們也沒有看文章內容,就似一個錄入員,只是機械地照著原稿敲打文字。在錄入了一千多字時,我們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迫不及待地先瀏覽了全文,然后又細細地讀了一遍。因為,我們也非常喜歡豐子愷先生的漫畫,但僅僅是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喜歡而已。這篇文章讓我們茅塞頓開,為什么每一次看豐子愷先生的漫畫都能觸動人的內心深處而又難以言表?我們以為,優(yōu)秀的藝術評論文章一定會給讀者某種啟迪或美的體驗升華,父親的《小中見大弦外余音》即如此,這篇寫于近30年前的文章,今天讀來依然如此,無怪乎父親用其作為參評作品。    這兩年來,我們投身于家鄉(xiāng)山東威海市“畢克官藝術館”的籌展工作。今年9月,我們陪同父親和母親出席了藝術館的開館典禮?;氐奖本?,就得悉西泠印社出版社決定將父親多年研究豐子愷先生的文章結集出版。因父親年事已高,身體有恙,遠在異國,一些編輯和編務工作便由我們子女承擔。翻檢、閱讀已然泛黃的文稿和圖片,我們再次走近豐子愷先生,也重新走近父親。作為學者的父親,對豐子愷先生的熱愛真誠而富有感情,對豐子愷先生的研究獨創(chuàng)而富有建樹。    畢為民  賈燕賡    2010年11月于北京

編輯推薦

如果要想在現代找尋陶淵明,王維那樣的人物,那么,就該是豐子愷了吧。他被人認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他多才多藝,會彈鋼琴、作漫畫、寫隨筆,而他藝術家的真率,對于萬物豐富的愛,和他的氣品、氣骨,都使得他在龐雜詐偽的海派文人之中,有鶴立雞群之感。畢克官、畢宛嬰所著的《走近豐子愷》歸納了豐子愷的生平和藝術的基本觀點,全書配有大量豐子愷漫畫,具有相當的可讀性與史料性。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走近豐子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