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紅樓情

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作者:土默熱  頁數:437  

內容概要

  土默熱先生《西子湖畔紅樓情》一書,即將由西泠印社出版社結集出版,這無論是對紅學界還是對杭州來說,都是一件可喜可賀的文化盛事。在此之前,土默熱先生的紅學專著,如《土默熱紅學》三卷本、《土默熱紅樓文化叢書》、《土默熱紅學新突破》和《三生石畔勘紅樓》等,都是在吉林或北京出版的;此次他將這部新著放在土默熱紅學的故鄉(xiāng)--杭州出版,在土默熱紅學的研究對象--“三西”(西湖、西泠、西溪)問世,確實具有特殊的意義?! ⊥聊瑹嵯壬e三十五年之功,以獨到的視角、周詳的考證、綿密的文筆,將我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文化背景,還原回杭州的西子湖文明與流香溪文明;將書中表現的一干癡男怨女,還原回明末清初生活在寶石流霞和三生石畔的才子才女;將書中展示的千姿百媚的女性風雅文化生活,還原回江南世族出身的十二個釵黛所組成的蕉園詩社;這些前無古人的紅學新觀點,石破天驚,產生了強烈反響,在杭州也掀起了一股紅樓文化熱潮,這應是情理中的事情。  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自古繁華、昌明隆盛,詩禮簪纓、積淀深厚,被無數文人墨客吟詠贊嘆,令每一個杭州人引以自豪。土默熱先生通過深入的研究,佐證了《紅樓夢》故事就發(fā)生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子湖畔,就演繹在香雪、絳雪和秋雪“三雪”點染的西溪兩岸。這些考證研究建立在豐厚堅實的文化發(fā)掘成果之上,闡述深刻,理據充分,不但顛覆了傳統紅學的俗套,改變了傳統紅學的穿鑿附會,而且展現了紅學研究的全新面貌和無窮魅力。作為一個杭州人,當然要敞開懷抱歡迎紅樓文化回歸故鄉(xiāng);作為一位《紅樓夢》的愛好者,也當然希望紅學研究回歸合理。

作者簡介

  土默熱,男,蒙古族。年逾化甲。吉林省長春市人。早年教書育人,傳道授業(yè)解惑,桃李滿天下。后長期從政,擔任領導職務,忠誠黨的事業(yè)。工作勤于研究,在教育學、工資學、水利學、工運學研究方面,均有諸多獲獎成果?,F兼職吉林大學文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院、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客座研究員,另兼任多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客座職務?! I(yè)余筆耕不輟,長期從事明清史和明清文學研究,對江南世族文化、杭州南宋文化、明清吳越作家群以及南明史的研究,有一定深度和廣度。在此基礎L獨樹一幟開創(chuàng)了“土默熱紅學體系”,先后出版了《土默熱紅學》及其續(xù)補三卷,《土默熱紅樓文化叢書》五卷,《(紅樓夢)與西溪文化》、《土默熱紅學新突破》、《三生石畔勘紅樓》、《洪異Vs曹雪芹》、《西子湖畔紅樓情》等專著。學術成果在海內外具有一定影響,臺灣出版界m版發(fā)行了《土默熱:紅學大突破》一書。  土默熱紅學由晚明氣脈論、洪異著書淪、蕉園素材論、西溪背景論、釵盒情緣論、遺民思想論、芹溪托名論、脂硯評點論、假語村言論、浙西發(fā)源論等十論構成,是一個自成體系并自圓其說的學術體系。這一新學說認定《紅樓夢》與《長生殿》是孿生姊妹,作者是杭州知名戲劇家和詩人洪異,故事取材于洪氏家族和蕉園詩禮的真實生活,生活場景以清初西溪同林建筑為原型。作品植根于改朝換代后的江南遺民思想文化,是晚明言情文學的繼承和發(fā)展,是西溪歷史文化孕育催生的產物。

書籍目錄

序前言 《紅樓夢》--一道清晰靚麗的杭州風景線第一編 土默熱紅學概覽《紅樓夢》故事素材與人物原型  《紅樓夢》思想來源與文化傳承  《紅樓夢》創(chuàng)作真相與作品真諦  榮國府賈氏家族與洪、曹兩家族關系比照表  大觀園詩社與蕉園詩社比照表  《紅樓夢》大觀園與杭州西溪園林比照表  大觀園姐妹與蕉園姐妹比照表  第二篇 《紅樓夢》與江南世族文化金粉紅樓世族夢  《紅樓夢》與宮體詩  《紅樓夢》與西湖夢境小說  也談《紅樓夢》與才子佳人小說  “赤霞宮神瑛侍者”考  馬塍花窠紅樓夢  芒種節(jié)祭餞花神與杭州西湖香市  賈寶玉的祖宗究竟是誰太虛幻境與杭州洞霄宮太虛通靈_論《紅樓夢》作者之“心”“海棠詩”與“秋柳詩”論《紅樓夢》創(chuàng)作初期的南宋背景假托烏鎮(zhèn)流紅新版《紅樓夢》在烏鎮(zhèn)開拍斷想……第四篇 《紅樓夢》與明清女性文化第五篇 《紅樓夢》與“曹學”偽文化第六篇 我們應當直面土默熱紅學后記第三編 《紅樓夢》與杭州西溪文化沁芳溪與流香溪家住江南姓本秦——從秦亭山、秦太虛、太虛幻境的關系說起洪鐘別業(yè)談紅樓游西溪探大觀指南“翠樾埭”及《紅樓夢》書中越語研究——兼與秦一民先生商榷寶玉緣何“棹雪而來”尋春問臘到蓬萊——紅樓賞梅與孤山探梅斑竹一枝干滴淚——《紅樓夢》瀟湘館創(chuàng)作素材及作品意境探幽賈母打醮與黃機遷葬“賈迎春誤嫁中山狼”創(chuàng)作素材考源仇鸞為洪鐘孫女婿考證無誤——答“飛東南”先生質疑《紅樓夢》與江南食蟹文化《紅樓夢》中秋月夜賞析再論《紅樓夢》的帝妃隱喻紅學大師花塢緣

章節(jié)摘錄

  我們研究《紅樓夢》,除了需要對這些故事素材和人物原型進行精心考證之外,更應該從思想文化的大處著眼,看清《紅樓夢》的思想來源和文化傳承?!都t樓夢》中浸透了六朝文化、南宋文化的痕跡,深深打著江南世族文化的烙印,這些都不是北京西山的曹雪芹所能繼承發(fā)揚的,只有出身于江南“三生石畔”世族家庭的文人,方有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資格。特別是《紅樓夢》屬于晚明文化氣脈的產物,是晚明言情文學的繼承和發(fā)展,是艷情文學與清初民族主義思想結合而催生的作品。從文學傳承角度看,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紅樓夢》是小說化的“水磨腔”,是故事化的“梅村體”,作者是按照昆曲的創(chuàng)作手法寫小說,是按照宮體詩和宮詞手法講故事,正因為如此,作為小說的《紅樓夢》,卻具有顯著的戲劇化特征和詩化傾向。  《紅樓夢》這種思想和文化上的傳承,正是清朝初期文學界“非情不傳、寫夢寫幻”的流行風氣,與清中葉乾隆時代宣揚忠孝節(jié)義的正統文學風氣毫無共同之處。從思想史、文化史的傳承演變角度去研究《紅樓夢》,乃是文學研究的康莊大道,這方面老土頭有很多專論文章,見《土默熱紅學》三卷本和《土默熱紅學新突破》,這里就不詳細地講了。同學們都是熱愛《紅樓夢》的文學青年,將來在你們中間很可能出現大文學家、大紅學家,紅學的希望和未來在你們身上。如果說老土頭對你們有什么忠告的話,就是一定要把《紅樓夢》放在思想史、文化史、文學史的長河中去斷代,首先要搞清《紅樓夢》的思想定位和文化定性,而不能像紅學考證派那樣南轅北轍、曹賈互證,也不能像索隱派那樣刻舟求劍、守株待兔,更不能希圖去做探佚派那樣的嶗山道士,脫離文學研究紅學,采用“猜笨謎”方式解讀《紅樓夢》,終非學術正道。人間正道是滄桑。回歸文學研究紅學,搞清《紅樓夢》的思想來源、文化傳承、創(chuàng)作素材、人物原型、民俗宗教、地理背景、創(chuàng)作動機、藝術特色這些文學領域的問題,方是紅學正途,紅學也才有前途?! ≌加么蠹視r間了,謝謝同學們。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西子湖畔紅樓情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